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宿迁沭阳县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含答案 试卷

    2022宿迁沭阳县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含答案第1页
    2022宿迁沭阳县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含答案第2页
    2022宿迁沭阳县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含答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宿迁沭阳县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宿迁沭阳县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二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关于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等形式,下列关于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BJ型增长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C.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达为t年后种群数量:Nt=N0λtDJ型增长曲线模型中λ的含义可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2.在一片栎树林中,从10m以上的林冠层到1m左右的林下层,有林鸽、褐山雀、大山雀、乌鸫等多种鸟生活。影响鸟类在林中如此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不同鸟类对光照强弱的反应不同B林中温度偏高,鸟类的适应性不同C鸟类的分布与林中湿度变化有关D影响植物生长的生态因子间接影响鸟类的分布3.某地棉田中发现了棉铃虫,它们取食棉花的花蕾、叶等。在引入某种蜘蛛后,棉铃虫和蜘蛛的种群数量发生了变化。下列能合理解释这两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是A棉田中蜘蛛的种群数量快速增加,则两个种群是共生关系B引入蜘蛛后,棉铃虫的种群数量减少,则两个种群是捕食关系C施用杀虫剂后,蜘蛛和棉铃虫的种群数量都减少,则两个种群是竞争关系D引入蜘蛛后,棉铃虫的种群数量先减后增,则两个种群是偏利共生关系4.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 B.群落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C.群落中生物个体的数目 D.群落中物种的数目5.生物群落的类型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描述,自然条件下不会出现的情况是A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能反映生物群落类型的差异B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对应的环境相适应的特征C同一气候条件下的生物群落类型完全一致D环境改变会影响生物群落中的物种组成6.自然界中的生物群落一直处于演替之中。下列对生物群落演替的描述不恰当的是A影响演替的因素主要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B演替的各个阶段都受温度、水分等因素的影响C演替达到最高阶段的群落不再发生变化D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在于演替起点不同 7.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会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原因是A食物链的每个营养级只有一种生物B营养级的层级与消费者的级数相同C同一种生物可能捕食不同种的生物D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所捕食8.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植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⑤9.在各种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的特点时A可从各级消费者流向生产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各营养级能量的总和C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单向流动D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增、循环流动10.下列有关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只能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B.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推动物质在生物群落内循环往复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D.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11.一个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信息。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以吸引异性前来交尾传递的信息属于A化学信息          B行为信息         C物理信息         D营养信息1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的方式为同伴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信息传递对生物种群的繁衍过程有影响C.雄鸟的求偶炫耀属于行为信息D.施用性引诱剂控制害虫,属于化学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13.下列措施中,有利于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态的是A引入外来物种,增加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B彻底清除枯枝落叶,提高种子萌发率和幼苗的成活率C去除数量稀少的植物种类,为优势植物种类腾出空间D加强对各类生物和环境的保护,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1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常有争议、不能肯定的观点是A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B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C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D引入外来物种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如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c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Ca是所有种群的必备特征Db表示年龄结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大16.一些学生在观察黄山植被情况以后,对生物群落的结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列认识中符合真实情况的是A.群落的垂直结构不会影响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布B.群落中不同种群的植物生活在一定的生态位上C.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化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群落随季节或气候变化会呈现不同的季相17.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过程往往伴随能量循环利用B物质循环的本质是化合物在生物圈中的循环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D沿食物链富集的物质参与物质循环过程1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遵循一定的规律。下列叙述中,符合真实情况的是A能量都是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B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的级数可以无限增加C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D流入每一营养级的部分能量都会以热能形式散失19.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和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活动使用大量化石燃料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B如果处理不好人类活动和水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人类将面临全球性水危机C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沙漠化是制约这些地区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D.先污染后治理可协调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57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20.12分)某校生物系同学野外实习分为四个小组。1A组同学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只。