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3 口耳目授课ppt课件
展开《口耳目》文本教学解读及教学活动设计
文本教学解读
《口耳目》是看图识字。课文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一幅生活场景图,两个小女孩在看花,一个小男孩正跑过来,表示身体部位的5个生字,错落地安排在图画里,图文结合,便于理解和识记。第二部分呈现了与身体部位活动有关的两句俗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文中配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图,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站”和“坐”的规范。
本课表示身体部位的5个生字在生活中极为常见,在口语中也经常运用。但在准确认读和识记上,还是要注意引导。读准字音方面,要特别注意:“足”是平舌音;“手”是翘舌音;“耳”是特殊音节,第三声要念到位。字形结构简单,不少学生学前可能认识。从教材编写意图看,是要渗透和强化学生“看图识字”的方法。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看图,通过图文对应来识记,也可联系生活识记,拓展与这5个身体部位相关的词语或活动,在语境中正音、识记。如“足”字,可以用演变图识记,也可以用小朋友踢足球的图片帮助识记;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这些身体部位可以做什么,在语言实践中巩固运用,也为今后学习带这些生字偏旁的形声字做好铺垫。
“站、坐”是两个表示动作的合体字。“站”是翘舌音,“坐”是平舌音。容易理解识记。字形识记,可通过图文结合,动作演示等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认识字形,理解字义。如“坐”,就可以请两个学生上来,并排坐一坐,也可出示两个人同坐在一个土堆上的图片等。“站”,可以联系生活中说说哪些人的站姿可以称为“站如松”,出示相关图片,给学生直观感受。识记生字的同时,文中俗语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朗读俗语时,首先要通过带读等方法读准字音,然后借助课文插图,理解“如”就是“好像”的意思,在说说“站如松”“坐如钟”的意思就是:站要直,就好像一棵笔挺的松树;坐要稳,就像一口沉稳的大钟。要把自己对句子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有力量,不拖沓,要 读出一定的精气神。
本课要学写“口、耳、目、手”4个生字以及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这是学生第二次练习写字,仍然要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三分写,七分看”,教师范写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跟着书空,记忆笔顺。本课4个生字都是独体字,尤其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尤其是新学的3个笔画,可以通过折铁丝等方法形象直观地感受笔画特点。观察中认识笔画,把握字形结构,为正确美观的书写奠定基础。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目、手、足、站、坐”7个生字。
2.会写“口、耳、目、手”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 激发识字兴趣
1.猜谜语引入教学。
(1)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
(2)两把扇,在两边,摸得着,看不见。(耳朵)
(3)红门楼,白院墙,里面卧个红姑娘。既会说,又会唱,一日三餐用得上。(嘴巴)
提示学生:眼睛可以简称为“目”,嘴巴还可以称为“口”。
2.小结:我们说的眼睛、耳朵、嘴巴,这些都是我们人身上的器官,它们的作用可大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它们有关的汉字。
3.板书课题。
板块二 图文结合 识记生字
1. 看图引出生字。
(1)出示课文插图,说一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提示: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一个小男孩走过来挥着手和她们打招呼。
(2)初识“手、口”。穿绿衣服的小女孩在干什么?她会说些什么?
提示:用手指着花,出示“手”;可能会说:这朵花这漂亮;这朵花快开了;这朵花真红啊……出示“口”。
(3)初识“足”。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在干什么?
提示:她双脚站在地上,一边听绿衣服小女孩说话,一边在看花。“脚”也叫“足”,出示“足”。
(4)初识“目、耳”。小男孩在干什么?
提示:他看到小女孩了,看要用眼睛,“眼睛”也叫“目”, 出示“目”;他听到了小女孩的话,听要用耳朵,“耳朵”简称“耳”, 出示“耳”。
2.识记5个生字。
(1)认读5个生字,重点正音“手”“足”“耳”。
(2)活动一:看谁朋友多。
步骤一:教师举例示范:我是手,手心、手背、手掌、手指……
步骤二:学生选一个字,说出带有这个字的词语。
(3)活动二:看谁最能干!
