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4课 灯笼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04084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4课 灯笼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04084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4课 灯笼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04084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4课 灯笼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04084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4课 灯笼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04084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4课 灯笼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04084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4课 灯笼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04084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2022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 第4课 灯笼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04084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授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授课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学习目标,文本解读,作者简介,合作探究,亲人的慈爱牵挂,乡情民俗古代英雄,激发我的爱国情怀,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查子·元夕 [宋] 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识记理解本课字词、常识,积累历史典故。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分析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效果。3.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对家国天下所寄寓的复杂感情。
灯笼,是过去常见的一种照明工具,也是节日喜庆的象征。“灯笼”在文中是中心话题,寄托着作者对早年生活和故乡亲人的怀念,以及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担当;同时又起线索作用,串联全文。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他的散文常从“一枝一叶”的普通事物中深入挖掘,以小见大,从平凡中引申出深刻的内涵。代表作有《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等。
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内形势严峻,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发动侵华战争,其妄想吞并中国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另一方面,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坚定,老百姓要求抗日的呼声一浪高过浪。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写下了散文《灯笼》,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保家卫国的情怀和时代担当。
争讼( )斡旋( )静穆( )怅惘( )锵然( )燎原( )幽悄( )
chàng wǎng
争讼:因争论而诉讼。斡旋:调停,调解。静穆:安静肃穆,很庄重。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锵然:形容金宝珠玉声音清脆。熙熙然:指快乐满足又舒适的样子。幽悄:幽深寂静。
把文章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叙述小孩子喜欢火、亮光的情景,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第二部分(2-11):作者回忆自己记忆中有关灯笼的美好记忆和情节,表现了浓浓的爱国情怀。第三部分(12):深化主题,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1.第1段写小孩子喜欢光、亮光的情景,有什么作用?第1段写了小孩子喜欢火、亮光的情景,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2.从修辞角度赏析“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这几句的表达效果。这几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概括了由灯笼引发的一连串的回忆,多角度地表现了作者对灯笼的浓厚情感。
3.文章第6段为什么要在村头挂红灯笼?(1)有行好的意思;(2)使孤行客“四面虚惊”的时候得到慰藉,表现了家乡人的淳朴、善良。
4.分析第8段“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含义?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上写进士第的官衔灯还在,而朱门已经褪色,突出岁月的沧桑,人世的变迁;实际上写族姊家早已衰败。
5.仔细阅读第10、11段,简要说说关于宫灯的联想和对古代将领挑灯看剑的描写有什么深刻的含义?①由宫灯联想到书中关于灯笼的描绘,说明灯笼的历史悠久。②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③表明自己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④从历史文化及个人情感上表明灯笼对我们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
6.如果删去最后一段,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最后一段是议论,顺承上一段的意思,进一步抒情明志,强化了课文的主题,提升了课文的思想境界。如果删去最后一段,仅有上一段的抒情明志,那么情感表达就过于隐晦,文章主旨将趋于含混。
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作者喜欢灯笼的原因。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与思念之情。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④灯笼记录着岁月的沧桑,颇具历史况味。⑤灯笼使作者联想到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2.文中回忆了哪些与“灯笼”有关的事件?“灯笼”蕴含着什么意义?与“灯笼”有关的事件大致有四类:①乡村日常生活类(如大人阻止小孩“玩火”,自己却偷偷在神龛点烛;“我”挑灯笼迎祖父;“我”挑灯笼上下学);②乡村乡俗活动类(如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③乡村年节欢庆类(如元宵节“我”跟着龙灯跑;族姊远嫁满街灯火);④历史文化类(如汉献帝灯下伤感)。“灯笼”的意义有:①历史文化意义(灯笼成为乡村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反映乡风民俗,成为文化符号;灯笼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情感意义(长幼情笃、母子情深、岁月沧桑)。
3.课文是怎样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课文将描写、叙述、议论抒情融于一体,自然而然地交错进行,创造了散文的艺术境界。第1段“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是议论,接下来的“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是叙述,叙议结合,十分自然。第2段先描写了作者联想到的与“灯笼”有关的情景,段末“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是议论,既总结了这一段的内容,又表明相关记忆之丰富,表达了一种怀念之情。第11段作者叙述了“塞外点兵”“吹角连营”“挑灯看剑”后,顺势发出誓言“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直接抒发情感,也是议论,表明心愿。最后一段既是议论,又顺承前一段进一步抒情明志,强化了课文的主题,提升了思想境界。
4.作者表达的情感,在全文中有怎样的变化?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有两种感情基调:深情、激情。大部分段落描写早年乡村生活,充满深情;最后延伸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表达出激情,尤其是最后一句:“数燎原的一把烈火!”表现出最高亢、最激越的情感。
1.松树林里挂灯笼——万绿丛中一点红2.黑纸糊灯笼——不明不白3.满街挂灯笼——明大道4.白天打灯笼——白搭5.瞎子打灯笼——看不到前程
文章通过回忆自己所经历过和了解到的有关灯笼的人和事,表达了作者对灯笼的喜爱,对家人的感激,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寄托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激发了作者对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4*灯笼课文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角龙,霸王龙,偷蛋龙,艾萨克·阿西莫夫,读一读写一写,读一读记一记,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其他大陆发现恐龙化石,恐龙遍布世界各地,好冷啊冻死我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4*灯笼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知,初读感知,走近作者,写作背景,字词积累,深层探究,主题探究,技巧探究,拓展延伸,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灯笼图文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