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29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展开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总是期盼得到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也有人批评说,“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很荒谬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或许,你就期盼过得到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也或许,你当时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后来竟然得到了;还或许,你对人总是期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一现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请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定立意必须在所给材料的范围内。
审题立意: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的外公,从前会偷东西。”母亲说,“有一天,他去别人菜园偷菜,被菜园主人看见了。可是,那主人看见了,转身就走。”母亲说,外公以为那人要去告官,连忙追去。不料那人进了自家的门,还把门关上。外公想想,上去敲门。门开了,外公说:“我被你看见了。”那人说:“看见什么?我今天连门都没出。”外公说:“是被你看见了,偷你的菜。”外公还说:“我现在没法做人了。”那人笑道:“你说什么话?咱们是邻居,你想知道我的菜为啥长得漂亮,尽管问。我那菜,好看,也好吃。信不?你先尝尝。”说着,真去天井边的悬篮里抱出两棵菜,硬是塞到外公手里。
后来,外公成为邻里众口交誉的人。
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庄子·在宥》曰:“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意思是说守心一处,而处于身内阴阳二气的和谐之中。
生活中也应该如此,保持自然,退回内心,平静修行,自然会悠然自在。也许我们想爬上更高的山,想走出更远的路,但是不要忘记自己心内的风景。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什么感想?请谈谈你的感受。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人与之不争。——林语堂
君子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之所不能容,处人之所不能处。——马南邨
忍耐是一帖利于所有痛苦的膏药。——[西班牙]塞万提斯
读了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或套作。
审题立意: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对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标题的断句,有人认为应断为“春江/花月夜”,“江”与“夜”因为“春”“花月”的映衬而美。台湾学者蒋勋则认为,应断为“春/江/花/月/夜”,它们各自独立,并且有各自独立的美。
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孔融让梨”的故事,题目中有一道是“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叉。孩子的父亲把试卷拍成照片发到了微博上,引发了众人的热议。
读了上面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或套作。
审题立意: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审题立意: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妈妈带着小儿子散步,她把兜里唯一的青橄榄递给儿子,小儿子放在嘴里一咬,满嘴苦涩,马上把青果吐出来,一会儿那苦涩竟渐渐化作一股清香,可惜小儿子再也寻不到那青果了。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鲜花是美的,鲜花首先是开在你的心上,鲜艳和芬芳才能活跃在你的指间。而此时,你必须明白,促成鲜花开放的,是那窗前那树梢里透过的一缕阳光。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该市有个药剂师,研制了一种治癌特效药,配制这种药的成本只有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2 000美元。为了买到这剂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并且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 000美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药剂师拒绝了他,并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了,结果被抓进了警察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二、诗歌式材料作文练习
11.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花摇曳的是容貌。
草散发的是气质。
花可以傲,因为是少数。
草不必卑,因为是多数。
缤纷的目光看世界,如花。
纯净的心态对生活,像草。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12.阅读下面的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风可以吹走
