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一单元专题学习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专题学习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第1页
    第一单元专题学习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第2页
    第一单元专题学习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一单元专题学习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专题学习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共16页。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专题学习设计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编了一组写人文章,人文主题是“群星闪耀”,可解读为对人物精神特质的理解和表现。因此,基于“读写一体”的理念,专题学习设计了“写出人物的精气神”这一核心任务:(1)通读单元四篇课文,并按要求填写表格,梳理每篇文章的典型事件、人物精神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或片断;(2)打通四篇文章,在比较研读中寻找四篇文章在写出人物精气神方面的共同点;(3)比较研读之后,借助任务驱动,指导学生归纳出四篇文章中均用到的写作方法,再由学生自主完成知识方法的梳理总结;(4)完成核心学习任务,对学习成果进行分层自评和互评。 【设计背景】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编了一组写人文章,人文主题是“群星闪耀”,可解读为对人物精神特质的理解和表现。单元学习要点要求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词句或段落,字斟句酌地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还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作者寄予人物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细读文本,把握典型事件、典型细节中所表现的人物精神。其中,《邓稼先》时代背景鲜明,议论抒情直接,选择事迹典型;《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写作角度清晰,用典型事件和重要细节呈现人物精神的不同侧面;《回忆鲁迅先生》选材角度独特,细节真实生动,情感细腻感人;《孙权劝学》则通过典型的语言和语气,展现了两个人物的风采。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各有侧重地单篇推进,并将学生在单篇阅读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方法相互迁移,也可将单元的几篇文章进行整合设计,引导学生在熟悉文本、分篇阅读的前提下,进行单元内的比较阅读。学会用文字表现人物的精气神,是贯穿本单元始终的学习情境。“持续观察身边的一位普通人,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及精气神,选择典型事件,借助语言和行为表现出他的精气神,写出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是专题设计的核心任务。单元内的几篇课文,均可以作为“写出人物精气神”的优秀范例,供学生学习。其中,《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对人物典型事迹的选择,可以帮助学生学习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孙权劝学》中对人物言行细节的描写,可以教会学生通过典型言行细节描写来呈现人物内心世界,进而表现人物精神;同时,各篇目从不同角色、身份、角度表现人物精气神,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使用等,对于学生完成本单元核心学习任务,也有学习借鉴价值。专题学习流程是:首先通读单元四篇课文,并按要求填写表格,梳理每篇文章的典型事件、人物精神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或片断。接下来进行文章的具体分析研读,根据学情、教情、校情的不同,这一环节推进的方案可以是在单元整体目标和设计的框架下,有步骤地单篇推进,也可以是四篇文章打通的比较研读,甚至可以是不同学习小组重点研读不同篇目,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研读成果。分析研读之后,还应当安排知识方法归纳环节,由学生来完成知识方法的梳理总结。最后,进行学习成果的输出与评估。 【学习目标】一、语言目标1.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作者对特定情境下人物肖像、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特定场景中的反差、冲突,及画龙点睛的抒情议论,能用自己的语言在限定字数内,概括课文所写人物的精气神。2.能从生活中选取一个/多个典型事迹或场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从多个角度写出一个熟悉人物的精气神,抒写出对人物的情感或评价,不少于600字。二、思维目标1.能结合时代背景和人物处境,从多角度、多侧面理解人物在不同社会角色身份下表现出的精气神。2.能在比较分析中,用规范的语句概括不同材料、不同细节对于表现人物精气神的作用。三、价值目标    1.