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届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2届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
    2022届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
    2022届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综合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生活中的有关做法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服用碱性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B.“新冠”疫情期间出门佩戴口罩
    C.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D.燃烧天然气和柴火煮饭、烧菜
    2.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酸:碳酸、硫酸、醋酸 B.单质:氢气、空气、天然气
    C.有机物:甲烷、乙醇、水 D.混合物:干冰、海水、合金
    3.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学习方式。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量取液体体积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4.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不一致的是(  )
    A.碳酸钠、Na2CO3、苏打 B.氧化钙、CaO、消石灰
    C.乙醇、C2H5OH、酒精 D.氢氧化钠、NaOH、烧碱
    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燃料的助燃剂
    B.氢氧化钠固体能吸水,可用来干燥CO2气体
    C.钛合金与人体具有“相容性”,可用来制造人造骨
    D.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6.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分子间隔改变
    B.春天公园里散发出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氯化钠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D.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发生改变
    7.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
    D.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
    8.汞使用的历史很悠久,用途很广泛。在元素周期表中,汞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对图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汞属于金属元素 B.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0
    C.汞原子核内中子数是80 D.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00.6g
    9.工业上用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合反应制备丙,下列是三种分子的模型图,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甲的化学式为C2H4
    B.保持乙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C.乙和丙都属于氧化物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
    10.苏州的“碧螺春”享誉全国。“碧螺春”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7∶23
    D.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1.下列化肥中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的是(  )
    A.KCl B.K2CO3 C.NH4NO3 D.Ca(H2PO4)2
    12.黑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其主要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2N
    B.生成物CO2是空气污染物
    C.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改变
    D.物质X常用作保护气
    13.以下主题的知识归纳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环境
    B.化学与安全
    ①鼓励生活垃圾焚烧处理
    ②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可控制雾霾产生
    ①房间里着火应立即打开门窗
    ②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C.化学与营养
    D.化学与材料
    ①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②幼儿及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
    ①纯金属、合金都是金属材料
    ②塑料、纤维、橡胶都是合成材料
    A.A B.B C.C D.D
    14.下列实验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过滤时,为防止滤纸被戳破—把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B.蒸发食盐溶液时,为防止液滴四处飞溅—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给试管加热时,为防止试管破裂—放在酒精灯的焰心处
    D.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大量的水冲洗后,涂硼酸溶液
    15.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8
    2
    40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8
    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9
    C.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为1∶5
    D.物质Z可能是化合物
    16.下列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B.
    C. D.
    17.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
    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
    B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取样,分别加入BaCl2溶液,观察现象
    C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MgCl2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
    D
    鉴别气体CO和H2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18.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个烧杯里分别加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碳酸钠固体,向右盘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镁,均恰好完全反应,天平发生偏转。则下列各项操作中,能使天平重新达到平衡的是(  )
    A.将游码向右移动4.2g B.向右盘烧杯中再加入4g稀盐酸
    C.在右盘上放4.8g镁 D.在左盘上放4g碳酸钠固体
    二、多选题
    19.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碳酸盐与盐酸反应都有气体生成,与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C.NaOH、Ca(OH)2等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D.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
    20.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
    B.向等质量的镁粉、锌粉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相同的稀盐酸
    C.在密闭容器中,镁条燃烧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
    D.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三、填空题
    21.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二氧化硫分子:   。
    (2)保持氖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3)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22.化学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元素:Ca、Fe、Zn中属于常量元素的是   。
    (2)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   。
    (3)燃烧法可鉴别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现象为有   气味的是羊毛纤维。
    (4)生活中的铁块制成铁板利用了铁的   性。防止铁板生锈的方法有   (写一条)。
    23.在某次实验课上,小东同学把一包铁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填化学式)。
    (2)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   (填化学式)。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溶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   。
    四、综合题
    24.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   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科技发展可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填字母)。
    A.煤 B.地热能 C.太阳能 D.核能
    (3)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汽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   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4)塑料制品在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白色污染”,防治白色污染的具体措施是   。(写一点)
    25.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3)t3℃时,将20g物质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该温度下溶液的质量为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t1℃时,用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乙>甲>丙
    B.t2℃时,甲、丙两物质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C.乙中混有少量甲,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26.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A、B、C、D分别是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图中“—”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有相应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   。
    (2)写出 C→E的化学方程式   。
    (3)A的物质类别是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4)D的一种用途   。
    27.结合如图有关实验,回答问题。

