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安阳市安阳一中学2022年中考数学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1-2022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几何体是
A.直三棱柱 B.长方体 C.圆锥 D.立方体
2.下列事件中,必然事件是( )
A.抛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
B.打开电视,正在播放广告
C.体育课上,小刚跑完1000米所用时间为1分钟
D.袋中只有4个球,且都是红球,任意摸出一球是红球
3.甲、乙两人沿相同的路线由A地到B地匀速前进,A、B两地间的路程为40km.他们前进的路程为s(km),甲出发后的时间为t(h),甲、乙前进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的速度是10km/h B.乙的速度是20km/h
C.乙出发h后与甲相遇 D.甲比乙晚到B地2h
4.如图,∠ACB=90°,D为AB的中点,连接DC并延长到E,使CE=CD,过点B作BF∥DE,与AE的延长线交于点F,若AB=6,则BF的长为( )
A.6 B.7 C.8 D.10
5.某种圆形合金板材的成本y(元)与它的面积(cm2)成正比,设半径为xcm,当x=3时,y=18,那么当半径为6cm时,成本为( )
A.18元 B.36元 C.54元 D.72元
6.九年级(2)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五个小组,各小组人数分布如图所示,则在扇形图中第一小组对应的圆心角度数是( )
A. B. C. D.
7.已知电流I(安培)、电压U(伏特)、电阻R(欧姆)之间的关系为,当电压为定值时,I关于R的函数图象是( )
A. B. C. D.
8.下列各式中,不是多项式2x2﹣4x+2的因式的是( )
A.2 B.2(x﹣1) C.(x﹣1)2 D.2(x﹣2)
9.如图,A、B、C是⊙O上的三点,∠BAC=30°,则∠BOC的大小是( )
A.30° B.60° C.90° D.45°
10.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a4•a3=a12 B.3a•4a=12a C.(a3)4=a12 D.a12÷a3=a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已知抛物线和x轴交于两点A、B,和y轴交于点C,已知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4,△ABC是直角三角形,∠ACB=90°,则此抛物线顶点的坐标为_____.
12.等腰△ABC的底边BC=8cm,腰长AB=5cm,一动点P在底边上从点B开始向点C以0.25cm/秒的速度运动,当点P运动到PA与腰垂直的位置时,点P运动的时间应为_____秒.
13.计算(a3)2÷(a2)3的结果等于________
14.已知关于 x 的函数 y=(m﹣1)x2+2x+m 图象与坐标轴只有 2 个交点,则m=_______.
15.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B、BC上的点,DE∥AC,若S△BDE:S△CDE=1:3,则BE:BC的值为_________.
16.对于任意不相等的两个实数,定义运算※如下:※=,如3※2==.那么8※4= .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8分)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0cm,∠ABC=12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动点P从点A出发,以4cm/s的速度,沿A→B的路线向点B运动;过点P作PQ∥BD,与AC相交于点Q,设运动时间为t秒,0<t<1.
(1)设四边形PQCB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关系式;
(2)若点Q关于O的对称点为M,过点P且垂直于AB的直线l交菱形ABCD的边AD(或CD)于点N,当t为何值时,点P、M、N在一直线上?
(3)直线PN与AC相交于H点,连接PM,NM,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直线PN平分四边形APMN的面积?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8.(8分)填空并解答:
某单位开设了一个窗口办理业务,并按顾客“先到达,先办理”的方式服务,该窗口每2分钟服务一位顾客.已知早上8:00上班窗口开始工作时,已经有6位顾客在等待,在窗口工作1分钟后,又有一位“新顾客”到达,且以后每5分钟就有一位“新顾客”到达.该单位上午8:00上班,中午11:30下班.
(1)问哪一位“新顾客”是第一个不需要排队的?
分析:可设原有的6为顾客分别为a1、a2、a3、a4、a5、a6,“新顾客”为c1、c2、c3、c4….窗口开始工作记为0时刻.
a1
a2
a3
a4
a5
a6
c1
c2
c3
c4
…
到达窗口时刻
0
0
0
0
0
0
1
6
11
16
…
服务开始时刻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
每人服务时长
2
2
2
2
2
2
2
2
2
2
…
服务结束时刻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
根据上述表格,则第 位,“新顾客”是第一个不需要排队的.
