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苏省连云港海州区七校联考2022年中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海州区七校联考2022年中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第1页
    江苏省连云港海州区七校联考2022年中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第2页
    江苏省连云港海州区七校联考2022年中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连云港海州区七校联考2022年中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海州区七校联考2022年中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走进名著,题破山寺后禅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翘首(qiá) 安详 矫揉造作(jiǎ) 海市蜃楼
    B.眼眶(kuāng) 豢养 目眩神速(xuàn) 坦荡如坻
    C.着落(zhuó) 游弋 吹毛求疵(cì) 姗姗来迟
    D.虐待(nuè) 缄默 骂骂咧咧(liē) 鞠躬尽瘁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端详 悲怆 迫不及待 孤立无援
    B.潦草 倔强 语无伦次 悔人不倦
    C.宣泄 诓骗 戛然而止 缩手无策
    D.决别 青睐 惊慌失措 锐不可当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妥帖(tiē) 娉婷(pīn) 掠夺(lüè) 废寝忘食(qǐn)
    B.纤维(xiān) 摇曳(yè) 拘泥(nì) 惟妙惟肖(xià)
    C.下载(zǎi) 仲裁(zhòng) 滑稽(jī) 屡见不鲜(xiān)
    D.颈项(jǐng) 瞥见(piē) 烙印(là) 锲而不舍(qì)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箴言(zhēn) 稽首(qí) 果脯(pǔ) 气冲斗牛(dǒu)
    B.巉岩(chán) 梦魇(yǎn) 荫蔽(yīn) 人才济济(jǐ)
    C.忿恨(fèn) 羁绊(bàn) 氤氲(yūn) 崭露头角(lòu)
    D.按捺(nài) 剽悍(piā) 嵯峨(cuó) 强聒不舍(guō)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坚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B.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C.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D.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也是中国人数千年思想和行为的演变史,研究传统文化,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为了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你们小组准备围绕“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开展研究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请你从三个不同角度拟写出具体的研究方向。
    2.从小学到初中,学习并积累过很多古诗词,请你从九年级语文教材的诸多古诗词中选择两句感受最深的,就创作背景和自己的感受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能说清楚创作背景和自己对这两句诗的感受,不少于200字。
    7.古诗文默写峰峦如聚,_____________。(张养浩《潼关怀古》)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__________________ ,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___________________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鲁迅《藤野先生》)《观沧海》一诗中通过大海吞吐宇宙的气象,可以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走进名著。依据下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后面的问题。
    他越着急便越自苦,吃喝越没规则。他以为自己是铁作的,可是敢情他也会病。病了,他舍不得钱去买药,自己硬挺着;结果,病越来越重,不但得买药,而且得一气儿休息好几天。这些个困难,使他更咬牙努力,可是买车的钱数一点不因此而加快的凑足。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
    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儿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以上文段节选自名著《 》,作者是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
