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物态变化综合问题[回归课本+易错压轴]——2022中考物理三轮冲刺
展开专题4:物态变化综合问题
1.温度:
(1)摄氏温度:在1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把0 ℃到100 ℃之间划分为100等份,每等份就为1 ℃。
(2)热力学温度: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K),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 ℃。
2.温度计:
(1)温度计:根据汞、煤油、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包括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等。
构造:主要由玻璃外壳、玻璃泡、玻璃管、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刻度及温标构成。玻璃泡做大的目的: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高度变化大。
使用方法: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其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每一小格对应的温度值);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浸没在被测液体中);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取出来;视线与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齐平。
(2)体温计: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间有很细的细弯管,当玻璃泡接触人体时,里面的水银受热膨胀挤过细弯管到达直管中,待稳定后离开人体时,水银遇冷收缩,在细弯管处断开,直管中水银不能回流,所以离开人体后的体温计示数仍代表人体温度。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 ℃,与人体温度变化范围相同;分度值为0.1 ℃。
使用方法:使用前要用力将水银甩回到玻璃泡内。确保每次测量结果能准确反映当时的温度而不是原来的温度。其他温度计不能甩,因为其他温度计的玻璃泡表面很薄,极易甩碎。
3.物态变化:
(1)固体熔化(凝固)过程的规律:海波、冰、金属等在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凝固点),叫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等在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这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非晶体。晶体熔化(凝固)满足的条件:达到熔点(凝固点),继续吸热(放热)。
| 蒸发 | 沸腾 |
发生部位 | 液面 | 液体内部、液面同时进行 |
温度条件 | 任何温度 | 沸点 |
剧烈程度 | 平和 | 剧烈 |
温度变化 | 降低 | 不变 |
影响因素 | 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 | 与气压高低有关 |
(2)汽化:
沸腾满足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3)液化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好处:使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4)升华与凝华: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后不见了;0 ℃以下的温度下,结冰的衣服变干;用久的灯丝变细等。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霜、雾凇、雪、“冰花”等。 |
晶体熔化的特点与图像分析
1.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在晶体熔化图像中,开始吸热,温度升高,处于固态;达到熔点温度后,开始熔化,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结束后,吸热升温,处于液态。处于熔点温度的晶体,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仅凭该温度值无法确定物态。
【易错练习】
1.学校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检测某同学体温是36.8℃,该同学体温正常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为0℃
2.下面四幅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C. 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D.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3.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
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的水,过一会儿就会变干
C.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
D.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4.甲乙两图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冰在BC段处于液态
B.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
C.图乙:水的沸点为98℃
D.图乙:实验地点的大气压强高于1标准大气压
5.2020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个“世界水日”,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1.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医护人员常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如图所示,护目镜内侧产生“雾气”的现象属于( )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华
2.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则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B.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过程,吸热
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属于凝固现象
3.下列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要吸热
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升华现象
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4.夏天,打开冰箱门会看到一股“白气”,形成该“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华
5.炎热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常会看到雪糕周围冒“白气”,随后消失。该现象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依次是
A.液化、汽化 B.升华、汽化 C.汽化、液化 D.液化、熔化
6.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复学期间学校坚持每天早中晚给同学们测量一次体温。下面属于人体正常体温的是( )
A.0℃ B.36.8℃ C.68℃ D.100℃
7.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雾的形成 B.霜的形成 C.水结成冰 D.露的形成
8.关于图中所示的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
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放热
9.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第5min,晶体开始熔化
B.晶体熔化过程持续20min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收热量
D.晶体的熔点是80℃
10.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11.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一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B.在0至5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专题15电磁综合问题[回归课本+易错压轴]——2022中考物理三轮冲刺: 这是一份专题15电磁综合问题[回归课本+易错压轴]——2022中考物理三轮冲刺,文件包含专题15电磁综合问题解析版docx、专题15电磁综合问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3电路综合问题[回归课本+易错压轴]——2022中考物理三轮冲刺: 这是一份专题13电路综合问题[回归课本+易错压轴]——2022中考物理三轮冲刺
专题10浮力综合问题[回归课本+易错压轴]——2022中考物理三轮冲刺: 这是一份专题10浮力综合问题[回归课本+易错压轴]——2022中考物理三轮冲刺,文件包含专题10浮力综合问题解析版docx、专题10浮力综合问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