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生活中的酸和碱、中和反应、pH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生活中的酸和碱、中和反应、pH解析版第1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生活中的酸和碱、中和反应、pH解析版第2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生活中的酸和碱、中和反应、pH解析版第3页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生活中的酸和碱、中和反应、pH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生活中的酸和碱、中和反应、pH解析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活中的酸和碱、中和反应、pH
    一、单选题
    1.人被蚊虫叮咬之后,皮肤红肿疼痛,这是因为被注入了一种叫做蚁酸的物质。此时为减轻疼痛,可涂抹的物质是(  )
    A.食盐水 B.肥皂水 C.橘子汁 D.米醋
    2.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能是加入了下列哪种调味品(  )
    A.食醋 B.食盐 C.味精 D.香油
    3.下列能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 B.石灰水与稀盐酸
    C.稀硫酸与氧化铜 D.二氧化碳与氧化钠
    4.下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酸性最强的物质是(  )
    物质
    柠檬汁
    酱油
    肥皂液
    炉具清洁剂
    pH
    2~3
    4~5
    9~10
    12~13
    A.柠檬汁 B.酱油 C.肥皂液 D.炉具清洁剂
    5.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B.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C.能去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D.其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6.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正确的是(  )

    A.由a点到c点溶液温度下降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c点对应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大于b点
    7.物质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一些食物的pH范围如下表所示,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食物
    西红柿
    鸡蛋清
    胡萝卜
    西瓜




    pH
    4.0~4.4
    7.6~8.0
    4.9~5.2
    5.2~5.8
    A.西红柿 B.鸡蛋清 C.胡萝卜 D.西瓜
    8.将36.5克10%稀盐酸和4克10%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后滴加紫色石蕊颜色变成(  )
    A.红色 B.蓝色 C.无色 D.紫色
    9.通过对微观世界的探析,可以辨识宏观世界的变化。如图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溶液中微粒的示意图。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混合前后溶液的pH发生了明显变化
    B.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数量没有变化
    C.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
    D.过程中,钠离子和氯离子并没有消耗
    10.除去热水瓶胆内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
    A.猛击后用大量水冲洗 B.加入石灰水浸泡
    C.加入食醋浸泡 D.通入石蕊试液中
    1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胃溃疡患者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
    B.医疗上用食盐配制生理盐水
    C.为了消除蚊虫叮咬后的痛痒,在患处涂肥皂水
    D.用pH试纸检验雨水的pH为5.5,确定此雨水是酸雨
    12.黑枸杞浸泡在不同pH值的溶液中,溶液呈现的颜色情况如图。下列与黑构杞浸泡会呈现蓝绿色的液体是(  )

    A.稀盐酸 B.纯碱溶液 C.食盐水 D.蒸馏水
    13.下列有关pH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水润湿试纸测量稀盐酸的pH,结果偏大
    B.通常用蓝色石蕊试纸测定溶液的pH
    C.pH能定量描述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D.pH大小与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数量多少有关
    14.如图在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孔穴1、4溶液变为蓝色
    B.孔穴3是空白对照实验
    C.孔穴6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钠属于碱
    D.孔穴2、5溶液变红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H+
    15.2019年2月12日陕西省渭南市渭南市华州区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附近的一个硫酸厂发生爆炸,造成一定量的硫酸泄露,为了防止污染的进一步扩散以及人员伤亡,下列措施适宜的是(  )
    A.用土将硫酸掩埋 B.在泄露的硫酸上撒氯化钡
    C.用水冲洗泄露的硫酸 D.将熟石灰洒在泄露出的硫酸上
    16.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关于两者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两者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大
    B.两者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
    C.两者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D.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17.某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钙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取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测得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分析图像,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证明,溶液中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B.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中,阴离子只有
    C.溶液在B点之前的pH大于7,B点以后溶液的pH小于7
    D.图中B点对应的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18.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某个量y随稀硫酸的加入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y表示(  )

