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11090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11090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的灭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目标锁定知识清单一、隋的统一1. 隋的建立(1)背景: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2)概况: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 隋的统一(1)背景:南方陈朝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2)概况: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3)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 隋朝的统治(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2)作用: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②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③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1.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 修建者和时间:隋炀帝,605年起。3. 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4. 概况:①三个点:北抵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以洛阳为中心;②四条渠: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③连接水系: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大运河示意图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 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2. 概况(1)萌芽: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确立: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3)延续:约1300年。清末(1905年)废除科举制。 3. 意义(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四、隋朝的灭亡1.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1)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2)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3)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劳役,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2. 反隋起义(1)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2)概况:起义首先爆发在人民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迅速蔓延到全国,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反隋的队伍。(3)结果: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重难点释疑一、隋朝统一全国的条件及意义1. 条件(1)客观条件:北方民族的大交融,融洽了民族关系,江南经济的发展,使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南北经济往来频繁;广大人民向往和平、统一;南朝陈政权本身的腐朽。(2)主观条件:隋文帝励精图治,国力增强;隋朝为灭陈统一全国做了充足准备。2. 意义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隋唐时期大一统的基础;为隋唐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条件。二、评价大运河的开通1. 积极影响(1)经济上:一方面,大运河的开通带动了沿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另一方面,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它使南北物资互通有无,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造福至今。(2)政治上:大运河的开通,有助于隋朝控制江南、稳固统治,从而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中央集权起了重大作用。2. 消极影响:开凿大运河加重了人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给百姓带来了苦难,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的灭亡。1.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隋朝建立 ②隋灭陈,统一全国 ③开凿大运河
B . ①隋灭陈,统一全国 ②隋朝建立 ③开凿大运河
C . ①开凿大运河 ②隋朝建立 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D . ①隋朝建立 ②开凿大运河 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2.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绵延2 700多千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2014年在卡塔尔首都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B.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C.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 D.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 3.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作用( )A.巩固了西周统治 B.改善了选官制度 C.加强了经济交流 D.妨碍了中外交往 4. 秦朝和隋朝在历史上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都是短命王朝。两个王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修建长城 B.开通大运河 C.法律严酷 D.统治残暴 一、选择题1. 赵翼说:“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隋文帝的名字及其当初夺权时的身份是( )A.杨坚,北魏外戚 B.刘备,东汉王室 C.杨坚,北周外戚 D.曹操,东汉丞相 2. 隋朝是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个重要的王朝。下列关于南北朝重归统一的演变说明,正确的一组是( )A.北周与陈对峙 隋与陈对峙 隋灭陈B.北周与陈对峙 隋与北周对峙 隋灭北周C.北魏与陈对峙 隋与陈对峙 隋灭陈D.北魏与陈对峙 隋与北魏对峙 隋灭北魏 3. 隋朝末年,有位商人通过大运河从洛阳运送一批牡丹花到余杭,美丽富贵的牡丹花招来沿途成千上万的百姓围观。你认为这种情形不可能发生在( )A.永济渠沿岸 B.通济渠沿岸 C.邗沟沿岸 D.江南河沿岸 4.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里评论的是隋朝大运河的那一功能( )A.灌溉 B.泄洪 C.运输 D.饮水 5. 201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制度有利于国家人才的选拔。历史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闻名史》里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曾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乱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 )A.中央集权制 B.九品中正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6. 科举制的创立,从本质上反映了统治者( )A.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的需要 B.笼络读书人的策略C.发展教育事业的举措 D.扩大统治基础,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7. 公元618年,一位末代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揽镜自照,无奈哀叹:“好头颈,谁当斫之!”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B.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统一C.隋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联系 D.隋炀帝酷虐残暴 二、非选择题8.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隋文帝平日衣食简朴,后妃也不许穿华丽衣服。太子杨勇用金玉装饰自己的铠甲,文帝知道后严厉批评他:“自古以来的帝王,从没见过奢侈华贵而能长治久安的。你身为太子,应当以节俭为重。”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材料三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隋文帝怎样的生活作作风? (2)材料二中的“此河”指的是哪条河?其中心和南北起止点分别是什么?“水殿龙舟”指的是什么事?它反映了隋炀帝怎样的牛活作风?隋炀帝的统治最终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确立的标志是什么?这制度的开创有什么意义?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合作探究导学,基础梳理,合作探究,探究归纳,知能提升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重点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应用,综合应用,阅读内容,基础问题,核心问题,一分为二评运河,读史感悟,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