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01化学与STSE第1页
    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01化学与STSE第2页
    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01化学与STSE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01化学与STSE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01化学与STSE,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共28小题,非选择题,共6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芦苇可用于制造黏胶纤维,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B.聚氯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可用于制作不粘锅的耐热涂层
    C.淀粉是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十万的天然高分子物质
    D.大豆蛋白纤维是一种可降解材料
    2.(2022·上海宝山·一模)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A.风能发电B.粮食酿酒C.燃煤脱硫D.石油裂化
    3.(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广东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广东剪纸、粤绣、潮汕工夫茶艺和香云纱染整技艺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广东剪纸的裁剪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B.冲泡工夫茶时茶香四溢,体现了分子是运动的
    C.制作粤绣所用的植物纤维布含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染整技艺中去除丝胶所用的纯碱水溶液属于纯净物
    4.(2021·重庆市涪陵高级中学校高三阶段练习)“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嫦娥五号”采回月壤。腾飞中国离不开化学,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有液氢和煤油等化学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煤油是可再生能源
    B.燃烧过程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C.火星陨石中的质量数为20
    D.月壤中的与地球上的互为同位素
    5.(2022·上海·复旦附中高三阶段练习)下列有关湘江流域的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措施中,没有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定期清淤,疏通河道
    B.化工企业“三废”处理后,达标排放
    C.利用微生物降解水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D.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6.(2022·湖南师大附中高一期末)“灌钢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钢铁冶炼技术的重大贡献,陶弘景在其《本草经集注》中提到“钢铁是杂炼生鍒作刀镰者”。“灌钢法”主要是将生铁和熟铁(含碳量约0.1%)混合加热,生铁熔化灌入熟铁,再锻打成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钢是以铁为主的含碳合金
    B.钢的含碳量越高,硬度和脆性越大
    C.生铁由于含碳量高,熔点比熟铁高
    D.冶炼铁的原料之一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2O3
    7.(2021·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出,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CH3COOOH)、氯仿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对于上述化学药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H3CH2OH能与水互溶
    B.NaClO通过氧化灭活病毒
    C.过氧乙酸相对分子质量为76
    D.氯仿的化学名称是四氯化碳
    8.(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B.用水煤气可合成液态碳氢化合物和含氧有机物
    C.煤的液化属于物理变化
    D.火棉是含氮量高的硝化纤维
    9.(2021·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打赢蓝天保卫战,提高空气质量。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PM2. 5
    B.O2
    C.SO2
    D.NO
    10.(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11.(2022·浙江·高三专题练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12.(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
    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
    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13.(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事实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
    B.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
    C.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
    D.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
    14.(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据报道:清华大学的科学家将古老的养蚕技术与时兴的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结合,发现通过给蚕宝宝喂食含有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桑叶,可以获得更加牢固的蚕丝纤维,延展性和抗拉强度显著提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烯属于烯烃,属于有机物