    A.溶液的pH B.沉淀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 D.氢氧化钡的质量
    19.烧杯中盛有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共100.0g,向其中慢慢滴加10%的NaOH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ab 段(不含a、b点)对应的溶液中含三种阳离子
    B.c 点对应的溶液的质量为 250.2g
    C.原混合溶液中硫酸和硫酸铜的质量分别为 9.8g、8.0g
    D.向d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会变红色
    20.向盛有一定量Ba(OH)2 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过量,下列图像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B.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C.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D.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二、填空题
    21.下表为北京市某监测点监测到的空气质量。依据表格回答问题:
    污染项目
    PM2.5
    PM10
    SO2
    CO
    NO2
    污染指数
    69
    95
    9
    0.8
    42
    ①首要污染物是   ;其中会形成酸雨的是   (填1种即可)
    22.向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并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现象是   ,该现象说明所得溶液的pH值   7(填“>”、“<”或“=”),用方程式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
    23.制作“叶脉书签”需要用到10%的氢氧化钠溶液。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g;若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该氢氧化钠溶液的pH,测量结果会   (选填“偏小”、“偏大”或“不变”)。
    24.探究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过程属于   (填“放热”或“吸热”),化学方程式为   。
    ②分析坐标,推测操作方案是   。(填序号)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25.现有甲、乙两种溶液,共含有8种离子,分别为,Ba2+、H+、Ag+、K+、OH﹣、Cl﹣、NO3﹣、CO32﹣,且两种溶液里所含的离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溶液里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蓝色,说明甲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那么乙溶液里含有的4种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
    26.某石油产品中含有7.35g残余硫酸,需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来洗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洗涤后溶液呈中性,共消耗   g氢氧化钠溶液。
    27.有Na2CO3.、BaCl2、HCl三种无色溶液能将它们一次性鉴别出来可选用的指示剂   ,可选用的酸是   。取样,两两混合,鉴别出碳酸钠溶液的现象是   。
    28.H2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H2SO4溶液的pH   7(填“>”、“<”或“=”),请写出用pH试纸测定稀硫酸pH的正确方法   。
    (2)浓硫酸有吸水性,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下列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填写序号)。
    ①H2
    ②CO2
    ③NH3
    ④HCl
    (3)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固体(Na2SO3)和70%左右的硫酸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SO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向160g含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写出b点对应溶液的溶质   (填写化学式),原混合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是   。

    29.《本草纲目》记载,杨桃具有去风热、生津止渴等功效。回答下列问题:
    (1)杨桃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糖类和蛋白质等。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体   。
    (2)经测定杨桃A的pH=1.35,杨桃B的pH=1.81,其中酸性较强的是杨桃   (填“A”或“B”)。
    (3)杨桃中部分元素含量如下表:
    每克杨桃中部分元素的质量
    元素
    K
    Ca
    Zn
    Fe
    质量/mg
    0.389
    0.587
    0.049
    0.070
    给人体补充   元素可预防佝偻病,补充   元素可预防贫血病(填元素名称)。
    30.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同学用图1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能够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图1中反应①,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   色。
    (2)依据图1中反应②写出 NaOH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
    (3)图2从微观的角度说明了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发生的实质是   。
    (4)图2实验过程中溶液的温度、溶液 pH 变化曲线如图3、图4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图2中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对应的是图3中的   点(填“A”“B”或“C”),图4中的   点(填“a”“b”或“c”)。
    ②图4中的c点溶液呈   性,此时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三、推断题
    31.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相互之间能发生下列反应:①A+B→C+D ②D+E→B ③C+F→G+H ④B+F→G+I ⑤H+JA其中A是一种黑色固体,C溶液是蓝色,F、H、I、J为单质,通常状况下I、J为气体,反应②是形成硫酸型酸雨的某一步反应,E的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3,反应③是湿法冶金的先驱。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   ;反应④除生成气体处,还有的现象是   ;F在使用时易与空气中   等物质作用生成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造成资源损失。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③   ;反应⑤   。①~⑤五个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填序号)。
    (3)将过量F加入C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与反应前相比,溶液质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过滤后所得固体的成分为   。
    (4)I在J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I作为能源,其优势为   (答一点)。
    32.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C是黑色固体,H是金属单质,煅烧石灰石得到E;这些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俗称   。
    (2)物质A属于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写出由D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上述转化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四、实验探究题
    33.
    (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稀盐酸与氢氧化钡溶液能否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他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同学们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钡溶液,然后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观察到   ,从而得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钡能发生反应的结论。