一张
无助的纸片
却吹不走
一只
会飞的蝴蝶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13.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错 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14.阅读下面的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蒲公英的遗产
秋天,
蒲公英老了,子女问:
有什么遗产?
母亲默默地,
在每个孩子的头上,
戴上一把远飞的伞。
上面这首小诗引发了你什么感想呢?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等等。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15.阅读约翰·多恩的诗,根据要求作文。
没有人是座孤岛
独自一人
每个人都是一座大陆的一片
是大地的一部分
如果一小块泥土被海卷走
欧洲就是少了一点
如同一座海岬少了些一样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对我的缩小
因为我是处于人类之中
因此不必去知道丧钟为谁而鸣
它就是为你而鸣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的开篇引用过这首诗。你读后有什么感悟呢?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三、图画式材料作文练习
16.阅读右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这则漫画中的乌鸦,可能会引发你的一些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17.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这组漫画可能会引发你的一些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18.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这则漫画可能会引发你的一些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19.阅读右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这则漫画可能会引发你的一些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20.近日,网友发帖称某公路边出现了“拒绝酒驾”的宣传标语,标语中被植入某品牌白酒广告,被网友称为“最牛植入广告”,于是有人画了下面一幅漫画:
这则漫画可能会引发你的一些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答案解析
1.提示 材料中提到了两类人,这两类人对“期盼”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这两类人的观点哪个正确?在后半部分的材料中,命题人对此的态度表现了出来:期盼有时是不合理的,期盼有时又有其积极作用,对“期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一现象本身的思考和见解。从这三个大的角度入手均可。
2.提示 材料内容是菜园主人原谅了外公偷东西的行为,“后来,外公成为邻里众口交誉的人”。外公怎么会成为“邻里众口交誉的人”呢?这里面就有因果关系,因为菜园主人正确对待犯错误者,使其日后成为一个“众口交誉的人”。这样立意就容易确定了。当然立意的角度是多向的。
(1)从“菜园主人”的角度,可以有以下立意:
①宽容、宽恕感化他人,成就他人;②给别人一次改过的机会;③尊重别人,给人自尊;④采用最佳的教育方式。
(2)从“外公”的角度,可以有以下立意:
①知耻而后进;②知错就改;③人贵有自尊之心;④诚实乃立身之本。
若不能全面理解题意,写成了“信任”“善良”“关爱”等则视为立意过宽、过泛;若写成“化干戈为玉帛”“退一步海阔天空”“相逢一笑泯恩仇”“徘徊在十字路口”“转折”“冷漠”“豁达”等,则偏离题意了。
3.提示 《庄子·在宥》中的这句话不是很好理解,但是没必要在这方面过于纠结,因为材料的第二段对此作了必要的解析,明确地告诉了命题人的写作导向,那就是:保持自然,保持内心的平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4.提示 中国忍文化源远流长,儒家谓之“小不忍则乱大谋”,道家谓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在佛家,昔日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忍”字头上一把刀,“忍”固然是意志坚定的表现。然而物极必反,本来是具有崇高精神的修养状态,会变成浑浑噩噩,逆来顺受,无可无不可;本是富有牺牲的精神状态,会变成充满心机的谋略。对本题而言,谈忍、谈争、谈忍与争的结合均可。
5.提示 可以围绕“映衬的美”“独立的美”的话题,思考“映衬”“独立”与“美”之间的关系,从以下角度展开阐述:①美丽需要修饰与映衬;②世间万物,独立且各有其美,不必借助修饰和映衬,更不必依附于其他;③追求映衬之美无可厚非,但应不失自己、不忘本真。若立意为“对同一事物不同人有不同认识”之类,不是很恰当。若脱离“映衬”与“独立”而谈“美”则视为偏离题意。
6.提示 应该说,孩子的回答是天真可爱的,孩子说出“孔融让梨我不让”的心里话,客观地说没错。但从教育和提倡“谦恭敬让”美德的角度出发,“孔融让梨我不让”被判错,老师也没错。这就让我们陷入了一个十分矛盾的逻辑:既然孩子的回答没错,老师的评判也没错,那么,是谁错了?单就回答问题本身,孩子的回答应该没错,错在出题者预设了固定的答案。这本身就是想当然的做法,并不利于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出发,还是应该提倡孩子去让梨。
7.提示 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是在范围之内。可以从下面的写作角度任选其一或总体把握来着手。