    9.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2.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10.文言文阅读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南阳刘驎之,高率①善史传,隐于阳岐。于时符坚临江,荆州刺史桓冲(人名)将尽訏谟之益②,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③甚厚。驎之闻命,便升舟,悉受所饷,缘道以乞④穷乏,比至上明亦尽。一见冲因陈⑤无用翛然而退。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闾所安。①率:率直。②尽讦漠(xūmó)之益: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③赠贶(kuàng):赐予。④乞:这里指“赠送”。⑤陈:陈述。⑥翛(xiā)然:洒脱、自由自在的样子。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A.村中闻有此人/骥之闻命
    B.悉受所饷/悉如外人
    C.缘道以乞穷乏/缘溪行
    D.不足为外人道也/征为长史
    2.下列各句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
    B.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
    C.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
    D.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
    3.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村人“皆叹惋”,是为外界变化之大,战乱频繁,社会黑暗,人民生活痛苦等叹惋。
    B.甲文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C.乙文荆州刺史桓冲想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就聘刘驎之任长史,刘驎之鞠躬尽瘁地帮助他。
    D.甲乙两文中两人都洁身自好,不趋炎附势(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但在乙文中刘驎之还表现出心系百姓的济世情怀。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拉花绝艺摇曳香
    ①檀香扇是用檀香木制成,其木质坚硬。白者白檀,皮腐色紫者紫檀,白檀为胜。有天然香味,轻轻摇,馨香四溢。此扇有“扇存香存”的特点,保存十年八载后,扇起来依然幽香阵阵,沁人心脾。
    ②檀香扇制作要经过锯片、组装、锼拉、裱糊、绘画等十多道工序,尤其以“四花”(拉花、烫花、绘花、雕花)的装饰手法见长,拉花即在扇骨上锼拉出千变万化的图案,使扇面玲珑刷透、轻盈如纱。烫花又称火笔画、烙画,是用特制的火笔在扇骨上烙出深浅浓淡的图画。雕花分浅刻、浮雕、镂雕等,在大骨上雕刻人物、山水、花鸟或博古等画面;绘花,即在绢面上绘仕女、花鸟等,色彩艳而不俗、富丽大方,有的在泥金扇面上重彩绘画,更是显得华丽害贵、耀目生辉。
    ③檀香扇源于苏州,始于明末清初,是从折扇演变而来的。开始,它是以30根薄如竹篾的香木片作为扇骨,在扇骨上裱糊纸面,后来改为裱糊绢面。早在20世纪20年代,苏州的“张卿记”等几家作坊就专门以生产檀香扇著名。
    ④除苏州外,广州也是工艺檀香扇的发源地,曾辉煌一时。
    ⑤檀香木大量输入广州始自鸦片战争后,广州艺人最早用它精工制造手工折扇,远销东南亚、欧洲等地。上海、杭州等地大扇庄一直都大量在广州订购转销,那时,扇子作坊扇庄集中在大新路、状元坊、德星路、长寿路一带。名贵的拉花檀香扇香气隽永,有“扇存香存”的美誉。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又创制了枣檀木扇、仿象牙扇和熨花扇。
    ⑥广州檀香扇以拉花为特色,就是用特制的锯条拉锯出花纹图案。这种极薄的锯条只有两张纸叠起来那么薄,要在植香木扇叶片上拉出20-200多个洞目作表现图纹,真是巧夺天工。锯、拍、拉、磨各工序都须认认真真地去做,“如有一处败笔,整把扇就会报废”。
    ⑦广州檀香扇技艺一直在不断发展,图纹从蝴蝶、通菊、秋蝉等,到通雕人物、花鸟、风景等,大量精品获国家、省、市级奖项。
    ⑧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不再统销国外,加上国际经济不景气,一些旅游城市的私人作坊大量粗制滥造、廉价倾销,冲击了市场。有高芑术价值的工艺拉花扇反受冷落.1999年,广州檀香扇生产陷入停顿。2000年,广州唯一一家生产檀香扇的企业被收编,百多名工人大部分被遣散。目前,广州已无企业再造这种手工精美的檀香扇了。
    ⑨檀香扇2014年被列为广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檀香扇的制作技艺目前仅有一位传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余润明,也是广州第一位檀香扇工芑大师,已77岁高龄。但余润明已多年未制作过檀香扇,目前广州也无一人可制作檀香扇。
    1.请说说本文的标题“拉花绝艺摇曳香”有何妙处?