    他们继续向溶液M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发现只有白色沉淀产生,无其它实验现象。由此可知,溶液M中除了含有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提出问题】反应最终所得溶液N的溶质成分是什么(不考虑酚酞)?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NaCl、BaCl2
    乙同学猜想:NaCl
    丙同学猜想:NaCl、Na2CO3
    【分析与交流】上述猜想中不合理是   同学的猜想。甲同学猜想溶液N中含有NaCl的依据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活动与探究】同学们取少量溶液N,向其中滴加   ,观察到   ,即可确定乙同学的猜想正确。
    (4)【总结与提升】通过上述探究可知:一般我们都是从生成物和反应物两个角度对反应后溶质成分做出猜想,并结合   排除不合理猜想。然后再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34.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探究学习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1)(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盛有无色酚酞和NaOH混合溶液的小烧杯中。当看到   (填现象),证明它们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2)(学生板书)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理由是   。
    (4)(实验探究)
    ①丙组同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②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的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标准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5)(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能够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表扬,同时指出(实验探究)的(2)中存在两处明显不正确,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后发现了这两处不正确:
    ①实验操作中的不正确是   。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
    (6)(反思与拓展)
    ①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②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2SO4,除以上正确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   。
    a.铜 b.氧化铜 c.紫色石蕊溶液 d.硝酸银溶液
    ③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
    35.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填“6”、“12”或“16”);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5)由图4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6)若要证明反应已经进行到d点,除了观察pH和温度变化,还可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______。(填序号)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镁条
    D.碳酸钠 E.硝酸银溶液
    36.蚊子、蚂蚁等叮咬人体后,会向人体注射蚁酸,使皮肤红肿、瘙痒。某兴趣小组同学对蚁酸产生了兴趣,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①甲酸的俗名叫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式为HCOOH。在隔绝空气加热时会分解生成水和一种气体氧化物。
    ②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或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或铁)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Ⅰ、小组先自制了一种紫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现象如下表所示:请分析紫薯汁   (填“能”或“不能”)作酸碱指示剂。
    试剂
    稀盐酸
    氢氧化钙溶液
    蒸馏水
    白醋
    肥皂水
    颜色
    红色
    绿色
    紫色
    红色
    绿色
    (2)Ⅱ、进行实验。
    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薯汁,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   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3)将镁条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   (填化学式)。
    (4)(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生成的气体氧化物。
    (推断与猜想)根据蚁酸中的化学式,小组同学对气体氧化物提出两种猜想:猜想一该气体是二氧化碳;猜想二该气体是   。
    (5)(进行实验)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①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一   (选填“成立”或“不成立”)。
    ②装置B的作用是   。
    ③实验时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装置D中的现象是   ,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二成立的结论。
    (6)(拓展延伸)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肯定不会选择的物质是______。
    A.牙膏 B.食醋 C.肥皂水 D.烧碱
    37.氢氧化钠是初中学习的一种重要物质,下面是有关氢氧化钠的实验。
    (1)(实验项目1)利用图甲装置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仪器A是一种带有刻度的滴管,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乙和图丙。

    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图乙中,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
    A.b点所示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会变红色
    B.c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c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比d点多
    D.一段时间后,溶液pH会变为0
    (4)图丙中,V的数值最接近   (填“6”“12”或“16”),中和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5)(实验项目Ⅱ)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变质程度如何?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步骤一: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充分反应
       
    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②步骤二:将步骤一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酚酞
    溶液变红
       
    38.实验课上,老师向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NaOH红色溶液中滴加稀HCl,同学们观察到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提出问题】HCl和NaOH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了?
    (1)【查阅资料】I.常温下,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pH>8.2的溶液中呈红色。
    Ⅱ.相同温度下,NaOH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pH越大。
    【猜想假设】①   ,溶液pH>7;
    ②恰好完全反应,溶液pH=7;
    ③HCl过量,溶液pH<7。
    (2)【理论论证】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于3支试管中,按下列方案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1
    滴加几滴碳酸氢钠溶液
    无气泡产生
    假设   不正确(填序号)
    方案2
    加热蒸发
    蒸发过程中,发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假设①正确方案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方案3
    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3)【结论分析】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还有少量NaOH,此时pH的范围   ;加热蒸发一段时间后,恢复至常温,当溶液的pH>8.2时,变为红色。
    (4)【反思总结】向某碱性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   变为红色。(填“一定”或“不一定”)
    (5)【拓展应用】在探究酸碱性质的实验中,可借助pH传感器监测溶液pH的变化情况。常温下,向盐酸中加水稀释,溶液pH变化与下图吻合的是   。(填序号)

    五、计算题
    39.我校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对某一工厂排放的废水进行检测,发现主要污染物是氢氧化钠,为了测定废水中氢氧化钠的含量,他们取 160g 废水于烧杯中,逐渐加入溶 质质量分数为 5%的稀盐酸至 146g 时恰好完全反应(废水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求:
    (1)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g。
    (2)废水中氢氧化钠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计算过程)。
    40.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下面实验测定一瓶失去标签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请完成下列分析与计算:
    (1)反应中用去稀硫酸的质量为   。
    (2)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解析】【解答】A、食盐水显中性,不能和蚁酸反应,不能涂抹,故A不符合题意;
    B、肥皂水显碱性,能和蚁酸反应,能涂抹,故B符合题意;
    C、橘子汁显酸性,不能和蚁酸反应,不能涂抹,故C不符合题意;
    D、米醋显酸性,不能和蚁酸反应,不能涂抹,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可以先判断出所给物质的酸碱性,然后利用中和反应的原理解答。
    【解析】【解答】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说明加入了酸性物质,食醋显酸性,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食醋显酸性,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二氧化碳和氧化铜都是氧化物,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稀硫酸和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氧化钠都不是中和反应;石灰水的溶质是氢氧化钙属于碱,稀盐酸属于酸,两者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B选项符合题意。
    【分析】根据中和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pH小于7的溶液显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柠檬汁pH:2~3,是给出物质中最小的,所以其酸性最强。
    故答案为:A。

