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二检化学卷+答案(文字版)
展开2022年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Ppi S 32 CI 35.5 K 39 Cr 52 Fe 56 Sn 119
1. 《本草纲目》中介绍煎樟脑法:用樟木新者切片,以井水浸三日三夜,入锅煎之,柳木频搅。待汁减半,柳上有白霜,即滤去滓,倾汁入瓦盆内。经宿,自然结成块也。以上记述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
A. 蒸发 B. 过滤 C. 结晶 D. 蒸馏
【1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待汁减半即蒸发过程,柳上有白霜,即滤去滓,则为过滤过程,倾汁入瓦盆内。经宿,自然结成块也即结晶过程。因此以上记述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蒸馏,故D符合题意;
答案为D。
2. 溴及其化合物广泛用于医药、塑料阻燃剂等。苦卤提溴的一种工业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向吹出塔中通空气的目的是将溴吹出
B. 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是3H2O+3Br2+2CO=5Br-+BrO+2HCO+4H+
C. 用稀硫酸酸化过程是溴重新生成的过程
D. 在蒸馏过程中应避免溴接触橡胶制品
【2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苦卤中通入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溴单质,通入热空气吹出后吸收塔中,用碳酸钠吸收,吸收了Br2后的溶液中含有Br-和,加入稀硫酸反应生成溴单质,蒸馏塔中得到液溴,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向吹出塔中通空气的目的是将溴吹出,A正确;
B.已知H+和HCO不能大量共存,即原离子方程式错误,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应该为是3H2O+3Br2+6CO=5Br-+BrO+6HCO,B错误;
C.由分析可知,用稀硫酸酸化过程是溴重新生成的过程,原理为:5Br-+BrO+6H+=3Br2+3H2O,C正确;
D.由于溴单质会腐蚀橡胶,则在蒸馏过程中应避免溴接触橡胶制品,D正确;
故答案为:B。
3. 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将甲和乙的混合气体通入过量的丙溶液中,一定能产生沉淀的组合是
序号
甲
乙
丙
①
CO2
NO2
石灰水
②
HCl
CO2
石灰水
③
CO2
SO2
BaCl2
④
Cl2
SO2
BaCl2
⑤
CO2
NH3
CaCl2
A. ①②④ B. ①②⑤ C. ①③④ D. ③④⑤
【3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由于石灰水过量,因此必有CaCO3沉淀生成,故①正确;
②同样由于石灰水过量,因此必有CaCO3沉淀生成,故②正确;
③CO2气体与BaCl2不反应,气体与BaCl2不反应,故③错误;
④Cl2和SO2通入水中生成盐酸和硫酸,其中硫酸可以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④正确;
⑤当过量时溶液中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不足时,最终无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⑤错误;
故选A。
4. 以炔烃、一氧化碳和乙醇为原料,HMLn为催化剂,先引入羰基,进而合成酯,是工业上生产酯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反应机理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上述反应原子利用率是100%
B. 中间产物有4种
C. 过程(IV)发生了取代反应
D. 目标产物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取代反应
【4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题干反应历程图可知,该反应的总方程式为:HC≡CR+CO+NuH,则上述反应原子利用率是100%,A正确;
B.由题干反应历程图可知,中间产物有3种,循环圈中的HMLn为催化剂,其余三种为中间产物,B错误;
C.由题干反应历程图可知,过程(IV)发生的方程式为:+NuH→+HMLn,则属于取代反应,C正确;
D.由题干反应历程图可知,目标产物即,含有碳碳双键故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酮羰基邻碳上的H易发生取代反应,D正确;
故答案为:B。
5. 一种由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阴离子结构如图所示。W、X、Y、Z原子序数之和为2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还原性:ZW4>W2Y B. 原子半径:W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阴离子结构图,阴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只有X是一个原子,因此该电子被X所得,形成四个共价键,则其中一个键为配位键,X提供的空轨道,则X原子正常形成三个共价键,最外层有3个电子,X为B;W形成一个共价键,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为H;Z形成四个共价键,最外层有4个电子,Z为C;Y形成两个共价键,最外层有6个电子,Y为O。
