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
展开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
1.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国工匠”“记住乡愁”“精准扶贫”“热闹极了”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他打算明天去扬州”和“我真的还不清楚他的打算”中两个“打算”的词性相同。
C.“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拣椅子。”
D.“让座不是一种法律责任和义务,而是一种道德自律行为。”这个复句是转折关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万众一心,三人成虎,众志成城,只要团结一致,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火焰山。
B.一位位声音大咖在《声临其境》中用他们忘乎所以的表演向观众们诠释了声音的魅力。
C.随着“五个一”城市战略的实施,弥勒将成为一座浮光掠影的宜居城市。
D.三年时光匆匆而过,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不禁潸然泪下。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咫尺(zhǐ) 譬如(pì) 硕腹巨贾(gǔ)
B.肖像(xiā) 拮据(jū) 谆谆教导(zhūn)
C.褴褛(lǚ) 窗棂(lín) 奄奄一息(yǎn)
D.虹霓(ní) 文绉绉(zōu) 越俎代庖(pá)
4.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偶题
朱熹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
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
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
5.古诗文默写。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
A.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D.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E.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F.溯游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坻。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②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③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__________,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⑤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请根据上下句内容,在横线上填入初中课本中合适的古诗词名句。
古代诗歌常以声传情。如李白《送友人》中的“①__________”传达惜别之意;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②__________”营造了夜晚的清冷,表达孤寂之情;杜甫《月夜忆舍弟》“③__________”此处大雁之声更增战乱年代兄弟离散的悲凉;欧阳修《采桑子》“④__________”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写出作者泛舟西湖的喜悦之情。
6.阅读下列文段答题:
好几次,他就这样的上去又下来……每一次下水,他只采得十来个母贝,而且这些母贝中,有的还不含有他不顾生命危险来采取的珍珠。
我聚精会神地观察着。他的工作很规律地进行,半小时内,没有什么危险威胁他。忽然间,这个印度人跪在水底下的时候,我看见他做了一个害怕的手势,他立即站起,使劲往上一跳,想要浮上海面去。
原来一个巨大的黑影在不幸的采珠人头上出现了……此文段选自《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小说是法国著名的探险小说家______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小说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_____的梦想,也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文段中的采珠人遇到的“黑影”是什么?采珠人最终的结局如何?请详细叙述。
二、阅读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人名)。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蔚然而深秀(_______) (2)佳木秀而繁阴(_______)伛偻提携(_______) (4)负者歌于涂(_______)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请根据文章第二段,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使作者醉心于山水之间的美丽景象。
4.第三段描绘的四幅画面中,作者将“滁人游”放在首位,你怎样理解作者这一安排?
5.通读全文,游人为何“从太守游而乐”?从中体现出“太守”具有怎样的特点?
8.文言文阅读
庞公池张岱
庞公池岁不得船,况夜船,况看月而船。自余读书山艇子辄留小舟于池中月夜夜夜出, 缘城至北海坂,往返可五里,盘旋其中。山后人家,闭门高卧,不见灯火,悄悄冥冥,意颇凄恻。余设①凉簟,卧舟中看月,②小傒船头唱曲,醉梦相杂,声声渐远,月亦渐淡,③嗒然睡去。歌终忽寤,④㖤㗅赞之,寻复鼾齁。小傒亦呵欠歪斜,互相枕藉。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此时胸中浩浩落落,并无芥蒂,一枕⑤黑甜,⑥高舂始起,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①凉簟(diàn):凉席。②小傒:奴仆。③嗒(dā)然:悄悄地。④㖤㗅:同 “含糊”。⑤黑甜:黑甜香,即睡梦。⑥高舂(chōng):指太阳升起。
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缘城至北海坂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B.往返可五里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C.寻复鼾齁 寻十余里 (《河中石兽》)
D.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 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自 余 读 书 山 艇 子 辄 留 小 舟 于 池 中 月 夜 夜 夜 出
3.本文多用叠词和四字句,意蕴丰富。参考示例,为文中画横线句作批注。
示例: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
批注:“丁丁”指像鸟啄食般的敲击竹篙的声音,清亮短促,写舟子催促他们回去就寝的急切,极富画面感。
4.张岱在庞公池赏月,在湖心亭看雪,结合具体内容简析两次“夜游”的不同心境。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天石砚铭(并序)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无贮水处。先君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一受其戒,而不可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发书笥,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③。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①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筋浓。③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解释下列加点字。 得异石 (2)而不可更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是 天 砚 也 有 砚 之 德 而 不 足 于 形 耳。
3.文中“赐”“付”都是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予的情感有何不同?请分别找出与之相照应的语句。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的话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采一个倭瓜花心,捉一个大绿豆青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也许把蚂蚱腿就绑掉,线头上只拴了一只腿,而不见蚂蚱了。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抡过来浇,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
“下雨了,下雨了。”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定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意在说明什么?