    (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   。
    (2)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   。
    (3)稀释浓硫酸时玻璃棒的作用   。
    (4)中和反应中玻璃棒的作用   。
    28.同学们将初中所学习的常见气体的制取与性质相关知识进行整理。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A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   。
    (3)若将B和C或B和E连接均可制取某种气体,则分液漏斗中应装的药品为   ,若用C装置收集气体,当观察到时   ,则该气体已收集满;若要制取干燥的氧气,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4)将制得的氧气通入装置G中,发现只有白磷燃烧,对比通氧气前后白磷与红磷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29.下图是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一些实验装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打开活塞,用   分别接近a、b玻璃尖嘴口处,检验产生的气体。实验过程中,在水里加入少量硫酸钠的目的是   。
    (2)B实验   (填“能”或“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原因是   。
    (3)C实验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4)D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0.纯碱的用途非常广泛,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并对反应后试管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1)【实验1】向一支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观察到溶液变成   色。
    (2)【实验2】向另一支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
    同学们对实验2反应后的废液中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3)【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HCl。猜想二:NaCl、Na2CO3.猜想三:   。
    (4)【设计实验】同学们为验证猜想,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一:
    实验操作与现象
    反应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小芳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二正确
    (5)方案二:小明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不变红色,小明认为猜想一正确。
    【进行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小明的实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6)【进行总结】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五、计算题
    31.戊二醛(C5H8O2)是新一代消毒剂,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被广泛使用。回答下列问题。
    (1)戊二醛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戊二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10g戊二醛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g。
    32.某公司生产的新型融雪剂,其成分是无水CaCl2和少量的NaCl,为测定CaCl2的含量,同学称取该样品12g,加水充分溶解成溶液,然后取一定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分五次加入,充分振荡,实验数据见表。取你分析数据并进行诱导计算。
    次数
    1
    2
    3
    4
    5
    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2.5
    x
    7.5
    10
    10
    (1)上表x=   。
    (2)样品中CaCl2的质量分数   。

    答案解析部分
    【解析】【解答】A、服用碱性药物治疗胃酸过多过程中,碱性药物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新冠”疫情期间出门佩戴口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是利用食醋与碳酸钙反应,把水垢除掉,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燃烧天然气和柴火煮饭、烧菜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志是有无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发生时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发生时有新物质生成。
    【解析】【解答】A. 碳酸、硫酸、醋酸都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都属于酸,故符合题意;
    B. 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C. 水中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故不符合题意;
    D. 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酸、单质、混合物、有机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A. 量取液体体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符合题意;
    B.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先移动试管,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加热,故不符合题意;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能使固体熔化为液体落到集气瓶中而炸裂集气瓶底部,所以集气瓶底部要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故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钠固体有腐蚀性,称量有腐蚀性的固体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会引起液体飞溅,造成烫伤。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D、使用托盘天平时将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垫质量、大小相等的纸片,不能直接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解析】【解答】A. 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一致,故A不符合题意;
    B. 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其化学式为CaO;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H)2,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不一致,故B符合题意;
    C. 乙醇俗称酒精,其化学式为C2H5OH,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一致,故C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式为NaOH,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一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A. 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支持燃烧,能做火箭燃料的助燃剂,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B错误,符合题意;
    C. 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来制造人造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碳酸氢钠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碳酸氢钠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A. 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而不是分子,故错误,符合题意;
    B. 能阵阵花香,说明有香味的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氯化钠溶于水会解离出氯离子和钠离子,在溶液中氯离子、钠离子可以自由移动从而导电,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发生改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A.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可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故符合题意;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不符合题意;
    C. 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故不符合题意;
    D. 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描述物质实验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解析】【解答】A. 从该图中得到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元素名称为“汞”,是金属元素,故符合题意;
    B.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0;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汞原子核外电子数是80,最外层电子数不是80,故不符合题意;
    C. 80是汞元素的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质子数,而不是核内中子数,故不符合题意;
    D.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汉字下面是的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解答】由三种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判断分子构成,根据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因此保持乙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但是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
    故答案为:C。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解析】【解答】A. 单宁酸C76H52O46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的是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12×76:16×46=57∶46,故错误,符合题意;
    D. 根据元素质量分数计算的表达式,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化学式中有几种元素符号,物质就含有几种元素。
    B、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
    C、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D、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中比值小的,其此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小。

