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2021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光现象-平面镜成像实验题(含答案22题)
展开【备考2022】2021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光现象-平面镜成像实验题(含答案22题)
一.实验探究题(共22小题)
1.(2021•陕西)小明利用可绕固定轴转动的方格磁性板和茶色玻璃板,以及两个相同的铁棋子A和B、量角器等器材,自制了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使用带方格的磁性板的优点是便于确定像和物的 关系。
(2)在玻璃板前放一个棋子A,将另一个相同的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发现它能与棋子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的大小 。
(3)不改变棋子A和B在磁性板上的位置,只将玻璃板转过一定角度,如图2,若要让棋子B与棋子A在平面镜中的像重新重合,应转动右侧磁性板使其与玻璃板的夹角 左侧磁性板与玻璃板的夹角。
(4)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一般都是倾斜的,其优点之一就是驾驶员在前挡风玻璃中所成像的位置在驾驶员的 ,对驾驶员的干扰较小(前挡风玻璃可近似看作平板玻璃)。
2.(2021•黄冈)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第一小组: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另一支未点燃的、与点燃的蜡烛完全相同的蜡烛,发现其与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此现象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第二小组: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发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成两个像,可能的原因是 。
3.(2021•遵义)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玻璃板前,通过玻璃板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其成像原理是 ;
(2)如图乙所示为某同学完成实验后的记录纸,根据记录,他分析得出了“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的实验结论。请你指出该同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
4.(2021•绵阳)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把一张大纸铺在桌面上,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OO1,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1)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的适当位置,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的后面移动,当移动到某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 。(选填序号)
A.是虚像
B.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C.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和物体连线与镜面垂直
(2)移动点燃的蜡烛分别到A、B、C点,重复(1)中的操作,记录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的A1、B1、C1点,用直线将A、B、C和A1、B1、C1分别连接成三角形,将纸沿OO1对折,发现两个三角形几乎重合。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 。(选填序号)
A.是虚像
B.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C.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和物体连线与镜面垂直
(3)有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点燃蜡烛的像好像总是“悬浮”在纸面上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序号)
A.玻璃板太厚
B.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偏离点燃蜡烛一侧
C.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偏向点燃蜡烛一侧
5.(2021•呼和浩特)同学们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同学们选用 (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将一支蜡烛点燃,放在距竖立的玻璃板前5cm处,将另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与前面那支蜡烛相距 cm,才能与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3)同学们经多次实验,并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到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用两个最合适的字描述)。
6.(2021•德州)同学们用蜡烛在实验室完成以下光学实验:
实验名称 | 装置图 | 问题讨论 |
小孔成像 |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 | |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2)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应选取两支外形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A、B做实验。 (3)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A的像,小莉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A的像相对于蜡烛A的位置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动”)。 |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4)此时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日常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5)如果保持透镜和蜡烛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 (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
7.(2021•滨州)小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中,他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 的位置。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蜡烛的像,如图所示,小滨拿另一支外形相同但 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 。
(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为了让左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A的像,小滨只将玻璃板向左平移,则蜡烛A的像的位置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8.(2021•百色)小彤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情景如图所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时,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消除此现象可选用 (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不仅可以成像,还便于确定像的 。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蜡烛A、B应选择外形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标记蜡烛A、B的位置,测得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
