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巩固,阅读积累,妙笔生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一、基础巩固(20分)
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①2018年,海南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贸区(港),万众zhǔ ( )目。②作为最新设立也是前景最为广阔的自贸区(港),海南有着巨大的优势。③首先,海南的地理位置 (A.独树一帜;B.得天独厚)。④从亚洲范围来看,海南位于东亚和东南亚的中心位置,是泛南海合作的中心,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⑤其次,海南的土地最大,即使与新加坡和迪拜等老牌国际知名自贸港相比,未来海南也毫不逊色。⑥再者,海南是 (A.驰名中外;B.超凡脱俗)的国际旅游岛,环境优美,是镶( )嵌在中国浩瀚( )南海上的一颗明珠。⑦海南空气清新,散发着醉人的芬芳;阳光明媚,绽放着火一般的热情。⑧非常适合居住、度假和开展商贸活动。⑨建立自贸区(港),必将使海南飞速发展,风mǐ( ) 全球。
(1)给语段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zhǔ( )目 镶嵌( ) 浩瀚( ) 风mǐ( )
(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文中相应的位置上。
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子宁不嗣音?(《诗经.子衿》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诗人渴望出仕却又无人引荐的诗句: , 。
(3)《桃花源记》中表现村中人与世隔绝,不知世外朝代更替的句子:问今是何世, , 。
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萱草、椿树常被用来比喻母亲、父亲。为祝贺同学文字兄弟二人的父母结婚二十周年,你准备奉上一副贺联,并拟出上联“椿查并茂”,最佳下联应是( )。
A.举案齐眉 B.父爱母慈 C.棠棣同馨 D.兄弟孝悌
4.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低碳生活”,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住、行等各个领域。.
材料二:
关于“不同人群对低碳生活”的调查(共1000人)
意识行为
人群
低碳理念
生活方式
生活习惯
初中学生
85%
65%
50%
做工人员
75%
70%
65%
退休老人
50%
85%
90%
(1)从材料一中提取:什么叫“低碳生活”?
(2)结合材料二并通过自己的观察,任选一个角度,得出一点感受或结论。(作答格式是“因为……,所以……”)
(3)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一份《宣言书》的开头,请你根据所提供的语段,将所缺的句子补充完整。(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宣言书》
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也是一种自觉行动。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 。
二、阅读积累。(5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① 之情,也表现了诗人② 的人生态度。
6.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①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楣②,如蜗鼠缭绕③,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④,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释]①介然:界限分明的样子。②楣(shǔn):栏杆的横木。 ③缭绕:迁回,回环。④摩戛:摩擦。
7.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8.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稍西 西( )
②相顾而惊 顾( )
③声切切不已 已( )
④二三子不得寐 寐( )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僧布袍蹑履来迎。
②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10.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合理安排休息
①为什么你睡了11个小时仍然觉得疲劳?为什么你花了许多时间去度假,回来后依旧没有生活的热情?这是因为你的休息方式并不能让你得到放松。那么抛弃它,来一场休息的革命!
