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 社戏 教学设计

    2021-2022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 社戏 教学设计第1页
    2021-2022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 社戏 教学设计第2页
    2021-2022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 社戏 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1 社戏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 社戏教案设计,共8页。
    1 社 戏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学习文章详略得当和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2.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及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体会农家少年纯朴善良、好客能干的特点以及“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情境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最值得我们珍藏和回忆的美好时光,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鲁迅先生的《社戏》,看看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生活的画面。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理清文章故事发展的线索。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
    1.归省(xǐnɡ) 行辈(hánɡ)
    惮(dàn)絮叨(xù dɑ)
    怠慢(dài)撺掇(cuān du)
    凫水(fú)潺潺(chán)
    家眷(juàn)纠葛(jiū ɡé)
    旺相(xiànɡ)
    2.社戏。
    3.这篇课文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特有的文化活动为背景,描述了“我”童年时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
    二、深入探究——理清思路
    1.全文写了哪几个故事情节?详略又是怎样安排的?
    学生回答,教师展示,然后请同学们梳理明确:
    A.船头看戏 B.月夜行船
    C.戏前波折D.归航偷豆
    E.六一公公送豆F.乡间生活
    G.小住平桥村
    (1)情节顺序是:G、F、C、B、A、D、E
    (2)详写的是:A、B、C、D
    (3)略写的是:E、F、G
    2.课文这样有详有略地叙写事件产生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讨论明确:这样详写略写相结合,既表现出小住农村的诸多乐趣和美好事物,又使文章多姿多彩。
    总的来看,本文详写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略写小住平桥村时得到的优待、一般乐事和看戏次日的情形。详写的各个情节,让人读来如同身临其境,亲见其人,深受感染;略写部分也多以简约的笔墨来写,钓虾、放牛就表现出农村生活的浓郁童趣,六一公公的简短问话和送豆行为,更表现了乡村老人的纯朴宽厚、热情好客。这种详略结合的灵活运用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和学习。
    3.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又有什么样的作用?
    讨论明确: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既多方面地表现出那段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更因为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接着写“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看戏”更是乐趣无穷。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看戏做了铺垫,吸引读者读下去。
    (这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做铺垫。)
    4.在作者笔下,“我”所急切要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讨论明确:不好看。
    ①想看铁头老生翻筋斗,但那老生却没翻。②想看到“蛇精”和“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并不停地唱着。
    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戏不好看?
    文中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来”等,这些对孩子的动作、神态描写也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
    5.既然社戏不是那么好看,那么作者在结尾为什么还说是好戏,并且还要以“社戏”为题呢?
    明确:小说中心是对热忱、友好、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作者表现这个中心,正是通过社戏一步步展开的。单纯的戏虽然不好看,但“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人孩子那种纯朴、善良、真挚的感情和他们的劳动的本领、办事的能力。再加上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过,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的。“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研读课文——人物形象
    1.小说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其他人物有谁?
    讨论明确:小说描写的主要人物是双喜,其他人物有桂生、阿发、六一公公等。
    2.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分组交流展示,明确:
    双喜:看戏前,当“我”因为看不到戏感到沮丧,人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提得恰到好处,很容易得到大家的支持。当外祖母和母亲还有些不放心时,双喜马上表示“我写包票”,同时提出了几条有力的根据,使“我”能去看社戏。航船出发了,双喜“拔前篙”,第一个出动,像小伙伴中的领头人。这都表现了他的聪明、热情、机灵、能干。看戏时,双喜告诉“我”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这说明他已经来看过戏了,这一次是特意陪“我”的。这表现了双喜对“我”的友爱、热情。那铁头老生没有表演翻筋斗,双喜马上来安慰“我”,“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这表现了双喜善解人意,对“我”非常体贴。当大家都不想继续看戏时,双喜说“还是我们走的好罢”,他了解大家的情绪,俨然像一个兄长一样。看戏后,双喜以为再多偷阿发家的罗汉豆,阿发的娘若知道了是要哭骂的;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老头子会骂的。这又表明了双喜考虑周全。
    (对这个人物,作者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要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桂生:因没有给“我”买到豆浆,要给“我”舀一瓢水来喝,补偿对“我”的歉意。他还想出了偷罗汉豆的主意。
    阿发:建议小伙伴们偷摘自家的豆。纯真无邪,憨厚无私。
    六一公公:只对小伙伴们摘豆“踏坏了不少”表示惋惜,这是劳动人民珍爱劳动成果的本色;他又亲自给“我”送罗汉豆,表明他的纯朴、好客。
    (这些人物虽着墨不多,但勾画得颇为具体、生动,也要认真领会。)
    3.请以“我最喜欢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简笔勾勒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小组讨论,学生展示交流,明确:
    “我最喜欢双喜,因为他聪明,能干,善解人意。”
    “我最喜欢双喜,因为他反应机敏,办事果敢,充满自信。”
    “我最喜欢双喜,因为他有组织才能和号召力,是‘我们’的小首领。”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去赵庄看戏的途中,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月夜行船的美景的?