2.文中童年的“我”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概括。“我”为什么对大花园这么喜爱?
3.“一切都是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4.请你简单介绍一下呼兰河还有哪些精神上的盛举?
11.英雄“口口口”
鲁西南山区有一座王山头,王山头上有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上刻着三百多位烈士的名字。奇怪的是最后一位烈士的名字竟然是三个“口”。
其实,这位烈士小英雄的故事在鲁西南地区早已广为流传:
他牺牲前是县武装大队的通信员,才14岁。别看他年龄小,已参加革命工作三年了。11岁那年,在日本鬼子的一次扫荡中,他的父母都被鬼子杀害了。他流浪到县里,被县大队收留了。别人问他叫什么,他不说。由于他跑得快,有人喊他“小兔子”,见他不反感,大家就都这样叫了起来。
他不但跑得快,弹弓也射得好,人还很机灵。由于他身材瘦小,不易引起敌人的注意,县大队就安排他去给下边的小分队送信。他有时把信放在鞋子里,有时夹在挎的篮子里的东西中,每次都能顺利送达。
这天,有一封重要的信件需要送到谢庄片区去。政委再三叮咛,信很重要,不能出事,不能落到鬼子手里。
小兔子使劲点了点头后就上路了。他想,政委说这次的信这么重要,我放哪儿保险些呢。他思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他走小路,走地堰,不走大路。才开始时,路上一切顺利。小兔子暗自高兴:政委能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一定要把信安全送到。
正这样想着,前面突然窜出来三个“二鬼子”(伪军)。他心里一扑腾,赶紧向另一边走去。“二鬼子”喊他站住问话,他装着没听见,自顾向前走。有个“二鬼子”喊:再不停下,就开枪了!说着传来一声枪响。小兔子停下了脚步,三个穿黄皮的“二鬼子”气喘吁吁地跑了上来,一个瘦“二鬼子”瞪眼着他问:你是个小八路吧?他抬起头,扫了三个“二鬼子”一眼,摇了摇头。另一个“二鬼子”说:是个他妈的小哑巴。那个瘦“二鬼子”说:什么他妈小哑巴,他是装的,肯定是个小探子或送信的。把他带回去,交给皇军好好审审。
路上,一个“二鬼子”突然发现,小兔子嘴在不停地动,便大喊:这臭小子嘴里有东西,他在吃东西。小兔崽子吃的是什么,快,吐出来。
另外两个“二鬼子”也赶紧凑上来说:
快,快吐出来。
坏了,他吞下去了。
妈的,他消灭了罪证。
“二鬼子”开始对他拳打脚踢,踢打了一阵,见他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才扔下他走了。
他听到“二鬼子”走远了,才忍着疼痛,艰难地坐了起来。想起刚才发生的一切,嘴角上露出了一丝浅浅的笑容――-要是不装死,真被打死了。
回到县大队,知道情报没有泄露出去,同志们都夸他是好样的,政委狠狠地表扬了他。赶紧让医生给他治伤,让炊事班给他做好吃的。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一次,他路过周庄东边的碉堡时,躲在一个角落里,掏出自己的弹弓,瞄准一个站岗的日本鬼子。在他射出石子的瞬间,那个日本鬼子也发现了他,枪响的同时,那个日本鬼子的一个眼珠子冒了出来,鲜血四溅,那一刻,小兔子也应声倒下。
解放后,为英雄立碑时,政委交待,一定不要忘了小兔子。但工作人员翻阅档案,关于小兔子的生平,只找到了这样几行字:小兔子,真名不详,11岁参加革命工作,15岁牺牲。他传送了很多重要情报,为洪范地区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要是在碑上刻上“小兔子”三个字,好像对英雄有些不尊重。工作组最后决定,让小兔子的名字空着,就用“口口口”代替。
人们的心里都记得很清楚,那三个“口”就是小英雄的名字。
——选自《西南军事文学》
1.依据小说情节内容,分析以英雄“口口口”为题的好处。
2.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两例,并分析其作用。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想起刚才发生的一切,嘴角上露出了一丝浅浅的笑容——要是不装死,真被打死了。回到县大队,知道情报没有泄露出去,同志们都夸他是好样的,政委狠狠地表扬了他。
4.结合小说情节内容,分析英雄小兔子的形象特点。
三、应用
12.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多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闲暇之余,有人喜欢去大地山川,感受自然之美;有人善于在街头巷尾,发掘被人忽略的社会之美;有人更爱步入剧院、博物馆、音乐厅等文化场馆,欣赏艺术之美。然而其中,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也不在少数,刻字留念、高声喧哗等不美的行为也时有出现。可见,不少人还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