【详解】A.非金属性O>C,单质氧化性O2>C,氢化物还原性H2O
D.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越强,故非金属性:B
6. 高锰酸钾在化工、医药、水处理等很多方面有重要应用,可以用电解法制备,装置如图。直流电源采用乙烷-空气碱燃料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源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2H6-14e-+18OH-=2CO+12H2O
B. a极为直流电源的正极
C. 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可以加快电解速率
D. 此离子交换膜应为阳离子交换膜
【6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电源负极上乙烷在碱性条件下失电子产生碳酸根离子,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C2H6-14e-+18OH-=2CO+12H2O,A正确;
B.电解池左侧Pt电极的电极反应为,Pt电极为阳极,则a极为直流电源的正极,B正确;
C.电解时保持电流恒定,即单位时间内转移的电子数恒定,则消耗的反应物与产生的生成物的量恒定,也就是反应速率恒定,与温度无关,C错误;
D.电解池左侧Pt电极的电极反应为,右侧稀氢氧化钾溶液变为浓氢氧化钾溶液,右侧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钾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进行右侧,故该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D正确;
故选C。
7. 已知室温时:K1(H2C2O4)=6×10-2,K2(H2C2O4)=6.4×10-5,Kp(Ag2C2O4)=5×10-12,K(AgCl)=1.8×10-10。向20mL0.02mol/L的Na2C2O4溶液中滴加0.02mol/L的盐酸,相关图像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点溶液显酸性
B. a点溶液滴加0.01mol/L硝酸银溶液,先产生AgCl沉淀
C. c点溶液中c(Na+)>4c(HC2O)+8c(C2O)
D. 水电离程度:a>b>c
【7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a点溶液时加入了10mL盐酸,此时Na2C2O4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等浓度的HC2O和C2O,由于K2(H2C2O4)=6.4×10-5,Kh(HC2O)==1.6×10-10,电离大于水解,溶液显酸性,故A正确;
B.a点溶液中,c(Cl-)=mol/L=mol/L,c(C2O)=mol/L=mol/L,Cl-和C2O的浓度相同,又因Kp(Ag2C2O4)=5×10-12,K(AgCl)=1.8×10-10,阴离子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生成Ag2C2O4所需Ag+浓度较大,故加入硝酸银溶液时,先产生氯化银沉淀,故B正确;
C.c点溶液时,加入30mL0.02mol/L的盐酸,此时Na2C2O4与HCl为2:3反应,c(Na+):c(Cl-)=4:3,溶液中电荷守恒为c(Na+)+c(H+)=c(HC2O)+2c(C2O)+c(OH-)+c(Cl-),将c(Na+):c(Cl-)=4:3代入,得①c(Na+)+c(H+)=c(HC2O)+2c(C2O)+c(OH-),又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2O4、H2C2O4、NaCl,且n(NaHC2O4):n(H2C2O4)=1:1,且K1(H2C2O4)=6×10-2,Kh(HC2O)==1.6×10-10,电离大于水解,溶液显酸性,c(H+)>c(OH-),结合①式得c(Na+)
故选C。
8. 锡是一种质地较软的金属,可塑性强,能制成多种款式的产品。工业上常从锡矿中冶炼锡,其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I.锡精矿:含Sn40~70%,还含有W、S、Si、Cu、Pb、Fe、Zn等元素
II.滤渣的成分为:SnO2、Fe2O3、SiO2等
III.硬头:Sn 46%、Fe 44%等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Sn为50号元素,请写出Sn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_______。
(2)氧化焙烧产生的气体为_______,其可造成的环境污染是_______。
(3)加Na2CO3焙烧时,Na2CO3与W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洗涤CaWO4沉淀,判断是否洗净的方法是_______。
(5)还原熔炼时,SnO2转化为Sn,同时还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6)“熔析”时吹入空气或水蒸气,使铁、锌、铅形成浮渣而上浮。Fe在高温时可与水蒸气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7)用含SnSiF6、H2SiF6、H2SO4的混合液作电解液电解精炼Sn时,粗锡作_______极。维持电流强度为10A,电解池工作五分钟,理论产生Sn_______g(保留3位有效数字)。(已知:F=96500C/mol)