    B.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C.蚕丝纤维属于纤维素,可水解
    D.鉴别某丝织品是否为真蚕丝可以用灼烧的方法
    15.(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AB.BC.CD.D
    16.(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记载“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曾青中含有铜离子B.铁变赤色是因为生成了
    C.上述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D.铁反应后生成亚铁化合物
    17.(2022·全国·模拟预测)《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连汁货之四方,浣衣发面,甚获利也。”以现在的化学视角分析该古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灰”所需仪器有酒精灯、三脚架、蒸发皿、玻璃棒
    B.制得“石碱”过程的基本操作有萃取、分液、蒸发、结晶
    C.“浣衣”是因为该“石碱”为可溶性碳酸盐水解呈碱性
    D.“石碱”用来“发面”,是因为碳酸氢盐分解产生CO2
    18.(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对描述内容所做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19.(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等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煤中加入可减少酸雨的形成
    B.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是,而不是
    C.尽量使用含的产品,减少使用含或的产品符合促进“低碳经济”的宗旨
    D.废旧电池中含有镍、镉等重金属,不可用填埋法处理,属于有害垃圾
    20.(2021·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2022年北京冬奥火种灯采用了很多高科技手段致力于结构创新和节能减碳。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火种使用的丙烷属于清洁燃料
    B.火种灯材质采用的铝合金是混合物
    C.火种灯采用的双层玻璃耐酸耐碱
    D.火种灯和火种盆使用的玻璃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21.(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能提高空气质量
    B.“朝坛雾卷,曙岭烟沉”中的雾是一种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在日常生活中,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是化学腐蚀
    D.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与太阳能电池感光板所用材料均为晶体硅
    22.(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马鞍是一种用包着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内塞软物,形状做成适合骑者臀部的鞍桥,前后均凸起,下面配有皮质或丝绸锦缎类的垫子,两侧带有铁质马镫。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铁质马镫的材料一般为生铁,生铁的熔点低于纯铁
    B.木质马鞍的材料一般为桦木,桦木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属于糖类
    C.包裹马鞍的皮革一般为牛皮,牛皮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具有两性
    D.鞍具的木质材料上涂有一层桐油(一种植物油)漆,桐油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3.(2022·河北·模拟预测)中国诗词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柳絮的主要成分属于糖类
    B.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句中海市蜃楼形成美景的本质原因是丁达尔效应
    C.火树银花不夜天,兄弟姐妹舞翩跹:“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化合物在灼烧时呈现的各种艳丽色彩
    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青丝与白发的主要成分均属于蛋白质
    24.(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等方面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醛可使蛋白质变性,因此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B.医用聚丙烯一次性防护服应归入可回收垃圾类
    C.玻璃加工企业利用氢氟酸的强酸性雕刻玻璃
    D.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可以缓解“水华”“赤潮”等环境问题
    25.(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过期药品和纸箱均应投入到可回收垃圾箱内
    B.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互为同素异形体,均为无机非金属材料
    C.“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其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
    D.在三星堆“祭祀坑”提取到丝绸制品残留物,其中丝绸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26.(2022·黑龙江·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三阶段练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丝质品)谓之为纸”,这里的纸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B.中国蓝是古代人工合成的蓝色化合物,其化学式为BaCuSi4O10,可改写成BaO·CuO·4SiO2
    C.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是指硫
    D.《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黏土而为之”。这里的瓦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2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灭火,也适用于电器灭火
