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一同步课堂(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件 0 次下载
- 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一同步课堂(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件 0 次下载
- 3.2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练习)-2020-2021学年高一同步课堂(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3.3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练习)-2020-2021学年高一同步课堂(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练习)-2020-2021学年高一同步课堂(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课时训练
展开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下图为广西桂林的两幅喀斯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干沟万整,地表支离破碎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C.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植被B.植被、土壤
C.岩石、水文D.土壤、地形
【答案】1.C 2.C
【解析】1.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C正确。千沟万壑,地表支离破碎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A错。冰川广布,河流众多以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均不是喀斯特地貌的特点,BD错误。故选C。
2.喀斯特地貌是流水对可溶性岩石(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典型地貌,因此与喀斯特地貌形成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为岩石和水文,C正确。植被、土壤等因素均不是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故选C。
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3.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A.①②B.③⑤C.④⑥D.⑤⑥
4.图中( )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溶洞坍塌D.丁处是典型的向斜山
【答案】3.B 4.D
【解析】3.甲地为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云南(滇)、广西(桂)地区分布广泛且典型,即③⑤,B正确。故选B。
4.由图可知,乙处比甲处受到的侵蚀作用强烈,乙处地貌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A、B错误。丙处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为背斜,受力稳定,溶洞不易坍塌,C错误。丁处岩层向下弯曲,是典型的向斜山,D正确。故选D。
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建成启用。下图为“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喀斯特洼坑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力是( )
A.风力作用B.冰川作用C.海浪作用D.流水作用
6.喀斯特洼坑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B.②①④③C.④③②①D.④①③②
【答案】5.D 6.B
【解析】5.喀斯特天坑是石灰岩被流水侵蚀、溶蚀形成,属于下流水侵蚀地貌。D正确。和风力作用、冰川作用、海浪作用无关,ABC错误。故选D。
6.喀斯特洼坑形成的地质过程,先是形成小溶洞②,经流水不断溶蚀,形成大溶洞①。后因顶部变薄,发生坍塌,形成图④。最后形成天坑③,顺序正确的是②①④③,B对。A、C、D错。故选B。
下图是喀斯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
A.岩石有风化裂隙B.岩石中含有化石
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D.岩石具有可溶性
8.图中a、b、c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作用B.化学沉积作用
C.化学溶蚀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
【答案】7.D 8.B
【解析】7.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所以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岩石具有可溶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8.图中a、b、c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外力作用为流水的化学沉积作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七百弄位于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西北部,由5000多座峰丛深洼地的山弄组成,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图中为“七百弄峰丛洼地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9.峰丛洼地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③①②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笋形成于溶洞的顶部B.裂隙水可以增加地下河的流量
C.深洼地两侧坡度较缓D.溶洞属于地面喀斯特
【答案】9.D 10.B
【解析】9.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蚀等作用,地表洼地变得越来越深,地下溶洞变得越来越大,所以,峰丛洼地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③①②,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读图可以看出,石笋形成于溶洞的底部,A错误。裂隙水不断下渗,汇入地下河,可以增加地下河的流量,B正确。深洼地是地表水随着垂直裂隙下渗,对垂直裂隙两侧的岩石不断侵蚀、溶蚀而成,两侧坡度较陡,C错误。溶洞位于地下,属于地下喀斯特,D错误。故选B。
下图是我们旅游经常见到的一种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该景观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 )