②休息方式有很多种,睡眠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种有效的休息方式。它对睡眠不足者或体力劳动者非常适用。“疲劳”主要是由体内产生的大量酸性物质引起的。如果十分疲劳,应采取静止的休息方式。通过睡眠,可以把失去的能量补充回来,把堆积的废物排除出去。如果不是很累,也可以在床上先躺一躺,闭目静息,让全身肌肉和神经完全放松后,再起来活动。但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一味地补睡眠并不是最好的休息方式。
③你写了一天的文案,主持了一天的会议,当一切都结束了,你感叹道:“太累了,今晚我要睡个好觉。”其实这是一个陷阱。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使你的大脑皮层极度兴奋,而身体却处于低兴奋状态,对待这种疲劳,睡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因为你需要的不是通过“静止”的方式来恢复体能,而是要找个事儿让精神放松下来。这样你就会理解为什么下班后游泳半小时,你就会神采奕奕,而周末两天不出门你依旧无精打采。
④既然睡眠不是帮助脑力劳动者休息大脑的最好方式,那么什么休息方式才是行之有效的呢?大脑皮质的一百多亿神经细胞,功能都不一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联合功能区,这一个区域活动,另一个区域就休息。所以,不必停止活动,只需改换活动内容,就能使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休息。比如,你星期五写了很长时间的企划案,最好第二天去给你的盆栽剪剪枝,以便使头脑清醒,而不是睡到日上三竿。
⑤当你无法选择由脑力劳动转入体力劳动时,不妨在脑力劳动内部进行转换。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研究学问时,用功的时间稍长一些就会感到疲倦,甚至不能连续半小时集中精力在一个问题上。但是,他连续研究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是不间断,他也能够轻松愉快地一个一个思考下去。他说:“这一个问题可以消除另一个问题所带来的疲劳,用不着休息大脑。我在治学中充分利用所发现的这一特点,对一些问题交替进行研究。这样,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倦。”所以,如果你有好多问题要处理,最好交替进行,以免过度疲劳,耗尽精力。
⑥如果你的精神超级紧张,不妨尝试去做点儿有挑战的事。心理学家发现解除精神紧张的方法,是去处理需要精神紧张才能解决的问题。曾经有一位精神即将崩溃的总经理找到一位医师,想获得有效的治疗建议。结果他得到的处方是去动物园当驯狮师,一个月以后竞然完全康复。所以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你可以为自己再找份工作,但不要和你的职业类似。比如去孤儿院做义工,或者去一个复杂的机械工厂做学徒,或者做一道超级复杂的数学题等。
⑦可见,变换思考和活动的内容,的确是针对脑力劳动者的一种积极有效的休息方式。它调整了我们的生活状态,让我们重新找回生活的热情和工作的动力。
1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12.选文第③段中加横线的“极度”一词为什么不能删去?
13.选文第④段的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拣麦穗
张洁
当我刚刚能够歪歪咧咧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我就跟在大姐姐身后拣麦穗了。那篮子显得太大,总是磕碰着我的腿和地面,闹得我老是跌跤。我也很少有拣满一个篮子的时候,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重新掉回地里去。
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个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拣麦穗了。”然后,她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啥?”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
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要嫁谁嘛!”
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说:“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笑啥嘛!我生气了。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
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当他挑着担子赶路的时候,他那剃得像半个葫芦样的后脑勺上的长长的白发,便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同忽闪着。
我的话,很快就传进了他的耳朵。
那天,他挑着担子来到我们村,见到我就乐了。说:“娃呀,你要给我做媳妇吗?”“对呀!”
他张着大嘴笑了,露出了一嘴的黄牙。他那长在半个葫芦样的头上的白发,也随着笑声一起抖动着。“你为啥要给我做媳妇呢?”
“我要天天吃灶糖哩!"
他把旱烟锅子朝鞋底上磕着:“娃呀,你太小哩。”
“你等我长大嘛!"
他摸着我的头顶说:“不等你长大,我可该进土啦。”
听了他的话,我着急了。他要是死了,那可咋办呢?我那淡淡的眉毛,在满是金黄色的茸毛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
他赶紧拿块灶糖塞进了我的手里。看着那块灶糖,我又咧着嘴笑了:“你别死啊,等着我长大。”他又乐了。答应着我:“我等你长大。”
这以后,每逢经过我们这个村子,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我。一块灶糖,一个甜瓜,一把红枣……还乐呵呵地对我说:“看看我的小媳妇来呀!”
