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2020年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原卷板)
展开
注意事项:
沈河区 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试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1.答题前,考生须用 0.5mm 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本试题卷规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和姓名。
2.考生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在本试题卷上作答,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
4.本试题卷包括三道大题,23 道小题,共 8 页。如缺页、印刷不清,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一、积累与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脑髓.(suǐ) 决.别(jué) 下载.(zài) 混.为一谈(hǔn)
- 绿.林(lǜ) 遐.想(xiá) 潜.艇(qián) 纷至踏.来(tà)
- 蜷.伏(quán) 脊.梁(jǐ) 煲.汤(bāo) 毛骨悚.然(sǒng)
- 羞怯.(qiè) 构.当(gòu) 供给.(jǐ) 力能扛.鼎(káng)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当前,疫情在全球持续 。中国为被病毒夺去生命和在抗击疫情中牺牲的人们深 感 ,向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疫情的人们深表敬意,向不幸感染病毒、正在 进行治疗的人们表达祝愿。中国坚信,国际社会 、守望相助,就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走出人类历史上这段艰难时刻,迎来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节选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
A.扩张 怜惜 制止 同舟共济 B.扩张 痛惜 制止 同气连枝
C.蔓延 痛惜 遏制 同舟共济 D.蔓延 怜惜 遏制 同气连枝
3.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珊瑚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珊瑚虫及其分泌物和遗体构成的组合体,其形状如同树枝,且色 彩多样。它们不仅可以做装饰品,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人们喜欢珊瑚鲜艳的形状和奇特 的色彩,将其作为重要的有机宝石。珊瑚既可用来制.作.首饰,又可作为盆景。北京故宫珍宝馆展示的铜镀金錾珐琅海棠式盆红珊瑚盆景便是采用整枝红珊瑚制作而成,高66厘米,仿佛一棵挺.拔.的苍天古木,树干遒.劲.粗.壮.,树枝分布均匀,形态自.然.逼.真.,色泽光.鲜.纯.正.,实属难得的珍品。
A.“制作”是动词,“挺拔”是形容词,“遒劲粗壮”“自然逼真”“光鲜纯正”都是并列 短语。
B.“珊瑚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珊瑚虫及其分泌物和遗体构成的组合体。”这个句子中,“组合 体”作宾语。
C.“它们不仅可以做装饰品,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一句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D.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奇特”改为“奇异”。
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 五代共 1362 年间的史事。
B.唐僧师徒取经途中,遭遇白骨精,它为吃唐僧肉,先后变为村姑、老妪、老翁,孙悟空三 次棒打白骨精,使它现出原形。
C.祥子为了摆脱虎妞,来到大学教授曹先生家拉包月车,主仆相处得十分融洽。不料,虎妞 找上门来,一定要和祥子成亲。
D.冬妮娅心地善良,爱憎分明,有着顽强的革命意志,与保尔志同道合。但保尔怕影响工作 强迫自己不与她交往,最终两人没有结合。
5.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5 分)
(1) ,江春入旧年。
(2)当窗理云鬓, 。
(3) ,回车叱牛牵向北。
(4)江山如此多娇, 。
(5)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 二、阅读理解(55 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 6 题。(3 分)
泊秦淮 过勤政楼①
杜牧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千秋佳节②名空在,承露丝囊③世已无。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④。
【注释】①勤政楼:唐玄宗开元(713-741)前期所建,全称“勤政务本之楼”,是玄宗处理政务、国家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②千秋佳节:开元十七年(729)八月五日,玄宗为庆祝自己的生日,在此楼批准宰相奏请,钦定这一天为千秋节,昭告天下。③承露丝囊:每年一度的千秋节,玄宗都举行盛典,大宴群臣,接受群臣祝寿,“士庶以结丝承露囊更相问遗”。