(1)碎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
(2)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或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
(3)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利: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地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
弊: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
(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
8.提示 这是一则比喻型材料,审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喻体青橄榄“苦涩”和“清香”的比喻义。这里的“青橄榄”可以指带来苦涩的经历,而“清香”指的是经历苦涩后带来的成功和收获。
参考立意:要想成功就必须经历苦涩的痛苦;苦尽才能甘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生经历苦涩才有可能获得幸福的未来;在艰难困苦中坚持才有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对蕴含着成功的“苦涩”不要轻易放弃;珍惜“苦涩”等。“坚持”“珍惜”“母爱”“机遇”等这些立意必须要和“苦涩”建立起联系才可以。“抓住机遇”“不可忽视细微处的真情”“珍惜当下”“莫凭第一印象作决断”“珍视母爱”“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等,视为偏题或离题作文。
9.提示 这则材料富有诗意,意蕴曲幽,包含生活哲理。对于材料,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材料的类型,并找准材料间的逻辑。这是一则寓意型材料,鲜花是核心,美丽、开放与阳光是它意蕴的延伸。要触摸鲜花的鲜艳与芬芳,就需要用心去感受,要让鲜花“开在你的心上”;在感受到鲜花的第一重美之后,我们更要知道这美丽背后的因素,也就是“促成鲜花开放的,是那窗前那树梢里透过的一缕阳光”,这是更深层的写作。写作时可以围绕材料的多层意蕴拓展、引申,在立意方面多层挖掘,写出感悟,烛照生活。
角度一:从“鲜花”与“美”的感受立意。材料中鲜花的理解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成功、成长、荣誉、幸福等可以是写作点,梦想的实现、目的的达到、成绩的提高等生活点滴也可以为文,这些都让我们觉得美丽,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咀嚼、体会,感受美丽最宽泛的内涵。因此,不仅仅是浅尝辄止、走马观花,而是“用心呵护美”。“美需要感受”是一个不错的写作角度,可以写出与众不同的审美观,进而展现一定的感悟深度。
选材小贴士:“对美的感受”这类素材,颇有时代气息。尤其在当今物欲横流的背景下,一些传统美、个性美可能为世俗所不容,但实际上它们代表着发展的价值观,代表着未来,只是不被寻常人理解或仿效而已,文章可以站在一个高度上予以褒扬。比如,浙江“公益哥”何国苗,住房30平方米,却捐款1 700万元,居然被很多人质疑为“作秀”;总有一些“美”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我们需要感受它们,见贤思齐,聚集正能量。
角度二:从鲜花背后“阳光”的默默付出去立意。我们咏叹月光的皎洁,很少会想到月亮的光芒来自太阳光的无私照射,表象最是直观,本质多要思量。鲜花的美触目可及,却很少有人能想到让鲜花绽放的阳光。阳光是背后的默默付出者,站在幕后,没有掌声与荧光棒,但它是鲜花美的源泉。赞颂默默付出的精神,找出成功背后真正的英雄,歌颂生活中一切的“隐形美”,立意不俗。
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的素材比比皆是,古今中外皆可拈来。一些人为了他人、集体、国家甚至人类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甘居幕后,隐于平凡,却推动他人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这个角度的抒写,很能感染与提升学生的精神,学生们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人与事,展开写作。比如让国人扬眉吐气的原子弹、氢弹研发,背后是邓稼先等元勋默默奉献、隐姓埋名几十年的代价,这种精神之美,如黄钟大吕,更叫人震撼。
角度三:从“鲜花”与“阳光”的逻辑关系全面立意。这是一种立体全面理解材料后的综合立意,不限一隅,立足整体。材料中前面写鲜花的美,后面指出美的来源,以“而”字构成语意上的转折,是关系型材料。内容隐射现实,我们过多地关注了生活中美的表象,而没有理性地去洞察、探寻美背后的因素,从而引导学生深思生活中美的源泉问题,成功与动力,要学会感恩,知道回报,这个角度的立意与感悟,更能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选材小贴士:这类素材需要二元思维选材,选择的材料要突出两个对象,契合“鲜花”与“阳光”的逻辑关系。表述时,对材料的逻辑关联作辩证全面的分析,言之成理,不要生搬硬套。例如当王濛、刘洋、叶诗文这些“鲜花”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时候,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我们国人,都要理性地知道,他们美的背后,教练、家人、社会、国家付出了多少?严格说,在我们的体制下,既要承认他们的天赋,更要感谢使他们粲然绽放的阳光。
10.提示 这则材料其实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讲的“道德两难故事”,其立意的角度与选择的侧面都是多重的。这则材料的最大特点就是“两难选择困境”。