    2.试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本文③-⑨段主要采用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概括说明思路。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淮剧,是江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淮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表现悲剧的优势,能充分体现民间的道德观念和民众的精神追求。
    近些年来,由于受到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淮剧已处于瀕危状态。为保护淮剧这一文化遗产,淮安市做了大量工作。淮安市淮剧团新招收20名学员,以加强淮后备人才的培养,他们还抽调专人,搜集整理西路淮剧的相关影音资料,建立淮剧档案资料馆。他们还通过复排经典传统戏,举办“周周淮剧”演出活动,扩大淮剧的影响。但願淮剧这朵乡野“奇葩”将常开不败,永远芬芳。
    “淮剧”在保护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请结合链接材料和原文,给广州檀香扇的保护和传承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微信控”们请抬抬头
    ①不管是亲戚吃饭还是朋友聚会,常常是几个人围坐在一张桌子旁,但彼此之间都不说话,只自顾自低着头摆弄手机,不停地微信,语音,自拍,刷屏。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信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微信像一块吸引力巨大的免费蛋糕,吸引了众多的勤劳的“低头族”。控,出自日语“コン(kn)”,取cmplex(情结)的前头音,指极度喜欢某样东西的人。“微信控”,就是有微信情结的人。
    ②微信作为一种网络社交工具,刚一问世就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利用手机上安装的微信,可以做到及时沟通、聊天、随时发布自己的状态。每天到“朋友圈”里逛一逛,不仅能了解亲朋好友的资讯,还能看到各种信息,给生活带来了便利。它更满足了人们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关注与被关注。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生存的需要获得满足时,就需要满足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归属感、认同和自我实现都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微信控”正是通过“晒”来让朋友们找到谈资、了解近况,得到朋友认同和关注来满足这些高层次需求。
    ③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过度依赖微信,每天沉迷于“刷朋友圈”、“狂点赞”,熬夜玩微信,甚至一天不玩微信就会出现烦躁、空虚等反应。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成为网络中的社交高手,现实社交的“低能儿”。
    ④另外,经常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对视力也会造成伤害。据调查显示,青少年出现近视的原因中85%到90%是因为用眼过度。近视的患者,绝大部分天天接触电子产品,而且每天玩半个小时以上。眼睛的泪膜层遭到破坏,导致泪液分泌减少,从而出现干眼症。长时间低头玩手机还会出现颈椎椎间盘突出、后颈部肌筋膜炎等病症,导致颈后部肌肉和韧带牵拉劳损。
    ⑤如何才能降低对微信的依赖度呢?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网络工具之所以被研发出来,是为了更好服务人类,而不是用来控制人类;其次,应强制自己合理有度地使用网络工具,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与周围人的面对面交流上;另外,加强体育锻炼也可帮助减弱“微信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过度依赖微信,每天沉迷于“刷朋友圈”、“狂点赞”,熬夜玩微信,甚至一天不玩微信就会出现烦躁、空虚等反应。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
    B.据调查显示,青少年出现近视的原因中85%到90%是因为用眼过度。近视的患者,天天接触电子产品,而且每天玩半个小时以上。
    C.微信像一块吸引力巨大的免费蛋糕,吸引了众多的勤劳的“低头族”。“微信控”,就是有微信情结的人。
    D.每天到“朋友圈”里逛一逛,不仅给生活带来了便利,它更满足了人们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关注与被关注。
    2.分析第①段是如何引出“微信控”的。