【8~14题答案】
【答案】(1)第5周期第IVA族
(2) ①. SO2 ②. 酸雨
(3)Na2CO3+WO3Na2WO4+CO2↑
(4) ①. 过滤 ②. 取最后一次洗涤滤液少许于一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无明显现象,说明洗涤沉淀干净
(5)SnO2+2CSn+2CO
(6)3Fe+4H2O(g) Fe3O4+4H2
(7) ①. 阳 ②. 1.85
【解析】
【分析】由题干流程图可知,“氧化焙烧”是将锡精矿中Sn、W、S、Si、Cu、Pb、Fe、Zn等元素分别氧化为SnO2、WO3、SO2、SiO2、CuO、PbO2、Fe2O3、ZnO,在与Na2CO3一起焙烧,得到Na2WO4,Na2SiO3,加水溶解并过滤得到滤液主要是Na2WO4溶液,和滤渣主要成分为SnO2、Fe2O3、SiO2等,滤渣与C和CaCO3还原熔炼,则将SnO2、Fe2O3还原成Sn和Fe,SiO2与CaCO3转化为CaSiO3,经过对硬头进行进一步提出得到粗锡,再熔析除去Fe、Zn、Pb等,得到97%的粗锡,然后进行电解精炼即可得到精锡,据此分析解题。
【小问1详解】
由题干信息可知Sn为50号元素,36<50<54,说明Sn在第5周期第50-36=14列,即第IVA族,即Sn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第5周期第IVA族,故答案为:第5周期第IVA族;
【小问2详解】
由题干信息I可知,精锡矿的的主要成分中只有S粉燃烧可以转化为气体SO2,则氧化焙烧产生的气体为SO2,SO2可造成的环境污染是酸雨,故答案为:SO2;酸雨;
【小问3详解】
根据流程图可知,加Na2CO3焙烧时,Na2CO3与WO3反应生成Na2WO4,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WO3Na2WO4+CO2↑,故答案为:Na2CO3+WO3Na2WO4+CO2↑;
【小问4详解】
由题干流程图可知,操作1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溶液,则操作1的名称是过滤,洗涤CaWO4沉淀,判断是否洗净的方法是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滤液中是否含有Cl-即可,故检验的方法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滤液少许于一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无明显现象,说明洗涤沉淀干净,故答案为:过滤;取最后一次洗涤滤液少许于一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无明显现象,说明洗涤沉淀干净;
【小问5详解】
由题干流程图可知,还原熔炼时,SnO2转化为Sn,同时还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即为CO,即SnO2和C反应生成Sn和CO,根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O2+2CSn+2CO,故答案为:SnO2+2CSn+2CO;
【小问6详解】
已知Fe在高温时可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和H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 Fe3O4+4H2,故答案为:3Fe+4H2O(g) Fe3O4+4H2;
【小问7详解】
根据铜的精炼可知,用含SnSiF6、H2SiF6、H2SO4的混合液作电解液电解精炼Sn时,粗锡作阳极,维持电流强度为10A,电解池工作五分钟,根据阴极电极反应式Sn2++2e-=Sn可知,理论产生Sn的质量为:=1.85g,故答案为:阳;1.85。
9. 1-溴丁烷主要用于生产染料和香料。实验室可通过正丁醇(CH3CH2CH2CH2OH)和氢溴酸反应制得,其反应原理如下:NaBr+H2SO4+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2Br+NaHSO4+H2O,副产物有1-丁烯、正丁醚等。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
密度/g·mL-1
溶解性
正丁醇
74
1177
0.80
微溶于水,易溶于浓硫酸及有机溶剂
1-溴丁烷
137
101.6
1.28
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
正丁醚
130
142.2
1.77
不溶于水,易溶于浓硫酸及有机溶剂
实验步骤:
(一)1-溴丁烷的合成
在10mL三颈烧瓶中,加入2.60g(约0.025mol)研细的溴化钠,1.85mL正丁醇并放入一粒搅拌子,安装好回流一吸气装置(图1)。加入事先混合的2.80mL浓硫酸和2.00mL水的混合液,搅拌,硅油浴回流tmin,反应完毕,稍冷却后,改成蒸馏装置,蒸出粗产物。
(二)粗产物洗涤
将馏出液依次用等体积水、浓硫酸、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及水洗涤后,用无水氯化钙干燥。
(三)蒸馏得纯1-溴丁烷