我渐渐地长大了。到了知道认真地拣麦穗的年龄了。懂得了我说过的那些个话,都是让人害臊的话。卖灶糖的老汉也不再开那玩笑——叫我是他的小媳妇了。不过他还是常带些小礼物给我。我知道,他真疼我呢。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每逢他经过我们村子,我都会送他好远。我站在土坎坎上,看着他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山坳里。
年复一年,我看得出来,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了。这时,我真的担心了,担心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去。
有一年,过腊八的前一天,我约莫着卖灶糖的老汉,那一天该会经过我们村。我站在村口上一棵已经落尽叶子的柿子树下,朝沟底下的那条大路上望着,等着。那棵柿子树的顶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树梢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真怪,可它也没让风刮下来,雨打下来,雪压下来。
路上来了一个挑担子的人。走近一看,担子上挑的也是灶糖,人可不是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向他打听卖灶糖的老汉,他告诉我,卖灶糖的老汉老去了。
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的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可是我却哭了,哭得很伤心。哭那陌生的、但却疼爱我的卖灶糖的老汉。
后来,我常想,他为什么疼爱我呢?无非我是一个贪吃的,因为生得极其丑陋而又没人疼爱的小女孩吧?
等我长大以后,我总感到除了母亲以外,再也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期望的。
(选自《张洁文集》,有删改)
14.依据文章内容填写,在“我知道,他真疼我呢”之后,“我”对卖灶糖老汉的情感变化。
依恋一( )一期盼一( )一怀念
15.简要概括卖灶糖老汉这个人物形象。
16.按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
①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从描写角度)
②我那淡淡的眉毛,在满是金黄色的茸毛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从修辞角度)
17.文中两处提到一个小火柿子,试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18.请探究本文作者表现出的情感意蕴。
19.依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回答后面的问题。
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neat(干净) ?日常琐事要做得neat(干净),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我这回附上一小方纸,还比你用的信封小一些,照样能写得很宽绰。你能不能注意一下呢?以此类推,一切小事养成这种neat (干净)的习惯,对你的艺术无形中也有好处。因为无论如何细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否则随时随地都该学习这句话,又怎么讲呢?我想你每次接到我的信,连寄书谱的大包,总该有个印象,觉得我的字都写得整整齐齐、清楚明白吧!
(1)以上文段选自 ,作者是我国著名的 家。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请概括作答。
20.阅读《傅雷家书》,回答问题。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哩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1)“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的话”指什么?(用原文回答,15字以内)
(2)选文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
三、妙笔生花(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花样年华,青春飞扬,每一个瞬间,每一番经历,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一言,一笑……都在为精彩的人生助力,都在为伟岸的人格奠基。正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所说的: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遇到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请以“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解析部分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字音与字形的掌握。根据平时的积累,可知“zhǔ目”写作“瞩目”,“镶嵌”的“镶”读作“xiāng”,“浩瀚”的“瀚”读作“hàn”,“风mǐ”写作“风靡”。
(2)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成语。
第一空格: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得天独厚,指具有特殊优越的条件。多指人的资质或自然环境特别好。语段此处要表现海南的第一大优势是地理位置好,所以应使用“得天独厚”,故答案为:B。
第二空格:驰名中外,形容名声传播到国内和国外,表示传播得极远;超凡脱俗,指超出常人,超凡脱俗。语段此处要表现海南的知名度高,应使用“驰名中外”,故答案为:A。
【点评】⑴本题考查字音与字形的掌握。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⑵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成语。做选词填空的题,既要注意词语表达的意思,近义词的区别(从词语使用的范围,感情色彩,语义表达的轻重等角度辨析),还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关联词语还要注意关联词语表示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要注意“ 徒、羡慕 ”的书写。
【点评】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要注意古诗表达的内容情感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对联的能力。
A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相尊敬。与上联意思重复。
B父爱母慈:与上联意思重复,并且结构不一致。
C棠棣同馨:“棠棣”出自《诗经•小雅•常棣》篇,是一首申述兄弟应该互相友爱的诗。“常棣”也作“棠棣”。后常用以指兄弟。“椿萱”对“棠棣”,分别指父母和兄弟:“并茂”对“同馨”,意义分别为健康、美好。