    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28.(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士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
    2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海洋资源和新型燃料电池的利用具有广阔前景。
    (1)无需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______(填写字母)。
    A. B.淡水 C.烧碱 D.食盐
    (2)从海水中提取溴的主要步骤是向浓缩的海水中通入氯气,将溴离子氧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下圈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
    工业上常用于沉淀的试剂是______,转化为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4)海带灰中富含以碘离子形式存在的碘元素。 实验室提取的途径如下所示,
    干海带海带灰滤液I2
    ①灼烧海带至灰烬时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______。
    ②向酸化的滤液中加过氧化氢溶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5)甲烷燃料电池应用十分广泛。如下图,甲烷通入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当电路中累计有电子通过时,消耗的氧气体积为______(在标准状况下)。
    30.(2021·四川·成都七中模拟预测)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根据题意,请按照要求填空:
    (1)钠有多种化合物,其中俗称“小苏打”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2)铝制餐具不宜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食物,但常温下铝制容器可以盛装_______(填“浓硫酸”或“浓盐酸”)。
    (3)铁有多种氧化物,其中可用做颜料、油漆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钢铁表面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为保护地下钢管不受腐蚀,可使它与直流电源的电极相连,该保护方法叫_______。
    (4)我国5G通信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高速通信离不开光导纤维。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的基本原料是_______(填化学式)
    (5)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装置,可使尾气中的NO和CO反应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请完成一定条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6)配制CuCl2溶液时,需要加入适量盐酸,其原因是_______(结合化学用语说明),向CuCl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SO2,微热,一段时间后可得得CuCl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1.(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中国“十九大”规划纲要提出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实际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和零污染,具有“原子经济性”,下列化学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制备环氧乙烷:2CH2=CH2+O2
    B.制备硫酸铜:Cu+2H2SO4(浓)CuSO4+SO2↑+2H2O
    C.制备甲醇:2CH4+O22CH3OH
    D.制备硝酸铜: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工业上目前使用两种方法制取乙醛-“乙炔水化法”和“乙烯氧化法”。题中两表提供生产过程中原料反应条件、原料平衡转化率和产量等的有关信息:
    表一:原料、反应条件、平衡转化率、日产量
    表二:原料来源生产工艺
    从两表中分析,现代工业上“乙烯氧化法”将逐步取代“乙炔水化法”的可能原因。
    ①从产率和产量角度分析:_______。
    ②从环境保护和能耗角度分析:_______。
    32.(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煤是一种常用燃料。由于煤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SO2、CO、NO2和NO等多种有害气体和烟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要对煤进行加工后再燃烧,或将废气净化后再排放。
    (1)煤的气化和液化能提高煤的利用率,又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写出煤气化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煤液化是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煤的干馏是煤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煤干馏时得到的固体产品是___________,其用途是___________。
    (3)将煤直接进行燃烧,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之一是形成硝酸型酸雨。写出有关物质转化为硝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向煤中添加生石灰是燃煤脱硫的一种方法,而且能变废为宝,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原理:___________。
    33.(2021·山西·太原市第五十六中学校高一阶段练习)距离北京2022年冬奥会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各项筹办工作也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冬奥会从场馆建设到场馆运行,绿色可持续的理念贯穿始终。
    (1)在汽车尾气处理方面,因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含氮氧化物而污染大气,造成产生氮的氧化物的主要原因是___(填字母)
    A.燃烧含氮化合物引起的
    B.由于汽油得不充分燃烧
    C.汽缸中N2被氧化生成的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2)在生活用水方面,延庆赛区各类建筑的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普及率达100%,并建有分散和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实现生活污水全部收集、处理后再利用。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Mg2+、Fe3+、Cu2+、Hg2+四种离子。某同学设计了从该污水中回收纯净金属铜的方案。
