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视觉教学设计 教案 19 次下载
- 2、预防近视教学设计 教案 23 次下载
- 4、我们的脑教学设计 教案 18 次下载
- 5、神经系统教学设计 教案 19 次下载
- 6、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 教案 19 次下载
科学五年级下册3 听觉教案设计
展开课 题 | 3、听觉 | 课 时 | 1 | |||
备课教师 |
| 单 位 |
|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说出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听力的形成过程 2、知道导致中耳炎及耳聋的各种原因及预防的措施 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耳的结构”的挂图或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听觉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树立结构和生理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了解耳的重要性,形成自觉保护听觉的卫生习惯。 | |||||
教学重点 | 教学重点: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 |||||
教学难点 | 教学难点:听觉的形成 | |||||
教学准备 | ①.“耳的结构”的挂图、模型或课件;②.“听觉的形成过程”的挂图或课件;③.制作“耳的结构”的拼图(保证每小组一套);④.分好小组,选出小组长及人员分工。 | |||||
教 学 过 程 | 复 备 | |||||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师] (手举一张CD碟片) 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碟片) 你们怎么知道的?(看到的) 那你们是用什么看到的,怎么看到的呢?(学生回忆眼球的构造的视觉形成) 你们知道这张碟片中灌制的是乐曲还是歌曲? (把碟片放入CD播放机中播放) 这下你们该知道了吧!是乐曲碟片还是歌曲碟片?(乐曲碟片) 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听到)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人们是凭借人体的什么器官听到声音的?(耳朵) 那么,耳朵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一节课要探讨的话题――耳与听觉 (二) 新课学习——耳的结构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下自己的耳,有什么感觉,其实你摸着的只是一部分,耳的内部结构是很复杂的,你知道我们的耳朵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吗?它里面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我们要了解听觉的形成,必须要先了解耳的结构(出示耳的结构挂图或投影片) 提问:耳分为哪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由什么构成,三个部分各自有什么功能? (通过看书或投影片,让学生简单介绍耳的结构,教师纠正总结并板书) 外耳:耳廓、外耳道 (同时让学生用手去感受) 中耳: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 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师]人的耳可分为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是惟一暴露在体外的部分,中耳和内耳位于颅骨内,受颅骨保护。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认识,你认为耳的各部分有什么功能?各个小组可以比一比,看哪一组讨论的最完整。(学生猜想各部分的功能) [讲述]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人的肉眼都能看到,耳廓暴露在外,长耳廓有何用呢?(收集声波),如果用手遮住耳廓就会感觉声音听不清楚。外耳道是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皮肤上有细毛,皮脂腺,这些分泌物与脱落表皮混合在一起,形成耳垢。 中耳是由鼓膜、鼓室、听小骨组成的。曾经有报道说,春节时有人因为放鞭炮不小心,鞭炮落下来时刚好在另一人的耳朵旁炸响,导致该人的“鼓膜”击破而失聪;生活中也有人因为用硬物“掏耳朵”而致“鼓膜”穿孔失聪的现象。那么“鼓膜”是怎样一种结构呢?(学生分析、回答) 当录音机播放声音时,音箱振动,而且声音越大,你会发现振动越厉害。再比如振动一下音叉可以听到“嗡嗡”的声音,如果用手终止音叉的振动,声音也会随之消失。可见,声音来自振动。可以产生振动的因素有很多,可以是一根琴弦,可以是蚊子的翅膀,也可以是我们的声带。声带的振动可以振动空气。我们用手可以很容易感受到。那么,是什么结构将空气的振动传递到耳的深处?(鼓膜) 提问:空气能振动鼓膜吗?让我们做个实验:用手指将一页书展开,向绷紧的书页吹气(学生手指感受到纸张的振动,听到低沉的声音) [讲述] 鼓膜是外耳与中耳的一层界膜,是椭圆形的,灰白色的薄膜,是接受声波振动的结构,随着声波强弱产生不等的振动。 若声音太强,会震破鼓膜,或在“掏耳朵”时被硬物损伤,导致耳聋。我们的鼓膜比纸张薄得多,也紧得多。空气中微小的振动就能使鼓膜振动。那鼓膜里面还有什么结构?(听小骨) 中耳除了鼓膜,还包括了鼓室和听小鼓。鼓室是在鼓膜内的小室,内有三块听小骨,三块骨由关节相连,鼓膜产生的振动由三块听小骨传到内耳(振动力量加大30倍),鼓室底部有一条咽鼓管与咽相通,当口张开或吞咽时,咽鼓管开放,空气由此进入。 