④金铺:宫门上的安装门环的金属底托,多铸成兽形以为装饰。
6.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泊秦淮》首句由烟、水、月、沙四种景物组成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 的气氛。
B.《过勤政楼》首句说佳节空在,是总论,第二句说丝囊已无,则是抓住“承露囊”这个千 秋节最有代表性的物品来进一步补衬,使得“名空在”三字具体落实了。
C.《泊秦淮》三、四句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过勤政楼》三、四 句移景于情,感昔伤今,用宫院中的植物茂盛生长暗示王朝兴盛之意。
D.《泊秦淮》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历史的咏叹与现实的思考;《过勤政楼》则 是诗人在极度感伤之下写成的,全诗却不着一个“悲”字。
(二)阅读选文,完成 7-10 题。(14 分)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越州赵公救灾记①(节选)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②,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③之。
法④,廪⑤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⑥,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⑦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⑧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⑨,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⑩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
(节选自北宋·曾巩《元丰类稿·卷十九》)
【注释】①赵公,即赵抃(biàn),北宋衢州西安人,字阅道。赵抃居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由于他曾任殿中侍御史,所以京师中对他有“铁面御史”之誉。后任右谏议大夫、资政殿大学士,晚年执越州政务,治绩卓著。特别是在熙宁八年、九年昊越饥疫兼作之际, 赵抃在救灾中表现出卓越的见识和吏治才能。越州,州治在今浙江绍兴县。②病坊:收容病人的地方。③瘗:埋葬。④法:按照法律规定。⑤廪:官府发放口粮。⑥事有非便文者:有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情。⑦蚤:通“早”。 ⑧饥馑: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⑨拊循: 亦作“拊巡”,安抚,抚慰。⑩缓辑:安顿。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处.疾病之无归者 处江湖之远则优其君(《岳阳楼记》)
B.不以累其属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C.或便宜多辄行 饮少辄醉(《醉翁亭记》)
D.是时旱疫被吴越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 分)
(1)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
(2)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9.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天 子 东 向 忧 劳 州 县 推 布 上 恩 人 人 尽 其 力
10.【甲】文落墨在出世,【乙】文着笔于人世,细读两段选文,回答问题。(4 分)
(1)【甲】文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2 分)
(2)《越州赵公救灾记》是一篇调查记,记述了赵抃在越州救灾抗疫的始末,文章重在总 结并推广他的救灾经验。【乙】文第二段中最能表现赵抃“事必躬亲”的句子是
(2 分)
(三)阅读选文,完成 11-12 题。(5 分)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时间 5 月 27 日 11 时消息,2020 珠峰高程测量邓善队 8 名攻顶队员全部成
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登顶后,在覆盖冰雪、面积不足 20 平方米的封顶斜面上,队员们开始竖立用于观测等作用的觇标,安装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天线,开展各项峰顶测量工作。 队员们在峰顶停留了 150 分钟,创造了中国人在珠峰峰顶停留时长的新纪录。60 年前,中国登山队 3 名队员实现了人类第一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的壮举。45 年前,中国人首次将
觇标带至峰顶,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度为 8848.13 米。2005 年,中国再测珠峰,其岩面高度为 8844.43 米。
【材料二】这次测量有什么新突破呢?
