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学年渔家傲·秋思第一课时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渔家傲·秋思第一课时课时练习,共5页。
A.为篱下(lí) 人不寐(mèi) 锦帽貂裘(qiú)
B.鬓微霜(bìn) 千嶂里(zhàng) 秋容如拭(shì)
C.莽红尘(mǎng) 塞外声(sài) 霹雳弦惊(pì lì)[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D.麾下炙(huī) 右擎苍(qíng) 羌管悠悠(qiāng)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中*国教育^@出~版网#]
(1)老夫聊发少年狂( )(2)千骑卷平冈 (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3)会挽雕弓如满月( )(4)心却比,男儿烈( )
(5)五十弦翻塞外声( )(6)马作的卢飞快 ( )
3.文学常识填空。[来%#源*:中^&教网]
(1)《渔家傲·秋思》作者是________朝文学家________(姓名)。[ww*&w.zzstep^#.c@m]
(2)《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是________朝________(姓名)字________,号________,与________并称“三苏”。“江城子”是________,________是词的题目。
(3)《满江红·小住京华》是_______先驱________所写的一首词。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________朝爱国词人_______。[来源^:*&@中~教网]
(姓名),字________,号________,与________并称“苏辛”。
4.按照下面的提示默写诗词名句。
(1)《渔家傲·秋思》一词中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满江红·小住京华》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下阕中表达词人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的远大理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第5.6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本词上阕描写边塞,下阕抒情。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
的艺术风格。[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6.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二、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第7.8题。[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来@源:中教%网^]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在这首词中,作者用了“亲射虎”“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典故。
8.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中~国&^教育出#*版网]
B.“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鬓微霜”着意写自己的年老,表达因年事已高而无法作战的哀叹。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豪放的。[www.zzs&t@#%ep.c^m]
三、阅读《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完成第9~11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www&.z~z*st%ep.cm#]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9.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这是运用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与“梦回吹角连营”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 )
A.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晏殊《玉楼春》)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五更归梦两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黄庭坚《思亲妆州作》)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四、阅读《满江红》一词,完成第12~14题。
满江红
秋瑾[中国%&*教育^出版网~]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2.下列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
A.《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13.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基础训练[中国教&^*%育@出版网]
1.【答案】C 【解析】C项中加点“霹”应读作“pī”。
2.【答案】(1)姑且、暂且 (2)一人一马称一骑 (3)定将 (4)刚正,不轻易屈服(5)奏 (6)像……一样[来源:&~中@教*%网]
【解析】要结合语境释义,如,第2句中的“骑”不要解释为“qí骑(马)”,而应该解释为“jì骑兵”。
3.【答案】(1)宋 范仲淹 (2)宋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苏洵 苏辙 词牌名 密州出猎 (3)妇女解放运动 秋瑾 (4)宋 辛弃疾 幼安 稼轩 苏轼
【解析】注意朝代名称不能写错,作者的“字”“号”不能张冠李戴。[来源:z^zs&@t*ep.cm%]
4.【答案】(1)寒下秋来风景异。(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3)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解析】题目中的四小题均为“理解型默写”要结合题目中的提示默写符合意思的诗句。
阅读理解
5.【答案】荒凉的秋景 苍凉悲壮(意对即可)[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解析】第一空要求概括上阕的内容,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的写景,根据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可知是秋天的景色,根据“雁去无留意”和“落日孤城闭”可知是所描写的景是“荒凉”的。第二空要求填写全词的艺术风格,从全词看,所描之景和战地场景都是苍凉的,军中人和事是悲壮的。
6.B 【解析】“衡阳的大雁”的说法是错误的,“衡阳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
7.【答案】遣冯唐;射天狼
【解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分别运用了“遣冯唐”和“射天狼”的典故。
8.C 【解析】“鬓微霜,又何妨!”是说自己虽然已经有了白发,但是尚有豪放开朗的心胸。因此,C项的说法不正确。
9.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
【解析】答题时,应先找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一般为名词),再把意象连起来,答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0.对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解析】“可怜白发生”是将“白发生”和建功立业形成对比,从而突出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
11.D 【解析】A项写心头的离愁像三月的春雨,表现的是被抛弃的悲哀之情;B项用吕尚碧溪垂钓、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描写了李白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然存有极大的期望;C项通过描写作者晚上做梦回故乡,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D项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诗人渴望保家卫国的心理。题中“梦回吹角连营”,通过描绘作者在梦境中驰骋杀敌,表现了作者高昂深沉的爱国之情,所以应选D。
12.C 【解析】别号是鉴湖女侠。
13.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解析】从运用典故及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角度赏析。
14.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
【解析】结合写作背景和下片的内容概括。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第二课时课时作业,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记忆性默写,理解性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三单元10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词语并释义,翻译下列句子,佳句积累,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核舟记第一课时课堂检测,共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