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仿写【单元作文】-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0962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学习仿写【单元作文】-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0962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学习仿写【单元作文】-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09628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写作 学习仿写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写作 学习仿写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
学习仿写【方法点拨】所谓仿写,就是模仿范例作文,是根据一篇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目的地进行模仿的一种写作方法。仿写好像写字临帖一样,就是作文起步阶段的“临帖”。 对初中生来说,仿写是在原有的思想、生活和语言积累的基础上,着重模仿借鉴典范文章的某些特点或某部分来写,是一种巧妙化用和创新的写作方法。如《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个开头作者运用了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上来就点明了要写的内容——春,同时传达了一种欢快而热烈的心情和气氛,总领全篇,开启下文。我们可以用这个开头这样仿写:“盼望着,盼望着,期末考试来了,暑假(寒假)的脚步近了。”特别要注意的是,仿写是模仿优秀作品的结构层次、表现手法、语言句式等,但所写的人物、事件、景物、主题都应该是自己的。它与生搬硬套、抄袭他人文章不一样,是一种巧妙化用和创新的写作方法。 那么如何进行仿写呢?我们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模仿结构。如《背影》的详略安排。《背影》中最精彩动人之处,莫过于望父买橘一部分了,父亲无私的爱,尽在这里呈现。所以作者用了主要的篇幅,对父亲的外貌、动作进行详细描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真情。而略写部分,也不是作者随意安置的。如“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短短的几句话,一个复杂的背景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同时,文章悲凉深沉的气氛也就此展开。我们构思文章,也要紧紧抓住关键情节进行详细描写;而略写部分,则注重用简略的语言让文章情节更连贯,思路更清晰。二、模仿技巧。如《安塞腰鼓》中“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喻体放在本体前面,突出喻体,渲染了安塞腰鼓的“野性”。我们在写作中也常会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不妨试着模仿这种句式,也许表达效果会很不一样。再如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作者先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再赞叹他的非凡之处。欲扬先抑,让人对托尔斯泰的印象非常深刻。这些不同寻常的写法,也可以适当模仿。总之,学习仿写,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对于你觉得精彩的地方,要细心揣摩,然后想想怎样仿写并能有些变通和创新。仿写是写作的开始,是观察的基础,是酝酿的基础,是想象的基础,是积累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基础:一句话,仿写是我们作文“登堂入室”的必经之路。【写作实践】一. 《安塞腰鼓》中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时的场景,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试选择文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景。200字左右。提示:1.找出所选片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作者是如何使用这些修辞手法的。2.想想你要描写一个怎样的场景,如何使用这些修辞手法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思路导引:写作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外在特点。如《安塞腰鼓》一文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现了安塞腰鼓表演的激情奔放,如“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个片段就运用了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写出了表演的强劲气势,语势逐渐增强,突出了安塞腰鼓表演的豪放之美。满分引领:那优美娴熟的动作,那顾盼生辉的眼神,那欢畅淋漓的舞姿,万般变化,似莲花绽放,似孔雀开屏,似飞龙穿梭。