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科学第2节 力的存在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第2节 力的存在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能力:
1、能从力的作用所产生的现象概括出力作用的两种效果。
2、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能根据实验现象和生活事实,确认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并解释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事物所产生的效果,来确认该事物存在的一种方法,尝试简单的归纳。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与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习惯,利用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对科学价值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存在、力是相互作用的。
教学难点:
力的相互作用和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三、教学设计
[情景]上课前请两位同学上来用力拉拉力器,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教师:在拉的过程中,存在力吗?
预设:存在。
人类认识力从哪里开始呢?就是从肌肉的紧张开始。今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力。
[活动一]
我们一起来感受力的存在,每个同学都来做以下四个动作。
(1)握拳,对推;(2)相扣,互拉 (3)手压桌子;(4)双手在凳子下,向上提拉
教师:同学们有什么感受,从刚才的表情中已经看出来了。
教师:生活中有许多用力的场景,请分析谁对谁施加了力。
场景1.手拉车 这是小车,我用手拉小车。
教师:在马拉车的过程中,有没有力的作用?
预设:有。
教师:是谁施加的力?
预设:马。
教师:是谁受到力?
预设:小车。
教师:马如何对小车施加力?
预设:拉。
教师:小车发生了什么变化?
预设:小车运动。
2.压路机压路面
教师:压路机压路面的过程中,有没有力的作用?
预设:有。
教师:谁施加的力?
预设:压路机。
教师:谁受到的力?
预设:路面。
教师:压路机如何对路面施加力?
预设:压。
教师:路面如何变化?
预设:路面形变了。
3.磁铁吸回形针
教师:磁铁吸回形针的过程中,有没有力的作用?
预设:有。
教师:谁施加的力?
预设:磁铁。
教师:谁受到力?
预设:回形针。
教师:磁铁如何对回形针施加力?
预设:吸引。
教师:回形针如何变化?
预设:吸附在磁铁上。
教师:在这三个活动中,施加力的方式的分别是什么?
预设:拉、压、吸引
我们把拉、压、吸引统称为作用。
我们把马、压路机、磁铁这些统称为物体,小车、路面、螺钉这些统称为物体。
教师:你能给力下一个定义吗?
预设:物体作用于另一个物体。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在这三个活动中,施加力的物体的分别是什么?
预设:马、压路机、磁铁。
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
教师:在这三个物体中,受到力的物体分别是什么?
预设:小车、路面、回形针。
我们把接受力的物体叫做受力物体。
教师:生活中有哪些涉及力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预设:手压课桌,(谁给谁力)手给课桌压力
手捏笔,(谁给谁力)手给笔压力
手拿水杯,(谁给谁力)手给杯子压力/摩擦力
人站在地面上,(谁给谁力)人给地面压力/地面给人吸引力
……
教师:结合上述现象,一个力的产生需要几个物体?
预设:要有两个物体。
像手、铁锤、磁铁这样施加力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
像小车、木板、回形针这样接受力的物体叫做受力物体。
教师:两个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力的作用吗?
[两个小木块分开放在水平桌面上]
教师:两个小木块之间存在力的作用吗?
预设:不存在/存在,万有引力。(很棒,但是这个知识等我们到高中继续学习,先不考虑这两个物体间的引力。)
教师:那要怎么办?
预设:让两个小木块接触。
[两个小木块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
教师:现在它们之间存在力的作用吗?
预设:1.存在。因为接触了。
2.不存在。因为他们直接没有像拉、压、吸引这样的作用
教师:你们赞成谁的观点?
预设:第2种。
教师:从中我们发现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力的作用,那不接触的物体间可能存在力的作用吗?
预设:可能,比如磁铁吸引回形针、月亮受到地球的吸引。
也就是说:力的存在与物体是否接触无关,两个物体间要有作用。
在第一个活动中,手拉小车,在力的作用下,小车运动。铁锤压木板,在力作用下,木板弯曲。磁铁吸引回形针,在力作用下,回形针吸附在磁铁上。
[活动二]请你们下列器材,设计尽可能多存在力的现象,并观察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如何变化?