    【分析】溶液的pH值<7,显酸性,从7到1,酸性逐渐增强;
    溶液的pH值=7,显中性;
    溶液的pH值>7,显碱性,从7到14,碱性逐渐增强。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是强碱,具有腐蚀性, 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不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钠易潮解,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变质,应密封保存 ,不符合题意;
    C. 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反应,能去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不符合题意;
    D. 其水溶液具有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钠的碱性与腐蚀性分析。
    【解析】【解答】A、b点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由a点到b点,反应继续发生,因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由b点到c点,反应已经停止,温度下降,不符合题意;
    B、a点溶液的pH>7,所以仍有未反应的氢氧化钠,故溶液的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符合题意;
    C、根据分析可知,该实验是将硫酸逐渐滴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不符合题意;
    D、b点时,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溶质是硫酸钠,c点时,因氢氧化钠已经消耗完,不再反应,所以硫酸钠的质量不变,c点对应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等于b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硫酸呈酸性,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溶液呈中性,结合图示中pH的变化情况判断反应进程分析。
    【解析】【解答】A、西红柿的pH为4.0~4.4,小于7,显酸性;
    B、鸡蛋清的pH为7.6~8.0,显碱性;
    C、胡萝卜的pH为4.9~5.2,小于7,显酸性;
    D、西瓜的pH为5.2~5.8,小于7,显酸性。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液pH与酸碱性关系分析,溶液pH<7时,呈酸性,且越小酸性越强,溶液pH>7时,呈碱性,且越大碱性越强,溶液pH=7时,呈中性。


    【解析】【解答】氯化氢质量36.5g×10%=3.65g,氢氧化钠质量4g×10%=0.4g,
    NaOH
    HCl=NaCl+H2O
    40
    36.5
    0.4g
    0.365g
    0.365g<3.65g
    氢氧化钠和氯化氢反应质量比为40:36.5,
    故稀盐酸过量,反应后溶液先酸性,滴加石蕊试液变红,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质量关系,确定所给质量的溶液混合后溶液的成分,从而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分析。
    【解析】【解答】A. 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混合前后溶液的pH发生了明显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数量减少,故符合题意;
    C.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 生成的氯化钠溶于水,故过程中钠离子和氯离子并没有消耗,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其中主要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解析】【解答】A. 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用水除去,故不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不反应,不能用石灰水除去,故不符合题意;
    C. 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可用食醋浸泡除去,故符合题意;
    D. 碳酸钙和石蕊试液不反应,无法用石蕊试液除去,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能与酸溶液反应,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A:小苏打学名碳酸氢钠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胃内压强增大。胃溃疡患者不宜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A错。
    B: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B错。
    C:蚊虫叮咬在皮肤中分泌蚁酸,肥皂水显碱性,在患处涂肥皂水,发生中和反应,减轻痛痒。C符合题意。
    D:pH为5.5<5.6此雨水是酸雨。但用pH试纸测得的pH为整数值,测不出5.5。D错。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碳酸氢钠的用途分析;
    B、根据生理盐水的成分分析;
    C、根据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分析;
    D、根据酸雨的定义分析。
    【解析】【解答】A、稀盐酸显酸性,黑枸杞浸泡呈深红色,不符合题意;
    B、纯碱溶液显碱性,黑枸杞浸泡呈蓝绿色,符合题意;
    C、食盐水显中性,黑枸杞浸泡呈紫色,不符合题意;
    D、蒸馏水显中性,黑枸杞浸泡呈紫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碱性溶液与黑构杞浸泡会呈现蓝绿色分析。
    【解析】【解答】A. 用水润湿试纸测量稀盐酸的pH,相当于盐酸被稀释,酸性变弱,酸性越弱pH越大,结果偏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通常用蓝色石蕊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石蕊试纸和pH试纸都可以检测酸碱,但pH试纸更准确,根据标准比色卡可以读出数值。而石蕊试纸只能测是酸性还是碱性。蓝色石蕊试纸不能测定溶液的pH。故错误,符合题意。
    C. 根据标准比色卡可以pH值,所以pH能定量描述溶液酸碱性的强弱。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在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氢离子多于氢氧根离子的数量,溶液显酸性,pH小于7,反之pH大于7.所以pH大小与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数量多少有关。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通常用蓝色石蕊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A. 孔穴1、4中为碱溶液,紫色石蕊遇碱或碱性物质变蓝色,故正确 ,不符合题意;
    B. 孔穴3中是水,既不是酸或酸性,也不是碱或碱性,所以是空白对照实验,故正确 ,不符合题意;
    C. 碳酸钠是盐,孔穴6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错误,符合题意;
    D. 孔穴2、5中均是酸溶液,所以溶液变红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H+,故正确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紫色石蕊遇碱溶液或碱性溶液变蓝色,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变蓝色。
    【解析】【解答】A. 用土将硫酸掩埋,会污染土壤,故不符合题意;
    B. 在泄露的硫酸上撒氯化钡,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虽然除去了硫酸,但是生成了盐酸,还是会污染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C. 用水冲洗泄露的硫酸,虽然稀释了硫酸,但是硫酸还是会污染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D. 将熟石灰洒在泄露出的硫酸上,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可除去硫酸,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浓盐酸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有氯化氢挥发,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浓硫酸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吸收空气中的水,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有吸水性分析。
    【解析】【解答】A、A点之前没有气体生成,则是稀盐酸与碱发生反应;通过图示分析可知,AB段有气体生成,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钙四种物质中,只有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能产生气体,即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因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钡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即碳酸钠与氢氧化钡、氢氧化钙无法共存;所以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稀盐酸再和碳酸钠反应。A点之前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A点表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原有)和氯化钠(生成),所以,溶液中的阴离子有:Cl-和 ,此选项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的pH都大于7,B点之前,溶液还未反应完,pH大于7;B点之后完全反应,但滴加过量的盐酸,所以pH小于7,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B点之前,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有,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B点时恰好完全反应,则B点对应的溶液中只有氯化钠一种溶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首次根据加盐酸产生气体确定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一定没有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然后根据OA段不产生气体确定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先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然后才产生气体。
    【解析】【解答】A.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pH会从大于7不断减小,到等于7,然后到小于7,但不会再增加,不符合题意;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质量会从原点开始增加,至氢氧化钡反应结束后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C.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中溶质质量会随着硫酸的加入不断减少,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为0,继续加硫酸,溶质又开始增加,符合题意;
    D.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氢氧化钡质量会不断减少,完全反应后减少到0,不再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图像的变化趋势先下降,至0再增加,结合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判断反应过程中pH、沉淀质量、溶质质量的变化情况分析。
    【解析】【解答】A、由图象可知,ab段反应是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水,此时对应的溶液中含三种阳离子Na+、Cu2+、H+。说法不符合题意。
    B、由题意可是: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60.0g-80.0g)×10%=8g,设生成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为x,反应物硫酸铜的质量为y。