    【解析】【解答】A. KCl中含有N、P、K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
    B. K2CO3中含有N、P、K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
    C. NH4NO3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
    D. Ca(H2PO4)2中含有N、P、K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氮肥的作用,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A.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钾、氮、氧、碳、硫原子的个数分别是:2,2,6,3,1,反应后钾、氧、碳、硫原子的个数分别是:2,6,3,1,所以X的化学式为N2,故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故不符合题意;
    C.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4价,硫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氮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变成0价,碳、氮、硫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故不符合题意;
    D. X为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用作保护气,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X 的化学式。
    B、根据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进行分析。
    C、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
    再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D、根据氮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A. ①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烟尘等污染环境,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 ①房间里着火立即打开门窗相当于增加了空气,燃烧会更旺,火势更大,错误。②天然气泄漏禁止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行为,打开排风扇可能会产生火花,故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 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幼儿及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故符合题意;
    D. ②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是合成材料,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进行分析。
    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有爆炸危险。
    C、根据食物中化学知识,进行分析。
    D、纤维分为合成纤维、天然纤维。
    【解析】【解答】A. 过滤时,为防止滤纸被戳破,可以把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此实验的处理方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 蒸发食盐溶液时,为防止液体受热不均,造成液体飞溅,加热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实验的处理方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 试管底部接触焰心,因为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较低,使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炸裂试管,此实验的处理方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此实验的处理方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B、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根据给试管加热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D、根据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A、该反应中,X是反应物,不是催化剂,说法不符合题意;
    B、因为不知道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因此不能确定各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说法不符合题意;
    C、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为:8g:32g=1:4,说法不符合题意;
    D、Z物质在该反应中为反应物,可能为化合物,也可能为单质,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计算出X 反应后的质量,再根据反应物的质量不断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进行分析。
    B、根据不知道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也不能确定各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比。
    C、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反应后X、Z的质量变化量之比。
    D、根据Z物质在该反应中为反应物,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Fe3+的水溶液呈黄色,A不符合题意;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B符合题意;
    C、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题意;
    D、Ba2+、CO32- 能结合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一是含有能使溶液有色的离子不能存在,如铁离子;二是离子间能相互结合成水、气体和沉淀的不能共存。
    【解析】【解答】A. Na2CO3能与过量的Ca(OH)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
    B. BaCl2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与稀盐酸不反应,可以鉴别,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C. 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得到氯化钠溶液,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D. 鉴别气体CO和H2,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的是氢气,无明显现象的是一氧化碳,可以鉴别,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除杂的原则:1、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反应;2、不能引入新杂质;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
    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解析】【解答】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

    所以投入碳酸钠的左盘实际增重=10.6g-4.4g=6.2g;
    根据金属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知:

    所以投入金属镁的右盘实际增重=2.4g-0.2g=2.2g;
    则均恰好完全反应后,天平左盘增加质量比右盘增加质量多出6.2g-2.2g=4g;所以,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需要使天平右侧质量增加4g;由于烧杯内可以发生反应的物质已完全反应,因此所加入的物质不再发生反应,加入的质量即增加的质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托盘天平左右两个盘里的净增量相等,结合各个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析】【解答】A. 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放在一起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B. 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但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如铁、镁等,故不符合题意;
    C. NaOH和Ca(OH)2等碱溶液均显碱性,都使酚酞试液变红,则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故符合题意;
    D.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 ,不属于置换反应,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A、根据单质的概念,进行分析。
    B、碳酸盐、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
    C、NaOH和Ca(OH)2等碱溶液均显碱性。
    D、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A. 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图象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 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等质量的锌粉和镁粉分别与足量的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图象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 镁条燃烧,是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固体质量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图象错误,故符合题意;
    D. 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图象错误,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根据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1)3个二氧化硫分子就是在二氧化硫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3,故是;
    (2)氖气是由氖原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氖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氖原子,故是;
    (3)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故是。
    答案:(1);(2);(3)。

    【分析】(1)化学式前加上数字,表示多个分子。
    (2)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的。
    (3)元素的化合价标注再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号前数后。
    【解析】【解答】(1)Ca、Fe、Zn中属于常量元素的是Ca,属于微量元素是Fe、Zn;
    (2)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所以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区分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 是软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
    (3)燃烧法可鉴别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现象为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无烧焦羽毛味的是合成纤维。
    (4)生活中的铁块制成铁板利用了铁的延展性。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防止铁板生锈的方法有刷漆、电镀、涂油等。

    【分析】(1)主要常量元素有碳、氢、氧、氮、钙、磷、镁、钾、钠、氯和硫。
    (2)煮沸可以将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钙镁离子转化为难溶性固体沉降下来。
    (3)燃烧羊毛纤维有烧焦羽毛气味。
    (4)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铁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则镁粉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单质和硝酸镁,当镁完全反应后,铁粉再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单质和硝酸亚铁。
    (1)把一包铁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则镁粉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单质和硝酸镁,当镁完全反应后,铁粉再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单质和硝酸亚铁。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说明镁完全反应,铁参加了反应。故滤渣中一定含有Ag,一定没有Mg,可能含有Fe。
    (2)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镁和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的溶质硝酸银。
    (3)溶液变为浅绿色是因为溶液中含有硝酸亚铁,故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

    【分析】根据铁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镁先与硝酸银反应,然后铁再与硝酸银反应分析。
    【解析】【解答】(1)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煤是常规能源,不是新能源,地热能、太阳能、核能都是新能源,
    故答案为:A;
    (3)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增大燃料与氧气接触表面积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4)要解决白色污染,要尽可能减少使用塑料品,回收废旧塑料,而焚烧废旧塑料袋会造成环境污染,塑料也不能禁止使用;故能解决“白色污染的措施: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③回收各种废弃塑料等。

    【分析】(1)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化石燃料的燃烧。
    (2)煤属于常规能源;地热能、太阳能、核能都是新能源。
    (3)增大燃料与氧气接触面积,使物质充分燃烧。
    (4)要解决白色污染,要尽可能减少使用塑料品,回收废旧塑料。
    【解析】【解答】(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甲>乙;
    (2)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甲物质(或降低温度等);
    (3)t3℃时,丙的溶解度是20g,将20g物质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10g+50g=60g;
    (4)A、t1℃时,甲、乙、丙三种固体溶解度大小是:丙>甲>乙,用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正确;
    B、t2℃时,甲丙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等,因溶液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所以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故不正确;
    C、由于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正确;
    故答案为:BC。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析】【解答】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E是碳酸钙;B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因此,B是碳酸钠;由于B→D,B→E,D→E,E→D,所以,D是二氧化碳;由于A与B反应,A→D,所以A是酸;由于A、B、C、D分别是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所以C是碱,C→E,所以C是氢氧化钙。
    (1)B是碳酸钠,化学式为。
    (2)C→E,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
    (3)由于A与B反应,A→D,所以A是酸,即A的物质类别是酸。
    (4)D是二氧化碳,用途有灭火,制成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汽水等。

