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电学实验(一)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电学实验(一),共11页。
2022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电学实验(一)(串并联电流的电流、电压规律;电阻的影响因素)姓名: 班级:一.课堂训练1.小海和小梅一起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
(1)实验中,为了防止损坏电流表,在不能事先估计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应先进行 ,以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2)小海同学测量时,在连接电路时,发现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电流表的指针就发生了偏转,且指针向“0”刻度的左侧偏转,连接电路时存在的错误有:A ,B 。(3)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图乙是他们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 (选填“A”“B”或“C”)处的电流。(4)请在图乙中移动一根导线,测量另外一处的电流。在移动的导线上画“X”,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正确的电路。移动后电流表测量的是 (选填“A”“B”或“C”)处的电流。(5)测出A、B、C三处电流如表所示,由此得出初步结论 (只写表达式)。小梅指出:为了得出更普遍的规律,应当进行多次实验。操作方法是: 。位置ABC电流I/A0.300.240.542.图甲是“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实验电路图。(1)实验最好选择阻值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电阻。(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了使读数更精确,接下来他应该断开开关,再 。(3)用电压表测出R1两端的电压后,断开开关,直接将连接A点的导线改接到C点,来测量R2两端的电压。该操作存在的问题是 。(4)正确测出了一组数据:UAB=1.4V、UBC=1.5V、UAC=2.9V,分析数据得出: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的总和。这样得出该实验结论合理吗? ,理由是 。3.如图1所示,小明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在电路中分别接入不同的电阻丝,规格如下表所示:(1)实验中电流表示数越大,对应的电阻丝阻值越 。(2)选用a、b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可以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 的关系。(3)为了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用编号为 的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这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4)小明用一根白炽灯的钨丝替换a接入电路,并用酒精灯加热,发现电流表示数不断变化,得出导体的电阻还跟 有关的结论。(5)如图2甲所示为可调节亮度的台灯,图乙为其用于调光的电位器结构图,a、b、c是它的三个接线柱,a、c分别与弧形电阻体的两端相连,b与金属滑片相连,转动旋钮,滑片在弧形电阻体上滑动即可调节灯泡亮度。①电位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体的 来改变其接入电路的电阻的大小的。②电位器应与灯泡 (选填“串联”或“并联”)。③若只将b、c接入电路,顺时针转动旋钮时,灯泡 (选填“变亮”“不变”或“变暗”)。
二、课后练习4.小明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时,他设计的电路如图甲所示。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填入下表:实验次数A处的电流IA/AB处的电流IB/AC处的电流IC/A10.100.120.2220.200.24 30.250.300.55(1)小明在第2次测C处的电流时,电流表读数如图乙所示为 。(2)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3)测量三次的目的是: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采用 的方法改变电流的大小从而进行三次实验。(4)另一实验小组的小华同学在连完最后一根线时,就发现灯泡立即亮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5)而小丽这组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向刻度盘右侧没有刻度处(如图丙所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纠正方法是: 。5.如图甲是小明“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的实验电路图。(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实验时,灯L1和灯L2的规格应 。(填“相同”或“不相同”)(2)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两灯都不发光,于是分别把电压表接在图甲中AB两点、BC两点及AC两点,测得数据分别是UAB=3V,UBC=0V,UAC=3V;小明检查发现只有灯L1和灯L2中的一盏出现故障,则故障可能是 。(3)处理好故障后,小明把电压表接在AB之间重新测量,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的分度值是 V;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接下来小明应该:断开开关 。(4)正确实验后,小明分析多组数据得出结论: 。(请使用文字叙述)6.为探究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某同学利用同种合金材料制成的a、b、c三条电阻丝(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进行实验,a、b长度相同,b、c粗细相同,如图1所示。连接电路,分别接入电阻丝a、b、c,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三次示数如图2所示。(1)根据示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电阻大小不仅跟导体横截面积有关,还跟导体 有关。② 电阻丝的阻值最小(选填“a”“b”“c”)。(2)该同学更换了电源和电流表,添加了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设计了图3(甲)所示的电路来测量电阻丝的电阻。①图3(乙)是根据图3(甲)连接的实物图,请在错误的导线上打“×”并连接正确。②闭合开关后,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当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2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Ra= Ω;接着他多次改变滑片位置测量a电阻丝的电阻值,并求出平均值Ra′,其目的是 ;③若电源电压为6V,Ra′=Ra且保持不变,要使图3(乙)连接方式中各电路元件安全,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应不小于 Ω。