D兄弟孝悌:孝悌:孝敬父母、尊重爱护兄弟姐妹。上联的“椿萱”比较文雅,而“兄弟”太直白,并且“并茂”和“孝悌”结构不同;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对联的能力。对联基本格律要求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根据“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从中提炼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材料阅读探究。仔细阅读“不同人群对低碳生活”的调查统计表可以发现,在低碳生活习惯方面,初中学生所占比例大大低于做工人员和退休老人,所以,初中学生应该加强低碳生活习惯的养成。在“低碳理念”认识度上,初中生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做工人员,最后是退休老人。所以针对退休老人应该加强“低碳理念”方面的宣传、教育。
(3)本题考查补充句子。围绕“低碳生活”这个主题,仿照“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的句式来写。
【点评】⑴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根据题干的要求,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提取相关的信息进行回答。⑵本题考查材料阅读探究。按照题目的要求, 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按照格式谈感受。⑶本题考查补充句子。在读懂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组织语言进行补写。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古诗文,要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遭遇经历、个性特征,全面地了解作品所写的内容和情感。
⑵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赏析。根据题干的要求,分析出古诗所用的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等。
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离别意”写出了两人共同的境遇。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同是宦游人”宽解友人。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虽是离别,但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据此理解作答。
6.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远行的思念和祝福。
【解析】⑴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⑵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⑶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⑷这道题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根据题干的要求,对文章及链接材料进行分析,找出题目分析比较的点,进行回答。
参考译文:
离新城的北面三十里,越往里走山就越深了,尽是野草树木和泉水岩石,环境越来越幽静。稍稍往西,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山下一条小路,窄得只可容人行走。走了约四五里,才听到鸡叫声。有僧人穿着布袍、拉着鞋子前来相迎,与他交谈,他惊愕地与你对视着,像麋鹿一样不可接近。山顶有数十间房屋,曲折回旋而依崖壁而建并筑有栏杆,要像蜗牛一样爬行、老鼠一样攀援迂回着走才得以出来。坐定之后,一阵山风吹来,堂殿上的铃铎都响了起来。大家惊慌相视,不知道身在何处。天色将近黄昏了,就都睡在山上。
此时正是九月,天空高旷露水清莹,山间空寂月光明亮。仰看星斗,都大而光亮,好像正在人头顶上。窗间有数十竿竹子,被风吹动互相摩擦,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大家又不能入睡。等到天亮,就都离开了。
回家几天之后,脑海中还是恍恍惚惚地浮现出山上的情景,于是追记了这些。后来我没有再到北山去,然而往往想起这次游山的事。
【链接】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7.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这句话的大意是: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山下一条小路,窄得只可容人行走。注意关键词“有”“仅”。故停顿是: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为:稍稍往西走。西,向西。
(2)句意为:大家惊慌相视。顾,看。
(3)句意为: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已,停止。
(4)句意为:大家都不能睡觉。寐,睡觉。
9.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1)重难点词语有:布袍,穿着布袍。蹑,穿。履,鞋子。
2)重难点词语有:何境,何处。
10.这道题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根据“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可知,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于是“因追记之”。这种“想见其事”,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根据《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可知,《桃花源记》中刘子骥的“欣然规往”,更多的是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说明文说明内容的提取和概括。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的看法就是中心内容。中心内容必须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可从标题、开头、中间、结尾查找。从全文看,
⑵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去掉之后的意思变化,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⑶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等,结合具体内容来辨析方法及作用即可。
⑷本题考查对文本中心内容的概括。需要学生通读全文,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避免以偏概全或总结不到位。