    讨论归纳,明确:
    嗅觉、触觉: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视觉: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听觉:似乎听到歌吹了。
    想象: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
    2.这样描写看戏途中的情景,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讨论明确:这段描写,从感觉入手,描绘了豆麦和水草的清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闪亮的渔火、宛转悠扬的笛声、孩子们的欢笑声,写得有声有色有味,更有情。写连山,化静为动;写笛声,以声传情;写渔火,由远及近。这样写,既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之感,又将社戏在仙境般的景致中呈现给读者。同时也表现了“我”盼着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
    3.“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小伙伴们驾船技术的高超、娴熟,烘托了“我”去看戏的急切心情。
    4.“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踊跃”,跳跃。由于船行速度快,两岸的连山就有一种向后快速移动的感觉;又因为是夜间行船,所以看到的连山只是大致的轮廓——“铁的兽脊似的”;“兽脊”快速向后移动,便有跳跃之感,即“踊跃”的感觉。把静态的连山写动了,形象真切,烘托了“我”急迫的心情。
    5.“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烘托出了孩子们看社戏安全归来的愉快场景,并写得带有童话色彩。
    五、拓展延伸
    1.本文写了“我”的家乡的文化习俗——社戏。请同学们想想自己的家乡有些什么文化习俗,可与同学们对话交流,上台说给大家听听。
    示例: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坟墓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2.附鲁迅的几条名言。希望同学们能背下来。
    示例:(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3)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3.有关鲁迅的童年趣事。
    示例:童年时代,鲁迅常跟母亲住到绍兴乡下安桥头外婆家里,后来又到皇甫庄大舅父家里寄居。安桥头、皇甫庄都在绍兴昌安门外水乡,宽狭纵横的河流静静地流过村边。鲁迅喜欢到乡下去,他把那里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崭新的世界。因为在那里不仅可以免读深奥难懂的《诗经》,还可以同农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网的河上去划船、捉鱼、钓虾,去欣赏带着点点渔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鹅、牧牛、摘罗汉豆……
    每逢村子里演社戏的时候,鲁迅就和小伙伴们一起摇船来到半个在岸上、半个在湖里的戏台前面,看演员翻筋斗。有时,他还和农民的孩子一起学演戏、扮小鬼。他们在脸上涂上几笔彩画,手握一杆杆钢叉跃上台去,愉快地玩耍着。
    农村,对少年时代的鲁迅是很有吸引力的。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鲁迅不仅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和生产知识,还和农民家的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逐渐了解了农民勤劳、质朴的性格,同时也看到了旧社会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血淋淋的事实。这些对鲁迅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鲁迅知道农民是毕生受着压迫的,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
    六、本课小结
    这篇文章以社戏为线索,写出了一系列的人与事、情和景,充分地突出了平桥村“在我是乐土”的主旨,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其实有着美好的情趣,只要我们拥有爱心和敏锐的眼睛,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
    附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看社戏  谈心情,析人物  解乡情,游水乡  悟深情,体悟写作意图,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阅读文章,感受品质,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教案,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知识链接,文本内容,主题理解,人物形象,教学设计,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