    已知:汞会挥发。
    ①滤液中主要含有的金属离子为___和___。
    ②第②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③第③步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是___。
    34.(2021·甘肃·兰州市第二十七中学高一期末)生活中,有机化合物随处可见.请根据题意填空:
    (1)75%的医用酒精可以灭活新型冠状病毒,是因为酒精可渗透到细胞组织内,使蛋白质发生__________。
    (2)新买的猕猴桃比较硬,放软了口感才好,为了尽快使猕猴挑变软,可以把猕猴桃和苹果放在一起,原因是苹果可以释放出__________(填物质的名称)。
    (3)炒菜时,加入酒和醋能使菜味香可口,原因是酒和醋反应生成了__________(填物质的类别)。
    (4)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__________(填物质的名称),该物质的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共热,产生__________(填物质的颜色)沉淀。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
    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
    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
    选项
    描述
    分析
    A
    《本草纲目》中“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洗衣发面,亦去垢发面。”
    所描述之物为K2CO3
    B
    《新修本草》对“青矾”的描述:“本来绿
    色,…….正如瑠璃……烧之赤色……”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指干馏
    C
    “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
    司南中“杓”的材质为Fe3O4
    D
    “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
    其中涉及的操作是蒸馏
    乙炔水化法
    乙烯氧化法
    原料
    乙炔、水
    乙烯、空气
    反应条件
    HgSO4、100~125 ℃
    PdCl2-CuCl2、100~125 ℃
    平衡转化率
    乙炔平衡转化率90%左右
    乙烯平衡转化率80%左右
    日产量
    2.5吨(某设备条件下)
    3.6吨(相同设备条件下)
    原料生产工艺过程
    乙炔
    CaCO3CaOCaC2C2H2
    乙烯
    来源于石油裂解气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芦苇中含有天然纤维素,可用于制造黏胶纤维,故A正确;
    B.聚氯乙烯在高温条件下会分解生成有毒气体,因此不能用于制作不粘锅的耐热涂层,故B错误;
    C.淀粉为多糖,属于天然高分子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十万,故C正确;
    D.大豆蛋白纤维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能够被微生物分解,因此大豆蛋白纤维是一种可降解材料,故D正确;
    综上所述,说法错误的是B项,故答案为B。
    2.A
    【解析】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故选A。
    3.D
    【解析】
    A.广东剪纸的裁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不涉及化学变化,A正确;
    B.冲泡工夫茶时茶香四溢,是因为茶水的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B正确;
    C.制作粤绣所用的植物纤维布含有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正确;
    D.染整技艺中去除丝胶所用的纯碱水溶液属于混合物,D错误。
    故选D。
    4.C
    【解析】
    A.煤油来源于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氢气的燃烧过程放出热量,将化学能变为热能,故B错误;
    C.元素符号左上角数字为质量数,所以火星陨石中的20Ne 质量数为20,故C正确;
    D.同位素须为同种元素,3He 和 3H的质子数不同,不可能为同位素关系,故D错误;
    故选C。
    5.A
    【解析】
    A.定期清淤,疏通河道,保证河流畅通,没有涉及化学变化,A符合题意;
    B.工业生产中得到产品的同时常产生废气、废水和废渣(简称“三废”),常涉及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如石膏法脱硫、氧化还原法和沉淀法等处理废水,废渣资源回收利用等过程均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尤其复杂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简单的、无害物质,所以微生物法处理废水有新物质的生成,涉及的是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适合焚化处理的垃圾,利用现代焚化炉进行燃烧,消灭各种病原体,把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同时可回收热能,用于供热和发电等,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解析】
    A.钢是含碳量低的铁合金,故A正确;
    B.钢的硬度和脆性与含碳量有关,随着含碳量的增大而增大,故正确;
    C.由题意可知,生铁熔化灌入熟铁,再锻打成钢,说明生铁的熔点低于熟铁,故C错误;
    D.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可用于冶炼铁,故D正确;
    故选C。
    7.D
    【解析】
    A.乙醇分子中有羟基,其与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因此乙醇能与水互溶,A说法正确;
    B.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其能使蛋白质变性,故其能通过氧化灭活病毒,B说法正确;
    C.过氧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3,故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C说法正确;
    D.氯仿的化学名称为三氯甲烷,D说法不正确。
    综上所述,故选D。
    8.C
    【解析】
    A.天然气是由远古时代的动植物遗体经过漫长的时间变化而形成的,储量有限,是不可再生能源,A选项正确;