11.本题考查说明文说明内容的提取和概括。本文结尾第7段“可见”后即是这篇文章的说明内容“变换思考和活动的内容的确是针对脑劳动者的一种积极有效的休息方式”。
12.本题考查说明语言。本句中的“极度”指“程度极高”,起限制作用,句意是“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使人的大脑皮层兴奋程度极高”,如果删去,则表示“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使你的大脑皮层兴奋”,就没有了程度上的强调。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
13.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等,结合具体内容来辨析方法及作用即可。“比如”可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将“给盆栽剪枝”与“日上三竿”进行对比,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然后按照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模式即可解答。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内容提炼概括。在理解文章内容的苊上,根据题干的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相关词语概括,文章中如果没有合适的词语,自己概括。
⑵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典型人物形象,①是通过人物言谈举止、衣着神态以及与其他人物关系的分析,把握人物性格及其与主题思想的联系,人物的性格特征是指在一定时代、社会、环境中人物所体现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应抓住言行心理等方面进行。②是要分析作者塑造这个人物时所采用的表现手法。③是要把人物放到作者特设的情节和环境中去分析。
⑶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的格式: ①修辞句﹑人物描写句:这句话运用了__修辞(描写方法),生动形象(传神、细腻、强调突出等)地写出__特点(心理、内容等),表达(表现)__感情(性格、主题等)。
⑷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此题可从内容、结构、情感、象征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⑸本题考查探究情感。体会情感的方法有:①统观全文,筛选出直接体现作者态度的语句;②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分析作者的态度;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分析作者的态度(记叙文与说明文中那些议论与抒情的句子,议论文中的中心句或总括性句子,往往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作者的态度 )。
14.本题考查内容提炼概括。从“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是越来越依恋他,每逢他经过我们村子,我都会送他好远”中提炼“依恋”;从“这时,我真的担心了,担心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去”中提炼“担心”;从“有一年,过腊八的前一天,我约摸着卖灶糖的老汉,那一天该会经过我们村。我站在村口上一棵已经落尽叶子的柿子树下,朝沟底下的那条大路上望着,等着”中概括“期盼”;从“可是我却哭了,哭得很伤心。哭那陌生的、但却疼爱我的卖灶糖的老汉”中提炼“伤心”;从“等我长大以后,我总感到除了母亲以外,再也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中概括“怀念”。
1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由“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当他挑着担子赶路的时候,他那剃得像半个葫芦样的后脑勺上的长长的白发”可知,他年老丑陋,慈祥;由“这以后,每逢经过我们这个村子,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我。一块灶糖,一个甜瓜,一把红枣”中可以看出他纯朴善良,关爱他人;从他总是笑着说话可知他非常乐观;由“年复一年,我看得出来,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了”可见,老汉年纪已高,还在为生活奔波,他生活艰辛,饱经风霜。
16.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第①题限定角度为描写。“脸上的皱纹”是肖像描写,形象地写出老汉容颜的苍老;“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是神态描写,表现了老汉内心的善良慈祥。这句话运用肖像和神态描写,使刻画的人物形象生动传神。第②题限定角度为修辞。“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眉毛拧成疙瘩的皱巴的脸”比作“核桃”,联系上下文,这是“我”在听他说“我可该进土啦”这句话时着急的神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担心的情态。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一次出现:第20段“那棵柿子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这是腊八前一天,“我”等待卖灶糖的老汉时看到的小火柿子。“红得透亮”暗示“我”对老汉到来的期待,也代表了“我”和老汉之间纯净美好的感情。第二次出现:第22段“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的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孤零零”的小火柿子象征老汉饱经风霜、孤独寂寞的人生,也喻指“我”和老汉共有的孤独感。这是在“我”得知老汉去世后对小火柿子的描写。“喜盈盈”的小火柿子反衬“我”知道老汉去世的悲伤,以乐景写哀情。