台下雷鸣般的掌声,不只是对美的欣赏、力的喝彩、生的赞叹,更是表达心灵的震撼、灵魂的洗礼、思想的放飞! 21个聋哑舞者站成一排,在舞台上尽情挥洒,在残缺中创造完美,在无声中激荡生命。他们在娇媚中自强,在寂静中呐喊,在沉默中奋起。他们震撼着全中国,震撼着全世界!他们柔情的手臂似千枝轻柔的柳枝,为人间送来了春风。他们甜美的笑容像冬日的阳光,给人们带来了温暖。二. 在各类描写中,心理描写是难度较大的一种,因为它的描写对象“无影无踪”。鲁迅写“我”看社戏过程中的心情,莫顿·亨特写“我”爬下悬崖时的心态,都德写“我”上课时的心理,方法不一,却都做到了真实可感。选择其中之一加以模仿,写一个心理描写的片段。200字左右。提示:1.重读《社戏》《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后一课》的相关段落,归纳心理描写的方法,如综合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等,作为自己仿写的指导。思路导引:心理描写即采用恰当的方法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加以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如内心独白法。在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文章里,作者让人物通过自言自语来说出他的心里话。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将特定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内心独白一般常用“我想……”“我心里想……”我心里嘀咕着……”“我思索着…”等词语引出。心理描写还可以细腻、生动、真实地展示人物的心理历程,从而更好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另外,还可采用梦幻描写法、景物衬托法、动作暗示法等进行心理描写。所描写人物的心理要符合该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特征、思想状况和特定环境,要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可以是只言片语,穿插在行文之中,也可以集中描写。多数情况下,心理描写总是与叙事相结合,并且伴随着对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的描写。满分引领:坐竹筏两岸的杂树和齐膝深的水底里说不上名来的水草,都飘散出一种充满自然的清香,缠绕在水汽的甘洌之中扑鼻而来。傍晚时分的夕阳裹挟着一抹抹亮丽的斑斓的色彩,或紫,或红,在这条河流上游移着,闪耀着令人迷醉的色泽。两旁绵延起伏、或高或低、长满杂树的山,像在蠕动般地向身后挪移去。竹筏始终保持着不紧不慢的速度,摇曳着向前赶。水流逐渐地湍急起来,最终望见前面又一个坡,似乎有灯光在周遭闪着,但很快就发现并不是卖烤鱼串的渔船,而是夕阳那愈来愈烈的红光在闪耀。周围愈发寂静起来,甚至听得见微弱的流水声。船篙碰着浅水区底部的石块,轻盈地发出一种“嗒嗒”有节奏的声音,船篙出水时,水珠飞扬的愉快的声音,依稀有着一种自由、畅快的感觉,似乎要带我融入掺杂着水草腥味的水汽之中了。夕阳渐渐地将如火般燃烧着的光芒收走,暑气也就随着暮色渐渐消散在最后一抹余晖之中了。暮色越发的在寂静之中浓烈起来,我这才想起早已过了那小小的坡了,筏子又开始一摇一摆地驶向一片更为宁静的水域。水早已过了膝般的高度,船篙似乎也很难再触到底。我记起刚上筏子那会儿的热闹,四周全是大大小小的竹筏,但很快就一只接一只地消失了。从开始到现在,也该渡了有五六个小时了吧?迷迷糊糊之中,听到一声吆喝:“到了!”筏子晃着靠了岸,登上岸后,这才逐渐清醒过来。夜已经快要黑透了,而我才刚刚踏上岸。【名师点评】这篇作文是对鲁迅的《社戏》中夜航看戏的片段所进行的仿写。无论是整体结构,还是语言运用上都能让人看到《社戏》的影子,如以“两岸……”开头,船篙出水时自由畅快的感觉,甚至是后面景物的由近及远的描写等内容。但文章却又能跳脱课文之外,融入小作者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展现一个不一样的“夜航”世界。三. 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背影》《秋天的怀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模仿这两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提示:1.重读这两篇课文,借鉴其具体写法。如选择某一形象凝聚情思,推动情节,贯串全文;注意表现自己对所写人物态度、情感的变化等。2.注意观察,调动记忆,选取印象深刻、确有感想的事件,呈现精彩的细节。3.安排好文章的线索与结构,并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让文章更有表现力。思路导引:本题考查作文的仿写。注意仿写的要求。作文仿写步骤:选好范文好的范文就像好的老师,能引领学生尽快入格。仿写的首要环节是选定范文,进行深入体会。选择《背影》《秋天的怀念》,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仿写技法首先,可以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背影》写四次背影,三次流泪,重点写车站买橘子背影,并做到收尾呼应,详略得当。《秋天的怀念》母亲的话是她对我的希望,嘱咐,我的话,是我对母亲的承诺,对自己人生的坚定信念,在结构上形成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其次,还要注意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在写法上,《背影》的主要特点是白描,作者写父亲的背影,描写那买桔子时过铁道的场面,完全用白描的手法。