(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5)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
9.(2021•朝阳)某同学利用可折叠纸板ENF、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薄玻璃板、平面镜、刻度尺等器材,进行部分光学实验探究:
次数 | ∠i | ∠r |
1 | 30° | 30° |
2 | 45° | 45° |
3 | 60° | 60° |
(1)用图甲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得到表中的多组数据。
①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②为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接下来的操作是 。
(2)他继续用图乙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为 cm。
②当蜡烛远离玻璃板时,蜡烛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他发现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逐渐变短,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它与玻璃板前蜡烛的像 (选填“能”或“不能”)完全重合。
10.(2021•盘锦)小明发现大客车的前风挡玻璃是竖直的,小轿车的却是倾斜的。小明猜想车内物体经过前风挡玻璃所成像的位置与玻璃倾斜程度有关,并做了如下模拟实验。
(1)把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个跳棋放在玻璃板前,观察成像情况;取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跳棋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与玻璃板前跳棋的像 ,确定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当用手电筒照亮 (玻璃板、跳棋)时,观察到像比原来更清晰。
(2)把玻璃板向跳棋方向倾斜,沿水平方向观察,发现桌面上的像不见了;当沿着与玻璃板 的方向观察,又看到了跳棋的像。请在图乙中画出跳棋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结论:大客车的前风挡玻璃距离地面较高,所成的像不会干扰司机观察路况;小轿车的风挡玻璃所成的像在司机的斜上方,也不会干扰司机观察路况。温馨提示:为保证夜间行车安全,车内请勿开灯。
11.(2021•桂林)如图甲所示是小林“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装置,其中A、B蜡烛完全相同,玻璃板固定在50cm处。
(1)小林应选择较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2)A蜡烛固定在10cm处,发现B蜡烛在90cm处时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初步得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
(3)B蜡烛能跟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 。在图乙中,若图中的人走下桥,她们在水中的像大小 。
12.(2021•辽阳)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利用如图甲所示器材进行了以下操作:
(1)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与水平桌面垂直的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 (填“点燃”或“没点燃”)的蜡烛B,移动B,发现A烛焰的像出现在B“身上”,如图甲所示,说明他在器材选择上存在的问题是 。
(2)改进器材后,多次改变蜡烛 (填“A”或“B”)的位置,并移动另一支蜡烛,确定每次像的位置,将玻璃板及每次物和像的位置记录在玻璃板下面的白纸上,连接物和对应的像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且它们的连线与镜面 。
(3)小明想确定家中穿衣镜成像的反射面,他将笔尖紧贴镜面A,如图丙所示,发现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说明 (填“A”或“B”)是反射面。
13.(2021•荆州)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芳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小芳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小芳应在 (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3)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4)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5)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
是 ;
(6)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 (选填字母代号)。
A.蜡烛成像仍在B处
B.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14.(2021•通辽)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装置。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实验时,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原因是 。
(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某同学无论怎样调节蜡烛B,发现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实验中把蜡烛A远离玻璃板看到的像会远离,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若要确认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进一步操作是 。
15.(2021•吉林)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
(1)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实验时应在蜡烛 (选填“A”或“B”)一侧观察蜡烛A的像;如果将竖立的玻璃板沿图中虚线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则蜡烛A的像相对于桌面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发生”)移动。
16.(2021•广东)小明发现,晚上坐公交车时在车窗玻璃里看到另一个“自己”,而白天却看不清。结合平面镜成像知识,他思考以下问题:
(1)在车窗玻璃里看到的另一个“自己”是光的 形成的像。
(2)如图甲所示,小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从光学角度分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写出一条);此外,晚上开车时,来自后方车辆的强光入射到前挡风玻璃,被反射到 (选填“上方”或“下方”),以减少对司机视线的干扰。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乙所示。
①组装器材时,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相互 。
②实验需要记录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还需要记录物理量 和 。
③实验中如果将蜡烛B也点燃,对实验的影响是 (写出一条)。
17.(2021•十堰)小红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中她选择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