    解得:x=9.8g,y=16g。bc段溶液增加的溶液的质量是80g-9.8g=70.2g,因此c点对应的溶液的质量为100g+80g+70.2g=250.2g。说法不符合题意。
    C、设原混合溶液中硫酸的质量为z。


    解得z=9.8g。因此可得原混合溶液中硫酸和硫酸铜的质量分别为9.8g、16.0g。故填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D、d点氢氧化钠过量溶液显碱性,酚酞试液变红,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由题意可知,向盛有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100g中滴加10%的NaOH溶液,氢氧化钠首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水,当稀硫酸反应完后,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解析】【解答】A、向盛有一定量Ba(OH)2溶液的烧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溶液的pH逐渐减小,恰好反应时pH为7,继续滴加稀硫酸,pH继续冲减小,不符合题意;
    B、向盛有一定量Ba(OH)2溶液的烧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被氢离子消耗,逐渐减少,直至为零,不符合题意;
    C、向盛有一定量Ba(OH)2溶液的烧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开始就产生沉淀,逐渐增加,氢氧化钡完全反应后,不再增加,不符合题意;
    D、向盛有一定量Ba(OH)2溶液的烧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没有开始溶液有水,烧杯中水的质量开始不为0,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解析】【解答】依据表格可知 PM10、 PM2.5污染指数最高,也即可吸入颗粒物是首要污染物;硫氮氧化物在空气中容易与水生成酸形成酸雨危害,故填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
    【分析】根据空气污染物及硫和氮的氧化物会造成酸雨分析。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向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并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现象是石蕊试液变红,该现象说明所得溶液的 pH值<7,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分析。
    【解析】【解答】需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00g×10%=20g;
    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7。碱性越强,pH越大。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该氢氧化钠溶液的pH相当于用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碱性减弱,pH变小。故填偏小。

    【分析】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相当于用水稀释了溶液。
    【解析】【解答】①由图像可知,反应中温度升高,故该反应过程属于放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②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分析坐标,溶液由酸性变为碱性,故反应为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和酸碱中和反应原理回答。
    【解析】【解答】甲溶液里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蓝色,甲溶液呈碱性,故甲溶液中含有OH﹣;则乙溶液中含有H+,又知CO32﹣与H+不能共存,故CO32﹣在甲溶液中;Ag+、Ba2+与CO32﹣不能共存,故Ag+、Ba2+在乙溶液中;则Cl﹣在甲溶液中;甲溶液中含有OH﹣、K+、Cl﹣、CO32﹣,乙溶液中含有H+、Ag+、Ba2+、NO3﹣。
    【分析】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所谓离子共存实质上就是看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若离子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或水,就不能共存。

