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考前阅读
- 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11练习题 试卷 4 次下载
- 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12练习题 试卷 5 次下载
- 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14练习题 试卷 5 次下载
- 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15练习题 试卷 4 次下载
- 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16练习题 试卷 4 次下载
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13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13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简要赏析文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推荐理由:
中考高频主题:乡音乡情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写故乡糍粑的做法及相关事件,能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故乡的糍粑
王继怀
①下班回来,走到榨粉街,这是一条保留着浓浓广味的小街,据说这里曾有广州第一个私立图书馆,这里还有一副以街名串成的对联:“玉子卖麻,板箱载出新桥市;黄婆榨粉,担杆挑入后楼房。”其中就说到了榨粉街。整条街充满了富有岭南特色的浓浓年味,在年货摊上我看到了糍粑。
②故乡的此时,家家户户都开始打糍粑。糍粑用熟糯米搅拌成泥状制作而成,乡亲们把糍粑看作丰收、喜庆和团圆的象征,期盼来年像糍粑一样圆圆满满。
③乡亲们做糍粑是很有讲究的。将糯米洗净,用山泉水泡上半天,滤干水后,放进用柴火烧的大锅里蒸熟,再放入石臼捶至胶状。打糍粑是件辛苦活,也是技术活,需几个人合起来打,“快、准、稳、狠”,动作要快,因为糯米黏性强,打慢了棍子会和米粘在一起。还要打在同一个地方,不能打歪了,更需下大力气,不能前面疾风骤雨,后面软绵绵。待打成跟面粉一样的糯米团,抬到擦有蜂蜡或茶油的案板上。把米团从木槌上撕下来,先揉成坨,再放到手里,捏成一个个光滑美观的形状,再用木板压扁,糍粑就做成了。刚做好的糍粑,是要吃鲜的,每次母亲都会给我们兄妹几个,要我们趁热吃,那种清香爽口、香甜糯软的味道,至今让人回味。做好的糍粑整整齐齐地堆放在一起,风干后,将其浸泡在水缸里,能吃到来年的端午前夕。
④农闲时乡亲们会将糍粑当做零食来吃,农忙时则当做午饭,若家中来了客人,常会拿出糍粑来招待。吃糍粑的方法有很多种,烧、煎、煮、蒸……还可以与菜炒着吃,糍粑排骨就是家乡的一道名菜,糍粑包裹着排骨,口感无与伦比。
⑤天冷的时候,一家人常围坐在火炉边烤糍粑,我们看着心爱的连环画,或者听母亲讲在村里流传的民间故事。
⑥记得有一次,哥哥说:“我们兄妹三人来个比赛,看谁的糍粑先烤出一个小鼓来。”
⑦我们立刻行动起来,我找出烤糍粑的铁架,妹妹把炭灰扒开,露出红红的炭火,但炭火太大也容易将糍粑烤焦。不一会儿,三个糍粑慢慢鼓起来,越鼓越大,突然,小鼓裂开了,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我说:“真香啊!这是我烤的糍粑发出来的。”妹妹不甘示弱:“不,是我烤的!”哥哥不紧不慢地说:“看,我烤的糍粑最先鼓起来!”母亲拿出一碟收藏的白砂糖,让我们蘸着吃。
⑧上大学后,我离开家已有20余年了。对于一个长年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想念故乡,想念儿时的快乐生活,是对故土难以割舍的情缘和浓浓的乡愁。
⑨今年我没有回家过年。母亲特意从老家给我寄来她亲手做的糍粑。如今生活在繁华的都市,各种商品应有尽有,但我却始终对故乡的糍粑情有独钟。特别是外面下着鹅毛大雪,一家人围坐在火炉边,一边烤糍粑,一边说笑的温馨场景,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1.文章主要讲述故乡的糍粑,作者为什么要以对榨粉街的介绍开头?(4分)