(2)她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实验,观察及测量距离之后,小红得到初步结论:像和物关于平面镜 。
(3)她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在光屏上没有看到蜡烛A的像,这是因为平面镜成 。
18.(2021•潍坊)某同学用身边的器材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操作如下:
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竖立一透明玻璃板,在白纸上沿透明玻璃板画一条直线;
②取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盖a、b,盖的边缘涂上印泥,在玻璃板一侧放置瓶盖a且用力按一下,观察a在玻璃板中的像。手持瓶盖b移至与a像重合。稍用力按下b记录a像的位置;
③多次改变a的位置,重复步骤②,白纸上得到对应的物、像痕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实验效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玻璃板底边必须与所画直线重合
B.实验过程中玻璃板底边与直线平行即可
C.玻璃板必须垂直纸面
D.玻璃板可适当倾斜
E.应选用较厚的玻璃板
(2)若不使用直尺和三角板,要验证物、像是否对称,接下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19.(2021•新疆)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 关系;玻璃板的厚度对蜡烛所成的像的大小 (填“有”或“没有”)影响;蜡烛所成的像 (填“能”或“不能”)用照相机拍下来。
20.(2021•嘉兴)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像距与物距关系时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②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用笔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③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④用直线连接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每次的物距和像距,记录数据如表。
次数 | 物距/cm | 像距/cm |
1 | 5.0 | 5.0 |
2 | 8.0 | 8.0 |
3 | 12.0 | 12.0 |
(1)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要用与实验对象具有相似或共同特征的对象来替代的方法。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 。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中,有同学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你认为该同学还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吗?并说出你的理由。 。
21.(2021•云南)如图1所示,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和一块厚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可以确定像的 。实验中有同学从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看到像有“重影”,其原因可能是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发生了光的 射。改善“重影”问题的办法是 。解决问题后,移动点燃的蜡烛,多次测量并分析得出结论。
(2)小明发现上述实验中难于准确测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且未用大小不同的物体进行多次实验,就得出了像与物大小的关系,于是他换用一些完全相同的木块进行实验。
①如图2甲所示,将一组木块置于玻璃板前,改变该组木块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每次像和物的位置,如图2乙所示。根据对应顶点就能准确测出相应的距离,再将白纸沿 (选填“EF”或“GH”)对折,若像和物的对应顶点都 ,则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具有对称性。
②如图3所示,用叠加的方法改变物的大小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 。
木块的位置 | 保持不变 | ||
物的大小(玻璃板前木块的个数/个) | 1 | 2 | 3 |
像的大小(玻璃板后木块的个数/个) | 1 | 2 | 3 |
(3)某小组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时,发现木块的像较暗、不易辨识,联系日常照镜子的经验,解决方法是 (选填“照亮木块的像”或“照亮木块”)。
22.(2021•安徽)如图所示,某小组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为了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实验探究题(共22小题)
1.【解答】解:(1)使用带方格的磁性板的优点是便于确定像和物的位置大小关系。
(2)在玻璃板前放一个棋子A,将另一个相同的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发现它能与棋子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的大小相等。
(3)不改变棋子A和B在磁性板上的位置,只将玻璃板转过一定角度,如图2,若要让棋子B与棋子A在平面镜中的像重新重合,应转动右侧磁性板使其与玻璃板的夹角左侧磁等于性板与玻璃板的夹角。
(4)小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一般都是倾斜的,其优点之一就是驾驶员在前挡风玻璃中所成像的位置在驾驶员的前方偏上,不干扰司机观察路况。
故答案为:(1)位置;(2)相等;(3)等于;(4)前方偏上。
2.【解答】解:(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另一支未点燃的、与点燃的蜡烛完全相同的蜡烛,发现其与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发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成两个像,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较厚,蜡烛经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成像,且像的距离较大,人眼能区分开。
故答案为:(1)相等;(2)玻璃板较厚,蜡烛经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成像。
3.【解答】解:(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该同学只进行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为:(1)光的反射;(2)该同学只进行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4.【解答】解:(1)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故选:B;
(2)移动点燃的蜡烛分别到A、B、C点,重复(1)中的操作,记录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的A1、B1、C1点,用直线将A、B、C和A1、B1、C1分别连接成三角形,将纸沿OO1对折,发现两个三角形几乎重合,即两个三角形关于OO1成轴对称,则对应点(物和像)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到镜面距离相等,故选:C;
(3)前面点燃蜡烛的像总是“悬浮”在纸面上方,如图所示,
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玻璃板未竖直放置且偏向点燃的蜡烛方向,故选:C。
故答案为:(1)B;(2)C;(3)C。
5.【解答】解:(1)因为玻璃板成的像可以透过玻璃板看见,选用玻璃板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5c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也是5cm,则蜡烛和它的像的距离是5cm+5cm=10cm;