在阅读中,体会课文中优秀人物对己、对人、对事、对国的态度,发现身边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用文字表现人物的精气神。2.在阅读、观察和写作中,学习人物优秀品质,在思想、言行上向所读、所写的优秀人物靠拢,获得精神成长。 【核心任务】请持续观察身边的一位普通人,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及精气神,选择典型事件,借助语言和行为表现出他的精气神,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专题实施】 第一课段  初读单元课文,感受人物精神核心任务:通读单元4篇课文,按要求梳理课文内容,并填写表格;与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完成互评与修改。一、学习任务1. 通读第一单元的4篇课文,熟悉文本,梳理本单元课文所叙述的主要事件、人物精神,摘录自己印象深刻的语句或片段,用一两句话填写每篇课文初读心得。2. 初步将四篇文章进行横向比较,感知内容和写法的异同,完成组内研讨,整合小组学习成果表格,为下一课段学习做准备。二、课时安排:3课时。三、学习资源杨振宁《邓稼先》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四、完成任务1. 通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人物精神,摘录印象深刻的语句或片段,填写表格。 课文题目典型事件人物精神我印象深刻的语句或片断初读心得邓稼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回忆鲁迅先生    孙权劝学      2. 小组内交流自己填写的表格,相互借鉴,并在借鉴的基础上,对自己填写的表格进行补充和修订。3. 小组共同研讨、修改、整合成一张表格,作为组内共识。每位成员,可以保留与小组不同的意见,并在自己的表格中体现。 五、学习评价1. 各小组在教室中张贴本组整体感知表格,学生浏览其他小组完成的表格,在自己的作业单上记录新的学习收获,并在使自己收获最大的两个小组的表格上画“√”。2. 得到“√”最多的一个小组将自己小组的表格发在班级群中,供同学参考。(如时间允许,条件具备,也可以将本组学习收获录制成微课,分享在班级群中) 第二课段  比较研读课文,习得写人方法核心任务:比较分析四篇文章,向课文学习写出人物精气神的方法,填写相应任务单,在150字以内归纳写作启示。一、学习任务1. 选材比较:比较本单元四篇文章,发现各篇目选材的异同,分析不同的选材方式与人物精神表现、作者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依据所给句式归纳“用什么材料表现人物的哪类精气神”。2. 语言分析:咬文嚼字,分析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理解具体场景中的矛盾冲突、特定情境下的真实细节对表现人物精神、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分辨真实场景与想象场景,理解文中这两种场景各自的价值,依据所给句式归纳“怎样用所选材料表现人物某类精气神”。3. 深层理解:分析文中人物不同的社会角色,理解人物自身的多面性,从不同角度理解人物精神,并归纳“如何多角度表现人物多方面的精气神”。二、课时安排:3课时。三、学习资源杨振宁《邓稼先》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四、完成任务1. 比较分析文章选材,完成“任务单1”。任务单1结合上第一课段填写的表格,回答问题:1. 思考本单元四篇文章在选材上各有何特点,这样的选材对表现人物精神、表达作者情感,有何好处。下列填空可供参考。1)《邓稼先》一文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这些事都________,因此,更能够表现邓稼先_______________,更能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的感情。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这些事都___________,因此,更能够表现闻一多_______________,更能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的感情。3)《回忆鲁迅先生》一文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这些事都___________,因此,更能够表现鲁迅_______________,更能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的感情。4)《孙权劝学》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选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表现_____________ 2. 本单元几篇文章的选材,对我的写作选材有如下启示(150字以内):   2. 小组内交流对几篇文章选材的分析和思考,归纳“什么样的材料有助于写出人物精气神”,并用思维导图展示。完成思维导图后,小组代表分享。示例:3. 分析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或细节,完成“任务单2”。 任务单21. 请将自己印象深刻的语句按表达方式分类。  1)叙述性语句:   2)描写性语句:   3)抒情或评论性语句: 2. 在以上三类语句中,各选择一句,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150字以内)。 3. 上面这些语句让你印象深刻的原因有哪些?(150字以内) 4. 你印象深刻的场景或细节哪些是真实发生的,哪些是作者想象的?(150字以内) 5. 想象的场景或细节是否有合理之处?为什么要使用想象的场景或细节?