讨论:有时在遇到巨大声响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张开嘴巴,大人有时也说这样做可以避免“鼓膜”受损,现在你能解释这是怎么会事了吗?(学生讨论) [讲述] 鼓膜需要维持一定紧张度并保持两侧气压平衡状态时,才能顺利将声波引起的振动继续向内传送。咽鼓管一头开口于鼓室,另一头开口于鼻咽部,它的张开可以使鼓室内气压得以同外耳平衡。 [活动]同学们可以做这样一个试验:吞咽时,若用手指堵住鼻孔,会感到耳内很不舒服。如果这时还不张口,并仍用手指捏住鼻孔,则会感到听力减弱。然后放开鼻孔,再做一下吞咽动作,则不适感可立即消失。(让学生从自身体验中去理解咽鼓管的功能与鼓膜的作用) 正是由于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咽相通,所以当口张开时,空气进入鼓室,使鼓膜内外两侧气压相等,可避免鼓膜被太强的声波震破。 [师]在了解了中耳的各部分结构之后,我们来看看内耳,内耳有三部分,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提问1:想象一下当鼓膜振动的时候听小骨和耳蜗会产生什么现象?(听小骨前面紧紧连接鼓膜,后面连接耳蜗。鼓膜振动时,听小骨和耳蜗也会振动) 声波的振动经鼓膜通过听小骨传递到耳蜗,耳蜗象个蜗牛壳,其内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即对声音敏感的听觉细胞,和视觉细胞一样,这些细胞受到振动后可以把声音的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最后在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听觉。 提问2:人的眼睛通常看不到自己的头部,即使闭上眼睛,我们也能感觉到自己头部的位置变动情况,这是怎么会事?还有有些人为什么易晕车,晕船? [讲述] 耳除了具有听觉的功能以外,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这是因为内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人头部的位置变化。比如:在乘车的时候,我们闭上眼睛也能感受到车速,转运方向。如果这些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如坐车等)会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这就是我们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小结](边指图边讲)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功能是收集、传入声波。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三块听小骨,鼓膜可以受到声波的振动而振动;在鼓室内的三块听小骨相互连结。其中的第一块听小骨前端与鼓膜接触,第三块听小骨的后端与内耳接触。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连通。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三) 新课学习——听觉的形成 [讨论] 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耳的结构,下面能不能结合每一部分的功能,分析一下听觉是如何形成的? (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到黑板上用简短文字和箭头表示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讲述] 耳廓能收集空气中的声波,声波传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会产生振动,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位听神经中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归纳] 听觉的形成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外耳、中耳收集、传导声波;②内耳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③位听神经中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导神经冲动;④大脑皮层听党中枢兴奋,形成听觉。(四) 新课学习——耳的卫生保健 同学们已经知道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从外耳到中耳、内耳再通过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只要某一传导部位或听觉中枢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都不能形成听觉,造成耳聋即失聪。 提问:想一想,耳的那些结构受到损伤可能引发耳聋?又有哪些行为会导致这些损伤?我们如何避免这些损伤呢?(可以按小组轮流回答,看哪个小组想得最全面) [讲述] 耳聋的原因很多,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导性耳聋,从听觉的过程可知,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均会引起听力下降,产生传导性耳聋。比如耳膜破裂会造成失聪。因为声波再也不能通过耳膜的振动传入内耳。造成耳膜破裂的原因有:患急性能耳炎没有及时诊治;因巨声或被打耳光形成耳膜的内外压力差,压破鼓膜,潜水过深等。 另一种耳聋称为神经性耳聋,它是由于耳蜗、听觉中枢和一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引起听力下降或丧失。