(2)若其他条件不变,若窗口每a分钟办理一个客户(a为正整数),则当a最小取什么值时,窗口排队现象不可能消失.
分析:第n个“新顾客”到达窗口时刻为 ,第(n﹣1)个“新顾客”服务结束的时刻为 .
19.(8分)某中学开展“汉字听写大赛”活动,为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在该校随机抽取了四个班级学生进行调查,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并绘制成图1和图2两幅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这四个班参与大赛的学生共__________人;
(2)请你补全两幅统计图;
(3)求图1中甲班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4)若四个班级的学生总数是160人,全校共2000人,请你估计全校的学生中参与这次活动的大约有多少人.
20.(8分)某市旅游部门统计了今年“五•一”放假期间该市A、B、C、D四个旅游景区的旅游人数,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根据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今年“五•一”放假期间该市这四个景点共接待游客的总人数;
(2)扇形统计图中景点A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多少,请直接补全条形统计图;
(3)根据预测,明年“五•一”放假期间将有90万游客选择到该市的这四个景点旅游,请你估计有多少人会选择去景点D旅游?
21.(8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网上在线学习交流已不再是梦,现有某教学网站策划了A,B两种上网学习的月收费方式:
收费方式
月使用费/元
包时上网时间/h
超时费/(元/min)
A
7
25
0.01
B
m
n
0.01
设每月上网学习时间为x小时,方案A,B的收费金额分别为yA,yB.
(1)如图是yB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填空:m= ;n= ;
(2)写出yA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选择哪种方式上网学习合算,为什么.
22.(10分)如图,矩形ABCD中,点P是线段AD上一动点,O为BD的中点,PO的延长线交BC于Q.
(1)求证:OP=OQ;
(2)若AD=8厘米,AB=6厘米,P从点A出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D运动(不与D重合).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请用t表示PD的长;并求t为何值时,四边形PBQD是菱形.
23.(12分)为了了解某校学生对以下四个电视节目:A《最强大脑》,B《中国诗词大会》,C《朗读者》,D《出彩中国人》的喜爱情况,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要求每名学生选出并且只能选出一个自己最喜爱的节目,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请你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本次调查的学生人数为________;在扇形统计图中,A部分所占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__;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若该校共有3000名学生,估计该校最喜爱《中国诗词大会》的学生有多少名?
24. (1)计算:(a-b)2-a(a-2b);
(2)解方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A
【解析】
根据三视图的形状可判断几何体的形状.
【详解】
观察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直三棱柱.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结构特征,根据三视图的形状可判断几何体的形状是关键.
2、D
【解析】
试题解析:A. 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属于不确定事件,不符合题意;
B. 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属于不确定事件,不符合题意;
C. 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属于不确定事件,不符合题意;
D. 袋中只有4个球,且都是红球,任意摸出一球是红球,是必然事件,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事件分为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叫做确定事件.
3、B
【解析】
由图可知,甲用4小时走完全程40km,可得速度为10km/h;
乙比甲晚出发一小时,用1小时走完全程,可得速度为40km/h.
故选B
4、C
【解析】
∵∠ACB=90°,D为AB的中点,AB=6,
∴CD=AB=1.
又CE=CD,
∴CE=1,
∴ED=CE+CD=2.
又∵BF∥DE,点D是AB的中点,
∴ED是△AFB的中位线,
∴BF=2ED=3.
故选C.
5、D
【解析】
设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kπx2,由待定系数法就可以求出解析式,再求出x=6时y的值即可得.
【详解】
解:根据题意设y=kπx2,
∵当x=3时,y=18,
∴18=kπ•9,
则k=,
∴y=kπx2=•π•x2=2x2,
当x=6时,y=2×36=72,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
6、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
第一小组对应的圆心角度数是:×360°=72°,
故选C.
考点:1.扇形统计图;2.条形统计图.
7、C
【解析】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性质进行判断.
【详解】
解:∵,电压为定值,
∴I关于R的函数是反比例函数,且图象在第一象限,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掌握图像性质是解题关键.
8、D
【解析】
原式分解因式,判断即可.
【详解】
原式=2(x2﹣2x+1)=2(x﹣1)2。
故选:D.
【点睛】
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9、B
【解析】
【分析】欲求∠BOC,又已知一圆周角∠BAC,可利用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求解.