提供的器材有:气球、小车、弹簧、乒乓球、矿泉水瓶
汇报:手捏矿泉水瓶,矿泉水瓶瘪了
用脚踩矿泉水瓶,矿泉水瓶瘪了
手在两头掰矿泉水瓶,矿泉水瓶弯了
从高处静止放下矿泉水瓶,矿泉水瓶从静止到运动
用手在桌面上推矿泉水瓶,矿泉水瓶从静止到运动
矿泉水瓶运动过程中,用手从侧面推它,矿泉水瓶向另一个方向运动
……
教师:矿泉水瓶瘪了、弯了,气球变瘪,说明发生了什么变化?
预设:形状。
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教师:矿泉水瓶从静止到运动,向另一个方向运动等这些都是矿泉水瓶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师: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如何变化?
预设:从静止到运动
从运动到静止
从快到慢
从慢到快
从直到弯
从弯到直
教师:从弯到直、从直到弯改变的是运动的什么?
预设:运动的方向。
教师:从静止到运动、从运动到静止、从快到慢、从慢到快改变的是运动的什么?
预设:运动速度的大小。
综上,我们发现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把这些叫做力的作用效果。
物体受到力一定会发生形变吗?比如:手捏矿泉水瓶,矿泉水瓶瘪了,手捏玻璃瓶,玻璃瓶发生形变了吗?
[探究一:手捏玻璃瓶]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但有有力一定发生形变吗?
手捏矿泉水瓶,手握玻璃瓶,看到形变了吗?
师:看不到形变有几种可能?
生:力能改变一部分物体形变,但不能改变所有物体的形变
生:可能形变太小,我们肉眼无法看到;
师:面对两种可能,我们有两种选择:一是修正原有的结论,二是改进观察方法。但是未做实验之前,我们不应轻易否定原有结论,这是我们应持有的科学态度。现在我们应该怎样改进方法呢?
如果有形变,有可能太小,那怎么办?
[讨论]你们设计实验,放大细微的形变吗?
(类似的实验:用乒乓球放大音叉细微的形变)
汇报:在玻璃瓶里装满水,塞上木塞,在塞子上插一根细管。
手捏玻璃瓶,瓶内液面上升,但液面上升不明显,用细管内的液面变化放大细微的变化,这里用了一种科学方法——转换法。
[探究二:拍打篮球]
同样借助复写纸,把太快的形变用留下的痕迹给记录下来,这也是转换法。
总结:形变太微小或太快,我们都可以用转换法来研究,这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图片:两个气球挤压]
教师:图片中,有力存在吗?
预设:有,因为气球发生了形变。
教师:要使气球呈现如图所示的形变,要怎么办?
预设:两个球相互挤压/ 一个球挤压另一个球
那我们一起用实验来证明。
教师:实验说明两种情况都可以出现图片中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性讲解][简笔画]:
左边气球挤压右边的气球,是谁给谁一个力?左边气球给了右边气球一个力,所以右边气球发生了形变。
我们从左边气球也发生了形变说明谁受到了力?这个力来自哪里?左边气球,受到来自右边气球的力。
也就是说,左边气球对右边气球施加力的过程中,同时受到右边气球给它的力。这个气球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这就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师:那这两个力有什么关系?
预设:方向相反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大小相等
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从气球的形变程度,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力的大小相近。科学家多次实验证明,这两个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马拉车,谁给了谁一个力,马给车。施力物体是谁?马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车也给了手一个力。受力物体是谁?手。手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生活中我们拉行李箱的时候,我们的手也会觉得累。
力的这个性质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应用。
[图片:轿车与货车相撞]
教师:请结合今天学习的知识解释,为什么两败俱伤?
[引导讲解]轿车撞上货车,是谁给谁一个力?轿车给货车一个力。
受力物体是谁?谁发生形变?货车,货车发生形变。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货车也给了轿车一个力。
受力物体是谁?谁发生形变?轿车,轿车发生形变。
所以两辆车都发生形变,两败俱伤。
[图片:游泳]
教师:解释游泳比赛时如何实现转身并加速?
预设:转身后,人的脚给泳池壁一个作用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泳池壁也给人的脚一个相反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使人运动加速。
师生共同分析轿车撞在货车上,为什么会两败俱伤?
教师:归纳总结出分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般方法。
教师: 同学们尝试分析火箭升空的动力。
学生尝试分析并不断完善科学用语……
[拓展]:
高科技上的应用反冲现象应用实例:如地空导弹、直升飞机升空、飞行背包等都有应用。
[总结]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
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节 力的存在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力的存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章 运动和力第2节 力的存在教案及反思,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