2.作者对故乡的糍粑情有独钟,请简要概括故乡的糍粑有 哪些特点。(3分)
3.简要赏析文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3分)
将糯米洗净,用山泉水泡上半天,滤干水后,放进用柴火烧的大锅里蒸熟,再放入石臼捶至胶状。
4.有同学认为删去最后一段不影响作者情感的表达,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
1.(4分)①通过写在榨粉街看到糍粑,引起下文对故乡糍粑的叙述;②写在异乡年货摊上看到故乡象征团圆的糍粑,暗含了作者对家乡的想念。
2.(3分)①样子圆圆满满,被看作丰收、喜庆和团圆的象征;②做法讲究;③吃的方式、场景多。
3.(3分)运用动作描写,通过“洗”“泡”“滤”“蒸”“捶”这一连串的动词,表现了做糍粑过程的步骤之繁琐,体现出乡亲们做糍粑的讲究。
4.(5分)不能删。繁华都市商品应有尽有,“我”却对故乡的糍粑情有独钟,突出了“我”对故乡糍粑的喜爱;对一家人围着火炉烤糍粑场景的回忆与前文跟家人烤糍粑的趣事相照应,表达了“我”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最后一段使文章结构更严谨,思想情感更强烈。
2
推荐理由:
中考高频主题:教育引导
本文通过讲述一位失去儿子儿媳的老人在立交桥下补胎并引发出的一系列事件、矛盾,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补胎的老人
申云贵
新建的立交桥下,围绕桥墩有一圈高出马路的空地,一个老人在这里做起了补胎的生意。
立交桥靠近郊区,桥上是出城的大道,桥两侧各有一条平行的辅道,绕城公路从桥底穿过。每天天刚亮,老人就来到桥下,先把载着补胎工具的人力三轮车拖上空地,然后拿起两块巨大的红色招牌,分别放到两条辅道和绕城公路交叉处的马路边。
老人六十多岁年纪,头上戴一顶灰色旧牛仔帽。有人推着单车走来,说车胎被钉子扎破了。老人花半天工夫才把内胎取下来。补胎的时候补了两次,第一次补错了地方。补好胎,安装又花了很长时间。车主很不满:“你以前没补过胎吧?像你这样补胎真急死个人,太耽误时间了!”老人也不在意,冲车主友善地笑笑,露出一口参差不齐的黄牙。车主掏出10块钱。老人接过钱,找回5块。车主很惊讶:“只要5块啊,比城里便宜一半。”(命题点:写作手法。做铺垫,为下文写老人在立交桥下补胎只是为了让行人注意安全做铺垫,增强可信度。)看到车主满意地骑上单车,老人不忘喊一嗓子:“慢点骑,小心那边来车。”(命题点:描写手法。语言描写,表现出老人的热心以及对他人的关心。)
立交桥这个地方路况复杂,车流量又大,常常能听到刺耳的刹车声。几个月前,这里就发生过一次车祸,死了两个人。老人选择在这里补胎,又只会补单车和人力三轮车胎,生意自然冷清。没事的时候,他就靠着桥墩坐着,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来往车辆的车轮,仿佛要把人家的车胎盯出一个洞,好让他补。(命题点:内容理解。老人盯着来往车辆的车轮是担心他们车速过快导致交通事故。)
很多司机打电话到城管队投诉,说补胎老人放在马路上的两块招牌太大,从桥底下穿过的车子要减速,从两边辅道上通过的车子也要减速,常常引起堵车。领导要我去处理这事。
我来到立交桥下,看到老人坐在三轮车上,目光随着来往的车辆移动,神情有点紧张。我走到他身边说:“老人家,这里不能补胎。”
老人回过神来,友善地点点头:“我晓得,我晓得。”
“你晓得?晓得为什么还在这里补胎?你看你两块招牌都占了半边马路,不堵车才怪。”
老人看了我一眼,取下头上的牛仔帽,一边拍打上面的灰土,一边轻声说:“好,好,干完这一天,明天不来了。”
听他这么说,我就放心地离开了。
可是接下来两天,城管队还是不断接到司机的投诉电话。领导火了,把我狠狠批评了一顿。
我也火了。没想到老人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却一点也不诚实。
我气鼓鼓地来到立交桥下,凶巴巴地说:“老头子,你怎么说话不算数啊!”
老人友善地笑笑:“我晓得,我晓得。”
又是我晓得!我说:“你马上把东西收起来,马上走,不然……”
老人睁大眼睛望着我:“这……能不能……”
我打断他的话:“不能!”
老人不再说话,默默地收拾东西。
我有点于心不忍,说:“老人家,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出来补胎啊?补胎赚不了几个钱,这里又是风口,冷得很,何必来受这个罪呢?”
