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爱莲说》课件(共18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11468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爱莲说》课件(共18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11468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爱莲说》课件(共18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11468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爱莲说》课件(共18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11468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爱莲说》课件(共18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11468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爱莲说》课件(共18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11468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爱莲说》课件(共18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11468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7课《爱莲说》课件(共18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11468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爱莲说说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爱莲说说课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爱莲说,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美名远播,君子的七种品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体“说”:古代一种 的文体,大多借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思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跟现代杂文相似。如《马说》《师说》《捕蛇者说》。
周敦颐(1017—1073),字 ,谥号元公,号“濂溪”,世称“ 先生”,北宋哲学家,理学开山鼻祖,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道州营道人。 【知人论世】他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庐山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丈宽的“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抒志。
1.朗读课文,运用“替留删补调”方法翻译原文。(重点)2.识记作者、重点字词、句式;合作分析具体内容。(重点)3.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高洁的志趣。(难点)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东晋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它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质朴庄重,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中通外直——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磊落通达,不攀附权贵,不拉帮结派。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姿态独立高洁。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2.课文除了写莲,还写了菊花、牡丹,它们各自象征什么人? 他们各自有怎样的生活态度? 作者对待它们的态度如何?(鄙弃/赞赏/讴歌)
本文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使莲花具有象征 美好品德的意义,表明作者 的生活态度,对 的世风的鄙弃。
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者也”表判断)
省略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出”后省略介词“于”,即“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倒装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宾语前置,即“爱莲,同予者何人”)
“之”有时充当代词;有时相当于助词“的”;有时用于标明前置宾语;有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属于哪种用法。
常见的考查形式: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答题技法: 1.明确“之”的意义和用法; 2.根据位置判断意义和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友人惭,下车引之。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A取独。 B提宾。 C助词,的。 D代词,人。 E代词,事物。
花朵色淡香清,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谦谦君子的象征。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薛纲《题徐明德墨兰》)
生于淤泥,却亭亭玉立,香气清芬,是高洁人格的象征。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清丽淡雅、傲霜斗寒,故常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郑思肖《题画菊》)
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高洁傲岸、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习惯说(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注意文中红体字意义和用法。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备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莲花的花语是什么,爱莲说,判断句,感知“爱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爱莲说课文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爱莲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爱莲说课文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水路草木之花,不蔓不枝,助取独,转折却,香远益清,予谓菊,形作动远播,爱莲即爱君子之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