(3)同学们经多次实验,并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到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故答案为:(1)玻璃板;(2)10;(3)对称。
6.【解答】解:(1)小孔成像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实验时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应该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
(3)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时,像和物体始终关于镜面对称,则像相对于蜡烛A是不动的;
(4)由图知,像距大于物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根据这个原理制成;
(5)把光屏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像向左移动,则需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凸透镜,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故答案为:(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相同;(3)不动;(4)投影仪;(5)远视眼镜。
7.【解答】解:(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观察像并确定像的位置;
(2)小滨拿另一支外形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现蜡烛的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5)玻璃板向左移动,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不变,蜡烛A和蜡烛A的像还关于玻璃板对称,则蜡烛像的位置不变。
故答案为:(1)像;(2)未点燃;完全重合;(3)不能;(4)不变;(5)不变。
8.【解答】解:
(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
将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这样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实验中应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2)如果点燃玻璃板后方的蜡烛B,平面镜则因为光太亮而几乎无法分清镜中的烛焰是像的烛焰还是对面B的烛焰,难以确定像的位置,从而对实验造成影响,所以实验过程中蜡烛B不需要点燃;
(3)标记蜡烛A、B的位置,通过测量可知,B到镜面的距离等于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
(4)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则像将远离玻璃板移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
(5)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由于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所以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故答案为:(1)薄;位置;相同;(2)未点燃;(3)等于;(4)不变;(5)虚。
9.【解答】解:(1)①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②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以法线ON为轴线,向前折或向后折右侧纸板,观察ONF面上是否有反射光线,若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则说明了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若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则说明了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2)①由图可知,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为5.00cm﹣1.00cm=4.00cm;
②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相等,当蜡烛远离玻璃板时,蜡烛像的大小不变;
③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逐渐变短,像变短,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像和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大小不相等,不能完全重合。
故答案为:(1)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②以法线ON为轴线,向前折或向后折右侧纸板,观察ONF面上是否有反射光线;(2)①4.00;②不变;③不能。
10.【解答】解:(1)取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跳棋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与玻璃板前跳棋的像完全重合时,看确定像的位置,由此可以说明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物体成像要清晰,就必须让跳棋有足够光线射向平面镜才能成像,而不是让玻璃板上有足够的光线;
(2)把玻璃板向跳棋方向倾斜,沿水平方向观察,发现桌面上的像不见了;由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所以当沿着与玻璃板垂直的方向观察,又看到了跳棋的像;
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
故答案为:(1)完全重合;跳棋;(2)垂直;如图;。
11.【解答】解:(1)为减小玻璃板前后两面成像对实验的影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2)A与玻璃板的距离为40cm,B与玻璃板的距离为40cm,即像与玻璃板距离等于物体与玻璃板的距离,由此可初步得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B与A完全相同,当B与A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图乙中,人在水中的像与人关于水面对称,像与人的大小总是相等,即像的大小不变,这种水中倒影与平面镜成像原理一致。
故答案为:(1)薄;(2)相等;(3)相等;不变。
12.【解答】解:(1)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后面,不需要点燃,若点燃,则不易区分B和A的像,为了验证物与像的大小关系,选的两蜡烛大小要一样;
(2)多次移动蜡烛A,改变物体位置,移动B的位置,确定像的位置,并记录下来。由乙图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将笔尖紧贴镜面A,发现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这是因为玻璃有一定的厚度,笔尖通过B面成像(穿衣镜的里层镀了膜,镀膜后增强了光的反射),从而造成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由此可见,B是反射面。
故答案为:(1)没点燃;两支蜡烛大小不同;
(2)A;相等;垂直;
(3)B。
13.【解答】解:(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A这一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由于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同,蜡烛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不变;
(4)取走蜡烛B,在其所在的位置放置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接收到A的像,说明蜡烛A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5)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B蜡烛与A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了;