“我……”老人望了我一眼,欲言又止。(命题点:内容补写。)
“你儿子呢?不管你吗?”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死了。”老人身子晃了晃,痛苦地闭上眼睛。
“死了?”我吃了一惊。“几个月前死的。”老人缓缓睁开眼睛,眼里泪光闪闪,“就在这桥下,当时他骑着单车,后面坐着他老婆。车胎忽然被钉子扎破了,车子晃了两下倒在地上,一辆车飞快冲过来,儿子和儿媳一下就没了……”
老人骑着三轮车走了,一边骑车一边回头张望。
我看着老人的背影和三轮车上的红色招牌,若有所思。(命题点:老人的形象特点。)
不久,立交桥下装上了红绿灯,老人再也没来桥下补胎了。(命题点:拓展表达:对老人行为的看法。)
3
推荐理由
中考高频主题:自然奥秘
寻常现象背后蕴含值得探究的科学原理,只有不断实践才能出真知。选文能引导学生领会其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考方法。
植物身高为何各不同
房裕东
在自然界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植物即便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身高也不尽相同。你是不是认为,充足的光照会让植物长得更粗壮、更高大呢?实验却给出了相反的结论:将同一品种的大豆种子分别种在阳光下和树荫下,结果,在树荫下生长的大豆居然比在阳光下生长的大豆个头要高很多!(命题点:说明方法及作用。举例子/作比较,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便于读者理解。)其实,这一现象早在公元前300年左右就被“植物学之父”泰奥弗拉斯托斯写进了《植物史》和《植物的本源》两本著作中。他发现,在茂密森林里生长的树木,长得高但枝干较细;而在阳光充足环境下生长的树木,长得不高但枝干较粗。
我们都知道,光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因此植物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身高以接收更多的阳光。当一棵植物发现自己处于阴暗环境时,它就会拼命地长高,希望能赶超遮挡自己的其他植物。那么,植物是如何知道自己被遮挡了的呢?(命题点:句段作用。承上启下。)
1987年,哈利·史密斯(英国著名植物学家)实验室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人员把正常生长的同种植物的幼苗分别放到模拟遮阴条件下和正常光照条件下,以观察幼苗的生长结果。实验发现,在一段时间后,模拟遮阴条件下的幼苗长得比正常光照条件下的幼苗要高。
经检测发现,在模拟遮阴条件下,光的强度明显变弱且光的成分不同。其中,远红光的比例格外高,这是因为远红光能躲过上层叶片的吸收和反射,从而进入遮阴区。植物体内的光敏色素对远红光特别敏感,当植物看见远红光时,体内的光敏色素含量就会增加,进而植物便推测出自己正身处阴影下。(命题点:词语理解。“看见”在文中是指光敏色素感受、吸收到远红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光敏色素感受、吸收到远红光的过程。)这样一来,它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加速生长,超越遮挡物,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阳光。
植物虽然不能像动物一样迅速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但是它们体内有一些可以传递信号、调节发育的特定因子,这些因子在植物被遮挡时可以积极协调,让植物快速长高。这些因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加速植物生长的“油门”和抑制植物生长的“刹车”。当“油门”启动时,植物会使劲长高,成为“瘦高个儿”;当“刹车”启动时,植物会减慢生长速度,成为“矮胖墩儿”。平时,这两类因子通力合作,让植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尽量协调生长;但是当这两类因子不能正常合作时,植物也就无法正常生长了。(命题点:说明文语言。“油门”“刹车”“瘦高个儿”“矮胖墩儿”等词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植物受传递信号、调节发育的特定因子影响的具体结果,语言幽默风趣、富有生活气息。)
为了知道植物体内具体有哪些“油门”和“刹车”,植物学家们可是费了不少脑筋。他们从突变体库里找出许多突变个体,然后将它们种植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进行筛选,希望找到以下三类“不能正常生长”的植物。
第一类是那些在正常光照下长成“瘦高个儿”的植物——就像在遮阴条件下一样。如果某些基因失去功能后,植物生长加速,那我们就推测这些基因在植物体内是负责抑制生长的,也就是植物生长的“刹车”。第二类是那些即使处于遮阴条件下,依然长成“矮胖墩儿”的植物。如果某些基因失去功能后,植物不能正常长高,那我们就推测这些基因在植物体内起到促进生长的作用,是植物生长的“油门”。第三类是那些对遮阴条件格外敏感的植物。在正常条件下,它们的生长与其他幼苗没有区别,但在遮阴条件下,它们会长得比其他幼苗高。
经过多次实验,科学家们找到了许多植物生长过程的调控因子。比如前文提到的光敏色素,就是一种很典型的“刹车”因子。光敏色素失去功能后,植物就会对外界光照条件的变化视而不见,致使幼苗在正常的光照下也只能长成“瘦高个儿”。(命题点:内容理解。光敏色素,属于“刹车”因子,会使植物减慢生长速度,成为“矮胖墩儿”。)
自然界中的大多数植物在弱光下都会长高,希望尽快摆脱遮挡物。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灌木和草。不管它们怎么努力生长,都无法超过大树,永远只能处于被遮挡的状态。于是,它们退而求其次,找到了另一条生存之道——尽可能地利用好弱光。这类植物又被称为阴性植物,它们一般具有又薄又大的叶片,叶表角质层薄,表皮细胞多呈透镜状以聚焦光照。相应地,那些需要较强光照才能健康生长的植物,又被称为阳性植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36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补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27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现代文考前阅读28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文语言清新优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