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部编版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
展开了解这首诗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对七律这种体裁的特点有较具体的体会。
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之情,激发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弄明白杜甫“喜欲狂”的原因。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想象画面,反复吟诵,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初解诗歌,了解背景
(一)检查预习,理解词语
1.检查朗读,相机正音。正音时,尤其注意古今不一样的读音,比如“裳”,古时读作“cháng”;“妻子”的“子”,在这里是“zǐ”,这里不能读成轻声,因为这里的“妻”是指妻子,“子”是指儿女。
2.读出节奏,体会韵律。七言律诗通常是按照4/3 的节奏划分,韵脚在偶数句,在朗读时,要提醒学生注意。
3.自由交流,理解词语。第一是古今异义词语,如“闻、涕泪、却、妻子、青春”等的含义。第二是诗中的几处地名,教师可以结合唐朝的地图,让学生大致了解它们的地理位置。
(二)理解诗题,了解背景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安史之乱的资料,教师提供一段安史之乱的小视频,让学生了解杜甫八年的逃难历程,初步体验杜甫的心情。
二、研读课题,趣找地名
1.官军,指唐朝军队;收,收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试着说一说诗歌题目的意思。重点理解题目中的“河南河北”:在唐朝,就是指黄河以南以北的区域。请一位同学完整地解释一下诗题的意思。
2.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地名并出示:
①河南 河北 剑外 蓟北
②巴峡 巫峡 襄阳 洛阳
相机导学:第一组地名与当时平定“安史之乱”涉及的地域有关,而第二组地名则与诗人从蜀地(四川)回乡的路线有关。教师简要介绍诗歌背景,让学生对诗歌创作背景有初步的了解。
三、初识古诗,读诗配画
1.出示杜甫的画像,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歌中的诗人形象与我们心中原有的诗人形象有什么不同。
2.生自由朗读。
3.相机导学: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诗人的心情怎样?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同学们纵观全诗,找出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此时此刻心情的一个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喜”字。
四、品味语言,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出示自学要求:你从诗歌哪一句感受到了诗人的“喜”呢?为什么?请同学们圈一圈,画一画,可以在书的空白处作上批注。
2.全班交流。“漫卷诗书喜欲狂”,通过“漫卷”一词体会诗人杜甫——爱书如命,居然把诗稿和书籍草草地卷起,可见欣喜若狂之情。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读诗句。
3.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
4.我们不禁产生疑问:喜从何来,甚至要到发狂的程度啊?谁能用诗句回答?(引出诗歌首联)
5.出示一份唐朝疆域图,标注出剑外、蓟北以及河南河北地区。感受作者远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忽然听到千里之外故土收复的消息,指导学生读出听闻消息后的惊与喜。
6.一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杜甫不禁“初闻涕泪满衣裳”。教学古今异义词“衣裳”以及“裳”的读音(cháng)。古人一般上衣下裳,有时“衣”和“裳”也可以泛指衣服。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准字音。
过渡语:可是“初闻涕泪满衣裳”中有一个“泪”字啊!那不是和“喜”矛盾了吗?就让我们化身杜甫,一起走进那个风雨飘摇的战争年代。
五、深入背景,体悟诗情
1. 激动人心的消息传来,一家人欣喜若狂。接下来杜甫这样写道——读“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 思考:诗中你能读懂杜甫想做什么吗?
(板书 放歌纵酒)“ 纵酒”是什么意思?“放歌”是什么意思?“放歌纵酒”所要表达的是什么?
3. 什么陪伴他们一家还乡?“青春”是什么意思?
4. 回家的路线怎样呢?出示地图(行水路,走陆路)。地图上的这条线路千里迢迢,但在杜甫的眼里却很短很短,反复读读最后两句,你读到了什么?
(“穿”说明什么?“下”什么意思?“向”换个词怎么说?这一切都说明了什么?)( 归心似箭)
5. 先行水路,后走陆路,不知要多长时间才能回到家乡,而杜甫的感觉与我们的感觉截然不同,齐读最后两句诗。
6. 在这个百花盛开的季节,杜甫听到了朝廷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的消息。这意味着杜甫一家人不再四处漂泊,可以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开启新的生活。
7. 杜甫通过一家人的表现和自己的心里所想,表达了欣喜若狂的心情和归心似箭的心情。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次放声朗读全诗。
8. 在这里,我要补充说明的是“安史之乱”结束了,但它给唐王朝以致命的打击,从此,唐王朝走向了衰败。“安史之乱”之后诗人杜甫无奈继续漂泊,最后悲惨地死在了一条船上。因此这首诗是诗人杜甫第一首快诗,或许也是唯一的一首快诗。
六、尝试背诵,比较阅读
1.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吟诵几句。
◇他目睹朝廷腐败,百姓生活艰难,挥笔写下: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安史战乱,都城沦陷,战火连绵,家讯难得,
诗人愤笔写道: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势危急,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禁感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晚年,杜甫流落四川,已是满头白发,百病缠身。他的茅屋被狂风摧毁,但他仍然心怀天
下贫苦的人们: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 我们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读出了杜甫的“喜”,那么从这些诗句中,你又能读出怎样的杜甫呢?(忧)
3. 多年的战乱,多年的漂泊,杜甫无论生活怎样苦,也无论漂泊到什么地方,他总是心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他的忧来自于——国家和人民,喜亦是来自于——国家和人民,他喜忧的背后更是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
4. 千百年后的今天,人们依然为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心潮澎湃,依然被他赤诚的爱国之心所感动,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诗句,读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情怀)
5. 剑外忽传收蓟北,此刻,再读这首诗,一定有不一样的感受。
他乐极流泪,是因为 ;他欣喜若狂,是因为 ;他放歌纵酒,归心似箭,还是因为 。让我们再次深情吟诵这首诗,读出这位诗圣传诵千年的爱国情怀。(忧国忧民)
6. 这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读诗,还明白了一段历史,更重要的是认识了一位伟大的诗人,让我们永远记住杜甫,记住他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a href="/yw/tb_c402596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解题,知背景,初读古诗,解决字词,再读古诗,感知诗意,细读,悟诗情,找共同点,总结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简介诗人,导入新课,初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从军行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从军行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语言训练,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