2016年,上海成为首批和教育部签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的省市之一,市政府把“提升美育和人文素养”作为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的重大任务。为了帮助同学们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学校准备开展美育系列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活动目的,下列最适合作为活动主题的一项是( )
A.慧眼识美在我心B.四季书香满校园
C.勤俭节约我做主D.昆曲名家进校园
2.春天,校园里的樱花又开了,树下有不少赏花留影的人。可有一位同学拍照时,使劲儿地拽着樱花的枝条,弄得花瓣纷纷飘落。请结合材料,对其进行规劝。
3.语文学习中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在作家笔下,充满灵动的自然美,更不乏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所展现的人性美。请结合初中语文书中学过的一篇课文,谈谈你在其中发现的美。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作文
人生就是一场无限的探究之旅,我们总是在寻找世界的奥秘,获取我们想要的答案。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求答案。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有些时候,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有时候是为了自己,有时候是为了家人和朋友,有时候是为了国家和未来……
同学们,让我们遨游世界,畅想未来,每天获取不同的答案,书写人生的美好!
请以“答案,我来书写”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C
【解析】
A. “大国工匠”是偏正短语;“记住乡愁”是动宾短语;“精准扶贫”是偏正短语;“热闹极了”是补充短语。B. “他打算明天去扬州”和“我真的还不清楚他的打算”中两个“打算”的词性不相同。第一个是“动词”,第二个是“名词”。C项正确。D.“让座不是一种法律责任和义务,而是一种道德自律行为。”这个复句是并列关系。
2、D
【解析】
A项,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使用不恰当。B项,忘乎所以:是指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使用不恰当;C项,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使用不恰当;D项,潸然泪下:指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多在无法控制情绪时发生。使用恰当。
【点睛】
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A
【解析】
A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B肖像(xià)。C窗棂(líng)。D文绉绉(zhōu)。
4、B
【解析】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ACD三项正确。B项错误。“幅巾终日面崔嵬”的意思是:高耸的山峰终日云遮雾绕像戴着头巾。这是表面意思,深层意思是人要终日学习时间オ不会浪费。并不是“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5、(1)BD (2)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山雨欲来风满楼 ③黑云压城城欲摧 ④天与云与山与水 ⑤几处早莺争暖树 ⑥不问苍生问鬼神 (3)①萧萧班马鸣 ②漏断人初静 ③边秋一雁声 ④隐隐笙歌处处随
【解析】
(1)A错误,静影沉璧。C错误,闻道龙标过五溪。E错误,食之不能尽其材。F错误,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2)(3)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濯、涟、摧、萧、班、雁、笙”的书写。
6、(1)儒勒·凡尔纳 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 (2) “黑影”是鲨鱼。尼摩船长和内德·兰德与鲨鱼搏斗,刺杀死鲨鱼后将采珠人从海底救出来,采珠人在船长和康赛尔的按摩下渐渐恢复知觉。
【解析】
(1)《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海底两万里》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梦想,也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此段写为了救印度人,尼摩船长与内德•兰与鲨鱼搏斗的过程。“黑影”就是鲨鱼。印度人水下采珠,印度人被鲨鱼袭击,尼摩船长与鲨鱼搏斗(营救印度人),内德·兰刺中了鲨鱼(救了船长),摩船长救活了印度人。
二、阅读
7、1.北宋欧阳修