(150字以内)   4. 依据完成的学习任务单2,小组交流,分条归纳“怎样用所选材料表现人物精气神”,并在班级交流。5. 发现课文人物的不同身份(或社会角色),概括其在不同身份下所表现出的与之相符的精神特质。可参考下面的句式: “作为_________具有_______的精神品质;而作为_______,_________。” 五、学习评价1. 组内互评各个任务单,参考彼此的任务单完成对自己任务单的补充和修正。 “任务单1”评价参考量规评价项目评价等级等级描述选材分析能准确、全面概括每篇文章中的选材内容、人物精神、作者情感;并建立起材料内容与人物精神、作者情感的关系。能准确概括每篇文章中的重要内容、人物精神、作者情感。能概括出每篇文章中的部分内容、人物精神、作者情感,完成填空。概括出的内容较少,未完成任务单。写作启示能结合自己的写作任务,归纳出有针对性的写作启示。能根据对四篇课文的选材分析,归纳出有一定操作性的写作启示。能够罗列出几条与课文选材有关的概念或方法。归纳不出对写作有帮助的启示,或单纯重复课文内容。 “任务单2”评价参考量规评价项评价等级等级描述语言分析能够结合不同的表达方式,分析具体语言的表达效果;能结合文章内容对关键语句进行细致分析,准确把握关键语句、场景对表现人物、表达情感的作用;能分清真实场景与虚构场景,能结合具体文本说出两种场景对表现人物、表达情感的意义。能够区分不同的表达方式;能结合文章内容准确分析对具体语句,对表现人物、表达情感的作用;能分清真实场景与虚构场景,能结合具体文本分析两类场景的具体作用。能够区分不同的表达方式;能结合文章内容正确分析对具体语句,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能分清真实场景与虚构场景。能结合具体语言分析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写作启示能结合自己的写作任务,归纳出有针对性的写作启示。能根据对四篇课文的选材分析,归纳出有一定操作性的写作启示。能够罗列出几条与课文选材有关的概念或方法。归纳不出对写作有帮助的启示,或单纯重复课文内容。 “学习任务5”评价参考量规评价等级等级描述能够分析至少三个人物,分析出每个人物不同身份下的精神品质,身份角度分析合理且符合文章内容,精神品质概括准确。能够分析两个人物,分析出每个人物不同身份下的精神品质,身份角度分析符合文章内容,精神品质概括准确。只能分析一个人物不同身份下的精神品质。  2. 小组间交流评价。(量规同1 第三课段  归纳知识方法,构思写人习作核心任务:在前两个课段学习基础上,回顾学习收获,归纳“写出人物精气神”的知识、方法,并以合适的形式呈现在A4纸上。一、学习任务1.在前两个课段学习的基础上,归纳写出人物精气神的知识、方法,并在A4纸上呈现。2.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方法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分条列举思考结果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学习资源1.课文材料杨振宁《邓稼先》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资治通鉴·孙权劝学》2.学生本人积累的写作素材四、完成任务1.梳理课本、笔记,以及前两个课段已完成的任务单,将对自己“写出人物精气神”有帮助的知识、方法归纳到A4纸上。(可任选一种:思维导图、表格、分条罗列等,进行归纳)归纳示例:2. 组内交流,完善学习收获。3. 结合你想要写的“身边人”的特点,思考:哪些方法可以用在你的文章中?本单元的学习对你完成这篇习作有何帮助或启示?分条列举思考结果。 五、学习评价1. 同学间互相评价彼此的小结,并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吸纳到自己的总结中。在同伴归纳出的知识和方法中,找到自己认同的条目并在相应的位置画“√”,发现对自己有启示的条目,在相应的位置画“☆”,并将画“☆”的条目补充到自己的归纳中。2. 教师与学生共同梳理一些重要的写作方法。1)各自统计本小组得到“√”和“☆”最多的方法,进行罗列和展示,师生结合具体文本,针对写作任务,对这些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与交流。    2)针对现场罗列出的写作方法,教师首先要判断,是否囊括了本单元学习所需要掌握的“素材选择”“表现角度”“语言表达”三个方面,若缺失某一方面,教师可结合课文进行提示;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共识度最高的方法(或最适用于本班具体学情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反思,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积累的写作素材,思考自己马上要完成的习作中如何使用这些方法;同时,要提示学生在方法的实际运用中可能会出现的困难,供学生进一步思考实际运用时的调整。 第四课段  运用知识方法,写出人物精气神核心任务:学生每人完成一篇以身边人为写作对象的写人记事的作文,选择恰当的材料,运用各类描写方法和多种表达方式写出人物的精气神。一、学习任务1.本单元学习过程中,你已经持续观察了身边的人物,并积累了不少写作素材,审视这些素材,选择特定背景或情境下有利于展现人物精气神的材料,运用各类描写方法和多种表达方式,写一篇文章,写出这个人物的精气神。2. 交流彼此作品,运用本单元习得的知识、方法,给同伴写评语。3. 根据同伴交流、互评的结果,修改自己的习作。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学习资源1.课文材料杨振宁《邓稼先》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资治通鉴·孙权劝学》2.整理后的学习笔记3.学生本人积累的写作素材四、完成任务1.