    3.第⑤段加点的“减弱”能否换成“消除”?为什么?
    4.近期,姐姐成了“微信控”,“晒”、“刷”不断。她说:“手头工作不忙的时候就会拿出手机浏览一下微信,如果不看一眼,总觉得少点什么。”请你运用上文中的知识,分析导致姐姐如此现状的心理原因,并向其列出“微信控”的主要危害。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美国少年的精彩16秒
    孙建勇
    ①2012年4月9日早晨7:25,13岁的杰瑞来和同龄的强尼与校车司机伍德叔叔打过招呼后,坐到了各自的位置上。杰瑞米是卡车司机的儿子,强尼是外科医生的儿子,他们住在美国华盛顿州弥尔顿镇的同一条街上。两人同班,又是好友,每天结伴乘坐“大鼻子”校车上学。
    ②像往常一样,16名学生全部到齐坐好后,司机伍德缓缓启动校车,沿着马路开往学校,一路上,车上16名学生很守纪律,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在第二排的杰瑞米时不时扭头欣赏窗外的景色,坐在第五排的强尼则在听音乐。伍德开车很稳,43岁的他已经有25年的驾龄,技术娴熟。
    ③7:35,校车过了第三街区,前面不远处就是教堂,再转一个弯儿就该到学校了。然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意想不到的危险突然降临。如果不是杰瑞米的机警和沉着,那么,车上的1名司机和16名年仅十二三岁的学生,都将被死神拉进黑名单。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④7:37,那时,杰瑞米不经意地瞟了一眼驾驶座,不禁大吃一惊。他看见伍德叔叔情况异常:头靠椅背,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双手完全离开方向盘。而校车则向左偏离方向,冲向教堂——这过程有5秒。见此情景,杰瑞米惊呼一声,跳起来冲向驾驶座,抓住方向盘——这过程有3秒。杰瑞米拼尽全力向右转动方向盘,一下,两下,三下……车回原路。踩刹车,车停下,拔钥匙——这过程有8秒。
    ⑤这一切,被车载录像机记录了下来。事后,人们发现,5秒、3秒、8秒,共计16秒,杰瑞米没有丝毫慌乱,也没有丝毫犹豫,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迅捷、熟练,他表现出来的沉稳与其年纪极不相称。
    ⑥千万别以为这是简单的16秒!前5秒,如果杰瑞米没有发现伍德异常,没有准确判断出校车已经失控,那么车上就没人意识到巨大的灾难即将来临,校车将以60千米的时速撞上前面的教堂。中间3秒,如果杰瑞米被吓呆了,或者只知大叫“救命”而不知如何处置,错失关键3秒,校车也会撞上教堂。后面8秒,如果杰端米不懂驾驶、手忙脚乱,那么校车是撞墙还是翻覆,只有天知道。幸运的是,这些假设都被杰瑞米的快速反应否定了。
    ⑦把时间再拉回到现场。校车停下后,车内其他学生没有慌乱,没有乱跑乱叫。杰瑞米迅速跑回自己的座位,拿出手机,拨通报警电话,报告完车上发生的情况后,又到驾驶座旁边查看伍德的情况。伍德非常槽糕,一直翻着白眼,嘴里不断发出粗重的喘气声。这时,杰瑞米的好友强尼过来说:“快给他做CPR!我懂这个,杰瑞米,你帮我。”(CPR是心肺复苏术的缩写。)在杰瑞米的协助下,强尼解开伍德的上衣,熟练地进行胸部按压,直到救援人员赶到。那时已经是7:51。经检查得知,伍德是心脏病突发。幸亏杰瑞米和强尼一直在做CPR,为后来的成功抢救争取了宝贵时间
    ⑧人们不禁要问,两个年仅13岁的小孩儿,在紧急关头为什么能表现得如此冷静而专业呢?其实,这完全得益于他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⑨杰瑞米8岁时,他父亲就开始向他传授卡车驾驶技术和汽车维修技术;9岁时,杰瑞米对他父亲的卡车已经非常了解,并学会了驾驶,只是因为法定年龄未到而没有去考驾照。至于强尼,也是很早就开始向父亲学习医护知识和技巧,CPR的动作要领他在10岁那年就已经完全掌握。美国中小学和幼儿园一直注重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关注死亡,体悟人生,珍惜生命,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均衡发展的人。他们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死亡教育、品格教育、健康教育、个性化教育和挫折教育之中,形成了完备的体系。也就是说,从幼儿园起,杰瑞米和强尼就开始接受生命教育,至于意外事故的预防和安全知识,曾是他们接受健康教育时学的最基本的内容。
    ⑩对于杰瑞米和强尼的非凡举动,整个弥尔顿镇的居民都交口称赞,并联名要求华盛顿州政府嘉奖两位小英雄。比尔警宫最有代表性,他自豪地说:“杰瑞米和强尼是整个弥尔顿的骄傲,是当今美国孩子的典范。”
    1.“美国少年的精彩16秒”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联系上下文,请简要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踩刹车,车停下,拔钥匙。
    3.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有何作用?