从海因茨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规则和道德的冲突;生命价值与规则价值的冲突;生命价值是第一位的,生命高于一切;人应当自觉遵循社会规范;不道德的行为却充满人性光辉。
从药剂师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商人不能唯利是图;赚钱,也应尊重生命;打击垄断,还消费者公平;自由自愿,市场交易;商人不是慈善家,但不能为钱见死不救等。
从单一角度立意也可以,但如果能对道德、生命、规则、法律、价值等关系范畴进行一些辩证性思考,可适当提高作文档次。
11.提示 参考立意:
(1)人各有所长,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生活中应努力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
(2)平等看待每一个人,不以身份、地位高低视人。
(3)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即使是一棵平凡的小草,人生也会因心地纯净而精彩。
12.提示 首先,把握材料中的三个意象之间的内在关系:风是施力者,纸片和蝴蝶是受力者。纸片没有生命力,只能无助地被风吹走,成为被风随意摆布的对象;蝴蝶虽同样单薄、弱小,但它具有生命活力,拥有会飞的翅膀,能够在风中把持自己,摆脱风的控制。然后,结合现实生活,联想三个意象背后的某种象征义或隐喻义进行立意。四个审题立意的角度——分与合:
(1)“风”——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影无踪,形态多样,变化莫测,是一种吹动他物的“外力”(有正面和负面之分)。正面是助力,如顺风、春风、风力(发电)等,可以用来喻指各种顺境、有利条件、好的社会风尚、好风气等;负面是阻力,如逆风、寒风、飓风(成灾)等,可以用来喻指各种逆境、不利条件、不良的社会思潮、歪风邪气等。面对好“风”,我们要学会顺风而行,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勇开风气之先”;面对坏“风”,我们要学会御(逆)风而行,如“任尔东西南北风”“抵御歪风葆本色”,而不要“盲目跟风”“顶风作案”“尽出风头”。“风”也可以是中性的,如时尚、潮流,用好了造福人生,用不好危害社会。
(2)“无助的纸片”——一种常用的生活用品,轻飘,单薄,易碎,无生命,无思想。“无助”地被吹走的状态,容易让人想到没有思想活力、没有自控力、没有根基的人和事,只能在外力的作用下,孤立无助地被动地任其摆布。如“无生命力的支撑,永远是被动的”“不能自己给力,只能受制于人”“不能自我主宰,只能被人主宰“无力者无位”“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无助”一词,还可理解为没有外界资源,没有外界帮助,但主要应指没有精神内涵。
(3)“会飞的蝴蝶”——一种弱小的生命,同样是单薄、脆弱的,但轻盈,灵动,有生命,有灵魂,有活力,特别是拥有一双美丽的翅膀,能够自由自在地飞翔,风来时它可以敛翅静待,可以振翅而息,也可以展翅而起,迎风飘舞;它可以在风中主宰自己,把持自己,展现自己。“会飞”的特技,让人想起那些有生气、有灵魂、有思想、有本领、有实力的人,他们能在各种外力(包括外界环境、条件等)面前,能把持自己的思想和灵魂,独立自主,特立独行,能掌控自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不随波逐流等。如“有活力才有定力”“在脆弱中走向坚韧靠的是生命活力”“用灵魂(思想、智慧)主宰命运”“自立者必自强”“用实力证明自己的存在”“练就一双过硬的翅膀”等。
(4)风、无助的纸片、会飞的蝴蝶三者之间的关系——风与纸、风与蝴蝶(外力与内力、客观与主观等),纸与蝴蝶(被动与主动、消极与积极等),思考事物之间的前因后果、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等哲学关系,对材料的内在寓意进行整体把握,可以使立论更完备,说理更辩证,论述更严谨更深刻。
就以上四个角度而言,单独从“风”的角度立意较难,容易犯以偏概全的毛病;侧重从“无助的纸片”或“会飞的蝴蝶”角度立意,必然要以“风”的作用为参照,如果丢掉了“风”的要素,也容易使议论失去依傍,而且“纸片”与“蝴蝶”之间也可以彼此对照,使论述更鲜明。其实,真正孤立地从一个意象的角度来写是不可取的,必须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材料,才能使立意更准确。
13.提示 这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寓意的哲理诗。参考立意的角度有:
(1)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自己: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吗?有没有相反的例子(即能正视生活中一切不如意,从而得到快乐幸福的人或事)?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这种错觉现象处处都是,只要留心皆有发现。比如说,“庄稼总是人家的好”,在社会中人总是“看”到别人比自己有钱、快乐、幸福,其实“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他人未必比自己快乐、幸福。
(2)人要从自己制造的陷阱中走出来,不要盲从,不要迷失自己,要正确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又如,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最好的,于是人们总是迷恋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反而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不加珍惜。我们可以对彼岸的“幸福、欢乐”憧憬向往,但更应该去珍惜身边实在的幸福、触手可及的、欢乐。
(3)曾经以为别人幸福,是因为他的幸福足够特别;我不幸福,是因为我的幸福不及别人的好。蓦然回首,终于悟得:别人的幸福是别人的,你无法分一杯来,同样,我的幸福是我独有的,别人也无法带一分去。这样想着竟幸福起来。
