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部编版6 景阳冈教案
展开1. 默读课文,能用多种方法猜测不懂的词语,提取情节中的关键信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简要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2. 品读武松打虎的情节,对比阅读动作描写,感受武松有勇有谋的好汉形象。
3. 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精彩语句,体会武松的英雄气概,对阅读原著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在“喝酒”和“打虎”两件事上是如何抓住要点详细叙述的。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文言词语,体会“喝酒”、“打虎”两件事是如何详细叙述的。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提取关键信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主要内容
(一) 读回目,初步了解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小标题。阅读要求: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做到边读书边思考批注;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2.组交流互动,说一说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用自己的朗读展现出文章精彩的部分。
3.汇报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4.指名范读“武松打虎”段落。
5.讨论:武松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学生交流,用文中语句加以说明。
6.根据课文归纳“武松打虎”的前因和后果。
(二) 初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课文除了写“武松打虎”,还写了哪些情节?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括号中的内容补充完整,并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1. 谁来尝试着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小结:长长的五页故事,这么快就能概括出来,真不错。
2. 聚焦喝酒部分,学习猜读。
(1) 在读古典名著的时候,许多我们不常见的词语的意思不好懂。
预设:筛酒——倒酒
(2) 说到筛酒,酒家给普通人筛几碗?(三碗)是的,门口的招旗上写清楚了“三碗不过冈”,武松却前前后后让店家筛了多少碗酒?(十八碗)喝完这十八碗,他还这样说(出示,生读):
“要你扶的不算好汉。”
小结:在酒馆里连喝了十八碗酒,这个关键信息不能丢。
3. 再来看上冈部分还有许多难懂的地方。猜猜什么是印信榜文?
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近来伤害人命。
如有过往客商人等,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伴过冈。其余时分及单身客人,白日不许过冈。恐被伤害性命不便。各宜知悉。
预设:
(1) 印信榜文——官府盖了章的告示。
(2) 巳、午、未——我国特有的计时单位,一个时辰等于两个小时。是白天,比较安全的时间。
(3) 各宜知悉——抓关键字猜。
(4) 刚才还是店家手段,现在有了印信榜文,确知冈上有老虎。
可武松却说(出示):“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
“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预设:艺高人胆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好汉。
小结:瞧,武松连喝了十八碗酒,明知景阳冈上有虎却不听酒家和榜文的劝告,执意上冈。当我们抓住了情节中的这些关键信息,就能更好地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4. 那打虎、下冈两个情节中哪些信息不能丢呢?
预设: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怕天色黑了再来老虎,马上下冈去。
5. 连接情节中的关键信息,梳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1) 自己练习说一下。
(2) 请学生归纳主要内容。
小结:把这些关键信息串起来,我们就初步感受到了武松的好汉形象。
二、细读课文,感受武松有勇有谋的好汉形象
(一) 研读课文,品读形象。
1.研读“喝酒”部分(第1~4自然段)。
(1)默读思考。快速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
“喝酒”部分,这部分主要围绕武松和店家的对话来展开,他们主要在谈论哪两件事?(酒与老虎)他们对此的态度有何不同?(少喝与畅饮,留宿与上冈)
(2)品味语言。从武松和店家的对话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武松?从哪里体会出来的?重点聚焦如下句子。
店家道:“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天晚了出来伤人,已经伤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官府限期叫猎户去捉。冈下路口都有榜文,教往来客人结伙成队趁午间过冈。其余时候不许过冈。单身客人一定要结伴才能过冈。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不如就在我家歇了。等明日凑了三二十人,一齐好过冈。”
①指名读句,梳理难理解的字词,如“官府”。
②侧面烘托。你从这段话里感受到了什么?
(老虎的凶猛、店家的热心)武松有没有听店家的劝告?
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
①指名读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②质疑思辨。武松“明知山有虎”,为何“偏向虎山行”?他的勇气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武松如此无畏,为何担心店家有歹念?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你认为他的担心有无必要?
2.略读“上冈”部分(第5~7自然段)。
(1)默读思考。快速默读“上冈”部分,抓住关于武松的心理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2)反馈交流。
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细想了一回,说道:
“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引导学生读读上面的句子,说说能够从中分析出武松怎样的性格特征。(倔强、无畏)
(3)引导思辨。课文明明写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为何要花那么多笔墨写“喝酒”和“上冈”呢?(教师总结:前两个部分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猛打虎作了很好的铺垫)
3.品读“打虎”部分(第8~12自然段)。
默读批注。
学习任务:
①默读“打虎”部分,用“——”画出描写老虎凶猛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武松打虎的句子。
②默读课文中有关武松打虎的精彩场面,完成填表。
③······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 (找出第九自然段读一读)
为什么连用七个“闪”字?
这八句中用了七个“闪”字。“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遇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突出地表现了人物的机警敏捷,凸显了武松的胆识。“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加了不得了。这是反衬的手法。
(二)赤手空拳打虎
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武松把只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思考:这些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武松赤手空拳打猛虎,靠的全是拳脚功夫。作者抓住“揪”“按”“踢”“提”“打”等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字字千钧,虎虎生风,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三) 小组合作学习,感受武松有勇有谋的好汉形象。
1. 对比梳理的内容,相信大家对武松的形象一定有新的认识。
2. 小组交流。
3. 小组合作汇报,先说观点,再说理由。
评价要点:
(1) 将武松与老虎的动作对比着看。
(2) 将武松前后的动作对比着看。
(3) 将老虎的前后变化和武松的变化关联着看。
4. 在武松打虎这一情节中,我们不但看到了勇敢、灵活的武松,更看到了充满智慧、有勇有谋的武松。
5. 小结:古典小说的情节常常都是这样一波三折的,而像这样关联着读,对比着读,对喜欢的情节细细地读,是读古典小说很重要的方法。
默读3、4自然段,思考:当武松走上冈看到庙门上贴的榜文时有什么想法?找出描写武松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武松怎样的性格特点?
三次心理活动
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武松自言自语道:“哪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这几句话描写了武松的三次心理活动。
第一次:想转身回去又怕人耻笑,决定不回去。
第二次: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第三次: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这些心理活动突出表现了武松无所畏惧的性格特点。
三、参读拓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明末清初最著名的文学点评家金圣叹读了打虎这一段,说这虎是怒虎。猜猜他是如何评价武松的?
读打虎一篇,而叹人是神人,虎是怒虎,固已妙不容说矣。
小结:参考名家的点评,也能帮助我们读懂古典名著。
2. 景阳冈打虎之后,武松被阳谷县令任命为都头。后来,他历经波折,在逃亡途中投靠梁山,成了十大步军头领之一(播放好汉歌)。
3.话又说回来,回目明明说下半回主要写武松打虎,可施耐庵为什么要用重笔墨去写喝酒和上冈,这些情节与打虎又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又可以用什么好玩的方式去讲述武松打虎这个故事呢?
“且听下回分解。”
活动内容
借助表格复述“武松打虎”的故事。
老虎的关键动作
武松的关键动作
一扑 一掀 一剪
闪 躲 轮 劈 跳 退 揪 按 踢 提 打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案,共4页。
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