(2分)A.30          B.32           C.64             D.96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构成分别如下列甲、乙两图所示。据图分析,____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 好防治准备工作。 2)乙组用样方法调查松树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2分)和等距取样法。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3)丙组同学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其中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用_______________统计方法。4)丁组同学调查的林场中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_______________,而林场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原因是群落中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食物和_______________21.11分)下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乙和图丙表示野兔和灰鼠从不同牧草中获取食物比例在进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鹰处于________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有____________ 2)图甲中没有标示出的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所示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麻雀和蝗虫的关系是_________ 4)图甲中因气候原因出现蝗灾时鹰的数量将________(填增加减少不变)。(2分) 5)根据图乙和图丙分析野兔和灰鼠的生物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对环境适应能力越来越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2.12分)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进行了调查,并绘制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1)物质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流动,据图分析,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农作物通过过程①_______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固定在农作物体内。土壤碳库中的有机物由分解者通过过程②_______转变成无机物重新被植物利用。3)碳元素在大气碳库、植物碳库和土壤碳库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在植物碳库与土壤碳库之间流动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人类活动_________(填加速减缓)了碳循环的进程。4)有同学认为生态系统物质是循环利用的,无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肥料。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观点?_______,请给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3.11分)生态学家对某海岸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整治之前该地区工业园区密布入海排污口数量多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集中排放造成局部区域水质恶化。科学家对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单位J·cm-2·a-1)。请回答问题1)该海岸湿地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演替是____________演替,在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___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_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图中所示以外还应该包括             3)植食动物固定的能量是   J·cm-2·a-12分),该食物链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分)。植食动物固定的能量除了图中所示能量去路之外还有    等去路。  4)由图中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大部分能量流入    (填成分),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24.11分)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实验室里利用马铃薯培养液、无菌水、酵母菌母液等探究不同温度条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表1是研究小组设计的探究方案。1试管编号ABC管内溶液马铃薯培养液/mL1010-无菌水/mL--10酵母菌母液/mL0.10.10.1温度条件28℃   5℃   1)该生物研究小组研究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实验步骤:①配制马铃薯培养液和酵母菌母液。②将若干支试管分成ABC三组并编号,每组8支。先每次用10mL刻度吸管吸取10mL培养液加入A组和B组试管,用另一支10mL刻度吸管吸取___________加入C组试管。待分装完毕,每支试管加塞后把试管扎成捆。③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避免其他菌污染。④用灭菌干净的1mL刻度吸管每次吸取_______mL酵母菌母液,滴加到每支试管中,整个接种操作需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以防止杂菌污染。⑤将ABC试管分别置于28℃5℃________℃的恒温箱中培养。3)实验数据分析:通过显微镜计数法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的起始数量,然后每24小时计数一次,得到表2数据。2次数12345678时间/h024487296120144168试管A0.8×1075.2×1075.6×1074.8×1070.8×1070.4×1070.08×107B0.8×1071.2×1071072.8×1073.2×1073.6×1073.2×107107C0.8×1070.4×1070.1×10700000用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对A组第5次取样计数时,将取样的1 mL酵母菌培养液加9 mL无菌水稀释观察,发现计数室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80,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__________个(2分),与第4次取样相比,第5次取样计数酵母菌数目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与A组相比,B组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举出两种)。5)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1-5 BDBAC  6-10 CCACD  11-14 AADD15.CD  16.BCD  17.AB  18.ACD  19.ABC20.12分)1)①D2分)     ②甲     增长     2)①随机取样    五点取样法(2分)     8     3)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记名计算法     4)垂直结构     栖息空间21.11分)14  第三、第四  麻雀、鹰 2)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牧草 捕食和竞争4)减少(2分) 5)竞争   灰鼠22.12分)1)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2分)  种子和有机肥中含有的能量(2分)     2)光合作用     分解作用(呼吸作用)    
    3CO2  有机物   加速     4)不同意     农产品源源不断自农田生态系统中输出,其中的元素不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不断的施加肥料(2分)23.11分)1)次生    增多   提高2)流入该区域的污水中的有机物中能量 31.96×1052分) 12%2分) 呼吸消耗(和未被利用) 4)分解者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4.11分)1)探究在不同培养液中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2分)    210mL无菌水        0.1      28    32×1072分)    因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代谢废物的积累,pH值的改变,大量酵母菌死亡   
    4B组温度不适合酵母菌繁殖生长    培养液的量、酵母菌母液的量、培养液的pH、溶氧量    5)浸泡冲洗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生物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宿迁沭阳县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宿迁沭阳县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宿迁沭阳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宿迁沭阳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