将干燥好的液体转入干燥的蒸馏烧瓶中,空气浴加热,收集99℃-102℃的馏分,得到1-溴丁烷1.15mL。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冷凝管的进水口是_______(填“a”或“b”),实验中使用球形冷凝管而不用直形冷凝管的原因是______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没有通冷凝水,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2)图2表示1-溴丁烷产量随时间的变化,反应进行选择的适宜时间为20min,其原因是_______。
(3)合成1-溴丁烷时,为了防止反应中生成HBr挥发,烧杯中盛放_______作吸收剂(填标号)。
A. 氢氧化钠溶液 B. 浓盐酸 C. 四氯化碳 D. 二硫化碳
(4)洗涤粗产物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加入浓硫酸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
(5)实验中1-溴丁烷的产率是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6)不同的物料比对1-溴丁烷产量有影响,如果反应开始时多增加1.00mL浓硫酸,其余实验条件不变,测得1-溴丁烷的产量是0.80mL,产量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答一点即可)。
【9~14题答案】
【答案】(1) ①. a ②. 球形冷凝管的接触面积大,冷凝效果好 ③. 停止加热,待冷凝管冷却到室温后,再先通冷凝水再重新加热
(2)反应进行到20min时1-溴丁烷产量较大接近1.15mL,再延长反应时间,对其产量变化不大,且浪费能源 (3)A
(4) ①. 烧杯、玻璃棒和分液漏斗 ②. 除去1-溴丁烷中的正丁醇
(5)53.7% (6)浓硫酸能催化正丁醇分子间脱水转化为丁醚或者浓硫酸能催化正丁醇分子内脱水发生消去反应转化为1-丁烯
【解析】
【小问1详解】
冷凝管中冷却水的流向为“下进上出”,则图1冷凝管的进水口是a,球形冷凝管的接触面积大,冷凝效果好,则实验中使用球形冷凝管而不用直形冷凝管,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没有通冷凝水,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停止加热,待冷凝管冷却到室温后,再先通冷凝水再重新加热,故答案为:a;球形冷凝管的接触面积大,冷凝效果好;停止加热,待冷凝管冷却到室温后,再先通冷凝水再重新加热;
【小问2详解】
由题干图2表示信息可知,反应进行到20min时1-溴丁烷产量较大,再延长反应时间,对其产量变化不大,且浪费能源,则一般反应进行选择的适宜时间为20min,故答案为:反应进行到20min时1-溴丁烷产量较大接近1.15mL,再延长反应时间,对其产量变化不大,且浪费能源;
小问3详解】
合成1-溴丁烷时,为了防止反应中生成的HBr挥发,HBr为酸性气体,能与NaOH反应,难溶于CCl4和CS2等非极性溶剂中,则烧杯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作吸收剂,故答案为:A;
【小问4详解】
由题干表中信息可知,1-溴丁烷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正丁醇微溶于水,易溶于浓硫酸及有机溶剂,则洗涤粗产物时用分液操作进行分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分液漏斗,加入浓硫酸洗涤的目的是除去1-溴丁烷中的正丁醇,故答案为:烧杯、玻璃棒和分液漏斗;除去1-溴丁烷中的正丁醇;
【小问5详解】
在10mL三颈烧瓶中,加入2.60g(约0.025mol)研细的溴化钠,1.85mL正丁醇并放入一粒搅拌子,根据反应方程式NaBr+H2SO4+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2Br+NaHSO4+H2O可知,NaBr稍微过量,按正丁醇的量进行计算可知,1-溴丁烷的物质的量为:n=n(正丁醇)==0.02mol,则实验中的理论产量为:0.02mol×137g/mol=2.74g,实验中1-溴丁烷的产率是 =53.7%,故答案为:53.7%;
【小问6详解】
不同的物料比对1-溴丁烷产量有影响,如果反应开始时多增加1.00mL浓硫酸,其余实验条件不变,测得1-溴丁烷的产量是0.80mL,产量减小可能的原因是浓硫酸能催化正丁醇分子间脱水转化为丁醚或者浓硫酸能催化正丁醇分子内脱水发生消去反应转化为1-丁烯,故答案案为:浓硫酸能催化正丁醇分子间脱水转化为丁醚或者浓硫酸能催化正丁醇分子内脱水发生消去反应转化为1-丁烯。
10. 深入研究碳、氮元素的物质转化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合成尿素的反应为: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某恒温且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H3和CO2,发生上述反应。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标号)。
A.断裂6 mol N-H键的同时断裂2 mol O-H键 B.压强不再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D.C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2)在T1℃和T2℃时(T1<T2),向恒容容器中投入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反应物,发生以下反应:,平衡时lgp(NH3)与lgp[CO(NH3)2]的关系如下图Ⅰ所示,p为物质的分压强(单位为kPa)。
①若,。时,____。