【详解】∵∠BAC=30°,
∴∠BOC=2∠BAC =60°(同弧所对的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0、C
【解析】
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可判断A、B,根据幂的乘方,可判断C,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可判断D.
【详解】
A.a4•a3=a7,故A错误;
B.3a•4a=12a2,故B错误;
C.(a3)4=a12,故C正确;
D.a12÷a3=a9,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除法,同底数幂的除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减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 , )
【解析】
连接AC,根据题意易证△AOC∽△COB,则,求得OC=2,即点C的坐标为(0,2),可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1)(x﹣4),然后将C点坐标代入求解,最后将解析式化为顶点式即可.
【详解】
解:连接AC,
∵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4,
∴OA=1,OB=4,
∵∠ACB=90°,
∴∠CAB+∠ABC=90°,
∵CO⊥AB,
∴∠ABC+∠BCO=90°,
∴∠CAB=∠BCO,
又∵∠AOC=∠BOC=90°,
∴△AOC∽△COB,
∴,
即=,
解得OC=2,
∴点C的坐标为(0,2),
∵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4,
∴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1)(x﹣4),
把点C的坐标代入得,a(0+1)(0﹣4)=2,
解得a=﹣,
∴y=﹣(x+1)(x﹣4)=﹣(x2﹣3x﹣4)=﹣(x﹣)2+,
∴此抛物线顶点的坐标为( , ).
故答案为:( ,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抛物线的顶点式,解此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其知识点,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关键点的坐标.
12、7秒或25秒.
【解析】
考点: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专题:动点型;分类讨论.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可得到BD的长,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D的长,再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①PA⊥AC②PA⊥AB,从而可得到运动的时间.
解答:解:如图,作AD⊥BC,交BC于点D,
∵BC=8cm,
∴BD=CD=BC=4cm,
∴AD==3,
分两种情况:当点P运动t秒后有PA⊥AC时,
∵AP2=PD2+AD2=PC2-AC2,∴PD2+AD2=PC2-AC2,
∴PD2+32=(PD+4)2-52∴PD=2.25,
∴BP=4-2.25=1.75=0.25t,
∴t=7秒,
当点P运动t秒后有PA⊥AB时,同理可证得PD=2.25,
∴BP=4+2.25=6.25=0.25t,
∴t=25秒,
∴点P运动的时间为7秒或25秒.
点评:本题利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解.
13、1
【解析】
根据幂的乘方, 底数不变, 指数相乘; 同底数幂的除法, 底数不变, 指数相减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解:原式=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幂的乘方和同底数幂的除法,熟记法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在计算中不要与其他法则相混淆. 幂的乘方, 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同底数幂的除法, 底数不变, 指数相减.
14、1 或 0 或
【解析】
分两种情况讨论:当函数为一次函数时,必与坐标轴有两个交点;
当函数为二次函数时,将(0,0)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出m的值.
【详解】
解:(1)当 m﹣1=0 时,m=1,函数为一次函数,解析式为 y=2x+1,与 x 轴
交点坐标为(﹣ ,0);与 y 轴交点坐标(0,1).符合题意.
(2)当 m﹣1≠0 时,m≠1,函数为二次函数,与坐标轴有两个交点,则过原点,且与 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于是△=4﹣4(m﹣1)m>0,
解得,(m﹣)2<,
解得 m< 或 m> .
将(0,0)代入解析式得,m=0,符合题意.
(3)函数为二次函数时,还有一种情况是:与 x 轴只有一个交点,与 Y 轴交于交于另一点,
这时:△=4﹣4(m﹣1)m=0,
解得:m= .
故答案为1 或 0 或.
【点睛】
此题考查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必须分两种情况讨论,不可盲目求解.
15、1:4
【解析】
由S△BDE:S△CDE=1:3,得到 ,于是得到 .
【详解】
解: 两个三角形同高,底边之比等于面积比.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比例的性质等知识,知道等高不同底的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底的比是解题的关键.
16、
【解析】
根据新定义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得.
【详解】
∵※=,
∴8※4=,
故答案为.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 (1) S=﹣2(0<t<1); (2) ;(3)见解析.