2.草木茂盛的样子茂盛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通“途”
3.从“朝暮”或“四时”美景中任选一个角度作答即可。
4.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 或者答“引出后面的置幅图画”或答“为下文写‘太守醉’作铺垫。”
5.(1)游人乐生活富足,平安祥和,安居乐业;太守励精图治,深受百姓爱戴。(2)围绕“太守与民同乐”或“励精图治”回答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主要考查内容包括: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所描述景象的想象能力;理解文章内容并把握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理解文章内容及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等。《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1.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书写要正确规范,不能出现错别字,平时要加强积累和记忆,要熟读、背诵文言文名篇名句。《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如“蔚然”的“然”是重点虚词,意为“……的样子”; “秀”是形容词,意为“茂盛”;“伛偻 ”本义是 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代指老年人; “ 涂”是通假字,通“途”,意为路途。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所描述景象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文言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文章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本题从“朝暮”或“四时”美景中任选一个角度作答即可,要紧扣作者醉心于山水之间的情感。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并把握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文言文写法一般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侧面烘托、虚实结合、铺垫、照应等。本文主要表现的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醉”与“乐”是统一的,所以“太守醉”是本段的核心,滁人游所体现出的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为下文写‘太守醉’作铺垫,表现了作者的“醉”正是醉于与民同乐。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结合文章主旨,把握人物形象。本文主旨即是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联系背景,结合内容,可知欧阳修虽被贬滁州,但是励精图治,使当地人过上了富足、平安、祥和的生活,游人之“乐”,“乐”在生活富足,平安祥和,安居乐业;“从太守游”也体现了对太守的爱戴。把握太守的形象,可联系本文主旨和写作背景,欧阳修虽被贬而内心抑郁,却依然“励精图治”, 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通篇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参考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茂盛,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8、1.C
2.自余读书山艇子/辄留小舟于池中/月夜/夜夜出。
3.示例:“悄悄冥冥”这一四字叠句体现了山后人家入睡后静谧、幽暗的环境特点,给人以凄清之感。四字短语(叠音词)读来富有音律美、节奏美。
4.游庞公池时,读书时代的张岱因心中没有世事的纷扰,不知何为忧愁,在有月之夜,夜夜与仆人出去乘船赏月,听曲饮酒,互相嬉戏,可见其随性痛快与洒脱率真。后来张岱经历国破家亡,家族衰变,夜晚“独”去湖心亭看雪时,内心充满无人可解的孤独寂寞和淡淡的愁绪。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A.选项中“缘”意思是“沿着”。B.选项中的“可”的意思为“大约”。 C.选项中的“寻”分别是“不久”和“寻找”。D.选项中的“谓”的意思是“是、叫做”的意思。故选C。
2.试题分析:考查断句能力。根据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断句。联系前后文,这句话意思是:自从我在山艇子读书,就留下一只小船在池中,月夜,夜夜出游。所以可断句为:自余读书山艇子/辄留小舟于池中/月夜/夜夜出。