②T2℃时此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____。(已知:分压=总压×该组分物质的量分数,对于反应:,,其中,p(G)、p(D)、p(E)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
③若点A时继续投入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反应物,再次达到平衡时(温度不变),CO(NH2)2的体积分数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图Ⅱ为在不同催化剂下,反应至相同时间容器中尿素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则在T1℃,催化效率最好的是催化剂______(填序号)。T2℃以上,n[CO(NH3)2]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不考虑物质的稳定性)。
【10~11题答案】
【答案】(1)A (2) ①. 1000 ②. 1000 ③. 变大 ④. ③ ⑤. 随温度升高,可能是催化剂活性降低,反应速率降低,相同时间生成的尿素的物质的量减少
【解析】
【小问1详解】
A.根据方程式可知:每2分子NH3反应产生1分子CO(NH3)2,会断裂2个N-H键,即1个NH3分子断裂1个N-H键。现在断裂6 mol N-H键, 就是6 mol NH3反应,要生成3 mol H2O,形成6 mol O-H键,同时断裂2 molO-H键,就是l mol水发生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大于消耗的水的物质的量,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没有达到平衡,A符合题意;
B.该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改变,当气体压强不再变化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则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发生变化,而反应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气体的体积不变,气体的密度会发生变化,若在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则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
D.若C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说明混合气体中各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小问2详解】
①依据PV=nRT,恒容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因为T1<T2,故在图中上面的那条线是T1对应的图像,则平衡时v正=v逆, 即=,代入横坐标为1,纵坐标为5的那个点的数据,可得:;
②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并代入A点数据,可知T2℃时此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③若点A时继续投入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反应物,体积不变,则相当于增大压强,加压时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故化学平衡正向移动,CO(NH2)2的体积分数变大;
④由图II可知在温度为T1时,催化剂③的作用下,CO(NH2)2的物质的量较多,其物质的量分数较大,故该温度下催化效率最好的是催化剂③;
催化剂存在活化温度,在活化温度时催化效果较高, 由图II的CO(NH2)2的体积分数随着温度的变化趋势可知:T2℃以上,n[CO(NH2)2]下降,原因可能是:随温度的升高,可能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使反应速率降低,相同时间生成的CO(NH2)2的物质的量减少。
11. 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过渡元素在工业及生活方面有重要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钛”被称为21世纪金属,画出基态钛的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图_______。
(2)CrO5中有4个-1价的O。CrO5中σ键与π键个数比为_______。
(3)[Co(NH3)4Cl2]+呈八面体结构,则其结构有_______种。能区别[Co(NH3)4Cl2]Cl和[Co(NH3)4Cl2]NO3两种溶液的试剂是_______(填标号)。
a.浓氨水 b.NaOH溶液 c.稀H2SO4 d.AgNO3溶液
(4)K3[Fe(CN)6]是鉴别Fe2+的重要试剂,这四种元素的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写出与CN-互为等电子体的两种微粒_______。K3[Fe(CN)6]中碳的杂化方式与下列物质中碳杂化方式相同的是_______(填标号)。
A.CH2Cl2 B.C2H2 C.溴苯 D.HCN
(5)ZnS的晶胞如图所示,若m点坐标为(0,0,0),n点坐标为(,,0)此晶胞中与n点最远的S的坐标为_______。若Zn与S弹性相切,其半径分别为apm和bpm,则ZnS的密度为_______g·cm-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1~15题答案】