    B.水煤气为CO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液态碳氢化合物和含氧有机物(如甲醇),B选项正确;
    C.煤的液化是把煤转化为液体燃料,属于化学变化,C选项错误;
    D.火棉是名为纤维素硝酸酯,是一种含氮量较高的硝化纤维,D选项正确;
    答案选C。
    9.B
    【解析】
    A.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大,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PM2.5属于空气污染物,A不选;
    B.O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B选;
    C.SO2引起的典型环境问题是形成硫酸型酸雨,SO2属于空气污染物,C不选;
    D.NO引起的典型环境问题有:硝酸型酸雨、光化学烟雾、破坏O3层等,NO属于空气污染物,D不选;
    答案选B。
    10.A
    【解析】
    陶瓷是以天然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的各种制品。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
    A项、氧化铁为棕红色固体,瓷器的青色不可能来自氧化铁,故A错误;
    B项、秦兵马俑是陶制品,陶制品是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故B正确;
    C项、陶瓷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与水泥、玻璃等同属硅酸盐产品,故C正确;
    D项、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具有不与酸或碱反应、抗氧化的特点,故D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握物质性质、反应与用途为解答的关键。
    11.D
    【解析】
    A.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
    B.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
    C. “蜡炬成灰”指的是蜡烛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项正确;
    D. 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
    答案选D。
    高中化学阶段,常见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
    12.C
    【解析】
    A、硅是半导体,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A正确;
    B、铝合金硬度大,可用于高铁建设,B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异味,但不能杀菌消毒,C错误;
    D、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D正确;
    答案选C。
    13.D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A、秸杆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涉及化学反应;
    B、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涉及化学反应;
    C、利用基本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涉及化学反应;
    D、海水中的水淡化成淡水,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涉及化学反应;
    故选D。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4.D
    【解析】
    A.石墨烯属于单质,故A错误;
    B.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
    C.蚕丝纤维属于蛋白质,故C错误;
    D.真蚕丝的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15.B
    【解析】
    分析:A项,甲醇低温制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氘、氚用作核聚变燃料,是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C项,偏二甲肼与N2O4反应生成CO2、N2和H2O,放出大量热,属于化学变化;D项,可燃冰是甲烷的结晶水合物,CH4燃烧生成CO2和H2O,放出大量热,属于化学变化。
    详解:A项,甲醇低温制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氘、氚用作核聚变燃料,是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C项,偏二甲肼与N2O4反应生成CO2、N2和H2O,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N2↑+2CO2↑+4H2O,属于化学变化;D项,可燃冰是甲烷的结晶水合物,CH4燃烧生成CO2和H2O,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属于化学变化;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变化、核反应的区别,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注意化学变化与核反应的区别,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核不变,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
    16.B
    【解析】
    “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发生反应为Fe + Cu2+ = Cu + Fe2+
    A.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曾青”中含有铜离子,A正确;
    B.通过上述反应式可知铁变赤色是因为生成了Cu ,B错误;
    C.通过上述反应式可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铁反应后生成亚铁化合物,D正确;
    答案选B。
    17.C
    【解析】
    A.“烧灰”所需仪器有酒精灯、三脚架、坩埚、玻璃棒等,不需要蒸发皿,故A错误;
    B.制取过程中包括浸取、煅烧、过滤、凝固操作,没有蒸发结晶,故B错误;
    C.“石碱”主要成分K2CO3,是弱酸强碱盐,水解显碱性,所以可“浣衣”,故C正确;
    D.K2CO3与酸反应生成CO2,所以“石碱”用来“发面”,故D错误;
    故选:C。
    18.B
    【解析】
    A. “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说明成分来自植物烧成的灰中,“以水淋汁”,说明该成分易溶于水,“洗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能洗去油污,发面,能作为发酵剂,排除KOH、KAl(SO4)2,植物烧成的灰中的成分主要为碳酸盐,所以碳酸钾符合,故A正确;