    4.本文在情节安排上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5.阅该本文后你获得的最深的一点启示是什么?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三、语言表述
    14.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写在横线上。让“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家风 (传送 传承 传递)不竭,让重视家庭、重视家风成为现代社会文明风尚的标配,千家万户定会更加和美幸福,国家和民族定会更加和谐安定。“西安年 最中国”的盛大文化活动,吸引数以亿计的游人 (熙来攘往 纷至沓来 络绎不绝),汇聚在这座文化名城,品尝风味独特的小吃,观赏流光溢彩的花灯,感受浓浓的中国年味。
    四、写作
    15.按要求作文。
    题目:你是我的眼
    要求:(1)请以“你是我的眼”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A
    【解析】
    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项正确。BCD三项修改为:B. 眼眶(kuàng)坦荡如砥;C.吹毛求疵(cī);D. 虐待(nüè)。
    2、A
    【解析】
    A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B诲人不倦。C束手无策。D诀别。
    3、B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娉婷”的“娉”读“pīng”;B.正确;C.选项“下载”的“载”读“zài”;D.选项“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故答案为B。
    4、B
    【解析】
    B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A稽首(qǐ),果脯(fǔ)。C崭露头角(lù)。D按捺(nà)。
    5、C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解答此题,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A.搭配不当,应该删去“的钢铁之躯”;B.用词不当,应将“出现”改为“呈现”;C、没有语病;D.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6、1.示例:古诗词中的春夏秋冬、古诗词中的风花雪月、古诗词中的离愁别绪、古诗词中的忧国忧民……
    2.能说清楚创作背景,能说清楚自己对这两句诗的感受。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解析】
    1.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围绕“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写出如何能了解古诗词的三个角度即可。如,有关的古诗词中的风土人情,古诗词中的悲欢离合,古诗词中的山水风光,古诗词中的名胜古迹等等。
    2.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创作背景当时,诗人是在长安供职,他要送自己的好朋友杜少府(官名)去蜀州上任。蜀州,在现今四川省,州府在崇庆县。两人一起走出了长安城,来到分手的地点,心中有话,但却相对无言,只好观看四周的景致,以克制自己的离情别绪。“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7、(1)波涛如怒 (2)悠然见南山 (3)直挂云帆济沧海 (4)山重水复疑无路 (5)安得广厦千万间 (6)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8)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疑、厦、遣”等字词的书写。
    8、(1)骆驼祥子 老舍(舒庆春)
    (2)生活艰苦,吃苦耐劳,充满理想。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理解能力。以上文段节选自名著《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
    (2)本题主要考查了对人物形象的把握,细读选文第一段可以看出他生活得很苦,但是他能吃苦耐劳,选文第二段文字中的“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舒服”“顺心”“他的希望更大”等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人,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
    9、1.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
    2.示例: “空”字表现出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荡涤了诗人心中的尘世烦恼,诗人俗念顿消,心胸豁达。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解析】
    1.试题分析: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首先要读懂诗句,从对景物描写的字里行间中体会描写的景象特点。如诗歌中描写了清晨作者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概括起来就是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的炼字技巧的把握。“空”字不仅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房写了出来,也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抛出心外,把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的表现出来了。用以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点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10、1.D
    2.A
    3.C
    4.(1)(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了鸡做饭(来款待他)。(2)碰到自己缺衣少食时,村中人也同样帮助他。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理解。A.村中闻有此人/骥之闻命(闻:都是“听说”的意思);B.悉受所饷/悉如外人(悉:都是“全、都”的意思);C.缘道以乞穷乏/缘溪行(缘:都是“沿着”的意思);D.不足为外人道也/征为长史(向/做)。故答案为D。