【答案】(1) (2)7:1
(3) ①. 2 ②. d
(4) ①. N>C>Fe>K ②. ③. BD
(5) ①. 或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Ti是22号元素,基态Ti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24s2,则其价电子排布图为;
【小问2详解】
CrO5中有4个-1价的O,则其结构式为,CrO5中σ键与π键个数比为7:1;
【小问3详解】
[Co(NH3)4Cl2]+可看作是 [Co(NH3)6]3+中2个NH3分子被Cl-取代,由于[Co(NH3)6]3+呈正八面体结构(),各NH3分子间距相等,Co3+位于正八面的中心,正八面体六个顶点的位置是对称等效的,选取其中一个取代,剩余位置有两种,所以二元取代产物也就是2种;a、b、c中的物质与两种溶液均不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Co(NH3)4Cl2]Cl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Co(NH3)4Cl2]NO3不能,现象不同,可鉴别,故选d;
【小问4详解】
铁氰化钾中,所涉及的元素有Fe,K,C,N,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所以所涉及的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C>Fe>K;CN-含有2个原子,价电子总数为4+5+1=10,故其等电子体为等;K3[Fe(CN)6]中碳原子采用sp杂化:
A.CH2Cl2中碳原子采用杂化,故A不选;
B.C2H2中碳原子采用sp杂化,故B选;
C.溴苯中碳原子采用,故C不选;
D.HCN碳原子采用sp杂化,故D选;
答案选BD;
【小问5详解】
由图可知,晶胞中与n点最远的S的坐标为或;根据均摊法可知一个晶胞中Zn原子的数目为4,S原子数目为,晶胞的质量,晶胞体积为,则晶胞的密度为。
12. 氯霉素H曾用做广谱抗菌药物,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写出A发生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Cl2CHCOOCH3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反应②反应类型是_______。
(5)化合物D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有_______种。
a.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
b.能发生银镜反应
c.一定条件下能水解,1mol有机物最多能消耗4mol NaOH
(6)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该碳称为手性碳。F分子中含有手性碳的个数为_______个。
(7)写出H的结构简式_______。
【12~18题答案】
【答案】(1) ①. ②. n
(2)二氯乙酸甲酯 (3)+H2O
(4)加成反应 (5)20
(6)2 (7)
【解析】
【分析】结合A的分子式及B的结构简式可知A为:;由流程图可知反应①为醇的消去反应的方程式为:+H2O;由G的结构简式及F→G的反应条件可知F为:,以此解题。
【小问1详解】
结合A的分子式及B的结构简式可知A为:;A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n;
【小问2详解】
Cl2CHCOOCH3由Cl2CHCOOH和CH3OH经酯化反应而生成,故其名称为:二氯乙酸甲酯;
【小问3详解】
由流程图可知反应①为醇消去反应的方程式为:+H2O;
【小问4详解】
由流程图可知反应②1个C分子与2个HCHO分子发生加成反应,故答案为:加成反应;
【小问5详解】
D的分子式为C10H11BrO2,要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含有醛基;水解时,1mol有机物最多能消耗4mol NaOH,则有1个—OOCH和1个Br直接连在苯环上,由于是含3个取代基,则另一个取代基只能是—C3H7(2种结构),采用“定二移一”法,苯环上有3个不同的取代基,这样的结构有10种,因为丙基有2种,故一共有20种同分异构体;
【小问6详解】
由分析可知F为,其中的手性碳为“*”标出的碳,,则一共有2个手性碳;
【小问7详解】
根据已知信息和G的结构简式可知H为。
福建省泉州市2023届高三5月适应性练习卷五检化学试卷+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2023届高三5月适应性练习卷五检化学试卷+答案,共6页。
2023重庆市高三二诊(教科院卷)高2023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重庆市高三二诊(教科院卷)高2023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化学试题,文件包含重庆主城区二诊高2023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二次化学试题docx、2023重庆二诊教科院卷高2023届学业质量调研抽测第二次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福州市高三二检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福州市高三二检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