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 教案 21 次下载
- 18、四季更替教学设计 教案 20 次下载
- 20、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运动教学设计 教案 15 次下载
- 21、给植物分类教学设计 教案 20 次下载
- 22、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教学设计 教案 23 次下载
小学科学青岛版 (五四制2017)五年级下册19 影长与季节教案
展开课 题
19、影子与季节
课 时
1
备课教师
单 位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
根据地球公转的特征做模拟实验;在模拟实验中,将地球仪上杆影的长度变化,并结合古人的观察结果,作为判断地球季节的依据;从导致杆影变化的原因,推想出四季的形成与地轴倾斜有关。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持和
从已知出发进行推理。
教学重点
根据地球公转的特征做模拟实验,推想四季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解释四季的成因。
教学准备
地球仪、强光源(投影机或幻灯机的光)、大头针、记录纸、地球公转及四季成因的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一、问题导入
1.四季交替,年年循环,你们认为四季是怎样形成的?学生交流看法。
2.古人是如何来研究四季的呢?教师出示古人研究四季的资料片段,并且提出其中的要点:都是在正午时分观测杆影长度,杆的高度一致,杆影长度规律性地变化。
二、模拟实验
1.指导学生做四季成因的模拟实验。
(1)根据地球运动的特点来做实验:地球在公转,地轴是倾斜的,倾斜的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实验时,地球仪要与上述特点保持一致。
(2)要和古人研究四季的方法一致:立杆垂直地面(大头针垂直于地球仪),杆长一致(大头针的高度一致),立杆正对午时太阳(大头针正对光源)。
(3)观察当地球运行到不同位置——A、B、C、D点时,用直尺测量杆影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汇报测量的结果。
根据测量的结果,参照古人观测的杆影长度,判断地球在A、B、C、D各点所处的季节。
三、分析成因
1.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地球仪上的杆影长度变化?如果地轴不倾斜,会有这个变化吗?
出示图片,让学生分析:杆影长度不同,说明阳光照射的角度是否有变化?
阳光的直射和斜射会影响气温吗?它们是怎样的一个关系?
教师小结:杆影的长度变化说明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从我国所处的北半球位置来看,影长则阳光斜射角度较小,气温较低,则处于冬季;影短则阳光斜射角度较大,气温较高,则处于夏季。
2.观察图片:南北半球的季节变化一致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3.总结四季的成因,并填写在书中。
四季的成因: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
四、作业
查找四季成因的资料,看看资料上是怎么说的。
板
书
设
计
19、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春 影子适中 地球公转、地轴倾斜
夏 影子最短 形成
秋 影子适中 原因
冬 影子最长 阳光直射与斜射
教
学
反
思
小学科学大象版 (2017)五年级下册3 变化的影长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大象版 (2017)五年级下册<a href="/kx/tb_c402598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3 变化的影长教案及反思</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六年级上册12 影长与季节获奖表格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六年级上册12 影长与季节获奖表格教案设计,共4页。
青岛版 (五四制2017)五年级下册19 影长与季节教案: 这是一份青岛版 (五四制2017)五年级下册19 影长与季节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师生交流,导入新课,研究实践,探索问题,拓展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