![期中测试模拟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word版 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0349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中测试模拟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word版 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0349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中测试模拟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word版 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03495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中测试模拟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word版 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测试模拟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word版 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用于制作电线B.金刚石用于切割大理石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稀硫酸除铁制品表面的锈
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活泼金属:镁、铝、铜B.碳单质:金刚石、石墨、
C.氧化物:水、氧化铁、熟石灰D.混合物:空气、石油、甲烷
3.元素X的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而元素Y的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B.C.D.
4.下列转化中,只能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B.
C.D.
5.下列做法会损害人体健康的是( )
A.食醋除去松花蛋的涩味B.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C.霉变花生压榨成花生油食用D.氮气冲入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黄铜和纯铜相互刻画,黄铜表面留有划痕
C.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硬水
D.向生石灰中加入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7.下列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两个氯原子
B.:每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C.: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分子
D.:在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所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氮气中的少量氧气(灼热的铜网)
B.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少量一氧化碳(点燃)
C.氯化钠中的少量泥沙(加水过滤后蒸发)
D.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
9.下列四个实验中只需要完成三个就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必进行的是( )
A.将铁片放入稀盐酸B.将铜片放入稀盐酸
C.将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D.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10.已知中和一定量的某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若改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钾溶液,则反应后溶液的( )
A.小于7B.等于7C.大于7D.无法确定
11.下列物质能在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B.、、
C.、、D.、、
12.将X溶液分别加入溶液、溶液,溶液中,反应均有白色沉淀,则X是( )
A.B.C.D.
13.下面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镁在氧气中燃烧
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的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D.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14.在和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元素64%,将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完全反应后,气体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白色沉淀质量是( )
A.B.C.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5.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煤块经粉碎处理后燃烧的更快,这是因为_______。
16.“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是重要的化学理念。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区别是因为_______,水和过氧化氢元素组成相同,化学性质却不同,原因是_____,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因为________。
17.下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时,该粒子属于______(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当时,该粒子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则该粒子的符号是_______。
18.水是生命之源。
(1)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________、过滤水中的杂质。
(2)生活中常用_______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______℃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分别将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___。
(3)时,把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2%的溶液,应加水______。
20.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做干燥剂,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
(1)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丁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10分)
21.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有关反应的原理
(1)生活中用酒精作燃料________;
(2)工业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从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中炼铁______。
22.如图烧杯底部木块上固定有一根铜丝,铜丝上绑了四朵纸花,其中①④是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②③是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向烧杯中慢慢倾倒二氧化碳。
(1)你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
(2)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什么物理性质?______
23.康康在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未密封的固体。(碳酸钾溶液呈碱性)
(1)康康认为与的化学性质相似,为什么______________?
(2)经测定这瓶未密封的固体已部分变质,请写出确定该固体成分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向含有和、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溶液变成浅绿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什么?滤液中一定含有什么?反应后溶液质量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化学实验室里,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如下实验装置
(1)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写出选择A作发生装置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B或C装置制取,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C装置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如果打开弹簧夹,固体与液体接触,反应便能发生。请简述使C装置中反应停止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D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请简述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
(4)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
①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②经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则下图实验可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
(5)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该样品,向其中逐滴加入9.8%的稀硫酸至刚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与所用硫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试计算: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D
【解析】A、铜用于制作电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用于切割大理石是因为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稀硫酸用于除铁锈,是因为稀硫酸能和三氧化二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B
【解析】A、镁、铝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之前,属于活泼金属,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之后,属于不活泼金属,选项A不正确;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碳单质,选项B正确;
C、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水、氧化铁都是氧化物,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由钙、氧、氢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选项C不正确;
D、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空气、石油都是混合物,而甲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选项D不正确。故选B。
3.【答案】C
【解析】元素X的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小于4,容易失去3个电子从而带上3个单位的正电荷,元素Y的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从而带上2个单位的负电荷,在书写化学式时,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两种元素正、负化合价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为6,因此,元素X的原子数为2,元素Y的原子数为3,故化学式为。故选C。
4.【答案】A
【解析】A、氧化镁只有加入稀盐酸才能一步生成氯化镁,,符合题意;
B、碳酸钙可以和酸反应一步生成二氧化碳(如稀盐酸),,碳酸钙也可以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步反应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锌可以和稀硫酸反应一步生成硫酸锌,,锌也可以和硫酸铜反应一步生成硫酸锌,,不符合题意;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位于氢之后,铜不与酸反应,不能通过加入酸一步生成氯化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C
【解析】A、松花蛋呈碱性,加入食醋,食醋可以与碱反应,从而除去涩味,不会损坏人体健康,不符合题意;
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可以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所以小苏打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不会损坏人体健康,不符合题意;
C、霉变花生中含有黄曲霉毒素,有毒,用霉变花生压榨花生油,会损坏人体健康,符合题意;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防腐,不会损坏人体健康,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D
【解析】A、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错误;B、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黄铜和纯铜相互刻画,纯铜表面留有划痕,错误;C、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搅拌时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错误;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放出大量的热,正确。故选D。
7.【答案】D