    2.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的意思是:他一见到桓冲,便陈述自己没有才能,然后就自由自在地辞去职务。据此,正确的句读是: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故答案为A。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乙文中刘驎之没有鞠躬尽瘁地帮助他。他一见到桓冲,便陈述自己没有才能,然后就辞去职务。据此,选项C的理解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句中的“要(通‘邀’,邀请)、设(摆设)、作食(做饭)”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值(遇到)、匮乏(指缺衣少食),如(帮助)”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甲】村中人见了渔夫,竟然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夫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村中人于是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其他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邻居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夫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晋朝了。渔夫把知道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来招待他。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桃花源里的人嘱咐他说:“不要对外面的人说(这里的情况)。”
    渔夫离开了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路回去,沿路处处做上标记。到了武陵郡城下,拜见了太守,述说了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名士。他听说了这件事,兴致勃勃地计划前往。结果(计划)还未实现,不久他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的人了。
    【乙】南阳人刘驎之,高尚直率,历史知识很丰富,在阳歧村隐居。当时,苻坚南侵已经逼近长江,荆州刺史桓冲想尽力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就聘刘驎之任长史,派人和船前去迎接他,赠送的礼物也 很丰富。刘驎之只好从命,就上船出发,但桓冲所送的礼物一点也没有收受,沿途拿来送给贫困的人,等 走到上明,东西也送光了。他一见到桓冲,便陈述自己没有才能,然后就自由自在地辞去职务。他在阳歧 住了多年,衣食向来是和村人互通有无的。碰到自己短缺了,村人也同样帮助他。他是乡邻深感满意的人。
    11、1.暗示本文的说明对象“檀香扇”及其“轻轻播,馨香四溢”的特点;“拉花”突出广州檀香扇以拉花为特色的制作工艺。“绝艺”突出了作者对“檀香扇”辉煌一时的赞叹之情,(或表达了对“檀香扇”传承乏力的冷峻现实的无奈和惋惜。)标题富有文学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锯条的薄,叶片上拉出的洞目之多,准确具体地突出拉花工艺制作的精致和难度高,从而进一步突出了广州檀香扇以拉花为特色而巧夺天工的特点,(或进一步说明了广州檀香扇屡获大奖,畅销海内外的原因。)
    3.时间顺序,第③段介绍了檀香扇从明末清初发源于苏州,以及发展情况。第⑤-⑦段介绍了广州檀香扇从鸦片战争后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不断发展畅销海内外,屡获大奖;第⑥-⑨写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工艺拉花期逐渐被冷落,以及制作技艺后继无人的现实
    4.示例:①创办拉花檀香工艺学校,请健在大师传承技艺。②搜集拉花檀香扇艺术珍品,举办展览会宣传。③电视、报刊等媒体加强宣传报道,提高公众欣赏水平。④政府立法,打击私人作坊大量粗制滥造、廉价倾销行为。⑤加强与海外手工艺术界同行的合作,扩大檀香扇的海外知名度和销售量。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标题的作用。一般来说,在内容上,有点明说明对象,交代对象的xx特征揭示说明内容的作用。在表达上,运用了xx方法,形象生动说明了XX事物XX特点,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文章的标题“拉花绝艺摇曳香”,暗示本文的说明对象——檀香扇;交代了檀香扇的“轻轻播,馨香四溢”的特点;“拉花”又写出了檀香扇的制作工艺;“绝艺”表达了对“檀香扇”赞美之情。同时,标题充满了诗情画意,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2.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语句“这种极薄的锯条只有两张纸叠起来那么薄,要在植香木扇叶片上拉出20-200多个洞目作表现图纹,真是巧夺天工”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锯条”与“纸”进行比较,突出其薄的特点,运用“20-200”这一数据,说明叶片上拉出的洞目之多,准确具体地突出拉花工艺制作的精致和难度,突出了广州檀香扇以拉花为特色而巧夺天工的特点。理解理解作答。
    3.试题分析:分析文章使用的说明顺序,要从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准确理解和概括段意入手。首先要搞清文章先说明了什么,又说明了什么,接着再说明了什么,把每一个部分简要概括出来,然后从概括出来的提纲中分析作者说明的思路,从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文章第3段介绍了檀香扇的发源及发展情况。第5~7段介绍了从鸦片战争后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广州檀香扇不断发展及畅销海内外,屡获大奖的原因;第6~9段写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檀香扇被冷落,以及制作技艺后继无人的现实。由此可见,这几段文字运用的是时间顺序。据此理解作答
    4.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阅读题目中的文本材料,结合保护淮剧的传承和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再结合文章中所介绍的广州檀香扇的现状,拟写合理化建议即可。如:创办拉花檀香工艺学校,请大师传承技艺;搜集拉花檀香扇艺术珍品,举办展览会宣传;加强宣传报道,提高公众认知和欣赏水平等。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12、1.B
