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扶风县二中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有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扶风县二中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有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选择题(共30分)1.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的分裂割据局面是(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五代十国 D.辽宋夏金2.下面有关隋朝大运河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B.隋朝大运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C.隋朝大运河现在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3.唐朝时,一些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弈棋等活动,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游山玩水已成潮流4.763年,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很多诗作描写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其作品反映了这一历史实况的是( )A.李白 B.魏征 C.杜甫 D.玄奘5.下列图片所示均是唐朝墓葬出土的文物,这可说明唐朝( ) A.人们喜欢收集钱币 B.随葬文物品种多样C.中外铸币技术高超 D.中外经贸交流频繁6.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A.外戚夺权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朋党之争7.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A.黄巢起义 B.安史之乱 C.陈桥兵变 D.靖康之变8.北宋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中属于经济方面的有( )①募役法②方田均税法③农田水利法④保甲法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9.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A.隋文帝杨坚 B.唐玄宗李隆基 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10.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使用 ④火药广泛应用于战争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题号12345678910答案 第II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20分)11.请把下面的朝代代码按时间先后顺序填在适当的位置中,完成一幅本学期的朝代列图。A 元朝 B 唐朝 C 北宋 D 隋朝 12.唐朝农业生产领域发明的用于耕种的工具为________,用于灌溉的工具为________。13.唐朝时期,只身一人,西行取经的高僧是________;浮海东渡,弘扬佛法的高僧是________。14.司马迁撰写的《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光编写的《__________》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15.南宋抗金名将______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后被秦桧所害。抗元大臣______宁死不屈,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三、简答题(10分)16.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相较于前朝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度有何不同之处?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是怎样完善的?科举制度的创立有何意义? 四、综合题(40分)17.“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下列资料和图片是某中学的同学们搜集到的,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10分)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资料:西晋灭亡后,中国发生了大分裂,形成了“东晋十六国”的局面……隋文帝杨坚因其锐意改革、为君节俭而创建了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史称“开皇之治”…… ——《三鉴斋——隋朝统一与开皇之治》(1)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文帝采取的哪些措施促进了“开皇之治”局面的形成?(4分)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2) 隋炀帝的暴政激起了农民起义,最终导致隋朝成为短命的王朝。请你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隋炀帝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3) 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哪些启示?(2分) 18.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材料二 几四十年不识干戈,岁遗差扰,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则知澶渊之盟,未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太平治迹统类》卷八材料三 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材料四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其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摘编自《历史创新能力培养》(1) 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他因此得到了少数民族怎样的尊重?(4分) (2) 材料二涉及的盟约是哪两个政权签订的? 依据材料二,说说作者是怎样看待这一盟约的。(6分) (3) 依据材料三,指出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辽与西夏在学习汉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4分)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分别属于材料中的哪一种模式。(2分) (5)综合以上探究内容,谈谈这对当今我国民族关系的处理有何借鉴意义。(2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618年,唐朝建立,随后,唐高祖统一全国。继位的唐太宗以民为本,轻徭薄赋,虚心纳谏,巩固边防,国力增强。从高宗到武则天,他们继承贞观精神,武则天称帝后,继承太宗时期的政策,使唐代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唐玄宗登基后,将“依贞观故事”治国具体化,在继承选贤任能、发展生产,注重文教的传统以外,也针对时弊,对军事、财政等制度进行改革,唐朝进入全盛。——摘编自汪筏《唐王朝的崛起与兴盛》等材料二:宋太祖的后继者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从而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安定。文臣掌兵,不谙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摘编自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等(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全盛时期被称为什么?(2分) (2) 根据材料一归纳武则天与唐玄宗治国施政的共同特点。(2分) (3)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利与弊。(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些治国理念给后人留下的有益启示。(2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30分)1-------5 B D C C D 6------10 B B A D D二、填空题(20分)11.12. 曲辕犁 筒车13. 玄奘 鉴真14. 《史记》 《资治通鉴》15. 岳飞 文天祥三、简答题(10分)16.标志: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不同:科举制以才学为标准进行选官,打破了之前贵族对官位的垄断; 完善:武则天设武举,殿试;唐玄宗扩大录取名额; 意义: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四、综合题(40分)17.(10分)(1)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2)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多次巡游,耗费大人力和财力;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任答2点即可)(3)要注重经济的发展,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要减轻老百姓的负担等等。(任答1点即可)18.(18分)(1)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2)辽和北宋。这一盟约使双方边境维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同时也使北宋武备废弛,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3)特点:相互吸收。相同之处:创制文字,发展生产,订立法律。(任答一点即可)(4)唐——第三种;宋——第二种。(5)加强民族间的交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等(言之有理即可)。19.(12分)(1)时期:开元盛世。(2)共同特点:保持重要政策的延续性。(3)利:有效地防止了武将专横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安定。弊:妨碍军队的建设管理,使军队的战斗力减弱。(4)启示:关注民生,以民为本;与时俱进,适时改革;重视发展文教事业;重用人才;强化国防建设等。(任答1点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十二中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问答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宝鸡市扶风二中2021-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检测卷(有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第二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检测卷(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