写作构思1)写作对象的确定任务单1我准备写的人是: 我之所以写他,是因为他的身上体现出这样的“精气神”: 他的身份:他的年龄:他的性别: 关于他的其他重要信息: 他的身份、年龄、性别,以及其他信息,与他的“精气神”是否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我与他的关系: 我对他的情感或态度:  2)写作内容的选择任务单2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积累,我发现关于“他/她”的如下事件很有意义,能体现“他/她”的“精气神”:(尽可能多地罗列,然后从“最能体现人物精气神”“可以形成不同的角度或侧面”“自己比较容易驾驭”等多个角度考虑,选出你要写的3-4件最典型的事件) 我选定的这X件事,分别可以表现他以下精神/气质/性格: 在这X件事中,我对他的态度、认识、评价或情感分别是: X件事的发生如果有必须交待的特定背景,我记录如下:  3)场景细节的再现任务单3我所选定的事件中,有一些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且特别能体现所写人物的精气神,现在我将细致地回想,使这些场景在我的头脑中再现。 这些场景中,他所处的位置、所扮演的角色如下: 这些场景中,他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语言/动作/神态/肖像是: 他如下的言论/行动与众不同: 这个场景中其他的人物有: 这些人物在场景中与他的关系/互动是: 可以烘托他精气神的环境是: 场景中其他对表现人物精气神有帮助的内容:  4)谋篇布局的设计任务单4我这样安排几件事的顺序: 我这样安排叙事的详略:  5)情感主题的表达任务单5直接议论抒情是我表达情感主题的重要方法,我将在文章的如下部分直接表达我对人物的评价或情感: 除了直接的议论抒情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方法可以表达我对人物的评价或情感:   2.提纲撰写:综合以上所有思考,撰写写作提纲。 3.成文写作根据动笔前的构思和所撰写的提纲,动笔成文,写作过程中可以对既定的思路进行必要的修正。 五、学习评价 等级描述一类文能够通过不同角度的典型事件或场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独特的精气神,表达自己对人物的情感。二类文能够选择恰当的事件或场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现人物的精气神,表达自己对人物的情感。能有意识地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三类文能通过具体事件或场景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叙事比较完整,条理比较清晰。四类文事件叙述不能明显地体现人物性格品质,或叙事思路混乱。  【专题评价】    一、单元设计反思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群星闪耀”,可解读为对人物精神特质的理解和表现。学会阅读写人文章,学会通过选择恰当素材、确定合理角度、优化语言表达写出人物的精气神,是本单元的核心问题。基于此,设计了专题核心任务:写出身边人物的精气神。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任务,多次对本单元多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归纳方法。在动笔写作之前,再次安排学习反思环节,引导学生归纳课文学习中习得的方法,且利用任务单进行写作思路的引导,写作实践本身也成为对阅读习得的再消化。在借鉴本设计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如下问题:(一)关于第三课段的知识方法归纳这一课段是不应省略又常常被忽略的,学生如果没有经历这一课段的自我反思、自我归纳,学习的有效性会打折扣,写作迁移的发生会更加困难;同时,这一课段的学习是建立在对前两课段即时学习反思基础上的,在前两个课段的学习中,教师需要提示学生及时总结每一课段,甚至每一课时的学习收获,这样,在第三课段,学生的归纳总结才有基础。在第三课段中,因学生学习能力、学习风格的差别,不同的学生知识方法归纳的效果会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具体学情提供普遍的和个性化的归纳工具、归纳方法的指导,甚至给出不同详细程度的归纳示例以帮助学习程度较低的学生完成归纳任务。切忌教师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替代”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完成归纳过程。这就需要在给出工具、方法、范例的同时,给出较为充分的“个人学习时间”,努力保证不同能力层级的学生都有机会完成自主思考并在讨论中发表意见。(二)关于第四课段的写作任务第四课段的任务既是一次写作训练,也是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技能理解和运用的一次评估。因此,这次写作任务的指导、要求和反馈评价,都应当聚焦于“使用恰当的材料和方法写出人物的精气神”这一核心目标,训练点不宜发散。另一方面,在训练点明确、集中的前提下,还要防止“整体性”在写作指导和训练过程中的缺失。写作指导环节,应引导学生完成构思、选材、立意、表达的全过程,并在全过程写作指导中强调对本单元重点知识方法的运用。根据具体学情的不同,写作指导可以有疏朗与细致之别。写作指导不是单纯的知识讲授,更不是对学生写作活动的代替,高水平的写作指导应当是设计问题、任务,用这些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完成写作的全过程。 二、测试反馈1.必做选择一位同学的习作,从选材内容、语言表达、人物精神展现、作者情感表达等角度,为该习作写批注及点评。2.选做选择十位同学的习作结集,为文集起名,并撰写序言,从主题、内容、语言等角度介绍所选文章及选编理由。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