第一,这是我国专业测绘人员首次登顶珠峰测高,更能保证测量精度,而以前是由登山 运动员登顶测量。
第二,GNSS 测量以中国的北斗系统为主,参考 GPS 等其他导航卫星系统。
第三,雪深雷达、重力仪等等一系列测量仪器都使用国产的,5G 信号也覆盖了珠峰北
坡。
可以说,测量珠峰的历史就是一部测绘理论技术发展完善的历史。
人类对珠峰高程的求证,是认识自然、追求真理的过程;是创新理论、改进技术的过程;
是突破极限、挑战自我的过程;而对于中国来说,也是追赶与超越的过程。 我们攀登的是地球的最高峰,更是测绘科技的最高峰。
【材料三】巍巍珠峰,豆古耸立。作为观察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晴雨表”,珠峰始终在 运动,精确获得珠峰高度是人类的不懈追求。测高过程中,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 统和一批国产现代测量设备纷纷亮相,5G 信号首次覆盖珠峰峰顶,为精确获得珠峰高度提供技术赋能。登山队员和测绘人员克服高寒缺氧、风雪交加等挑战三次冲顶,终于将五星红 旗插上地球之寡,也同时抵达了一种精神的高度。攻坚不畏难,山高人为峰。登顶珠峰展现 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给中华儿女带来了巨 大的精神鼓舞。
(新华社评论《科学的探索,精神的商度——祝贺 2020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
11. 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队员们在峰顶停留 150 分钟,其间开展各项测量工作,创造了中国人在珠峰峰顶停留时长新纪录。
B.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对珠峰进行过多次测绘和科考工作。2005 年再测珠峰,测得其岩面高度为 8848.13 米。
C. 以前的测量工作是由登山运动员登顶完成,这一次是我国专业测绘人员首次登顶珠峰测高,更能保证测量精度。
D.登山队员和测绘人员克服高寒缺氧、风雪交加等挑战三次冲顶,最终登顶成功,也同时抵 达了一种精神的高度。
12.为祝贺 2020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复兴中学要出一期宣传板报,请你拟写一个主题。(20 字以内,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3 分)
(四)阅读选文,完成 13-18 题。(20 分)
补锅匠许师傅刘群华
(1)补锅匠走村串巷地谋生活。他挑着一副旧担子,一头是一方矮小的风箱,一头是一只 粗涩的竹筐,竹筐里放两三把锤子、几斤煤块、一堆碎铁片、四五块手掌大的碎布。这些零 碎的小东西,几乎是补锅匠全部的行当。
(2)补锅匠进青巷补锅时要吆喝一来回。他一手拿一个脸盆,一手拿一截小木棒,边走边
“砰砰”地敲,同时一边吆喝:“补锅——补脸盆杯子——”他的吆喝声恰到好处,不让人 生厌。巷中的人们拣起家中有破洞的锅盆,出来寻找补锅匠。补锅匠在巷里往返完之后,站 在巷子的一端,看铁具破洞的大小估价。
(3)补锅匠在外,最难的是找到一天三餐。如果他觉得哪家的人说话大方客气,便说:“你 这几个盆和锅不收钱,只管我一天的吃饭。”那家的人如果觉得可以,便欣然应允。(4) 这大概是补锅匠补锅的前奏。待这些安排妥当,补锅匠才解开担子,正式起炉生火补锅。
(5)来青巷补锅的匠人一年中总有几批,但有一个补锅匠的口碑蛮好。青巷人皆喊他许师 傅。许师傅手艺好,人也好。他开炉不急不慢,待摆好了架势,拿出一口铁锅,反复瞄上几 眼,心里斟酌一番,便用一把小锤子在铁锅的漏洞处轻轻敲打。漏洞有大有小,小的要睁大 眼才瞧得见,大的则另找一块合适的旧铁皮补起。
(6)许师傅叮叮当当地敲着铁锅,漏洞边缘嗦嗦地响。这些边缘都已薄如片纸,只要轻轻 一碰,又会碎一大块。许师傅小心地把边缘全部敲掉,瞅好漏洞的大小,在自备的一堆碎铁 片里找出合适的铁片,依漏洞的模样用粉笔画好,敲成铁锅漏洞大小的细样子。
(7)敲铁补丁这份功夫,不能急躁。不然,不是漏洞敲大了,就是补丁敲小了。要极其细 致,敲出来的铁补丁才美观又合适。
(8)等许师傅把铁锅的补丁敲好,才加紧拉风箱。小风箱“哗啦啦”拉得山响,泥巴炉芯 里的生铁片在黑煤升腾的火焰下逐渐熔化。那一炉小小的生铁,已经熔化得像一团蠕动的火 焰。许师傅有时拉风箱拉得高兴,常常会唱起花鼓戏《补锅》。待他把花鼓调停了,说时迟 那时快,他用一个陶土勺子往火炉芯里一伸,舀出一勺滚热的铁水。然后迅速用另一手掌托 起块巴掌大的碎布,上面早垫了一层细细的土灰隔热。他把铁水倒在布的中央,飞快地送到 锅下面,轻轻摁在针眼大的漏洞上,红铁水便顺势挤满小漏洞。这时,许师傅操起一个稻草 织成的圆柱形草托,在锅面轻轻地顺势一摁一滑,一个平整的黑色铁疤印就出现了。