【解析】
(1)如图1,根据S=S△ABC-S△APQ,代入可得S与t的关系式;
(2)设PM=x,则AM=2x,可得AP=x=4t,计算x的值,根据直角三角形30度角的性质可得AM=2PM=,根据AM=AO+OM,列方程可得t的值;
(3)存在,通过画图可知:N在CD上时,直线PN平分四边形APMN的面积,根据面积相等可得MG=AP,由AM=AO+OM,列式可得t的值.
【详解】
解:(1)如图1,∵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D=∠DBC=∠ABC=60°,AC⊥BD,
∴∠OAB=30°,
∵AB=20,
∴OB=10,AO=10,
由题意得:AP=4t,
∴PQ=2t,AQ=2t,
∴S=S△ABC﹣S△APQ,
=,
= ,
=﹣2t2+100(0<t<1);
(2)如图2,在Rt△APM中,AP=4t,
∵点Q关于O的对称点为M,
∴OM=OQ,
设PM=x,则AM=2x,
∴AP=x=4t,
∴x=,
∴AM=2PM=,
∵AM=AO+OM,
∴=10+10﹣2t,
t=;
答:当t为秒时,点P、M、N在一直线上;
(3)存在,
如图3,∵直线PN平分四边形APMN的面积,
∴S△APN=S△PMN,
过M作MG⊥PN于G,
∴ ,
∴MG=AP,
易得△APH≌△MGH,
∴AH=HM=t,
∵AM=AO+OM,
同理可知:OM=OQ=10﹣2t,
t=10=10﹣2t,
t=.
答:当t为秒时,使得直线PN平分四边形APMN的面积.
【点睛】
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对称的性质,三角形和四边形的面积,二次根式的化简等知识点,计算量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动点运动时所构成的三角形各边的关系.
18、(1)5;(2)5n﹣4,na+6a.
【解析】
(1)第5位,“新顾客”到达时间是20分钟,第11位顾客结束服务的时间是20分钟,所以第5位“新顾客”是第一个不需要排队的;
(2)由表格中信息可得,“新顾客”到达时间为1,6,11,16,…,则第n个“新顾客”到达窗口时刻为5n﹣4,由表格可知,“新顾客”服务开始的时间为6a,7a,8a,…,第n﹣1个“新顾客”服务开始的时间为(6+n﹣1)a=(5+n)a,第n﹣1个“新顾客”服务结束的时间为(5+n)a+a=na+6a.
【详解】
(1)第5位,“新顾客”到达时间是20分钟,第11位顾客结束服务的时间是20分钟,所以第5位“新顾客”是第一个不需要排队的;
故答案为:5;
(2)由表格中信息可得,“新顾客”到达时间为1,6,11,16,…,
∴第n个“新顾客”到达窗口时刻为5n﹣4,
由表格可知,“新顾客”服务开始的时间为6a,7a,8a,…,
∴第n个“新顾客”服务开始的时间为(6+n)a,
∴第n﹣1个“新顾客”服务开始的时间为(6+n﹣1)a=(5+n)a,
∵每a分钟办理一个客户,
∴第n﹣1个“新顾客”服务结束的时间为(5+n)a+a=na+6a,
故答案为:5n﹣4,na+6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列代数式,用代数式表示数的规律,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寻找规律,列出代数式.
19、(1)100;(2)见解析;(3)108°;(4)1250.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乙班参赛30人,所占比为20%,即可求出这四个班总人数;
(2)根据丁班参赛35人,总人数是100,即可求出丁班所占的百分比,再用整体1减去其它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出丙所占的百分比,再乘以参赛得总人数,即可得出丙班参赛得人数,从而补全统计图;
(3)根据甲班级所占的百分比,再乘以360°,即可得出答案;
(4)根据样本估计总体,可得答案.
试题解析:(1)这四个班参与大赛的学生数是:
30÷30%=100(人);
故答案为100;
(2)丁所占的百分比是:×100%=35%,
丙所占的百分比是:1﹣30%﹣20%﹣35%=15%,
则丙班得人数是:100×15%=15(人);
如图:
(3)甲班级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是:30%×360°=108°;
(4)根据题意得:2000×=1250(人).
答:全校的学生中参与这次活动的大约有1250人.
考点: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样本估计总体.
20、(1)60人;(2)144°,补全图形见解析;(3)15万人.