A.西北地区B.东部地区C.北方地区D.南方地区
【答案】1.A 2.D
【解析】1.图示地貌是溶洞地貌,洞内为千姿百态的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属于喀斯特地貌,该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和沉积作用等所形成,喀斯特地貌地表因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奇峰林立,地表崎岖的特征,A正确;喀斯特地貌一般出现在比较暖湿气候环境,不具有冰川广布的特征,B错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特征,是黄土分布区流水侵蚀的结果,不是喀斯特地貌特征,C错误;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往往地形崎岖,土层较薄,不具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特征,D错误。故选A。
2.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图示景观为喀斯特地貌,我国石灰岩集中分布地区在云贵高原,其中喀斯特地貌发育最为典型,云贵高原属于我国南方地区,因此该景观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南方地区,D符合题意;我国西北地区降水较少,喀斯特地貌发育不典型,排除A;我国东部地区大多地势低平,多沉积作用,石灰岩分布面积较小,因此不是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排除B;我国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以沉积地貌为主,因此不是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排除C。故选D。
广西桂林阳朔县的犀牛湖占地约300余亩,湖面澄清碧绿,水质甘甜,鱼虾成群。然而,就在 1987年 9月 29日的夜晚,这里的湖水奇迹般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湖底的淤泥和还在挣扎中的鱼虾。据考证,阳朔县志中也早已有犀牛湖约三十年失踪一次的记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犀牛湖主要的水源补给类型是( )
A.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B.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C.大气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D.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4.犀牛湖一夜间消失的原因是( )
A.出现断层,湖水下漏B.连通溶洞,湖水泄漏
C.湖堤溃决,湖水溢出D.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5.与犀牛湖“失踪”后又重现相关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溶蚀B.向斜成谷C.流水沉积D.地壳陷落
【答案】3.B 4.B 5.C
【解析】3.犀牛湖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气降水是主要的补给水源。另外犀牛湖位于喀斯特地区,地下水丰富,常年有地下水补给,B正确;该地纬度较低,冬季没有积雪,山脉不足够高,没有常年的冰川,故不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故ACD错。故选B。
4.犀牛湖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多地下溶洞,溶孔扩大,使得湖泊水迅速通过地下暗河流失,B项正确。故选B。
5.犀牛湖湖底有一些溶洞,通过溶孔与地下暗河相通。在干涸以后,遇到当地暴雨,雨水夹着大量泥沙流入湖中,致使泥沙在湖底沉积,堵塞了湖底与地下暗河相通的溶孔,湖盆又可蓄水,犀牛湖就又一次重新出现,C项正确。故选C。
海洋蓝洞是海底突然下沉而形成的巨大“深洞”。下图是位于大西洋西侧的巴哈马群岛附近的伯利兹蓝洞,形状为几乎完美的圆形,直径超过305米,深达123米,蓝洞中存在大量石笋、石钟乳,洞底还有涧顶坍塌掉落的大量物质。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6.下列岩石中,与蓝洞内石笋属于同一类岩石是( )
A.玄武岩B.板岩C.花岗岩D.砂岩
7.伯利兹蓝洞形成时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海浪侵蚀D.冰川侵蚀
【答案】6.D 7.A
【解析】6.根据材料,蓝洞中存在大量石笋、石钟乳,推知该洞属于喀斯特地貌的一种。喀斯特地貌的岩石以石灰岩为主,故蓝洞内石笋应属于沉积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岩浆岩),A错;板岩属于变质岩,B错;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岩浆岩),C错;砂岩属于沉积岩,D对。据此分析本题选D。
7.由上题可知,伯利兹附近分布有面积较大的石灰岩,且该区域有大面积的海洋分布,海水对该区域的侵蚀作用是比较强烈的,久而久之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该区域最终形成了蓝洞,因此可知伯利兹蓝洞形成时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A正确。风力侵蚀并不是蓝洞形成的因素,B错;海浪侵蚀作用是不可能形成巨大的深坑的,C错误;巴哈马群岛附近纬度较低,温度较高,该区域是没有冰川活动的,D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A。
下图为某种地貌发育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按地貌的发育过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D.甲丁乙丙
9.该地貌景观的特点是( )
①多溶洞、峰林 ②地表崎岖不平 ③岩石呈深红色 ④西北地区广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8.B 9.A
【解析】8.读图分析,图示过程表示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其正常的顺序为:乙,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下渗;丙,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丁,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进一步溶蚀形成溶洞;甲,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故选B。
9.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特点是地表崎岖不平,地下多溶洞,地表多峰丛和峰林,①②正确;丹霞地貌的岩石呈深红色,③错误;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广布、高温多雨的西南地区,④错误。故选A。
地头水柜是西南喀斯特地区田间地头较为常见的蓄水池。图1为地头水柜景观,图2示意地头水柜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修建“地头水柜”主要是因为当地( )