    【解析】【解答】某石油产品中含有7.35g残余硫酸,需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来洗涤,该反应是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洗涤后溶液呈中性,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设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则其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5%x,



    【分析】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亏损的质量,未知量是氢氧化钠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解析】【解答】(1)因为盐酸呈酸性、Na2CO3溶液呈碱性、BaCl2溶液呈中性,因此盐酸、B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三种溶液与紫色石蕊试液混合时,溶液颜色依次变化为红色、紫色、蓝色;因为盐酸、B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三种溶液与稀硫酸混合,BaCl2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Na2CO3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盐酸不发生反应而无明显现象;因此与稀硫酸混合,出现的现象依次为无明显现象、出现白色沉淀、放出气体;(2)盐酸、B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三种溶液两两相互混合时,第一组产生沉淀,是碳酸钠能与氯化钡溶液形成白色沉淀;第二组产生气体是Na2CO3溶液能与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第三组无明显现象是氯化钡和盐酸的混合,因此第一组的两溶液和第三组两溶液中共同的物质是氯化钡,故取样,两两混合,鉴别出碳酸钠溶液的现象是与一种溶液混合产生气泡与另一种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紫色石蕊溶液;稀硫酸;与一种溶液混合产生气泡与另一种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
    【分析】根据紫色石蕊与酸变红,遇碱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解答;根据常见的酸有硫酸和盐酸,稀盐酸只与碳酸钠反应,稀硫酸既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解答;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与氯化钡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析】【解答】(1)硫酸溶液显酸性,pH<7;用pH试纸测定稀硫酸pH的正确方法: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待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值;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浓硫酸与氢气、二氧化碳、氯化氢气体都不反应,可以用来干燥氢气、二氧化碳、氯化氢,但是浓硫酸能与氨气发生反应,故不能用来干燥氨气,故填:③;
    (3)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固体(Na2SO3)和70%左右的硫酸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SO2,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亚硫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向含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待硫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b点时,恰好完全反应,故b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是:Na2SO4;
    解:设原混合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是x


    x=10%。

    【分析】(1)酸性溶液pH值<7。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干燥与浓硫酸不反应的气体。
    (3)根据亚硫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和水,写出化学方程式。
    (4)根据图像可知,b点是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进行分析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氢氧化铜的质量,未知量是硫酸铜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解析】【解答】(1)糖类的主要作用是为人体提供能源。(2)pH越小,酸性越强,故填:A。(3)人体缺钙易患佝偻病,故填:钙。人体缺铁易患贫血,故填:铁。
    【分析】(1)根据人体的供能物质分析
    (2)根据酸性溶液pH小于7,酸性越强,pH越小分析
    (3)根据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分析
    【解析】【解答】(1)NaOH 溶液呈碱性,遇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2)NaOH在空气中变质是因为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从微观的角度认识酸碱中和反应发生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4)①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当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放热量最大,温度最高,
    故答案为:图 3 中的B点;当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7,
    故答案为:图 4 中的b点。②由图 4可知,c点溶液pH小于7,溶液呈酸性;此时溶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过量的稀硫酸,则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Na+、H+。
    【分析】(1)根据酚酞溶液遇碱变红色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
    (3)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分析
    【解析】【解答】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反应②是形成硫酸型酸雨的某一步反应,E的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3,所以E是三氧化硫,D是水,B是硫酸,A是一种黑色固体,C溶液是蓝色,所以A是氧化铜,C是硫酸铜,反应③是湿法冶金的先驱,所以F是铁,G是硫酸亚铁,H是铜,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I是氢气,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所以J是氧气,经过验证,推断正确。
    (1)由分析可知,E的化学式为SO3;反应④是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除生成气体处,还有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F在使用时易与空气中氧气和水等物质作用生成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造成资源损失,故填:SO3;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氧气和水。
    (2)由分析可知,反应①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②三氧化硫和水生成硫酸;反应③是湿法冶金的先驱,铁和硫酸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④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⑤铜和氧气生成氧化铜,③④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填:CuSO4+Fe=FeSO4+Cu;2Cu+O22CuO;③④。
    (3)将过量F加入C溶液中充分反应,铁和硫酸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后与反应前相比 ,溶液质量减小,过滤后所得固体的成分为铜和铁,故填:减小;铁、铜。
    (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氢气优势燃烧热值高,无污染,故填:2H2+O22H2O;燃烧热值高,无污染。