3.试题分析: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和景色描写的作用。文中多处运用叠词和四字句,例如:“悄悄冥冥”“丁丁”“浩浩落落” 这一四字叠句是描绘自然景色,结合景色描写的特点:概括了……景色特点,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心情,可以体现了山后人家入睡后静谧、幽暗的环境特点,给人以凄清之感。运用叠音词的表达效果:读来富有音律美、节奏美。
4.考查对文本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生平背景分析作答。写作本文时,张岱正在读书。自从我在山艇子读书,就留下一只小船在池中,月夜,夜夜出游。舟中看月,船头听曲,此时胸中浩浩落落,并无芥蒂,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 可见其随性痛快与洒脱率真。而《湖心亭看雪》写于国破家亡之时,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并借舟子之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传达的是与众不同的闲情逸趣和淡淡的忧愁。
【点睛】
参考译文:庞公池终年都不让行船,何况是夜晚行船,何况是晚上赏月行船。自从我在山艇子读书,就留下一只小船在池中,月夜,夜夜出游,着城池到北海坂,往返将近五里路,盘旋游荡在虎公池中。山后的人家,紧闭大门高枕无忧地睡大觉,看不见灯火,静悄悄,幽吴吴的,心理很有点凄例。我在小船中铺设了凉席,躺在船中看月亮,小奴在船头唱着曲子,不知身在醉里梦里?声声渐远,月也渐淡,嗒嗒然睡去。歌声终结以后,我忽然睡醒了,含含糊地赞扬他的歌唱,不久又响起了新声。小奴婷也可欠连天,至歪斜地睡觉了,互相枕着。划船的人回船到岸,竿啄着丁丁的声音,催促我们起身就寝。这时候,我胸中浩浩落落,心中并没有半点尘世中的苦闷怒恨,睡梦中进入了美妙的境界。日高始起,不晓世间什么是忧愁。
9、1.(1)不同的,奇特的(2)更换,更改
2.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 “赐”是赐予的意思,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与感恩, “付”是交给的意思,表现了苏轼把天石砚给儿子时的郑重与期待 “宝而用之” “不可易也”
【解析】
1.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句(1)意为:发现一块奇异的石头。异:奇特的,奇异的。句(2)意为:不可以使其易主。更:改变,变更。
2.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这句话意思是:这是一方天砚啊,凡是石材好的砚台,不在乎外形怎么样。根据意思划分节奏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重点词语的理解掌握能力。作答时,需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赐”是“赐予”的意思,一般用于长辈给晚辈或上级给下级某物,这个词语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而“付”是“交给”的意思,有托付的意味,表现了作者将天石砚交给儿子时的郑重。这两个词语都表现了作者对这方砚的珍视。能体现这种情感的词句为“宝而用之”的态度和“不可易也”的嘱咐。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选自《苏轼文集》 作者:苏轼 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
苏轼12岁时,一天在纺织后院的空地上,与小朋友挖地做游戏。忽然,发现一块奇异的石头,形状像条鱼,肤色温润,呈浅绿色,表里均有星星点点银色的细花纹,敲敲能发出铿锵悦耳的声音。他试着拿它当砚使,很容易发墨,可惜没有储水的地方。他的父亲说:“这是一方天砚啊!凡是石材好的砚台,不在乎外形怎么样!”于是,当即把这块砚头送给了苏轼,苏轼说:“这砚是文字吉祥的象征。”于是,苏轼把它当成宝贝来使用,并在上面刻上铭文,说:“既然我接受了上天的赐予,今后不可以使其易主。或以品德为高,或要保全形体。如果两者都有,那我取什么呢,仰人鼻息,跪人脚下,这样的人世间还少吗?”元丰二年秋七月,我获罪,全家人颠沛流离,书籍散乱。第二年赶赴黄州,砚台找不到了,我以为丢失了。七年七月,船行到当涂地界,翻开书箱,忽然又看见了它,心中大喜。于是把它交给儿子苏迨和苏过。装砚的匣子虽然不十分精致,却是先先父亲手雕刻的啊。不可以交换。
10、1.拟人 意在说明花园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都能与童年 的“我”进行情感的交流。
2.童年的“我”顽皮、稚气、好动、天真活泼、无拘无束。因为大花园 各种生物都充满了活力,自由自在地生长,这正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