    2.先用举例子、打比方的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微信深受人们喜欢;然后用下定义的方法,解释什么是“控”,什么是“微信控”。
    3.不能。“减弱”表示程度降低,说明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微信控”症状变轻,消除是使不存在,彻底清除,用在这里不符合实际,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原因:(1)希望用微信满足心理需求——关注与被关注;(2)找到归属感、认同和自我实现。
    危害:(1)削弱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2)有损视力,伤害颈椎等。
    【解析】
    1.B错误,与原文“近视的患者,绝大部分天天接触电子产品,而且每天玩半个小时以上。”不符。
    2.说明文的开篇一般有引起下文(引出说明对象),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兴趣)的作用,学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里先用举例子、打比方的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微信深受人们喜欢;然后用下定义的方法,解释什么是“控”“微信控”。
    3.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答题方法:(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或:者可以,……学生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表述合理即可。“减弱”表示程度降低,说明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微信控”症状变轻,“消除”是使不存在,彻底清除,表示程度深。故而不能调换。
    4.这是对说明文筛选文中信息的考查。阅读科技说明文文本,因其文体科学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学生应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答案。原因:根据第②段“更满足了人们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关注与被关注。”“当生存的需要获得满足时,就需要满足更高层次的要求。”危害:提取第③段“会削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第④段“经常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对视力也会造成伤害”;“长时间低头玩手机还会出现颈椎椎间盘突出、后颈部肌筋膜炎等病症,导致颈后部肌肉和韧带牵拉劳损。”作答。
    13、1.杰瑞米在5秒时间内发现了伍德叔叔和校车出现异常危险情况;接着在3秒时间内冲向驾驶座,抓住了方向盘;最后在8秒内控制住车辆并安全停稳车。
    2.运用三个短句(动作描写),简洁、连贯,表现了杰端米沉着冷静的性格和娴熟老练的驾车技能;同时,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杰瑞米处理险情时的情景,使杰瑞米的形象更加鲜明
    3.议论。对杰瑞米在紧要关头把握住宝贵的16秒的行为进行解析,通过一组假设判断(或假设句》分析出如果没有杰瑞米这三个环节16秒的恰当处理,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紧承上段进一步说明杰瑞米的机灵、沉着、胆大、心细,并且有熟练的驾车技能的特征,对表现人物形象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4.示例:第①段中交代“杰瑞米是卡车司机的儿子,强尼是外科医生的儿子”是伏笔,第④⑦⑨段的内容是照应。
    作用:内容上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更真实可信。
    5.提示:可以从杰瑞米或强尼在事发现场的表现谈,也可以从杰瑞米、强尼所受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谈,还可以从美国的家庭和学校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等方面谈,所选角度与文章内容一致,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语言通畅即可。
    【解析】
    1.要求学生通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文本脉络。写出16秒内做了那些事情即可。结合第四段内容“而校车则向左偏离方向,冲向教堂——这过程有5秒。见此情景,杰瑞米惊呼一声,跳起来冲向驾驶座,抓住方向盘——这过程有3秒。杰瑞米拼尽全力向右转动方向盘,一下,两下,三下……车回原路。踩刹车,车停下,拔钥匙——这过程有8秒。”概括得出:杰瑞米在5秒时间内发现了伍德叔叔和校车出现异常危险情况;接着在3秒时间内冲向驾驶座,抓住了方向盘;最后在8秒内控制住车辆并安全停稳车。
    2.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结合“踩刹车,车停下,拔钥匙。”分析,连续运用了“踩、停,拔”等动词,生动地刻画了在那8秒中所发生的一切,整个动作过程生动连贯,展现了当时情形的危急,也反映出来杰瑞米的机智,反应速度之快,才能在千钧之际凭借自己学到的应急知识拯救了大家.让读者们身临其境,成功刻画了小英雄的形象。
    3.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等。在记叙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入一些议论,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夹叙夹议”.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还能够具体地记叙事件,充分地抒发感情,而且能直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在文中,这段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让读者再一次体会到了这16秒的重要与短暂,也让读者再一次被少年的机警、沉稳所折服。在结构上紧紧地承接上文,使文章紧凑。