    【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1)E是氧化钙,俗称生石灰;
    (2)通过推导可知,A是水,属于氧化物;
    (3)D与G的反应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4)氧化钙和水的反应、铜和氧气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水通电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上述转化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分析】根据A在通电下反应可以生成B,所以推断A是水。
    根据C是黑色固体,H是金属单质,铜在氧气中反应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所以推断B是氧气,H是铜,C 是氧化铜。
    根据氧化铜与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铜,所以D 是硫酸铜。
    根据氢氧化铜为蓝色沉淀,硫酸铜与碱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G 为碱。
    根据煅烧石灰石得到E,碳酸钙在高温下反应会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E是氧化钙,F是氢氧化钙,G 是氢氧化钠。
    【解析】【解答】氢氧化钡稀释溶液始终为碱性,不能使酚酞变红。而氢氧化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或酸过量,溶液变为中性或酸性可使酚酞变为无色。所以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从而得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钡能发生反应的结论。
    继续向溶液M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发现只有白色沉淀产生,无其它实验现象。说明溶液M中没有盐酸,因为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溶液M中没有氢氧化钡,因为氢氧化钡溶液呈碱性,酚酞遇到碱性溶液变红,所以溶液M中只有生成的氯化钡化学式BaCl2。
    分析与交流:
    上述猜想中不合理是丙同学的猜想。向溶液M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发现只有白色沉淀产生,无其它实验现象,说明没有碳酸钠,因为碳酸钠溶液呈碱性,酚酞遇到碱性溶液变红。
    甲同学猜想溶液N中含有NaCl的依据是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活动与探究:
    乙同学的猜想正确,说明没有氯化钡,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取少量溶液N,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观察到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即可确定乙同学的猜想正确。
    总结与提升:
    通过上述探究可知:一般我们都是从生成物和反应物两个角度对反应后溶质成分做出猜想,并结合实验现象排除不合理猜想。然后再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氢氧化钡能使酚酞变红,氯化钡则不能使酚酞变红分析;
    (2)根据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可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分析;
    (3)根据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会产生白色沉淀分析;
    (4)根据确定反应后溶液成分需利用实验现象加以验证分析。
    【解析】【解答】(1)[演示实验]滴有无色酚酞的NaOH溶液呈红色,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硫酸钠溶液呈中性,酚酞在中性时呈无色,因此当看到小烧杯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就证明它们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2)[学生板书]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3)[假设猜想]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三种情况:①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溶质只有Na2SO4;②稀硫酸有剩余,溶质是Na2SO4和H2SO4;③氢氧化钠溶液有剩余,溶质是Na2SO4和NaOH。乙组同学对甲组同学的猜想提出质疑,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四。理由是:H2SO4和NaOH能反应,不能共存。
    (4)[实验探究]
    ①因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会产生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所以丙组同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
    ②因为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根据方案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得出的结论是溶液中有H2SO4,所以该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5)[评价反思]
    ①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时,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应该将pH试纸放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因为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pH试纸上的试剂会污染待测液。故实验操作中的不正确是:测溶液的pH时,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
    ②实验方案中的一个不正确是: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硫酸,错误的原因是:硫酸和硫酸钠中都含有硫酸根离子,都能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而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钠,因此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H2SO4。
    (6)[反思与拓展]
    ① 有些反应当反应条件不能满足时,反应就会停止,反应物就会有剩余;还有些反应,参加反应的物质有几种,当其中某些物质反应完时,反应停止,其他物质还有剩余。故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②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2SO4,除以上正确方案外,还有下列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bc。
    a.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和稀硫酸反应,不正确;
    b.氧化铜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钠不能和氧化铜反应,正确;
    c.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硫酸钠不能使石蕊变红,正确;
    d.硫酸虽然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但硫酸钠也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不正确。
    ③ 因为烧杯中的溶液中含有硫酸,硫酸具有强腐蚀性,能和铁等活泼金属反应,所以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铁制下水道或污染水源(写一条,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无色酚酞溶液遇到酸性、碱性溶液的变色情况,进行分析。
    (2)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3)根据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反应,进行分析。
    (4)①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5)根据正确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时是操作,进行分析。
    硫酸和硫酸钠都能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6)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根据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硫酸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由图2可知,溶液的变化是由碱性到酸性的过程,所以是将酸性溶液滴入到碱性溶液中,所以A仪器中溶液的溶质是:HCl。
    (3)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当图像达到最高点时,说明是溶液性好完全反应时,此时溶液为中性,所以pH=7,即V的数值最接近12
    (4)A、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由碱性逐渐变为酸性,因此b点时,氢氧化钠没有反应完,所以溶液中的溶质为剩余的氢氧化钠和生成的氯化钠,故A选项正确;
