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蜜蜂》教学设计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11497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4《蜜蜂》教学设计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11497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14 蜜蜂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蜜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的12 个生字,正确书写生字“辨”,引导学生根据形近字的特点,正确区分“辨、辩、辫、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法布尔实验中的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
3.梳理法布尔的实验过程,明确作者的写作顺序。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写作用词的准确。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的,是怎样得出结论的?
【教学难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平日里你都观察过哪些昆虫?你观察到了什么?
2.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昆虫记》里关于蜜蜂的有趣实验。
3.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注意
观察“蜜”,虫字底,托住字的上半部分,写得扁宽;“蜂”,虫字旁侧让半边,写得瘦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出示词语“辨认”。
蜜蜂 辨认 能力 阻力 将近
包括 检查 迷失 准确 尽管
沿途 陌生 确实 记忆 本能
无误 跨栏
-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谁听说了什么?谁能辨认什么?谁做了实验,结果发现了什么?
法布尔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于是他做了一个实验,发现蜜蜂确实具有这样的能力。
- 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法布尔为什么要做实验?
法布尔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他想做个实验验证一下,这就是实验的目的。
第1段中“听说”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删掉。“听说”是听别人说的意思,表示不确定。因为“我”不确定这种说法是否准确,所以才想做实验验证一下,这体现本文的语言十分严谨、客观。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厘清观察记录步骤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法布尔在实验中做了什么,圈画相关语句,小组交流。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语句,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朗读。
(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
板书:捉蜜蜂、装纸袋;放蜜蜂、做记号;细观察、勤思考。引导学生结合板书中的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第2自然段法布尔做了什么。
(5)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第3~6 自然段,思考:法布尔的实验得到了什么结果?
预设1:“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
预设2:“傍晚时,我亲眼看到另外三只飞了回来,身上也都带着花粉。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教师随即板书:两点四十分两只傍晚时三只第二天十五只
引导学生从关键词中发现。
学生交流后发现:法布尔观察检查的时间很长;蜜蜂飞回来的数量越来越多。由此感受法布尔做实验、下结论的时候是多么的严谨认真。
(板书:记时间查数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一步朗读体会。
(6)试着用“无论……总是……”仿写两个句子。
①学习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总是迎难而上,绝不轻言放弃。
②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妈妈总是在早晨准时送我上学。
2.学习有序表述实验过程
(1)现在我们来做法布尔的小助手,帮他把实验过程填写完整并试着说清楚。
(2)引导学生对照实验表格用自己的话说说法布尔的实验步骤。
(3)试着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再来说清楚实验步骤。
3.对比感受文章语言的准确性这个实验的过程不仅内容有趣,在描述实验过程中的语言表达也很有特点,我们一起再来研究作者的语言。
出示语句:“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出示语句:“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
引导学生思考对比读读这两个句子,看看能发现什么。(第二组数字都是准确的数字,写清楚了实验的结果。)引导学生概括:一个是对实验现象的猜测,一个是实验结果的准确。在不同的实验阶段,使用不同的词语来描述,法布尔的语言是如此准确。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多个,请你画出来,再读读,进一步体会表达的准确性。
4.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我”推测这些蜜蜂可能找不到家的根据是什么?
①“我”把蜜蜂放在了纸袋里,它们不可能看得见路,也不可能凭记忆回家。
②“我”把蜜蜂带到了四公里远的地方。
③天刮着狂风。
四、品读语言文字,体悟人物性格
1. 出示:那二十只左右……,好像……,几乎……大概 ……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你觉得这些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由此你觉得法布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不能去掉。这些表示不确定的词语是用来表示法布尔内心的猜测。法布尔是一个严谨、认真的人。)
2. 小结:这些词语看似很模糊,实则是一种准确的表达形式,他表示了数量和程度上的一种不确定性,有时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推测,这里恰恰表现了法布尔对科学的负责,求实的态度。
3. 学习迁移,体验人物性格。除了这些词之外,文章还有很多方面表现了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默读课文第3—6 自然段,并适当地做上批注。
4. 交流:
(1) 句子一:她高声喊道:“……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两点四十分”——
准确的时间表现了法布尔的严谨。“沾着花粉”说明观察很细致)
(2) 句子二:我放蜜蜂的时候……采花粉的时间。
(“也就是说”——表现法布尔思维的严密。“大约三刻钟”“四公里路”——这些都是准确的数字,表现了法布尔的严谨)
(3) 句子三:这样,二十只左右蜜蜂,……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至少”“ 准确无误”“ 确确实实”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5. 小结:作者在实验未果前用表示不确定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推测,在得到结果后用准确的词表示肯定。可见法布尔对待科学如此严谨认真。这样一个严谨求实的科学家还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出示: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是呀!法布尔对待科学一贯认真、严谨!
6. 除了认真、严谨,法布尔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再到文中去找一找。(善于观察、思考、细致耐心)
(1) 句子四:那二十只左右被闷了……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法布尔放飞蜜蜂后,
他观察到什么?又是怎么想的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法布尔不光善于观察,更善于思考)
(2) 句子五: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推测”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推测?联系上下说一说。由此你看出法布尔是个什么样的人?)
(3) 句子三: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发现了十几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大约三刻钟”“傍晚时”“第二天”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可以看出法布尔观察时间之长,由此体会他对待科学的细致耐心)
7.课文以第一人称写了法布尔为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的一项实验,重点介绍了实验的经过,体现了法布尔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面对“听说”,有的人选择把它当真理,而作者选择做实验,验证结论。在实验过程中,作者实事求是,勤于思考,终于把结论从“听说”变成了“确确实实”。我也应该学习作者这种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五、思索实验结论,拓展科学质疑
1. 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以上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家。
(出示:蜜蜂靠的……无法解释的本能)对于这个实验的结果和作者的观点,你怎么看?
2. 小结:由于当时的生活时代和法布尔实验条件的局限,法布尔没法得到十分准确的答案。在现今科学技术下,人类已经知道蜜蜂之所以能准确地飞回家,是因为它们拥有“复合导航系统”。(出示“复合导航系统”资料)
3. 《蜜蜂》这篇文章选自《昆虫记》,这本书也是法布尔留给后世的文化遗产。书后资料袋中也给我们简单介绍了相关信息,请同学们仔细阅读。
4. 文章学习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你打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预设:其他几只小蜜蜂又去了哪里呢?还有什么动物具备这项本领?本能指的是什么?……)
六、作业布置
观察蜗牛喜爱的食物,写清楚实验的过程,得出实验的结论。然后模仿课文写一篇观察日记。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蜜蜂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初课读文,学习生字,再读课文,感知内容,课堂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蜜蜂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蜜蜂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小组合作,品读第二段,完成课堂部分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4 蜜蜂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4 蜜蜂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