    B. “烧之赤色”所指的化学方法为煅烧,故B错误;
    C. Fe3O4具有磁性可以作为司南中“杓”的材质,故C正确;
    D.所描述的是古代利用蒸馏的方法制作烧酒,故D正确。
    19.C
    【解析】
    A.燃煤中加入CaO,可对燃煤进行脱硫处理,2CaO+2SO2+O22CaSO4,可以减少SO2的排放,故可减少酸雨的形成,A正确;
    B.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高纯硅晶体,SiO2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故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是Si,而不是SiO2,B正确;
    C.12C和13C或14C燃烧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则减少使用含13C或14C的产品,不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促进低碳经济”宗旨,C错误;
    D.废旧电池中含有镍、镉等重金属,不可用填埋法处理,否者将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属于有害垃圾,D正确;
    故答案为:C。
    20.C
    【解析】
    A.丙烷燃烧生成CO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属于清洁燃料,A正确;
    B.合金由金属和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属于混合物,B正确;
    C.玻璃中含有SiO2,与碱反应,故玻璃不耐碱,C错误;
    D.玻璃材料属于硅酸盐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正确;
    故答案选C。
    21.C
    【解析】
    A.“静电除尘”减少空气中飘尘,“燃煤固硫”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减少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三者都能提高空气质量,故A正确;
    B.“朝坛雾卷,曙岭烟沉”中的雾是一种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现象,形成一条光亮通路,故B正确;
    C.在日常生活中,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是电化学腐蚀,故C错误;
    D.“麒麟”芯片与太阳能电池感光板所用材料主要为晶体硅,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2.D
    【解析】
    A.生铁的熔点低于纯铁,A正确;
    B.纤维素属于多糖,B正确;
    C.牛皮的主要成分蛋白质中含有氨基和羧基,因此具有两性,C正确;
    D.桐油属于油脂的一种,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错误;
    故选D。
    23.B
    【解析】
    A.柳絮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糖类,A项正确;
    B.雾是一种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这是胶体的性质,海市蜃楼形成美景的本质原因是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大小约为1~100nm之间,B项错误;
    C.火树银花就是锂、钠、钾、锶、钡、铜等金属化合物在灼烧时呈现的各种火焰颜色,C项正确;
    D.蛋白质是组成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血液等的主要成分,青丝与白发均指头发,主要成分均属蛋白质,D项正确。
    故选B。
    24.D
    【解析】
    A.甲醛是有毒物质,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作食品防腐剂,故A错误;
    B.医用聚丙烯一次性防护服属于医疗废弃物,应由专业处理部门处理,不属于普通垃圾,故B错误;
    C.氢氟酸是弱酸,但可以与二氧化硅反应,因此可用于雕刻玻璃,故C错误;
    D.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这样的废水排放到环境中引起赤潮、水华,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可以缓解水华、赤潮等环境问题,故D正确;
    答案为D。
    25.B
    【解析】
    A.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需要特殊处理,不能投入到可回收垃圾箱内,故A错误;
    B.石墨烯和碳纳米管都是只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均为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正确;
    C.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晶体硅,故C错误;
    D.丝绸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6.A
    【解析】
    A.“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这里纸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缣帛是丝织品,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A错误;
    B.硅酸盐改写成氧化物形式时:活泼的金属氧化物写在前面,再写SiO2,含氢元素的H2O最后写,所以BaCuSi4O10用氧化物形式表示:BaO·CuO·4SiO2,故B正确;
    C.液态的金属汞,受热易变成汞蒸气,汞属于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属于有毒物质,但常温下,能和硫反应生成硫化汞,从而防止其变成汞气体,黄芽指呈淡黄色的硫磺,故C正确;
    D.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得到“瓦”,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故D正确;
    答案选A。
    27.A
    【解析】
    A.泡沫灭火器中加入的主要是碳酸氢钠和硫酸铝溶液,两者混合时发生盐的双水解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泡沫,该泡沫喷出CO2进行灭火。但是,喷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泡沫中一定含水,形成电解质溶液,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会导致触电或电器短路,因此泡沫灭火器不适用于电器灭火,A错误;
    B.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由于疫苗对温度比较敏感,温度较高时,会因为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所以疫苗一般应该冷藏保存,B正确;