【解析】A、元素符号前面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表示两个铝原子,错误;B、右上角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错误;C、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错误;D、表示在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价,正确。故选D。
点睛:元素符号前面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右上角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右下角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正上方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8.【答案】B
【解析】A、氧气可和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故通过灼热的铜网可以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将一氧化碳除去,符合题意;
C、氯化钠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可通过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将泥沙除去,获得纯净的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故通过澄清石灰水可以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C
【解析】将铁片放入稀盐酸中,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气泡生成,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位于氢之前,将铜片放入稀盐酸中,铜不与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位于氢之后,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将铁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位于银之前,但是无法验证铜、银的活动性顺序,将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位于银之前,故ABD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选C。
10.【答案】A
【解析】设与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与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
,
,
,
,故若改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钾溶液,盐酸有剩余,则。
故选A。
11.【答案】C
【解析】A、、溶液中的氯离子、银离子会结合成氯化银沉淀,盐酸中的氢离子与中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盐酸中的氢离子和碱性溶液中的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选项A错误;
B、中的铵根离子和碱性溶液中的中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水和氨气,不能大量共存,选项B错误;
C、三种物质在碱性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带有颜色的离子,选项C正确;
D、中铜离子与碱性溶液中的中在溶液中结合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为紫红色,溶液为蓝色,选项D错误。故选C。
12.【答案】A
【解析】A、如果X是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可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钡,氯化钡可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可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符合题意;
B、如果X是盐酸,盐酸可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盐酸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无白色沉淀生成,盐酸和硫酸钠不反应,无白色沉淀生成,不符合题意;
C、如果X是硝酸钙,硝酸钙与硝酸银不反应,无白色沉淀生成,硝酸钙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如浓度较大,硝酸钙可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钙沉淀和硝酸钠(稀溶液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D、如X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可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氢氧化银沉淀,氢氧化银不稳定,会分解为黑色的氧化银,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硫酸钠均不反应,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答案】B
【解析】A.镁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氧化镁的质量由“0”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反应完全,氧化镁的质量不再增加,保持不变;而镁和氧气的质量逐渐减少,直到反应不再发生,若镁有剩余,则氧气的质量为“0”,或氧气有剩余,则镁的质量为“0”,若二者恰好反应,则均无剩余,其质量均为“0”。故A不正确;
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随着过氧化氢溶液质量的增加,氧气的质量由“0”开始逐渐增加,故B正确;
C.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其曲线应从纵坐标上一点开始,再随着硫酸铜溶液的加入,固体质量逐渐增加(因为),直至反应不再发生,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故C不正确;
D.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镁生成的氢气质量应比铝少,故D不正确。
故选B。
14.【答案】C
【解析】根据分析可以知道,反应中一氧化碳可以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可以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在这一过程中碳元素没流失,所以混合气体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和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与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即所得沉淀碳酸钙中含碳元素为,所以含C元素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C是正确的。故选C。
二、
15.【答案】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煤粉与氧气有更大的接触面积
【解析】燃物燃烧的条件是:除需要氧气外,还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煤块经粉碎处理后燃烧的更快,是因为煤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
16.【答案】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解析】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区别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水由水分子组成,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组成,分子构成不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常用作保护气。
17.【答案】原子
【解析】若,说明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表示的是原子;当,核外电子数为18,该粒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则其核内质子数是20,为钙元素,该粒子表示的是阳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18.【答案】(1)吸附
(2)煮沸
(3)
【解析】(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因此作用是吸附;
(2)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答案】(1)
(2)B
(3)
【解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分别将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B;
(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所以把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2%的溶液,应加水
20.【答案】(1)
(2)
(3)改良酸性土壤或配制波尔多液
【解析】(1)甲为碳酸钙,化学式为:;
(2)丙为氧化钙,丁为氢氧化钙,丙转化为丁化学方程式为:;
(3)丁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或配制波尔多液)等。
三、
21.【答案】(1)
(2)
【解析】(1)酒精的化学式为:,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三氧化二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2.【答案】(1)②湿润的石蕊纸花先变红,③湿润的石蕊纸花后变红,①④干燥的紫色湿润纸花不变色
(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故②③变红,①④不变红,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②先变红,③后变红,故实验现象是:②湿润的石蕊纸花先变红,③湿润的石蕊纸花后变红,①④干燥的紫色湿润纸花不变红;
(2)②先变红,③后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3.【答案】(1)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2)取少量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加入足量溶液(或溶液等),有沉淀产生,证明有;向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证明有。
【解析】(1)与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所以与的化学性质相似;
(2)若这瓶未密封的固体已部分变质,则固体中一定存在碳酸钾和氢氧化钾,碳酸钾溶液能与溶液(或溶液等)反应生成碳酸钙(或碳酸钡)的沉淀,完全除去碳酸钾后再用酚酞溶液检验氢氧化钾。确定该固体成分的实验方案:取少量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加入足量溶液(或溶液等),有沉淀产生,证明有;向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证明有。
24.【答案】滤渣中一定含有、、
滤液中一定含有、
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
【解析】向含有和、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铝位于铁之前,铁不与硝酸铝反应,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溶液变成浅绿色,说明滤渣中含有铁,铁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滤渣中含有铁粉,说明硝酸银和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铜、铁,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铝和硝酸亚铁;
,56份铁转化为216份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少,,56份铁转化为64份铜,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少,故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
四、
25.【答案】(1)或
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
(2)
关闭弹簧夹,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脱离,反应便会停止
(3)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再将O2从b口通入
(4)A
试管内液面上升,且溶液变红
(5)67.5%
【解析】(1)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用高锰酸钾反应制取氧气和氯酸钾、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都可用A装置,化学方程式为:(或);因为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和氯酸钾、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反应物都是固体,且反应条件都是加热,故可用A装置;
(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装置中反应停止的原理:关闭弹簧夹,固液接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装置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3)若用D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将集气瓶内充满水,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将氧气从端通入,将水从端排出,从而收集氧气;
(4)①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故发生装置应选A;
②因为氨气易溶于水,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由于氨气溶于水,试管内压强减小,试管内液面上升,故实验现象为:溶液变红,试管内液面上升;
(5)由图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
样品中铜质量分数为:。A
B
C
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8.1 溶液的酸碱性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粤版九年级下册7.2 物质溶解的量同步训练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6.1 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课堂检测,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