如有些小孩生病打连霉素后,导致听神经损伤,造成不可逆耳聋,很难医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用耳的卫生。 提问:同学中有没有人患过中耳炎,能否说一说中耳炎的症状及痛苦?为什么小儿更容易的中耳炎呢? 上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就可顺着咽鼓管逆流而上进入中耳,造成中耳炎,小孩由于咽鼓管较短,鼻咽等感染时,易引起中耳炎小儿因为咽鼓管短,病菌容易从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而患中耳炎。 提问: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耳,做好耳的卫生保健? [讲述] 第一,要保护好外耳道和鼓膜。注意不要随便用尖锐器物掏耳屎,以免戳伤鼓膜和外耳道;如有小虫或植物种子进入耳内,应用不同的方法清除,第二,如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这样可以使咽鼓管的口开放,空气由咽部进入鼓室,使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听觉会受到影响,并容易患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鼓膜会破裂出血,使人失去听觉。第三,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方法主要是当咽、喉、鼻受感染时,应用食盐水漱口,保持口腔卫生。最后一点是注意平时不要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五) 探究活动:为什么要用两只耳听?(前后2-4个同学一组,听声音的同学一定要蒙着双眼,让每个小组自行设计实验) [设疑] 人为什么长两只耳朵?这样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能耳听八方?
(引导学生从提出问题,到交流与评价进一步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提出用两 只耳朵? 建立假设(大胆猜想):① ……;②……;③……;④……; 设计实验方案:(目的、如何做、怎么做?控制变量) 次数 目的 实验方案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 实验检验:按方案去做。引导归纳出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点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 作出解释、交流和评价:先小组交流,然后大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交流如何探究的、探究汇总如何控制变量的,重点评价方案设计的是否合理,有无改进的地方,积极参与探究情况。 举例:如一个同学唱歌(吹口哨、轻拍手等),蒙着眼的同学用手分别捂住左耳、右耳、双耳能不能听到声音,并辩别声源的方向。实验结果:1、两只耳听,既能听到声音,又能判断方向。2、一只耳听,能听到声音,但不能正确判断声源的方向。3、……得出结论:两只耳比一只耳听得更清楚。 (六) 课堂练习: 1、耳的结构包括什么?其中位觉感受器在什么部位?有听觉感受器的是什么?起平衡作用的是什么? 2、飞机起飞时,采用怎样的方法来保护耳? 3、有些人为什么易晕车,晕船? 4、谈谈双耳听声音的好处?
|
| |||||
板 书 设 计 | 3、听觉 1、 耳的结构 外耳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声音传入中耳的通道 中耳: 听小骨:把声音放大 2、听觉形成 声波→外耳→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产生冲动)(产生听觉) 3、耳的卫生保健 常见耳病与预防 | |||||
教 学 反 思 |
| |||||
课堂练习
1.当呼吸道感染时,可能引起中耳炎,这是因为病菌通过_________进入中耳引起的。
2.下列结构中不属于内耳组成部分的是( )
A、听小骨 B、前庭 C、耳蜗 D、半规管
3.声波引起耳的相应结构产生振动的传导顺序,一般是( )
A、外耳→中耳→内耳 B、咽鼓管→鼓室→内耳
C、鼓膜→听小骨→外耳道 D、前庭→耳蜗→半规管
3.当我们轻轻叩打上下牙齿时,牙齿的击打声可被我们听到。这时用手指堵住外耳道,自己叩打牙齿的声音会减小吗?请你尝试一下,并解释你听到的效果。
4.如果你是第一次乘飞机,当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你应该做些什么?
5.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状态下,凭着顽强的毅力创作了《第九交响乐章》,你相信吗?如何解释?推测贝多芬的失聪可能是哪一个(或几个)结构出现了问题?
6.放假了,几个同学或朋友相约在一起高歌几曲或打网络游戏,把音响开得大大的,你认为这样做好吗?为什么?(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
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六年级下册听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六年级下册听觉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五年级下册3 听觉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五年级下册3 听觉教案设计,共1页。
小学3 听觉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3 听觉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授,小结与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