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清明 教案
展开《清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纷纷”、“欲断魂”、“遥”三个词语,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想象诗中画面,有感情朗读课文。
3、缩写、改写古诗,反复吟诵古诗,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纷纷”、“欲断魂”、“遥”三个词语,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了解《清明》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教案、教学PPT、音频、微视频
教学流程:
一、谈话、解题,了解“清明”来历
(一)谈清明的来历。
1.板书课题:清明。谁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
2.补充介绍: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 月5 日前后。这一时节气温变暖,雨水增多,万物“吐故纳新”。《岁时百问》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二)读课题,读出“万物更新,气清景明”之感。
(三)板书作者名字,认识诗人杜牧。说“牧”字的意思,并练习写一遍。
(四) 你在清明节这天或清明节前后,做了什么?(祭祖、上坟、扫墓等。)
(五)再读课题,读出“感伤、悲愁”之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感受整首诗的朗读基调。
1.自由读诗文,想一想,诗中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行人和诗人的悲伤、哀愁?(“欲断魂”)
2.理解“欲断魂”。
(1)学习“魂”字。由“魂”字想到哪些词?“断魂”是什么意思?
①观察田字格,提醒写法:左窄右宽,撇折点勿忘。
②学生描红、临帖、练写,教师评价。
(2)学习“欲”字。
①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②字典中“欲”有四种解释,你选哪一个?(出示)
A.欲望;B.想要、希望;C.需要;D.将要、快要。
③说说“欲断魂”的意思。
3.如果让你现在读这首诗,语气语调要注意什么?
(缓慢、低沉等)
b.(一)学习古诗第一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
1、清明节这天,天气怎样?(雨纷纷)
“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纷纷”用来写雨,绝不是大雨,而
是细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倾盆暴雨,也不同于淅淅沥沥的秋雨。
朱自清的《春》是这样写春雨的: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
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一切景语皆情语!“纷纷”在此自然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课是它又不仅仅
是写春雨,让我们接着往下学!
2、清明这一天,行人的心情怎样?(欲断魂)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形容心情极度悲伤!春雨绵绵,别有一番情
趣,那行人为什么会失魂落魄、神情凄迷呢?
我想在这特别的日子,诗人可能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想起已故先人:清明节,上坟祭祖,此时想起已去世的祖先,肯
定伤心、难过。
第二是:思念家乡亲人:行人——这里的“行人”不是那些普通的行人,
而是漂泊在外的游子!清明节本该是与家人团聚,游玩观赏,上坟扫墓的。偏偏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加之孤身行路,触景伤怀,心情自然是五味杂陈!
第三是:担忧家国天下: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
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据说:杜牧才高气傲,与当时的官场理念不合,常常遭遇排挤,仕途并不顺畅。 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到处是“荒草千里”的萧条景象。这惨淡的光景,
怎不叫人断魂呀?
诗句:我们把“纷纷”与“断魂”放在一块学习。“纷纷”一词借景抒情,
“断魂”是直抒胸臆。
3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
过渡:杜牧是一个有才华、有抱负、有胸襟、有理想的大人物,他不会就此
沉沦下去的,他一定要振作起来!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句!
(二)学习古诗第二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细雨蒙蒙,杜牧情绪低落,想买一杯酒吃,却不见一个人影。幸好遇见骑着
黄牛、吹着口哨的牧童,并向他问路。
1、 借问:请问 遥指:远远指着
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请问牧童,哪里有可以歇歇脚的酒家?他指了指远处杏花林尽头的小村庄。)
2、为什么诗人要找一家酒馆呢?
因为作者只身一人,独自在外,春雨纷纷,无处躲雨,心情愁闷,想找个酒
家,一来可以避避雨,歇歇脚,,二来驱驱寒,消消愁。
3、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的最好?为什么?
(“遥”,并不是路途遥远,而是目之所及的地方。牧童用行动代替语言,让
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悠闲自在、热情好客的牧童;看到了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看到了村头酒旗飘飘;闻到了那醇醇的酒香。“牧童遥指杏花村”让愁闷的诗人顿时有了企盼,精神振作起来。)
4 让我们有关感情地读一读第二句。读出牧童的可爱,读出杜牧的愉悦!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这首诗的最后也没有告诉我们,杜牧是否去观赏过杏林的美景、是否拜
访了杏花村、是否大口大口地饮酒、杜牧喝酒之后心情怎样……诗人都没有一一交代,这样反而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三、读懂、读透,深度感受《清明》内容
深度了解清明传统。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板块。
(1)师生谈话。
话题一:清明节期间你家祭祖是怎么做的?
话题二:一家人为什么那样严肃、无声?
(2)感知“雨纷纷”精妙。
如果祭祖、扫墓途中,遇上绵绵的春雨,你的内心会———
如果再刮起丝丝凉风,你的内心会———
(清明时节的“雨纷纷”,增添了人们的愁绪、哀绪。)
(3)指导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低沉、缓慢些)
(4)猜一猜:行人中有哪些人?
学生根据行人的不同类型,分别读出“欲断魂”的感受。
扫墓的人———
回家祭祖的人———
漂泊在外的人———
诗人———
……
(5)齐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读出心中的悲凉、凄冷、孤独等。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板块。
(1)读出疑惑。轻声读第三、四两句,会读书的人,能读出疑惑、读出问题,你能读出有价值的问题吗?
(重点问题预设:①行人为什么要找杏花村酒家?②牧童为什么不用言语回答行人?)
(2)讨论问题①。
(喝酒解闷、住宿、歇歇脚、驱驱寒等。)
(3)探究问题②。创设情境,体
验清明祭祖的“欲断魂”。
学生扮演行人,教师扮演牧童,
演示诗中第三、四两句的一问一答。
(4)辩论:牧童像老师这样说话了吗?
指导朗读“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3、请把《清明》编写成一个故事,题目自拟!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589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清明教案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清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589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清明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布置作业,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清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清明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新课,一读——解诗题,二读——悟诗情,三读诵诗韵,课外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