(9)小漏洞这样就算补好,补大疤才用到铁片补丁。铁片补丁用竹篾条上下支起,固定在 大漏洞处,补丁与漏洞边缘基本吻合,几乎没有缝隙。对齐了,再用一滴一滴的铁水去补铁 锅与铁补丁的缝隙。竹篾条只要铁补丁固定好了,便可小心地拆去。
(10)许师傅在青巷补锅一般会补三五天。但不管怎么忙,他临走的那天,一定会登门一些特殊的家庭。这些家庭在青巷有好几户。譬如巷头的老古,七十多岁,腿脚不便,行走困难; 巷中的老张,耳聋,听不见吆喝声;巷尾的老刘,八十多岁,无儿无女,经济困难。这些, 许师傅都是包拿包补包送。
(11)记得有一回补老刘的一只铁脸盆,老刘说:“许师傅,这盆太烂了,盆底都差点掉了, 补好太费神了。”许师傅看了一眼,没说话,拿起脸盆就出了门。这只脸盆不知用了多少年, 盆底与盆壁一圈相接的地方全是针眼大的漏洞。青巷里的人劝许师傅:“别耽误工夫了,补好了又能用几天?”许师傅呵呵笑了笑,说:“用几天是几天,人家难呀!”说完,就埋头敲敲打打起来。
(12)补脸盆更要掌握火候。铁锅的铁皮厚,脸盆的铁皮薄,补的火候是不一样的。火太旺, 一摁,盆底就被红铁水熔了。许师傅对脸盆这种薄铁皮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拉动几下风箱, 炉芯里灰暗的铁水又汩汩滚动起来,马上红彤彤的。这一次他的手脚稍慢了一些,舀起一勺
铁水倒在草灰布片上,故意一停顿,才摁上脸盆的底部。然后上面的稻草托迅速扫了一把稀 泥,一呼应,一摁一抹,大功告成。
(13)我以为,那一次许师傅补的疤是最精致的。他舀一勺铁水感触风的细润时,就如同一 朵红花绽放在风中。
(14)随着日子一天一天好起来,人们不再需要补锅或者补脸盆,补锅匠的吆喝声从我们的 生活中渐渐远去。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年没见过许师傅了,但是他来青巷补锅的场景我却总是 历历在目。常常想起许师傅的质朴,想起他对人的热情,想起他叮叮当当对手艺的执着与认 真。我想,虽然岁月流逝,但这种质朴的手艺人情怀,却是我们不该忘记的。
13.选文题目是“补锅匠许师傅”,而第(1)-(4)段并没有写许师傅,为什么?(3 分)
14.选文第(8)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15.选文第(12)段的划线部分,多用短句,并连用了多个“一”,请问这样运用语言的好 处是什么?(4 分)
1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13)段画线的句子。(3 分)
17.许师傅身上有许多闪光点,请找出其中两点并加以分析。(4 分)
18.选文最后一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3 分)
(五)阅读选文,完成 19~22 题。(13 分)
万事只求半称心
(1)杭州灵隐寺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人生哪能多如意”,下联是“万事但求半称心”。 用心品味、细细琢磨,今人茅塞顿开。其意是奉劝世人心态要宽松、从容、大度、豁达,眼界放宽,心平气和地追求“半称心”的生活,在五光十色眼花缭乱的花花世界的诱惑面前, 特别是在激烈竞争、崇尚快餐文化的今天。只有“万事只求半称心”,才能坦然地面对人生。
(2)“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一帆风顺、一路平安是一种良好的祝愿,但商品社会 世间万象矛盾丛生,现实生活变幻莫测,苦闷、失意之事常常会出现,人与人之间的飞短流 长也难免,所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显然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由此可见,万事如意不能苛 求。
(3)只求“半称心”的人才能达观快乐,在生活中体会到生命的美好。用“失之东隅,收 之桑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名言,来平衡自己的心态,而不去吃“后悔药”,你就 会一步一步走向幸福的彼岸。精神上既要领悟了生的道理,又能达观地对待死,那就是人生 艺术,也是泰然自若的减压法。“泰然”心态,就是“神安”。弘一大师,在一位老友家用 餐,只要了一碟萝卜、一碗大米饭、一杯白开水。老友过意不去,便笑着问:“你不嫌腌萝 卜咸,白开水淡?”弘一大师笑着说:“这咸有咸的味,淡有淡的味。”其弟子丰子恺听后 感慨地赞叹说:“人生本如此,咸淡两由之。”从天到地是一瞬,从生到死是一生。生命如 茶,细细品尝,才会感到滋味无穷,倘若你狼吞虎咽则寡淡无味。世界如此美好,活着是如 此快乐。
(4)只求“半称心”的人才能平心静气,在事业中另觅一方天地。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曾 在《闲情偶寄》中说:“心和则百体皆和。”只要平心静气,胸无太多的杂念,就能成为神 静智灵之辈,眼前就会一片光明灿烂,便能及时把握机遇,化险为夷,这是改变命运的最大 财富。水墨留白,可绘出最新最美的画;心灵留白,人就可以浮想联翩;生命留白,就会滋