【解析】
(1)用B景点人数除以其所占百分比可得;
(2)用360°乘以A景点人数所占比例即可,根据各景点人数之和等于总人数求得C的人数即可补全条形图;
(3)用总人数乘以样本中D景点人数所占比例
【详解】
(1)今年“五•一”放假期间该市这四个景点共接待游客的总人数为18÷30%=60万人;
(2)扇形统计图中景点A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360°×=144°,C景点人数为60﹣(24+18+10)=8万人,
补全图形如下:
(3)估计选择去景点D旅游的人数为90×=15(万人).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
21、(1)10,50;(2)见解析;(3)当0<x<30时,选择A方式上网学习合算,当x=30时,选择哪种方式上网学习都行,当x>30时,选择B方式上网学习合算.
【解析】
(1)由图象知:m=10,n=50;
(2)根据已知条件即可求得yA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当x≤25时,yA=7;当x>25时,yA=7+(x﹣25)×0.01;
(3)先求出yB与x之间函数关系为:当x≤50时,yB=10;当x>50时,yB=10+(x﹣50)×60×0.01=0.6x﹣20;然后分段求出哪种方式上网学习合算即可.
【详解】
解:(1)由图象知:m=10,n=50;
故答案为:10;50;
(2)yA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当x≤25时,yA=7,
当x>25时,yA=7+(x﹣25)×60×0.01,∴yA=0.6x﹣8,
∴yA=;
(3)∵yB与x之间函数关系为:
当x≤50时,yB=10,
当x>50时,yB=10+(x﹣50)×60×0.01=0.6x﹣20,
当0<x≤25时,yA=7,yB=50,
∴yA<yB,∴选择A方式上网学习合算,
当25<x≤50时.yA=yB,即0.6x﹣8=10,解得;x=30,
∴当25<x<30时,yA<yB,选择A方式上网学习合算,
当x=30时,yA=yB,选择哪种方式上网学习都行,
当30<x≤50,yA>yB,选择B方式上网学习合算,
当x>50时,∵yA=0.6x﹣8,yB=0.6x﹣20,yA>yB,∴选择B方式上网学习合算,
综上所述:当0<x<30时,yA<yB,选择A方式上网学习合算,当x=30时,yA=yB,选择哪种方式上网学习都行,当x>30时,yA>yB,选择B方式上网学习合算.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
22、(1)证明见解析(2)
【解析】
试题分析:(1)先根据四边形ABCD是矩形,得出AD∥BC,∠PDO=∠QBO,再根据O为BD的中点得出△POD≌△QOB,即可证得OP=OQ;
(2)根据已知条件得出∠A的度数,再根据AD=8cm,AB=6cm,得出BD和OD的长,再根据四边形PBQD是菱形时,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t的值,判断出四边形PBQD是菱形.
试题解析:(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
所以AD∥BC,
所以∠PDO=∠QBO,
又因为O为BD的中点,
所以OB=OD,
在△POD与△QOB中,
∠PDO=∠QBO,OB=OD,∠POD=∠QOB,
所以△POD≌△QOB,
所以OP=OQ.
(2)解:PD=8-t,
因为四边形PBQD是菱形,
所以PD=BP=8-t,
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
所以∠A=90°,
在Rt△ABP中,
由勾股定理得:,
即,
解得:t=,
即运动时间为秒时,四边形PBQD是菱形.
考点: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勾股定理.
23、(1)120;(2) ;(3)答案见解析;(4)1650.
【解析】
(1)依据节目B的数据,即可得到调查的学生人数;
(2)依据A部分的百分比,即可得到A部分所占圆心角的度数;
(3)求得C部分的人数,即可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4)依据喜爱《中国诗词大会》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到该校最喜爱《中国诗词大会》的学生数量.
【详解】
,
故答案为120;
,
故答案为;
:,
如图所示:
,
答:该校最喜爱中国诗词大会的学生有1650名.
【点睛】
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
24、 (1) b2 (2)1
【解析】
分析:(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以及多项式的乘法计算法则将括号去掉,然后进行合并同类项即可得出答案;(2)、收下进行去分母,将其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得出方程的解,最后需要进行验根.
详解:(1) 解:原式=a2-2ab+b2-a2+2ab =b2 ;
(2) 解:, 解得:x=1,
经检验 x=1为原方程的根, 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多项式的乘法以及解分式方程,属于基础题型.理解计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分式方程最后必须要进行验根.
2024年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正一中学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正一中学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