18.本题考查探究情感。张洁的这篇散文,张扬着人性美,情感意蕴很丰富。卖灶糖老汉无私疼爱“一个贪吃的,因为生得极其丑陋而又没人疼爱的小女孩”,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我”与卖灶糖老汉之间的故事,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朴素而美好的感情;年纪已老,饱经风霜的老汉,给“我”的温情和关爱,温暖了那段岁月,因此“我”对在贫穷和寂寞中形成的友情非常珍视,对逝去的老汉异常怀念;“等我长大以后,我总感到除了母亲以外,再也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从这段文字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不带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无私之爱的歌颂;对这段往事的回忆,可以体会出作者对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的怀念,对人世间温情的渴望。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对名著情况的掌握。根据“苦心孤诣教子篇”,可以判断出这是《傅雷家书》;书中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谨慎,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性格的把握。根据家书内容,对儿子日常琐事的要求,体现了作为父亲对孩子要求严格,自身性格也非常严谨,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父亲;从生活小事引出对意识的培养,体现了傅雷循循善诱,做事严谨,以身作则的特点;流露出傅雷爱子深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名著情况的掌握。对于名著重要的作家作品文学常识要注意识记积累。
⑵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性格的把握,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评价一个人,往往从必须性格、品德、能力等角度考虑。必须联系文本找依据。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说明“这一类的话”是指指傅聪二三岁到六七岁之间的小故事。
⑵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掌握。阅读全文可知,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事是:儿子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童年小故事。这些往事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作者不知有多少话可以和儿子说,可是又不敢说。这些故事会陪伴着作者终身,但作者又不能给孩子讲,怕会引起孩子的憎厌。而且孩子又远在海外,这些故事又那么遥远,但是作为家长只能靠这些故事表达对孩子的思念。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词语的指代义根据文章内容,一般在这个词语出现的位置之前可以找到指代的原义。
⑵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掌握。名著阅读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审题可知,题目中的“你”一定是一个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的具体对象。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现实中的,也可以是历史上的。只要是对自己产生了正面的影响,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对象均可写入文中。这个题目意在考查学生观察生活中人或物,并从中发现其闪光之处,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能力。写作难度不大。以某人对自己的影响为写作内容,以自己对某人某物的感激之情为表现主旨。可以写母亲对自己的帮助与影响,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可以写读书的好处,书籍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呼吁大家多读书。文章适合写成记叙文。
【例文】
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蓦然间吟唱声起,那是炎黄子孙承载了千年的旋律--秦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清调……泱泱华夏的五千年历史,被写成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千古传唱。随手拈起一首,字里行间古人的心血凝成的沧桑墨色,便缓缓分成红黄蓝,又渲在一起,淬成的斑斓或构成了一幅瑰丽的画卷,或成就了一段辉煌的人生,或化成山巅的彩虹缤纷,笑看世间万丈红尘。欣赏着一幕幕风景,叹一句,诗词,真好。
开卷,大好河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子美在巍峨东岳上的不胜感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太白在云雾弥漫中的叹为观止。神州万里,读来清新淡雅有之,雄伟壮丽有之,别具一格有之。祖国的风光如画,不由得为我们现在平淡无奇的生活添了一份向往,总会有一天我要一览湖光山色,在名山大川之间流连,吟一句“江山如此多娇”!诗词,真好!
翻页,西风沙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子瞻的郁不得志间迸出的万丈豪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稼轩的忠心赤胆中透出的正气凛然,赤血染黄沙,金戈伴铁马。看古时为保家卫国奋不顾身的将领,那直撼九天的仰天长啸,现在听来也激荡着血液沸腾,撼动着灵台怦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轰轰烈烈在红尘中拼搏一番,才不枉来人间走一遭!鸿鹄之志岂能被碌碌无为所掩?啸一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词,真好!
掩卷,万丈红尘。“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子瞻对人生浮沉的波澜不惊,“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诗仙对醉浊世人的傲然不屑。那是穹顶之上的视野,俯视着神州大地几千年,超脱了,释然了,方登另一境界。而我,只是初窥了门径而已,世事不过大梦一场,人生又能几度秋凉?富贵一场,不过是过眼云烟,以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没有了“求不得”之苦,不是更怡然自得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捧一卷书,吟一阕词,诗词,真好!
读诗词,览风光,树志向,品人生。那是来自诗词凝聚的一滴浓墨,自紫毫上落下,绽在白宣上,墨色升腾,交织出一幅幅璀璨的画卷。
感谢你——古诗词,使我精神充实,文化提升,成为更好的自己。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吃透题目的精髓,把握住中心词,明确修饰限制词。除了审题、立意和选材外,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中秋佳节,以月为伴,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题(扫描版,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2-202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题(扫描版,含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