    【分析】碳酸钙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此题的突破口。
    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
    【解析】【解答】(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引流,防止液体冲破滤纸,故第一空填:引流;
    (2)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固体溶解,故第二空填: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3)稀释浓硫酸时玻璃棒的作用搅拌,使放出的热及时散开,故第三空填:搅拌,加快散热;
    (4)中和反应中玻璃棒的作用搅拌,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充分接触,故第四空填:搅拌,使酸碱充分接触,反应完全。

    【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
    (2)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3)稀释浓硫酸时会放出热量,玻璃棒搅拌,使放出的热及时散开。
    (4)中和反应中玻璃棒的作用搅拌,使反应物混合均匀。
    【解析】【解答】(1)据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
    (2)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是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选B,二氧化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所以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故答案为: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A没有棉花,可适用于加热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而炸裂试管;
    (3)若将B和C或B和E连接均可制取某种气体,符合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特点,则分液漏斗中应装的药品为过氧化氢溶液;若用C装置收集气体,当观察到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向外逸出时,则该气体已收集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和氧气反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要收集较干燥的氧气,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F→E;
    (4)磷燃烧,是因为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着火点,说明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分析】(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属于固液常温型型反应,选择发生装置;
    根据二氧化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根据给试管里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根据将B和C或B和E连接均可制取某种气体,符合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特点,结合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4)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1)检验电解水产生的气体时,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玻璃尖嘴,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是氢气,故填燃着的木条;
    纯水不导电,所以需要加入少量硫酸钠来增强水的导电性,故填增强水的导电性;
    (2)铁丝在氧气中不燃烧,故不能用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故填不能;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3)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故C实验中可以看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故填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4)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氧气、氢气的性质,进行检验。
    纯水不导电。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想实验结论准确,做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药品的量要足,把氧气完全消耗完,要生成固体或液体。
    (3)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进行分析。
    (4)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
    【解析】【解答】(1)[实验1]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故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2)[实验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是二氧化碳气体,故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
    (3)[作出猜想]
    盐酸过量剩余溶质为NaCl和HCl,若碳酸钠过量剩余溶质为NaCl和Na2CO3,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则剩余溶质为NaCl,故猜想三为NaCl;
    (4)[设计实验]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5)[进行讨论]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不变红色则溶液可能为中性或酸性,即剩余溶质为NaCl和HCl,或剩余溶质为NaCl都可以产生同样现象,故小明的实验结论不正确;
    (6)[进行总结]
    考虑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反应后生成物质,还需要考虑反应物中是否有过量的物质,因为过量的物质也混合在溶液中。

    【分析】(1)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是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钠和水。
    (3)根据盐酸与碳酸钠是否完全反应,进行猜想。
    (4)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5)无色酚酞溶液遇到中性或酸性溶液,不变色。
    (6)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时,要考虑反应后生成物质,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过量的。
    【解析】【解答】(1)戊二醛属于有机物;
    (2)戊二醛的相对分子质量=;
    (3)10g戊二醛中含氧元素的质量=。

    【分析】(1)根据有机物的特征,进行分析。
    (2)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
    (3)物质中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化学式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析】【解答】(1)由图表可知:每20g碳酸钠溶液能产生2.5g沉淀,第二次累计加入碳酸钠溶液40g,产生沉淀5g,则x=5.0g
    (2)由图表可知:第四次加入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设氯化钙质量为Y


    解之得y=11.1g,则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分析】(1)根据图表,第一组,第三组,第四组数据,进行分析。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碳酸钙的质量,未知量是氯化钙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相关试卷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3年中考化学试题(附真题解析):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3年中考化学试题(附真题解析),共19页。

    2023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流程题,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共4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