润出妙趣横生的快乐。如果李白不是得不到官场青睐而贬职,就不会挎一柄长剑,浪迹江湖, 也就难留下字字珠玑、响彻盛唐的千古名诗。
(5)只求“半称心”的人才能宠辱不惊,在命运中主宰自己。人生的旅途漫长而坎坷,曲折而复杂,常常是难以预想到的,这其中包括:理想、事业、家庭和个人生活。重要的是能主宰自己,做生活的主人。“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是明朝洪应明的名句,意思是说一个人应保持一份好的心情,遇事来个“冷处理”,千万不要“肝火旺”,才能处世通达明智、沉浮自如。古往今来的圣贤和智者,都能勇敢地面对人生,不时地调控心态适应环境,以不变应万变,守住做人的准则,守住心灵的贞洁,不贪, 不奢,不乱方寸,不忘根本。
(6)当然,“万事只求半称心”和凡事尽心尽力并不矛盾。“半称心”并非消极无为,而是人心成熟后的一种豁达与智慧。“半”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灵状态,一种人生智慧, 一种处世哲学。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器满易倾,弦满易绷,天理如此,人道亦然。人生也好,世事也罢,现实生活中,尽管世人都在追求圆满,但事实上又有几人、又有几事能够达到圆满境界,最终无一不是带着遗憾到达终点的,就像杭州灵隐寺的那幅楹联说的:“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
19.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20. 选文从哪几方面论证了“万事只求半称心”?(3 分)
21.选文第(6)段有什么作用?(4 分)
22.分析下面两则材料,哪一则更适合充当第(5)段的论据?为什么?(3 分)
【材料—】董仲舒的书房后面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三年没有入园中观赏一眼。 正是由于如此专注于钻研学问,他最终成为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材料二】居里夫人一生获得各种奖金 10 次,各种奖章 16 枚,各种名誉头衔 107 个。有一次,一个朋友到她家里做客,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给她的金盾奖章,感 到很惊讶,居里夫人说:“我是想让小孩子知道, 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将一事无成。”
三、写作(50 分)
23.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在老师授课的课堂上,我们能够启迪智慧,收获知识。在课堂之外,你是否也做过一 些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也能让你有满满的收获?
明代的袁宏道说过:“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的确,只要留心 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春天;只要留意生活,生活中处处皆课堂。
请以“收获,在课堂之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 600~800 字;
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以及班级名称;
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了, 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莫怀戚《散步》)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 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要求:①请根据材料任选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 600~800 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以及班级名称;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共8页。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2沈河一模pdf、202256答案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