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全套试卷课时作业
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精品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精品课堂检测,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张叔叔失明了,经检查,他的眼球结构正常,失明的原因可能是( )。
A. 视网膜充血
B. 视觉中枢受到损伤
C. 角膜破损
D. 晶状体异常
2. 旅客坐车闭眼时,也能准确辨析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判断其是否在上坡行驶,感受这种刺激的结构位于( )。
A. 前庭和半规管
B. 鼓室和耳蜗
C. 鼓室和半规管
D. 前庭和耳蜗
3. 目前,中学生患近视的人数越来越多。预防近视、珍爱双眼,就需注意用眼卫生,了解眼球结构和视觉的形成。下面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学习“眼与视觉”后各自的观点,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 甲同学认为脉络膜颜色较深,能调节瞳孔的大小
B. 丁同学认为虹膜内含较多平滑肌,能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C. 丙同学认为巩膜无色、透明,能支持、保护眼球
D. 乙同学认为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形成物像
4. 遇到巨大声响时,小芳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堵耳张嘴
B. 闭上眼睛
C. 原地卧倒
D. 张口或闭嘴堵耳
5. 在视觉的形成过程中,物像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 )。
A. 晶状体、视网膜
B. 视网膜、大脑皮层
C. 角膜、大脑皮层
D. 玻璃体、视神经
6. 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接受振动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
A. 听小骨和大脑的一定区域
B. 耳蜗和大脑的一定区域
C. 鼓膜和耳蜗
D. 听小骨和耳蜗
7. 人体从外界获得信息中,大部分来自于视觉,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但有的同学不注意用眼卫生,连续看书,看电视,上网时间过长,导致患上近视眼。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办法是( )。
A. 在视网膜前方,佩戴凹透镜
B. 在视网膜后方,佩戴凸透镜
C. 在视网膜前方,佩戴凸透镜
D. 在视网膜后方,佩戴凹透镜
8. 同学们在上课时,一会儿看桌上的书,一会儿抬头看前面的黑板,物像都能落在视网膜上,看得很清楚,这主要是因为( )。
A. 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B. 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C. 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D. 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
9. 有些人会发生晕车、晕船的现象,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
A. 前庭和半规管
B. 嗅觉
C. 胃
D. 耳蜗
10. 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果信号灯过暗,司机眼睛的瞳孔将变小
B. 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睫状体的曲度
C. 形成信号图像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脉络膜和视觉中枢
D. 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11. 夏日晴天中午,小明走进电影院观看电影,刚走进电影院时和寻找到最前排16号座位时,眼球内瞳孔和晶状体的变化分别是( )。
A. 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B. 瞳孔缩小,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C. 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D. 瞳孔缩小,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12. 配戴下列哪种眼睛可以矫正近视眼( )。
A. 老花镜
B. 凹透镜
C. 平面镜
D. 太阳镜
二、综合题
13. 请分析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引起的生理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1)听课时,老师讲话产生的声波引起同学们的鼓膜振动, 能够接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并将冲动传递到位于 中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记笔记时,一会儿看黑板,一会儿看笔记本,同学们既能看清黑板上的字,又能看清笔记本上的字,这是因为眼球结构中 的具有调节作用。
14. 请看下面耳的基本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 ] 。
(2)听觉感受器位于[ ] 中,听觉的形成在 。
(3)感冒以后,病菌可以沿[ ] 进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
15. 把自己说话或唱歌的声音录下来,再回放给自己听,对比一下平时听自己说话的声音,是否相同?为什么?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
解析: 视觉是在大脑的视觉中枢形成的。视觉器官——眼虽然完好无损,如果产生的神经冲动传不到大脑或视觉中枢病变都将看不见东西。
2.A。
解析:前庭和半规管能够感受人体头部的位置变化,维持身体平衡。
3.D。
解析:虹膜内含有较多的平滑肌,能调节瞳孔的大小;巩膜白色、坚韧,有保护作用;脉络膜分布有血管和色素细胞,对眼球起营养作用,并形成暗室,有利于像的形成;视网膜中含有大量的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光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4.D。
解析: 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5.B。
解析::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6.B。
解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接受振动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耳蜗和听觉中枢。
7A。
解析:长时间、近距离的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8.C。
解析:眼球分为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角膜无色透明便于光线通过,巩膜是一层结缔组织膜,具有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虹膜内有色素,眼球的颜色就是由它来决定的,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内膜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接神受物象的刺激可以产生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所以对于正常人来说,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被看清,主要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通过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
9.A。
解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
10.C。
解析:A.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因此信号灯过暗,司机的瞳孔由小变大。
B.当我们刚看了近处的物体再看远处物体时,为了使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上,则眼睛的晶状体变薄,并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弱,如果晶状体的调节后还看不清远处物体时,此时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需要通过凹透镜来调节。
C.由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可知,形成信号图象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视觉中枢。
D.由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可知,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故D正确。
11.C。
解析:小明从阳光强烈的室外进入光线很弱的电影院内,瞳孔为适应室内的光线会逐渐扩大,以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这样才能看清室内的物体;同时,小明在寻找座位号时,是在看近处的物体,这时,晶状体的曲度要由小逐渐变大。
12.B。
解析: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因此近视眼是指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成像于视网膜前,看不清远处物体.因此,要想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故应用凹透镜来矫正。
13.
(1)耳蜗;大脑皮层
(2)晶状体
解析:老师讲话产生的声波沿着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同学们的鼓膜的机械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晶状体很像一面双凸透镜,其曲度变化的调节可以让我们能够看清近处或者远处的像。
14.
(1)①;耳郭;
(2)⑤;耳蜗;大脑皮层;
(3)⑥;咽鼓管;
解析:由图可知,①是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②是外耳道,可传导声波;③是半规管;⑤是耳蜗,内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该部位将听觉转换为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入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⑥是咽鼓管,与咽部相连,人患感冒时病菌会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人患中耳炎;感受气味刺激的是鼻子,感受味道刺激的是舌头,皮肤可以感受冷、热、触、痛、压的刺激。
15. 不同,在听自己说话或唱歌的录音时,会觉得那声音不像自己的;但是别人听起来,能确认这就是你本人的声音。这是因为我们在说话时,所发出的声波有一部分通过头骨直接传递到耳,所以我们平时听到的自己的声音是混合的,跟完全通过空气传播而听到的是不一样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随堂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后测评,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说出耳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