(6)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蜡烛A位置不变,将平面镜平移,平面镜仍在原来像与成像物体对称轴上,像的位置不变,故选A。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A;(3)不变;(4)虚像;(5)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6)A。
14.【解答】解:(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B蜡烛与A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了;
(3)玻璃板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
(4)为了验证平面镜成虚像,可以把蜡烛B取走,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不透过玻璃板看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光屏上如果没有,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3)不变;(4)把蜡烛B取走,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不透过玻璃板看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光屏上如果没有,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15.【解答】解:(1)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
将竖立的玻璃板沿图中虚线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蜡烛A的物距不变,像距也不变,像和物体位置关于玻璃板对称,像还在原来位置。
故答案为:(1)大小;(2)A;不发生。
16.【解答】解:(1)在车窗玻璃里看到的另一个“自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2)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小汽车前面玻璃是倾斜的,汽车内物体的像在汽车的斜上方,司机看前面道路时,物体的像不会影响司机的视线。此外,晚上开车时,来自后方车辆的强光入射到前挡风玻璃,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被反射到下方,以减少对司机视线的干扰;
(3)①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和确定像的位置,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相互垂直放置;
②实验需要记录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还需要记录物理量物距和像距;
③将另一侧的蜡烛点燃,结果使得玻璃后面太亮,前后对比不明显,所以像会更不清晰。
故答案为:(1)反射;(2)物体的像不会影响司机的视线;下方;(3)①垂直;②物距;像距;③像会更不清晰。
17.【解答】解:(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玻璃板后面代替虚像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3)光屏不能接收虚像,只能接收到实像,而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在光屏上没有看到蜡烛A的像。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对称;(3)虚像。
18.【解答】解:(1)AB.实验过程中玻璃板底边必须与所画直线重合,这样便于测量物距和像距的大小,故A正确,B错误;
CD.为了使瓶盖b与前面瓶盖a的像完全重合,玻璃板要与纸面垂直,故C正确,D错误;
E.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瓶盖a的两个像;故实验时应换用较薄的玻璃板,故E错误;
故选AC;
(2)若不使用直尺和三角板,要验证物、像是否对称,可以将白纸沿着所画直线对折,若像与物体重合,则表明物、像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故答案为:(1)AC;(2)将白纸沿着所画直线对折。
19.【解答】解:(1)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A、B,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蜡像A的像重合,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实验中若用厚玻璃板,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但对蜡烛所成的像的大小没有影响;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也可以用照相机拍下来,所以蜡烛所成的像能用照相机拍下来。
故答案为:大小;没有;能。
20.【解答】解:(1)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像;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得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该同学还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因为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1)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像;(2)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能,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21.【解答】解:(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观察并确定像的位置;
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会发生反射现象,造成重影;
玻璃板如果薄,两个像距离近,测量误差小,实验效果好,所以为了改善“重影”,可以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2)①实验中应沿平面镜的位置对折,即为GH,若像和物的对应顶点都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具有对称性;
②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玻璃板前后木块的个数始终相等,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物体成像要清晰,就必须让木块有足够光线射向平面镜才能成像,所以应该照亮木块。
故答案为:(1)位置;反;用较薄的玻璃板;(2)①GH;重合;②相等;(3)照亮木块。
22.【解答】解:
(1)实验中需要用到刻度尺,测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
(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故答案为:(1)刻度尺;(2)未点燃。
【备考2022】2021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机械能-功率相关实验题、计算题(含答案22: 这是一份【备考2022】2021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机械能-功率相关实验题、计算题(含答案22,共14页。
【备考2022】2021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光现象-光的折射(含答案34题): 这是一份【备考2022】2021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光现象-光的折射(含答案34题),共15页。
【备考2022】2021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光现象-平面镜成像作图题(含答案15题): 这是一份【备考2022】2021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光现象-平面镜成像作图题(含答案15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