步骤一:教师举例示范:我是手,手能写字;手能提水……
步骤二:学生选一个字,说出带有这个字的身体部位能产生的行为。
(4)活动三:找朋友。
步骤一:认读5个生字,读一读。
步骤二:呈现5个部位图片。
步骤三:图片生字配成对。
(5)活动四:看动作举卡片。
看老师做动作,学生举相关的生字卡片。如:教师做用手指某处的动作,学生举“手”的生字卡片;教师做跑步的动作,学生举“足”的卡片;教师做眺望远方的动作,学生举“目”的卡片等。
板块三 创设语境 巩固运用汉字
1.活动设计一:遥控器。
(1)老师和一名学生上台游戏做示范:老师随机出示卡片,小朋友就大声念出这个字,并做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动作。如:手,招手;口,张嘴;足,踢腿等。
(2)同桌互相练习。
(3)换一换:一个小朋友用身体部位做动作,另一个小朋友说出这个部位,并找出相关的字卡。
(4)师生合作练习:老师做动作,全班找字卡。
(5)升级版:老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练习说话。
例如:耳,这是我的小耳朵,它可以让我听到美妙的音乐。
2.活动设计二: 人的五件宝
(1)拍手读儿歌:手足口耳目,人的五件宝,学习和劳动,天天离不了。
(2)提问:为什么说“学习和劳动,天天离不了”呢?
板块四 认识新笔画 指导规范书写
1.落实写字要求:身坐正,脚放平,仔细看,认真临,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要牢记。
2.复习田字格书写要点以及正确的写字和执笔姿势。
3.学写“口、目”。
(1)观察“口、目”, 认识新笔画:横折。
提示:借助铁丝来认识。铁丝先是直直的,像横,再把铁丝折弯,这就是横折。
范写、书空、练写横折。
(2)学写“口”字。
提示:“口”字要写得稍微小一点,左竖和横折的折稍稍往里斜,整体字形上宽下略窄。
(3)学写“目”字。
比较“目”和“口”有什么异同。
提示:“目”的横折的折不需往里斜,要写直,与“口”不同。中间两横不碰到右边的竖,横之间等距。
3.学写“耳”。
(1)观察范字说要点:四个横的长短变化不同,最后一笔横最长,注意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写匀称。
(2)老师范写,学生观察后练习。
5.学写“手”。
(1)形象感知,认识新笔画:撇和弯钩。
老师拿出细铁丝,折出这两个笔画的样子,提示弯钩是一笔完成的。
(2)老师范写,学生观察后练习。
6.学生尝试独立书写,教师巡视后集中讲评,讲评后再练习。
板块五 朗读韵文 识记理解运用
1.朗读韵文,读准字音:老师范读后学生跟读,提醒读准“站”和“坐”的字音。
2. 学习“站、坐”。
(1)找一找,圈一圈表示动作的词语。
提示:站、坐、行、卧。
(2)结合图片和生活识字: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站、坐”这两个字?在哪里见到过?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观察课文插图,说说这两个人的动作(站、坐),简要了解这两个人物是京剧人物形象花木兰、包公,并初步感知什么是“站如松,坐如钟”,理解“如”是好像的意思。
(4)回忆生活中哪些人做到“站如松,坐如钟”,并请小朋友上台动作示范或出示相关图片。(如升旗仪式上的同学,站岗的哨兵,坐姿端正的同学等)
(5)举一反三:同样方法理解“行如风,卧如弓。”
3.熟读成诵,理解运用。
(1)开火车读、同桌互读、师生对读等方式熟读成诵。
(2)活动设计:照镜子。
请小朋友上台做动作,其他同学跟着学做动作,并说出这个动作以及相应的句子,例如:站,站如松;坐,坐如钟。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3 口耳目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3 口耳目教学课件ppt,共24页。
2020-2021学年识字(一)3 口耳目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识字(一)3 口耳目教学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口耳目,口嘴巴,耳耳朵,目眼睛,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笔画“横折”,笔画“撇”,笔画“弯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3 口耳目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3 口耳目教学课件ppt,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