2022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电学实验(一)参考答案1.小海和小梅一起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1)实验中,为了防止损坏电流表,在不能事先估计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应先进行 试触 ,以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2)小海同学测量时,在连接电路时,发现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电流表的指针就发生了偏转,且指针向“0”刻度的左侧偏转,连接电路时存在的错误有:A 开关未断开 ,B 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图乙是他们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 C (选填“A”“B”或“C”)处的电流。(4)请在图乙中移动一根导线,测量另外一处的电流。在移动的导线上画“X”,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正确的电路。移动后电流表测量的是 B(或A) (选填“A”“B”或“C”)处的电流。(5)测出A、B、C三处电流如表所示,由此得出初步结论 IC=IA+IB (只写表达式)。小梅指出:为了得出更普遍的规律,应当进行多次实验。操作方法是: 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 。位置ABC电流I/A0.300.240.54【解答】解:(1)为了防止损坏电流表,在不能事先估计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应先用大量程试触以正确选择电流表或电流表的量程;(2)在连接电路时发现,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表的指针就发生了偏转,由此可知在连接电路时,他忘了断开开关;电流表的指针就发生了偏转,且指针向“0”刻度的左侧偏转,原因是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3)由图乙可知,电流表串联在干路中,测量的是干路的电流,即C点的电流;(4)电流表与待测电路串联,原图中,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改动后,电流表可测L2(或L1)的电流,即测量的是B(或A)处的电流;(5)分析表中数据中,不难得出关系式:IC=IA+IB;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应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故答案为:(1)试触;(2)开关未断开;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3)C;(4)B(或A);(5)IC=IA+IB;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2.图甲是“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实验电路图。(1)实验最好选择阻值 不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电阻。(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了使读数更精确,接下来他应该断开开关,再 将电压表的量程换成0~3V 。(3)用电压表测出R1两端的电压后,断开开关,直接将连接A点的导线改接到C点,来测量R2两端的电压。该操作存在的问题是 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4)正确测出了一组数据:UAB=1.4V、UBC=1.5V、UAC=2.9V,分析数据得出: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的总和。这样得出该实验结论合理吗? 不合理 ,理由是 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解答】解:(1)为得出普遍规律,实验最好选择阻值不相同的电阻;(2)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压表指针偏转角度较小,为了使读数更精确,接下来他应该断开开关,再将电压表的量程换成0~3V;(3)已测量出L1的电压,则由图可知电压表与B点相连的为电压表的正接线柱,与A点相连的为电压表的负接线柱;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小明为了节省时间,若保持电压表所接的B节点不动,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这个做法是错误的,理由是:此时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4)在正确连接后,他测出AB、BC、AC间的电压,得到一组实验数据,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应该再多测几组实验并收集相应数据,找出普遍规律。故答案为:(1)不相同;(2)将电压表的量程换成0~3V; (3)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4)不合理;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3.如图1所示,小明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在电路中分别接入不同的电阻丝,规格如下表所示:编号材料长度/m横截面积/mm2a铜锰合金0.50.8b镍铬合金0.50.8c镍铬合金0.50.4d锰铜合金1.00.4(1)实验中电流表示数越大,对应的电阻丝阻值越 小 。(2)选用a、b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可以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 材料 的关系。(3)为了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用编号为 b、c 的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这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4)小明用一根白炽灯的钨丝替换a接入电路,并用酒精灯加热,发现电流表示数不断变化,得出导体的电阻还跟 温度 有关的结论。(5)如图2甲所示为可调节亮度的台灯,图乙为其用于调光的电位器结构图,a、b、c是它的三个接线柱,a、c分别与弧形电阻体的两端相连,b与金属滑片相连,转动旋钮,滑片在弧形电阻体上滑动即可调节灯泡亮度。①电位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体的 长度 来改变其接入电路的电阻的大小的。②电位器应与灯泡 串联 (选填“串联”或“并联”)。③若只将b、c接入电路,顺时针转动旋钮时,灯泡 变亮 (选填“变亮”“不变”或“变暗”)。【解答】解:(1)电阻是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流表的示数越大,表明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电阻越小;(2)观察表中a、b两根电阻丝,横截面积和长度相同、材料不同,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材料的关系;(3)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变量是横截面积,控制长度和导体材料相同,观察表中b、c符合条件;实验中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4)小明用一根白炽灯的钨丝替换a接入电路,并用酒精灯加热,电阻丝的温度发生了变化,发现电流表示数不断变化,电阻是变化的,得出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的结论;(5)①电位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的电流达到改变灯泡亮度的目的;②电位器串联在电路中能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所以图中电位器应与灯泡串联;③若只将b、c接入电路,顺时针转动旋钮时,电阻体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总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灯泡变亮。故答案为:(1)小;(2)材料;(3)b、c;控制变量法;(4)温度;(5)①长度;②串联;③变亮。4.小明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时,他设计的电路如图甲所示。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填入下表:实验次数A处的电流IA/AB处的电流IB/AC处的电流IC/A10.100.120.2220.200.24 30.250.300.55(1)小明在第2次测C处的电流时,电流表读数如图乙所示为 0.44A 。(2)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3)测量三次的目的是: 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采用 更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或改变电源电压) 的方法改变电流的大小从而进行三次实验。(4)另一实验小组的小华同学在连完最后一根线时,就发现灯泡立即亮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开关没有断开 ;(5)而小丽这组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向刻度盘右侧没有刻度处(如图丙所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电流表量程过小 ;纠正方法是: 电流表换用大量程 。