《秋天的怀念》运用拟人、对比、排比、暗喻的写作方法。满分引领:爱如磁场爱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无论相隔多远,两个人的心都会紧紧连在一起。——题记清晨,楼下的鸣笛声划破了天空的宁静。我推开窗户,看着那色彩缤纷的朝霞相互交融,像一团团打翻的颜料,一如我现在的心情,五味杂陈。回头看见母亲正坐在床上,默默地收拾着我的行李。在晨光的映照下,母亲的身影仿佛一尊雕像,慈爱而庄重。是的,两个月的假期即将结束,我要从父母打工的城市回家乡上学了。这是我第一次独自远行,我的心中有难过,有期待,但更多的,还是不舍。收拾好行李,坐上去火车站的公交车,我特意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母亲坐在我身旁。我望向窗外,道路两旁的榕树挥动着褐色的藤条,翠绿的叶子折射着耀眼的日光,微凉的风徐徐地吹进窗内,吹乱了我的头发,也吹落了我的眼泪。母亲依旧静静地靠在座位上,轻合双眼,有几根银白的头发在风中轻舞着。我鼻子顿时一酸,母亲才30多岁啊,岁月却如此苛待她!我不敢再看母亲,把头扭向窗外,大口地吸气,生怕一不小心眼泪就会流下来。30多分钟的路程迅速走完,一眨眼,我们就到火车站了。检票的过程中,母亲一直叮嘱我:“路上要小心,不要乱走动,有事赶紧给我打电话,少吃点零食,火车上的东西不要随便买……”我低着头,轻轻答应着,任一滴滴眼泪滑落在地板上。坐上车后,我把沉重的行李放到卧铺下面,转身看见站台上神色黯然的母亲。母亲也看到了我,朝我挥挥手。我看见母亲的眼角有泪流下,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火车启动了,窗外的母亲用力地挥着手,嘴里不停地说着什么,我虽然听不见,但我知道,她在说:“别哭,明年再来!”火车最终驶离了站台,母亲的身影在火车的轰鸣声中变得越来越小,直至消失不见。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永远都走不出母爱的磁场。【名师点评】本文和《背影》一样,运用平实的语言,记叙母亲为“我”送别的场景,细节描写传神,情感真挚动人。 【满分作文】妈妈,我一生的感动我有一位特殊的老师,她既不用教科书上课,也不用粉笔写字,但她却教给我好多好多东西,诸如孝顺、守信、坚强……我没有像学英语那样死记硬背她教给我的东西,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在一件又一件的事件中,学到了——孝顺,是我首先学到的,也学会了。奶奶还在世的时候,妈妈常买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带着我去探望奶奶。每当奶奶看到妈妈时,她都会迈着小脚颤巍巍地跑过来,眼睛也因为高兴而眯成一条缝,微笑绽放在满是皱纹的脸上,那么甜蜜,那么欣慰。妈妈伺候奶奶的一举一动,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暗下决心,我也要尽一份孝心。偶然一次机会,我发现奶奶很喜欢看书,而且看书特别快,用“一目十行”来形容还嫌不足。奶奶猜透了我的心思,说:“傻孩子,我是在看图画呢!”噢,我明白了。于是每当去奶奶家时,我都会画一两幅幼稚的画给奶奶看,使奶奶不会寂寞,奶奶总是对我说:“这孩子,真孝顺!”后来,奶奶去世了,妈妈常常暗自流泪。由此,我记住了孝顺。守信,是妈妈最大的优点。一次,我看到一本精品作文书,但没带钱不能买,妈妈说星期天一定给我买,结果,天公不作美,星期天大雨倾盆,老天不停地“哭”,我想妈妈一定不会给我买了。可是,妈妈回来时手里却拿着我喜欢的那本书。啊!我明白了,妈妈是怕“爱书如命”的我等急了,所以才冒雨买来。我又高兴又生气地问妈妈:“书又不会长翅膀飞了,您为什么不等雨停了再去买呢?”妈妈说:“书当然不会飞,但信用就飞了。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守信,如果不守信,以后谁还会相信你?”这一席话又使我对妈妈有了新的认识,妈妈真是位好“老师”!坚强,是妈妈最突出的特点。上初中后,妈妈开始给我讲她小时候的事。她小时候很苦,家里穷,外公、外婆身体不好,她每天放学回家后,都是先做家务,然后再写作业。和爸爸结婚后,爸爸在城里工作,妈妈在乡下,耕田、播种、收割,全是妈妈一人操劳。别说烈日炎炎的夏天,就是凉风习习的秋天,妈妈擦汗的毛巾都能拧出水来。现在回想起来,真不敢相信那么艰苦的日子,妈妈居然能挺过来。我要学习妈妈的坚强,勇于面对任何困难。当然,妈妈教给我的还有很多——宽容、忍让、自信、体贴⋯⋯妈妈——老师!【名师点评】选材:文章选取有关妈妈的几件生活小事,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但情感真挚。立意:文中所写的几件生活小事折射出妈妈既平凡又伟大的品格,真实地写出了妈妈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成为“我”第一位老师。结构:文章结构清晰,“总—分—总”的结构一目了然。首尾呼应,突出了文章主旨。语言:语言质朴,淡而有味;细节融情,细腻动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4 作文20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写作,题目,詹青云说,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4作文范文-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达标测试,共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