    C.油性漆是指用有机物作为溶剂或分散剂的油漆;水性漆是指用水作为溶剂或分散剂的油漆,使用水性漆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挥发对人体健康和室内环境造成的影响,C正确;
    D.电热水器内胆连接一个镁棒,就形成了原电池,因为镁棒比较活泼,Mg棒作原电池的负极,从而对正极的热水器内胆(多为不锈钢或铜制)起到了保护作用,这种保护方法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28.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知识在具体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判断时,应该先考虑清楚对应化学物质的成分,再结合题目说明判断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或对应物质的性质即可解答。
    A.谷物中的淀粉在酿造中发生水解反应只能得到葡萄糖,葡萄糖要在酒化酶作用下分解,得到酒精和二氧化碳。酒中含有酒精,醋中含有醋酸,显然都不是只水解就可以的,选项A不合理;
    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属于青铜器,青铜是铜锡合金,选项B合理;
    C.陶瓷的制造原料为黏土,选项C合理;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是利用青蒿素在乙醚中溶解度较大的原理,将青蒿素提取到乙醚中,所以属于萃取操作,选项D合理。
    萃取操作有很多形式,其中比较常见的是液液萃取,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实际应用中,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萃取形式是固液萃取,即:用液体溶剂萃取固体物质中的某种成分,例如:用烈酒浸泡某些药材。本题的选项D就是一种固液萃取。
    29. BD (或“消石灰”、“熟石灰”) 坩埚
    【解析】
    (1)A.海水中氯元素为氯离子,是电解饱和食盐水或电解熔融氯化钠得到氯气,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把海水用蒸馏等方法可以得到淡水,不需要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得到烧碱、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把海水用太阳暴晒,蒸发水分后即得食盐,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2)从海水中提取溴的主要步骤是向浓缩的海水中通入氯气,将溴离子氧化,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答案为:;
    (3)海水中加入熟石灰沉淀镁离子过滤得到氢氧化镁沉淀,加入试剂B为盐酸,氢氧化镁溶解为氯化镁溶液,浓缩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镁固体,电极熔融氯化镁得到金属镁和氯气,工业上常用于沉淀Mg2+的试剂A是氢氧化钙,Mg(OH)2溶于盐酸生成MgCl2的溶液,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或“消石灰”、“熟石灰”);。
    (4)①灼烧固体时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坩埚,故答案为:坩埚;
    ②加入过氧化氢的作用为氧化剂,将碘离子转化为单质碘,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5)由图可知,通入CH4的一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电解质溶液呈碱性,因此电极反应式为;通入O2的一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OH-,电极反应式为,当电路中累计有电子通过时,消耗的氧气为0.5ml,其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0.5ml×22.4L/ml=11.2L,故答案为:;11.2。
    30. NaHCO3 浓硫酸 Fe2O3 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SiO2 2NO+2CO=N2+2CO2 Cu2++2H2O⇌Cu(OH)2+2H+、加入盐酸抑制Cu2+的水解 2Cu2++2Cl-+SO2+2H2O=2CuCl↓+4H++SO
    【解析】
    (1)钠有多种化合物,其中俗称“小苏打”的是碳酸氢钠,化学式是NaHCO3。故答案为:NaHCO3;
    (2)铝制餐具不宜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食物,但常温下铝制容器可以盛装浓硫酸(填“浓硫酸”或“浓盐酸”),铝在冷浓硫酸中产生钝化。故答案为:浓硫酸;
    (3)铁有多种氧化物,其中可用做颜料、油漆的是Fe2O3(填“化学式),是红棕色固体。钢铁表面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为保护地下钢管不受腐蚀,可使它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该保护方法叫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故答案为:Fe2O3;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4)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的基本原料是SiO2(填化学式),故答案为:SiO2;
    (5)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装置,可使尾气中的NO和CO反应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一定条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O+2CO=N2+2CO2。故答案为:2NO+2CO=N2+2CO2;
    (6)配制CuCl2溶液时,需要加入适量盐酸,防止铜离子水解,其原因是Cu2++2H2O⇌Cu(OH)2+2H+(结合化学用语说明),加入盐酸抑制Cu2+的水解;向CuCl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SO2,微热,一段时间后可得得CuCl白色沉淀,同时生成盐酸和硫酸。离子方程式为2Cu2++2Cl-+SO2+2H2O=2CuCl↓+4H++SO。故答案为:Cu2++2H2O⇌Cu(OH)2+2H+,加入盐酸抑制Cu2+的水解;2Cu2++2Cl-+SO2+2H2O=2CuCl↓+4H++SO。
    31. BD 虽然乙烯氧化法的转化率略小于乙炔水化法,但反应快、日产量比其高得多 两者反应条件温度相当,但乙炔水化法制乙醛使用的是汞盐催化剂,毒性大;乙炔的制取要经过多步反应制得,且消耗大量的热能、电能;乙烯来源于石油裂解气,消耗的总能量比乙炔少,且较容易获得
    【解析】
    (1) A.制备环氧乙烷的反应属于环加成反应,原子利用率高达100%,且产物无污染,故A符合题意;
    B.制备硫酸铜的过程中硫酸的利用率低,且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有毒的气体,故B不符合题意;