3.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4.跳大神、放河灯、看大戏等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结合这句话分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然后结合拟人修辞的作用分析说明什么即可。
【点睛】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
2.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总结和概括,结合文中的语言描写和动作分析即可。如“采一个倭瓜花心,捉一个大绿豆青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也许把蚂蚱腿就绑掉,线头上只拴了一只腿,而不见蚂蚱了。”写出了,小女孩的天真,活泼,调皮等。这些天性都在大花园里显示出来的,所以,能够看出我对大花园的喜爱。
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理解语句一定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把语段放到原文,结合上下文内容,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做出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出语段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4.本题考查学生对《呼兰河传》的理解和把握,注意是精神层面的壮举写出即可。如:跳大神、放河灯、看大戏等。
11、1.(1)以“英雄‘口口口’”为题,不点明英雄的名字,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2)文中的小英雄“小兔子”本身没有留下名字,用“口口口”代替,能更加突出英雄的可贵,表现出人们对英雄的敬重,突出小说主题;
(3)以“英雄‘口口口’”为题,能引人想象,发人深思,使情节曲折生动,真实感人。
2.示例: “他不但跑得快, 弹弓也射得好, 人还很机灵” 为下文写他用弹弓打伤日本鬼子埋下伏笔。 作用:(1)表现了小兔子对鬼子的仇恨和勇敢精神;(2)使故事前后衔接照应,情节曲折生动。
3.(1)“浅浅”描写了小兔子在“二鬼子”毒打时用装死保住性命时的得意(高兴)的神态;表现出小兔子的机智,形象生动。
(2)“狠狠”描写了政委表扬小兔子的程度;表现出小兔子的机智和贡献很大,准确有趣。
4.(1)勇敢(临危不惧):他身材瘦小,11 岁便在敌占区担当送信工作,遭遇鬼子时不感到害怕,能出色完成任务。 被“二鬼子”毒打也不供出情报。 用弹弓打伤日本鬼子。
(2)机智:他有时把信放在鞋子里,有时夹在挎的篮子里的东西中,每次都能顺利送达。 把信藏在嘴里,并在遭遇“二鬼子”时吞掉。 被“二鬼子”毒打时装哑巴、装死保住性命。
(3)细心(谨慎):他在送信时“走小路,走地堰,不走大路”。
【解析】
1.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本文以“英雄‘口口口’”为题,小英雄“小兔子”本身没有留下名字,用“口口口”代替,能更加突出英雄的可贵,表现出人们对英雄的敬佩,深化小说主题。引人想象,发人深思,真实感人,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伏笔:指文学作品前面对后面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伏笔的作用:交待内容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或疑惑的感受。从文章中找出伏笔的内容,并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作答即可。如“政委再三叮咛,信很重要,不能出事,不能落到鬼子手里”为下文写小兔子吞吃信埋下伏笔。表现了小兔子的机智、聪明。
3.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1)“浅浅的笑容”描写了小兔子在“二鬼子”毒打时用装死保住性命时的高兴的神态;突出小兔子的机智聪明。(2)“狠狠”描写了政委表扬小兔子的程度;表现出小兔子的机智和贡献大。
4.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和具体的故事情节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小兔子”身材瘦小,11 岁便在敌占区担当送信工作,遭遇鬼子时不感到害怕,能出色完成任务。说明他是个勇敢的人;他被“二鬼子”毒打也不供出情报,说明他临危不惧;他有时把信放在鞋子里,有时夹在挎的篮子里的东西中,每次都能顺利送达。 把信藏在嘴里,并在遭遇“二鬼子”时吞掉。装哑巴、装死等,可见他很聪明机灵。他在送信时“走小路,走地堰,不走大路”。说明他细心。据此作答。
三、应用
12、1.A
2.示例:这位同学,“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爱美更需护美,请不要紧拽花枝,好吗?(注意要有称呼,语气要婉转)
3.示例:《永远执著的美丽》文中的袁隆平自小怀有梦想,毕其一生精力于中国人的粮食问题,展现出胸怀天下、矢志不渝的人性之美。