(4)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我曾深深地折服于这位伟人的智慧,他把占有欲未得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表述得如此轻松俏皮,但后来又有人反其意而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比起萧伯纳,后者似乎更推陈出新,它所达到的思想高度,也应当是值得景仰的。
14.提示 这首小诗可以从多角度立意。要想见解新颖就要从别人未涉及的角度切入。很多人从“应该接受什么样的遗产”“老一代对下一代寄予的希望”等方面去立意,如果变换角度,从母爱的角度去写,就会出新。蒲公英给孩子“远飞的伞”,是希望孩子能找到真正的幸福,这是用含蓄的方式表达母爱。以“谈母爱”作为写作的主题,既有新意,又有现实意义。
15.提示 这首诗讲的是,在世界上你我他构成了一个休戚相关的整体,正因为如此,如果他人遭遇了不幸,那么丧钟是为他人而鸣,也是为我们而鸣,所以我们要有同情心,要有悲悯心。但现实情况是,灾难除非发生在自己身上,否则我们永远都有一种超强的免疫力,让自己免于撕心裂肺。他人的痛苦,大多数在我们这里就演变为粘结人际、打破沉闷的一种聊资。毫不危言耸听,很多时候,我们旁观,并消费他人的痛苦。正如埃蒙德·伯克所说:“我深信我们对他人的真正不幸和痛苦怀有一定程度但绝非轻微的喜悦。我们如此热情追求的,绝非奇观,而是某种不寻常而悲惨的灾劫。”明白了这些,从“保持整体的重要性”“人要有同情心”“人性的弱点”方面立意都可以。
16.提示 在《伊索寓言》中,那只通过衔石子投入水中而喝到了水的乌鸦正是一位富有创意的智者形象。在别的乌鸦对那半瓶水无计可施只能依依惜别的时候,是它想到了借石子提高水位,进而轻松喝到水的方法。应该说这在当时也正是一种“不按套路出牌”的办法,这一方法本无先例,其他乌鸦也未曾想到。但是,当这一方法成为一种固定模式传承千年之后,它便成了一种“套路”,成了一条束缚乌鸦们思维的绳索,而当出现更新鲜、更省力的喝水方法的时候,因循守旧者势必要指责那些“不按套路出牌”者的创意了。所以,这幅漫画正是要告诉人们:再先进的方法,终究会有落伍的时候;再智慧的脑袋,一旦被一种旧的模式“固化”,便会成为阻挠新生事物诞生的顽石。我们只有不拘泥于固有的套路,勤于思考,努力创新,才会打造出前无古人的全新生活。
17.提示 这是带有黑色幽默的一组漫画,鲁迅先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他的这句话本意是希望人们要有开拓、创新、勇于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而此漫画作者借用鲁迅先生的这句话进行拓展引申,无路要开路与乱走没人路相生、相成、相反、映衬,辛辣地讽刺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审题时既要将这四幅画联系起来全面解读,又要抓住重点所在。前两幅为引题,后两幅显主旨,联系丰富的社会现实,由实入虚。
寓意是:既要勇于探索开拓创新路,又要遵守规则走正路。走路犹如下棋,不守规矩,目无章法,心无法度,乱走路,堵死路;走歪门邪道,必无出路。
拟题:敬畏规则,世界有序;呼唤秩序回归;乱花渐欲迷人眼;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8.提示 (1)这则漫画讽刺了传统教育封闭性的特点。这种封闭性不仅表现在学校里,而且还表现在家庭与社会上,甚至表现在几代人之中。过度呵护束缚子女的封闭式教育实行了一代又一代,孩子很安全,目光很短浅。以爱的名义进行的哄骗威胁式教育代代传递,贻害无穷,闭关锁国式教育恶性循环,孩子成了温室花朵。参考拟题:封闭保守思想禁锢好奇心;莫让爱成为囚笼;放手让孩子逐梦;恐吓式教育让孩子寸步难行。
(2)尼采说,你的教育者只能是你的解放者。我们不应该穿着由爱编织成的外套在引导中行进,而应该勇敢地直面人生——抱着襁褓中昨天的自己,是绝无法尽情舞蹈的。参考拟题:还我们一片自由的蓝天;要自己去看世界;不走出去怎能体会生活的多姿多彩。
19.提示 这则漫画讽刺了文化艺术领域创作者不深入生活,胡编乱造搞创作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仅是在文化艺术领域,在其他领域也存在着这种忽视生活、漠视客观现实主观臆断的行为,比如统计部门的数字统计,个别地方政府、个别领导干部对民生问题的了解等。在立意和行文时要批判这种现象,更要挖掘其根源,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20.提示 一边拒绝酒驾,一边替白酒打广告,将两件相抵触的事情组合在一个广告当中,因此是“最牛”的。对此漫画及其广告本身一般有两种看法:
(1)不认可。一边拒绝酒驾,一边替白酒打广告,很不协调。尽管拒绝酒驾不等于不允许喝酒,但在公路边置放这种自相矛盾的广告,这是典型的逐利行为,让人难以接受。
(2)认可。拒绝酒驾不等于不允许喝酒,而是要求和强调“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从这一意义上说,让酒企参与宣传拒绝酒驾,多一份力量,力度会更大些。这是广告设计师的一大创意,不必大惊小怪。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满分技巧过关练习热点10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满分技巧过关练习热点10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文审题基本技法,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常见的五大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材料作文(议论文)审题立意讲解与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材料作文(议论文)审题立意讲解与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立意方法,实战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字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字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