A.降水丰富B.地下径流丰富C.蒸发旺盛D.地表水下渗严重
11.图2中甲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蓄水量B.沉积泥沙C.减缓流速D.节省石料
【答案】10.D 11.B
【解析】10.地头水柜是西南喀斯特地区田间地头较为常见的蓄水池,修建“地头水柜”主要是因为喀斯特地区地表水下渗严重,D正确;降水丰富不需要修蓄水池;地下径流丰富与修蓄水池关系不大;蒸发旺盛,修建“地头水柜”会导致蒸发更大,水分损失加大。故选D。
11.图2中甲范围小,蓄水量少,故不是用于增加蓄水量,A错误;进水口在其上方,应是沉积泥沙,保证蓄水池水质,B 正确;甲处落差较大,流速较大,且减缓流速对蓄水没有意义,C错误;可能增加石料用量,并不能节省石料,D错误;故选B 。
12.(研究性学习)
课题名称:喀斯特地貌
课题资料: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在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如路南石林、织金洞等著名景区。下图示意某地理课题组搜集的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图片(图中序号①②③④顺序被打乱)。
(1)根据资料,将搜集到的图片按照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的先后进行排序。
(2)根据成因判断图中的岩石类型,并说明该类岩石的特征。
(3)列举图中的地下喀斯特地貌名称。
【答案】(1)①④②③。
(2)沉积岩。特征:具有层理性;可能含有化石。
(3)溶洞;暗河;钟乳石。
【解析】(1)喀斯特地貌地区的岩石主要为石灰岩,石灰岩形成于浅海环境,①时间最早;随着地壳抬升,海水退去,石灰岩出露地表,地表被流水溶蚀、侵蚀,地表喀斯特逐步发育,同时流水沿石灰岩裂隙侵蚀,地下喀斯特逐步发育,因此形成的顺序从先到后依次为①④②③。
(2)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石灰岩受外力沉积作用形成,属于沉积岩。沉积岩的典型特征为具有层理结构,可能含有化石。
(3)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并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图中的地下喀斯特有溶洞、暗河、钟乳石。
1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甲、乙两图分别为两个地区的地貌景观图。
材料二:安徽省某山(118°E,31°N附近)是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境内海拔多在50米到450米之间,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区。丙图为“该山景观图”。丁图为“该山喀斯特地貌成因过程图”(顺序已被打乱)。
(1)甲图表示的是在____作用下形成的_____地貌。
(2)乙图是_____,多形成于我国_____地区。
(3)根据材料二判断,该山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丁图)的先后排序是____,图中钟乳石是在____作用下形成的,石林的形成受____作用影响。
(4)结合材料二,从地质作用角度说明该山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主要过程。
(5)简析丙图所示地貌对当地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
【答案】(1)流水沉积 三角洲
(2)风积地貌(沙丘) 西北内陆
(3)①④②③ 流水堆积 流水侵蚀(溶蚀)
(4)发育过程:①该山原是海洋环境,因沉积作用形成了以石灰岩为主的岩层;②伴随着地壳运动,地壳抬升,石灰岩层露出地表;③由于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沛,夏季高温,可溶性岩石被风化、流水侵蚀强烈,从而形成石林等喀斯特地貌景观;④溶洞内则由于流水作用,形成钟乳石等景观。
(5)土层薄,肥力低,不宜农耕;地下多溶洞不宜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地形崎岖,不宜铺设交通线路;喀斯特地貌形态奇特,适宜发展旅游业等。
【解析】(1)甲图表示的是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口,因水流受海水顶托作用,流速缓慢,泥沙不断沉积形成的。
(2)乙图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沙丘,往往形成于降水少、风力作用强的干旱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等。
(3)根据石灰岩在流水作用下溶蚀的程度,可判断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为①④②③;石灰岩是海相沉积岩;海底形成石灰岩后①地壳抬升④,经受外力侵蚀化学溶蚀②③形成喀斯特地貌;丁图中钟乳石是地下水溶解的钙质在溶洞内沉积而成;石林是流水溶蚀切割石灰岩形成的。
(4)根据图例信息和喀斯特地貌发育形成的顺序,按照过程进行描述即可,喀斯特地貌地质作用主要是流水侵蚀和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该地原是海洋环境,因沉积作用形成了以石灰岩为主的岩层;伴随着地壳运动,地壳抬升,石灰岩层露出地表;由于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沛,夏季高温,可溶性岩石被风化、流水侵蚀强烈,从而形成石林等喀斯特地貌景观;溶洞内则由于流水作用,形成钟乳石等景观。
(5)丙图所示地貌是喀斯特地貌,对当地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需要从不利和有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其地貌特点地形崎岖、土层薄、地下溶洞多等,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喀斯特地区地形崎岖、土层薄,易水土流失,肥力低,不宜农耕;地下多溶洞,不宜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地形崎岖,不宜铺设交通线路,工程难度大、抽投资大;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旅游业等方面:喀斯特地貌形态奇特,景观独特,适宜发展旅游业等。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优秀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优秀课堂检测,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31走进桂林山水精选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31走进桂林山水精选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课堂检测,文件包含11地球的宇宙环境练习-爱上地理课2020-2021学年高一同步课堂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11地球的宇宙环境练习-爱上地理课2020-2021学年高一同步课堂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