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人教部编版雁门太守行教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雁门太守行教课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艺术形式,写作背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长吉体”,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
李贺诗歌在艺术形式上独树一帜,想象丰富,构思神妙,意境幽奇,语言诡异,色彩瑰丽,被称为长吉体。
《雁门太守行》这首律诗写于中唐以后。当时藩镇飞扬跋扈,河北地区战事频繁,严重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安定。李贺模拟乐府古题而填写的这首律诗,虽然带有想象成分,并非纪实之作,但在当时是有典型性的,且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作者热情地歌颂那些浴血奋战、以身殉国的将士,正表现了他对当时叛乱不定、国无宁日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他热切希望朝廷能重用贤才,平定海内的思想感情。
①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②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③一般说来,律诗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④律诗要求全诗通压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不可押。一般说来,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⑤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似乌云压境,城郭似乎要被摧垮了。日光穿过云的缝隙,照耀在战士们如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①黑云:厚厚的乌云。这里指攻城敌军的气势。 ②压:人马多,来势凶,力量悬殊,守军艰难。 ③摧:毁坏。这里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④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这铠甲,战衣。 ⑤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①写景叙事相结合。②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③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严阵以待,士气恢宏。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在这秋色里号角声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的如紫色。
①角:古代军中的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②角声满天:战争规模大,从白昼持续到黄昏。③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化妆品。这里形容战场上战士的鲜血。(晚霞映照大地,大块大块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①多感官描写相结合。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②这种黯然凝重的场面,衬托出战地上的悲壮气氛。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深夜里,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①临:抵达。②霜重: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③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写部队夜袭,行军神速,偃旗息鼓,投入战斗,浴血奋战。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了报答君王的赏赐和厚爱, 愿手提宝剑为国血战到死。
①黄金台:用典。②君:这里指君王。
①引用了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感激天子重用贤才的美德和以死报君、誓死报国的决心。 ②升华主题,全篇的点睛之笔。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浸血的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总 结
①这首诗属于边塞诗歌。②《雁门太守行》一诗渲染了一种悲壮惨烈的气氛:那就是兵临城下,号角声声,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土地,战场很残酷,但危城守将誓死要报效朝廷,决心誓死不改。③构思奇特,想像丰富,富有诗的意境和情趣:有限的文字给读者创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无声的语言给后人留下了有声有色的意境。
整理知识点,当堂达标检测
1、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作用?2、表明战斗的激烈惨状的诗句:3、赞叹壮士报国的志向的诗句:
①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②显示守军威武雄壮,严阵以待,士气恢宏。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概括这首诗的主旨。答:5、颔联写得“有声有色”,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答:6、颈联中诗人为什么将地点设置在“易水”边?“霜重鼓寒声不起”中的“重”“寒”“不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答:
①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描写了一场艰苦卓绝的边塞战争。②展现了守城将士奋勇抗敌、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③同时反映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愿望。
①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②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① “易水”使人联想到战国内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渲染了一种悲壮色彩。② “重”“寒”“不起”,突出天气的严寒和气氛的紧张凝重,反衬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优秀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雁门太守行,李清照,渔家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教课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背诵诗歌,当堂训练,分享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雁门太守行示范课课件ppt,文件包含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5《诗词五首》第2课时PPT课件pptx、渔家傲mp3、雁门太守行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