    C.制备甲醇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原子利用率高达100%,且产物无污染,故C符合题意;
    D.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备硝酸铜的过程中硝酸的利用率低,且生成的一氧化氮是有毒的气体,故D不符合题意;
    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D;
    (2)①由表一可知,虽然乙烯氧化法的转化率略小于乙炔水化法,但反应快、日产量比其高得多,所以从产率和产量角度来看现代工业应用“乙烯氧化法”将逐步取代“乙炔水化法”,故答案为:虽然乙烯氧化法的转化率略小于乙炔水化法,但反应快、日产量比其高得多;
    ②由表二可知,两者反应条件温度相当,但乙炔水化法制乙醛使用的是汞盐催化剂,毒性大;乙炔的制取要经过多步反应制得,且消耗大量的热能、电能;乙烯来源于石油裂解气,消耗的总能量比乙炔少,且较容易获得,所以从环境保护和能耗角度来看现代工业应用“乙烯氧化法”将逐步取代“乙炔水化法”,故答案为:两者反应条件温度相当,但乙炔水化法制乙醛使用的是汞盐催化剂,毒性大;乙炔的制取要经过多步反应制得,且消耗大量的热能、电能;乙烯来源于石油裂解气,消耗的总能量比乙炔少,且较容易获得。
    32. C+H2O(g)CO+H2 化学 焦炭 可作燃料及工业原料 2NO+O2=2NO2,3NO2+H2O=2HNO3+NO 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
    【解析】
    (1)水煤气是由碳与水蒸气高温下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物,则其反应为:C+H2O(g)CO+H2;煤的液化是指从煤中产生液体燃料的一系列方法的统称。最初的液化方法是先利用煤产生氢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然后使这种气体在催化作用下成为液态碳氢化合物燃料 ,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C+H2O(g)CO+H2;化学;
    (2) 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煤的干馏是属于化学变化,其中焦炭可用作燃料及工业原料的固体物质,故答案为:焦炭;可作燃料及工业原料;
    (3) 由于煤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SO2、CO、NO2和NO多种有害气体,其中NO2和NO时形成硝酸型酸雨的主要成分,则NO和NO2转化硝酸型酸雨的反应方程式为:2NO+O2=2NO2,3NO2+H2O=2HNO3+NO,故答案为:2NO+O2=2NO2,3NO2+H2O=2HNO3+NO;
    (4)氧化钙为碱性氧化物,煤燃烧的废气中含有酸性气体二氧化硫,则氧化钙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再被氧气氧化为硫酸钙,则其反应分别为: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故答案为: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
    33. C N2+O22NO Fe2+ Mg2+ Fe+2H+=Fe2++H2↑ 汞沸点低有毒
    【解析】
    (1)汽车在工作时发动机的活塞在气缸中运行一个循环时要经过进气、压缩、点火燃烧和排气四个过程,所以又叫四冲程内燃机.在压缩和点火燃烧等过程中由于产生高压高温,空气中N2和O2发生如下反应:N2+O22NO,2NO+O2═2NO2,生成污染大气的NO、NO2;
    (2) 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Mg2+、Fe3+、Cu2+、Hg2+四种离子,加入过量的铁粉后,发生的反应有:Fe+2Fe3+=3Fe2+、Cu2++Fe=Fe2++Cu、Fe+Hg2+=Hg+Fe2+,过滤后得到含有Mg2+和Fe2+的滤液和含有Fe、Cu、Hg的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生的反应为:Fe+2HCl=FeCl2+H2↑,然后对滤渣在空气中进行加热,由于Hg的沸点低易挥发,故主要反应为:2Cu+O22CuO,最后用H2还原CuO来制备单质铜,据此分析解题。
    (1)汽车在工作时发动机的活塞在气缸中运行一个循环时要经过进气、压缩、点火燃烧和排气四个过程,所以又叫四冲程内燃机.在压缩和点火燃烧等过程中由于产生高压高温,空气中N2和O2发生如下反应:N2+O22NO,2NO+O2═2NO2,生成污染大气的NO、NO2,故答案为:C;N2+O22NO;
    (2)
    ①由分析可知,滤液中主要含有的金属离子为Fe2+和Mg2+,故答案为:Fe2+;Mg2+;
    ②由分析可知,第②步发生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故其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故答案为:Fe+2H+=Fe2++H2↑;
    ③由分析可知,由于Hg沸点低、易挥发且有毒,故第③步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是汞沸点低易挥发有毒,故答案为:汞沸点低易挥发有毒。
    34. 变性 乙烯 酯 葡萄糖 砖红色
    【解析】
    (1)75%的医用酒精可渗透到细胞组织内,使细胞失去活性,从而灭活新型冠状病毒,其原因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答案为:变性;
    (2)新买的猕猴桃比较硬,表明猕猴桃还没有完全成熟,可与苹果放在一起进行催熟,原因是苹果可以释放出乙烯。答案为:乙烯;
    (3)炒菜时,加入酒和醋能使菜味香可口,原因是酒和醋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具有水果香味的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属于酯。答案为:酯;
    (4)糖尿病患者的尿糖含量高,其尿液中含有的糖为葡萄糖,该物质的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共热,产生Cu2O沉淀,该物质呈砖红色。答案为:葡萄糖;砖红色。

    相关试卷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选练习专题01 STSE 物质的分类、性质与变化(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选练习专题01 STSE 物质的分类、性质与变化(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表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酸雨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卷专题01 STSE 物质的分类、性质与变化(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检测卷专题01 STSE 物质的分类、性质与变化(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01 STSE 物质的分类、性质与变化(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01 STSE 物质的分类、性质与变化(含解析),共1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