    4.要求学生理解伏笔的含义及作用。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作用: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如第一段内容交代了“杰瑞米是卡车司机的儿子,强尼是外科医生的儿子”,为下文“杰瑞米的16秒操作”埋下伏笔。“强尼是外科医生的儿子”为下文“强尼解开伍德的上衣,熟练地进行胸部按压,直到救援人员赶到。那时已经是7:51。经检查得知,伍德是心脏病突发。幸亏杰瑞米和强尼一直在做CPR,为后来的成功抢救争取了宝贵时间”埋下伏笔。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内容更真实可信。
    5.答案不唯一。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谈启示。结合“美国中小学和幼儿园一直注重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关注死亡,体悟人生,珍惜生命,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均衡发展的人。他们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死亡教育、品格教育、健康教育、个性化教育和挫折教育之中,形成了完备的体系。也就是说,从幼儿园起,杰瑞米和强尼就开始接受生命教育,至于意外事故的预防和安全知识,曾是他们接受健康教育时学的最基本的内容。”可得出:还可以从美国学校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等方面谈启示;结合“杰瑞米8岁时,他父亲就开始向他传授卡车驾驶技术和汽车维修技术;9岁时,杰瑞米对他父亲的卡车已经非常了解,并学会了驾驶,只是因为法定年龄未到而没有去考驾照。至于强尼,也是很早就开始向父亲学习医护知识和技巧,CPR的动作要领他在10岁那年就已经完全掌握。”可得出:从杰瑞米、强尼所受的家庭教育谈启示。
    三、语言表述
    14、传承 纷至沓来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传送”指把物品、信件、消息、声音等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传承”指传授和继承;“传递”指由一方交给另一方。此处用“传承”比较恰当。“熙来攘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纷至沓来”指连续不断地到来;“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纷至沓来”符合此处的语境。
    四、写作
    15、参考例文
    你是我的眼
    你是我的眼,虽不似秋水横波,也未如明珠生辉,可就是你,也能淌出一汪温柔清泉。
    孩子生性活泼好动,我也不例外,你也是这么认为的。可你没有想到,正是因为这一份活泼,让我遭遇横祸。
    那时,我最后的记忆停留在了自己回头的一霎那。再接着,就是一片黑暗。我试图寻找光明,可是失败了,只有黑暗,无尽的黑暗,费力地抬起手想要揉一下眼睛,却只摸到纱布特有的触感。
    我的眼睛受伤了?我会不会瞎掉呢?这是我的第一个想法。剩下的,只有一个人独处黑暗的孤独和无助。
    以前的我尤其喜欢一句话:“孤独是美丽的,置身于孤独之中,你会把全身心放松,感到从没有过的清新与宁静。”而现在,我却承认,人不是能够承受住孤独的生物。我多么希望能有一个人,把我拉出去这似要吞噬我的黑暗。
    就在这时,你来了。“吃点东西吧,我喂你。”你尽量控制自己的声音,使它听起来可以平静些。可是你不知道,人在看不见的时候,耳朵会变得很灵敏。我听出了你语气中的哽咽。虽然不能看见你,但我也能猜出,现在的你,不像以前那么衣冠整洁了,你肯定是邋遢的。眼里也肯定是有血丝的。不知为何,心里有种像被利刃刺了一下的尖锐的痛。
    “女儿,今天天气很好,我们出去踏踏青,就去花园吧。”虽说是去花园,可我也还知道,我们只是在医院的花园。听出了你语气中的期待,忐忑和兴奋,我不忍心拒绝。
    一路有你搀扶,我听到了你为我踢开前方路上的小石子的声音,提醒我注意台阶的声音,为我“披荆斩棘”的声音。
    眼睛突然涩涩的,想哭,却又没办法哭,只能牢牢的抓紧你温暖的手。你似有所感,也牢牢的抓紧了我,生怕我会走丢。
    “女儿啊,今天太阳真的很好啊,有没有感觉身上暖暖的?我问过医生了哦,你很快就能出院,到时候我们一起去游乐场玩,庆祝一下。哎呀,你看,那边的花开得好漂亮,走,我们过去……”你拉着我,一路上不停的讲话,把你能看到的美景都传达给我,虽然辞藻不华丽,可却有一份平淡而又清新的味道。
    你每天都会准时来陪我,说很多很多的话,是你用你平实朴素的话语将我带出了黑暗。
    你是我的眼,你是我不变的依靠。我总把痛苦带给你,你却从未抱怨;我总把麻烦带给你,你却在风的尾页里,悄悄地传递着包容与博大。感谢你,我的眼。
    【解析】
    “你是我的眼”,关键词语:眼,这里应选择比喻义,指引我朝正确的方向行进的人或者事件,从这个角度出发,本作文的写作难度就会降低。“你”可以是一个重要人物,也可以是一个拟人化的具体事物,也可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者情感,后几种思路更容易获得高分。文章写别人对你的影响时,应以细节描写为主,特别是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切记不要大篇的议论抒情。可采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从一个相对较小的事件中表现别人对你的影响。
    【点睛】
    命题作文写作技巧。第一:抓住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第二: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第三: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第四: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

    相关试卷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共6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四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四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性学习,判读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市级名校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市级名校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对下面诗歌理解不正确的是,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名著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