【解析】
1.根据第一段“多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感受自然之美”“发掘被人忽略的社会之美”“欣赏艺术之美”等可知与“美”有关,A项最符合。故选A。
2.本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能力。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同学;其次针对情况,同学拍照时,使劲儿地拽着樱花的枝条,弄得花瓣纷纷飘落,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
3.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是初中语文书中出现的,写出人物与事件,或写出自然名称,能够分析出美之所在,语句通顺流畅即可。如,朱自清的《春》通过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的描绘,给我们展示一幅多姿多彩的春的画卷,令人赏心悦目。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参考例文
答案,我来书写
撑着伞走在繁华的街道边,经过一个接一个的灯红酒绿,不免觉得城市喧嚣。
细想着自己的未来,却觉得有些苦闷。我沉思着人生的答案,思索着未来的答案,却仍不知现在该怎么办,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如同吹在我身上的风一样凛冽,又似一盆冰凉的水一次又一次浇灭了对未来那微弱燃起的火种。
穿过了繁杂的街道,走上了一片林荫小道,我加快了脚步,分不清走到了哪里,只是任由着风拉着我失魂落魄的脚步四处游荡,就这样拖着脚步走了许久,目光定格在脚边一片草地上。
在那片雨水点缀的草丛之中,几朵浅蓝色的小花在风中摇曳。那片都那么微不足道,却又那么素雅纯洁。这样几朵小花开在这凡间之中,仿佛周围的一切都黯然失色。周遭的吵闹在淡蓝的小花的映衬下瞬间寂静下来。
我俯下身,静静地与这花朵对视。它们都那样弱小,浅浅的花瓣在风中摇曳,嫩绿而纤细的茎在雨水的压迫下颤抖。那抹浅浅的蓝若有若无,淡地几乎快成白色,兴许是大地母亲觉得它们太不起眼了,便随手给它们抹些淡蓝的颜料,就急匆匆赶去妆点牡丹或玫瑰了罢,但正是这随意的一抹,使这些蓝色的野花不及牡丹富贵,不及樱花烂漫,不及桃花典雅,却有一种说不出的纯真可爱,如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又如少年朝气的容颜。
一阵寒风袭来,野花弯下腰,片刻又倔强地在狂风中直起来,用那一抹抹蓝色的笑脸,向着凛冽的寒风示威。我震撼了,如此的寒风对于这样的小花来说,本该是强大的,但野花的生命力和倔强的个性却让风屈服了。我忽然明白,谁不是在狂风中砥砺前行,谁不是一次又一次弯下腰,却又倔强地抬起头的呢?每个人都是。
这个便是最好的答案,在世界上某个小小的角落里,有一朵为你盛开的美好,它在倾刻间跌倒,又在下一秒爬起,永不服输。
所以当你摔倒,请爬起来,当你跌倒,请告诉自已,我能行。我沉思着人生的答案,思索着未来的答案,现在该怎么办呢?答案便是:像花一样,抬起头,向着狂风示威。
【解析】
“答案,我来书写”关键词“答案”一词含义是丰富的,“天地万物皆为答案”。既可以理解为具体的一事一物,也可以理解为“目标,结果,结局,真相,人生的真谛……”甚至可以说,生活就是一张大试卷,每个人就是在里面寻求答案。“我来书写”是一个过程,即是寻求答案的路径和经历。每个人的过程必定不同。要展现出自己的体验过程,对自然的探索过程,对社会的思考过程,对生命的追寻过程,从而书写自己的人生答案。
【点睛】
命题作文写作技巧。第一:抓住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第二: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第三: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第四: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
2022-2023学年江苏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初中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初中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初中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初中语文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区四校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区四校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给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议论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