    B、d点时,盐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氢和氯化钠,将溶液蒸干,氯化氢气体随水逸出,所以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故B选项正确;
    C、c点时,氯化氢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c→d溶液酸性逐渐增强,盐酸过量,此过程中没有氯化钠生成,故C选项不正确;
    D、图3中e→f过程中,温度升高,此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5)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从图4可以看出,其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也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
    (6)d点时,溶液呈酸性,盐酸有剩余,所以证明溶液在含有氯化氢即可,但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所以可以只和盐酸反应有明显现象,也可以和氯化钠和盐酸都反应,但发现有明显的不同现象。
    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使指示剂变色,盐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不使无色酚酞试液,故可能紫色石蕊试液,不能用无色的酚酞试液;镁条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有气泡逸出,与氯化钠不反应,故可用镁条;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泡逸出,碳酸钠与氯化钠不反应,故可用碳酸钠;硝酸银和氯化钠、盐酸都能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二都现象相同,故不能用硝酸银溶液,
    故答案为:A、C、D三项。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酸性溶液的pH小于7分析
    (3)根据完全反应时温度最高分析
    【解析】【解答】(1)紫薯汁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碱性溶液中显绿色,中性溶液中显紫色,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作为酸碱指示剂;
    (2)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薯汁,蚁酸溶液显酸性,紫薯汁显红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红色;
    (3)蚁酸溶液显酸性,与活泼的金属反应,活泼的金属可置换出酸中的氢,生成氢气,该气体是H2;
    (4)蚁酸的化学式HCOOH,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且生成气体是氧化物,猜想一该气体是二氧化碳;猜想二该气体是一氧化碳;
    (5)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气体中不含二氧化碳,猜想一不成立;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③实验时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说明气体中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D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碱性物质可减轻痛痒
    A、牙膏显碱性,正确;
    B、食醋显酸性,不正确;
    C、肥皂水显碱性,正确;
    D、烧碱显碱性,但具有强腐蚀性,不正确;
    答案:BD。
    【分析】(1)根据在酸碱性溶液中呈不同颜色的物质可作指示剂分析;
    (2)根据酸性能使紫薯汁变红分析;
    (3)根据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分析;
    (4)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
    (6)根据食醋呈酸性及烧碱的腐蚀性分析。
    【解析】【解答】(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2)从图乙中知道开始烧杯内溶液pH大于7,应该为氢氧化钠溶液,所以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HCl;
    (3)A、b点pH大于7,说明溶液显碱性,所以这时加入酚酞试液会变红,说法正确,不正确;
    B、c点是溶液pH等于7,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c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说法正确,不正确;
    C、c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而d点pH小于7,说明盐酸过量了,所以d点时溶质有氯化钠和氯化氢,说法不正确,正确;
    D、因为随着盐酸的继续加入,溶液pH会逐渐降低,但不会等于0,说法不正确,正确;
    故答案为:CD;
    (4)因为在V时温度最高,所以是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以V的数值最接近12,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5)因步骤一实验结论有碳酸钠,步骤二中说明将步骤一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则步骤一中有沉淀产生,所以加入的是能够和碳酸根产生沉淀的物质,可以是氯化钡溶液或氯化钙溶液等,要保证充分反应所以要足量,实验现象会产生白色沉淀。步骤一中已经经碳酸根全部除去,步骤二中过滤后加入酚酞仍然变红,说明溶液仍然为碱性,则还有没有变质的氢氧化钠存在,所以实验结论是部分变质。
    【分析】(1)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分析;
    (2)根据变化时溶液pH的变化确定所加溶液分析;
    (3)根据反应过程中溶液pH来确定反应进程分析;
    (4)根据温度最高时反应恰好完全分析;
    (5)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可产生沉淀及除去碳酸钠后溶液呈碱性则说明有氢氧化钠剩余分析。
    【解析】【解答】猜想假设:①溶液pH>7,溶液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过量;
    理论验证:方案1:滴加几滴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无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不含稀盐酸,则假设③不正确;
    结论为:假设①正确,则氢氧化钠过量,方案3的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结论分析: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还有少量NaOH,说明溶液显碱性,pH>7,此时溶液显无色,常温下,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故此时pH的范围为:7 反思总结:常温下,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故向某碱性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不一定变为红色;
    拓展应用:常温下,向盐酸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会大于7。
    故答案为:②。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分析;
    (2)根据碳酸氢钠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及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分析;
    (3)根据所给氢氧化钠溶液的pH分析;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
    (5)根据盐酸中加水溶液pH上升但仍小于7分析。
    【解析】【解答】解:(1)所用稀盐酸的质量为:146g×5%=7.3g
    【分析】1、溶质质量等于溶液质量乘以溶质质量分数;
    2、根据氯化氢的质量,利用氢氧化钠和氯化氢反应的方程式可以就算出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则能计算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反应中用去稀硫酸的质量为40g-20g=20g;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稀硫酸的质量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硫酸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分析

    相关试卷

    备战中考化学考点总复习 专题12 酸碱中和与pH【考点巩固】(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备战中考化学考点总复习 专题12 酸碱中和与pH【考点巩固】(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用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测试卷《中和反应及溶液的PH》(含答案):

    这是一份(通用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测试卷《中和反应及溶液的PH》(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中考化学试题汇编中和反应与pH含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中考化学试题汇编中和反应与pH含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5-7,用pH计测得一些物质的pH如下,3~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