【解答】解:(1)第1次实验中,在测量电路中C处的电流时,电流表的连接及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电流表所使用的量程是0~0.6A,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电流表的示数是0.44A;(2)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知:0.10A+0.12A=0.22A,0.20A+0.24A=0.44A,0.25A+0.30A=0.55A,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3)测量三次的目的是: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由欧姆定律I=,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采用更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等(或改变电源电压)的方法改变电流的大小从而进行三次实验;(4)连接完最后一根导线,立即看到灯泡发光,这说明电路是通路,原因是开关没有断开;(5)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向刻度盘右侧没有刻度处,这说明电路中的电流较大,超过了电流表的量程,所以电流表应换用大量程测量电流的大小。故答案为:(1)0.44A;(2)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3)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更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或改变电源电压);(4)开关没有断开;(5)电流表量程过小;电流表换用大量程。5.如图甲是小明“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的实验电路图。(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断开 。实验时,灯L1和灯L2的规格应 不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2)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两灯都不发光,于是分别把电压表接在图甲中AB两点、BC两点及AC两点,测得数据分别是UAB=3V,UBC=0V,UAC=3V;小明检查发现只有灯L1和灯L2中的一盏出现故障,则故障可能是 L1断路 。(3)处理好故障后,小明把电压表接在AB之间重新测量,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的分度值是 0.5 V;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接下来小明应该:断开开关 换接电压表0~3V 。(4)正确实验后,小明分析多组数据得出结论: 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请使用文字叙述)【解答】解:(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实验时,为得出普遍性的结论,灯L1和灯L2的规格应不相同;(2)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两灯都不发光,于是分别把电压表接在图甲中AB两点、BC两点及AC两点,测得数据分别是UAB=3V,则说明AB之外的电路为通路,UAC=3V,说明AC之外的电路为通路;说明AB之外的电路为通路;UBC=0V,说明BC之外的电路为断路,小明检查发现只有灯L1和灯L2中的一盏出现故障,则故障可能是L1断路;(3)处理好故障后,小明把电压表接在AB之间重新测量,电压表选用大量程,示数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的分度值是0.5V,电压为2V,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接下来小明应该:断开开关,换接电压表0~3V;(4)正确实验后,小明分析多组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故答案为:(1)断开;不相同;(2)L1断路;(3)0.5;换接电压表0~3V;(4)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6.为探究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某同学利用同种合金材料制成的a、b、c三条电阻丝(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进行实验,a、b长度相同,b、c粗细相同,如图1所示。连接电路,分别接入电阻丝a、b、c,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三次示数如图2所示。(1)根据示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电阻大小不仅跟导体横截面积有关,还跟导体 长度 有关。② c 电阻丝的阻值最小(选填“a”“b”“c”)。(2)该同学更换了电源和电流表,添加了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设计了图3(甲)所示的电路来测量电阻丝的电阻。①图3(乙)是根据图3(甲)连接的实物图,请在错误的导线上打“×”并连接正确。②闭合开关后,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示数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当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2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Ra= 4 Ω;接着他多次改变滑片位置测量a电阻丝的电阻值,并求出平均值Ra′,其目的是 减小误差 ;③若电源电压为6V,Ra′=Ra且保持不变,要使图3(乙)连接方式中各电路元件安全,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应不小于 6 Ω。【解答】解:(1)①同种合金材料制成的a、b、c三条电阻丝中,a、b长度相同,b、c粗细相同,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时,三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时,电流表的示数不同,说明三电阻丝的阻值不相等,故可得结论:电阻大小不仅跟导体横截面积有关,还跟导体长度有关;②由图2可知,c电阻丝接入电路中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电源的电压一定时,由I=可知,c电阻丝的阻值最小。(2)①根据电流流向法结合甲电路图可知,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经开关、电流表、电阻丝、滑动变阻器回到电源的负极,然后把电压表并联在电阻丝两端,由甲电路图可知,当滑片左移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则滑动变阻器的左下方接线柱和任意上方接线柱串联在电路中,如下图所示:②闭合开关后,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a电阻丝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当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2V,由图丙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电路中的电流为0.3A,则a电阻丝的阻值Ra===4Ω;接着他多次改变滑片位置测量a电阻丝的电阻值,并求出平均值Ra′,其目的是减小误差;③若电源电压为6V,Ra′=Ra且保持不变,当电压表的示数Ua=3V时,电路中的电流I===0.75A>0.6A,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0.6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此时电路的总电阻R总===10Ω,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R滑小=R总﹣Ra′=10Ω﹣4Ω=6Ω,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应不小于6Ω。故答案为:(1)①长度;②c;(2)①如上图所示;②变小;4;减小误差;③6。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5/6 14:02:24;用户:何宗阳;邮箱:orFmNt4UeLbGJfqM-Odm5FOLP_wQ@weixin.jyeoo.com;学号:4056551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38 电学创新实验中考考题--2024年中考物理总复习查缺补漏专题(通用),文件包含专题38电学创新实验中考考题原卷版docx、专题38电学创新实验中考考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电学实验,共15页。
这是一份2022年云南中考物理电学实验题冲刺训练,文件包含2022年云南中考物理电学实验题冲刺训练解析版docx、2022年云南中考物理电学实验题冲刺训练原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