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哈三中高三四模卷及答案 (全学科)
2022黑龙江哈三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黑龙江哈三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含答案,文件包含语文答案docx、语文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哈三中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 试卷(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造园讲究节用,是中国造园家们的共识。王禹偁《黄冈竹楼记》云:“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袁宏道《园亭纪略》比较徐庭的裸园和王元美的小衹园,前者“画壁攒青,飞流界练,水行石中,人穿洞底,巧逾生成,幻若鬼工,千溪万壑,游者几迷出入”,经营之精可谓巧夺天工,却被评为“微伤巧丽”。后者“轩豁爽垲,一花一石,倶有林下风味”,朴素自然,反在前者之上。李渔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江南,时风“羞质朴而尚靡丽”,弥漫着世俗浓厚的享乐主义情调,他在很多情况下也未能免俗,但一涉及造园,却极力推崇节俭。中国园林高度成熟于中唐以后至两宋,当时其实已定下以朴素为美的基调。譬如白居易的庐山草堂,“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屋宇简陋,量力而为;装修朴素,本色为主。正如《论语•子罕》中所记:“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园林的目的在于游心适意,户庭狭窄,而山林深趣,又岂在人工的雕镂藻饰。中国园林将因借作为基本原则,中国艺术以意境为最高追求,其实都可在“俭约”这一思想背景下加以理解。因是最大限度地顺应自然,借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目的都是全天逸人,保全自然的同时也节省了人工;园林审美推崇意境而淡化物质,重视想象的真实大于感官的真实。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我们实在不可能找到比这更俭约的方式。李渔在《闲情偶寄•居室篇》中写道:“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匪特庶民之家当崇俭朴,即王公大人亦当以此为尚。盖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凡人止好富丽者,非好富丽,因其不能创异标新,舍富丽无所见长,只得以此塞责。”这个批评一针见血,既指出了奢靡的浅薄,也指明了俭朴的意义。此外李渔并没有停留在“俭约”这一道德层面上,而是延伸到“简约”这一艺术层面,化俭约之德为简约之美,求廉、求省、求俭与求真、求朴、求雅在园林中被完美地统一起来,凸出了中国艺术的美学标准,最好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理想与选择。当然,在中国园林中,建筑成就的高低最终要以是否得体合宜为准,并非一味追求简陋。譬如门楼,《园冶》中认为应“门上起楼,象城堞有楼以壮观也”。书中“宜”字共出现79次,次数最多。“堤湾宜柳”、“风窗宜疏”、“宜杂假山之间”、“宜植立轩堂前”,处处以“宜”为准。在郑元勋的影园中,“一花、一竹、一石,皆适其宜,审度再三,不宜,虽美必弃。”合宜作为标准,使园林既不会失之宏丽,也不会失之寒陋,从而有别于欧洲园林及同属于东方文化的日本园林。勿过勿不及,正是儒家中庸思想的准确体现。(摘编自方拥《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冈竹楼记》中,竹楼以竹代陶瓦,体现了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因借原则。B. 明末清初江南享乐主义盛行,但不乏李渔这样坚守质朴反对精巧靡丽之风的人。C. 《论语•子罕》中,孔子的回答可以反映出其淡化物质、重视精神追求的思想。D. 追求“简约”凸显了中国艺术的美学标准,是中国文化理想与选择的最好体现。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引用袁宏道《园亭纪略》中的评价,意在通过比较批判徐庭裸园的经营之精。B. 文章第四段通过对李渔观点的评论和阐释,将文章论述引向深入,提升内容深度。C. 篇末有关建筑成就高低的评价标准,有助于避免人们对中国园林风格追求的误解。D. 文章从多个角度论证古代造园标准,突出其节用朴素的特点,同时兼顾辩证态度。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唐以后至两宋,因为定下了以朴素为美的基调,所以中国园林进入高度成熟期。B. 园林的目的在于游心适意,因此中国园林追求山林深趣,主张摒弃人工雕镂藻饰。C. 郑元勋的影园“不宜,虽美必弃”,可见中国建筑成就的高低不以美为评价标准。D. 欧洲园林及日本园林,或宏丽或寒陋,而中国园林可看作是介于其间平衡之作。(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预估了全球185个国家36种癌症类型的最新发病率、死亡率情况,以及癌症发展趋势。这项最新预估数据显示,中国癌症新发病例457万例,乳腺癌在全球发病数高居第一,但在中国则在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之后,位居第四。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中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乳腺癌新发病例数的快速增长,取代了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乳腺癌发病人数增加,根本原因之一是乳腺癌风险因素的不断变化,比如推迟生育、生育次数减少,这在正经历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国家中最为明显,超重和肥胖,以及缺乏运动,也是造成全世界乳腺癌发病率上升的原因。在全球范围内,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预计2040年相比2020年,癌症负担将增加50%,届时全新新发癌症病例数将达到近3000万。癌症负担增加与常见癌症类型的变化在同时发生,许多国家正经历着已知癌症风险因素流行率的显著增加,这些因素目前在高收入工业化国家中盛行,包括吸烟、不健康饮食、肥胖流行,以及缺乏运动。摘编自《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材料二:在全球消除疾病的进程中,疫苗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专家表示,“免疫接种是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最安全、有效且经济、便捷的手段,疫苗的价值就是生命的价值。”在HPV疫苗问世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出了一系列宫颈癌防控计划,使宫颈癌的综合防控策略重心逐渐从对适龄妇女定期筛查的二级预防,提前到对女性进行HPV疫苗接种的一级预防。除了接种疫苗,癌症早筛也是预防癌症的“利器”,是降低恶性肿瘤死亡率最为有效的途径。全球各国都在癌症早筛领域加大资源投入进行创新技术攻关。近年来,癌症液体活检成为癌症早筛的新趋势。“液体活检是指通过检测人体体液如血液、尿液、脑脊液等中的生物标志物来分析身体状况。”北京泛生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王思振说。传统活检的组织来源于肿瘤的某个部位,能提供的基因信息量有限,相比之下液体活检结果可提供更全面的肿瘤DNA信息。“相比影像学等常规筛查手段,具备更加精准、可及、无创和标准化等优势。”王思振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液体活检在癌症早筛领域呈现出更大的应用前景,“目前,我国癌症早筛的液体活检技术实力已经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或已呈现‘超车’态势。”王思振介绍,我国针对肝癌的液体活检早筛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实现了“只需一管血就可测肝癌”。摘编自《对抗癌症,我们已经有了这些利器》材料三: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接受新华网独家连线专访。他建议,一方面,以国家区域性癌症诊疗中心为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临床技术规范化培训指导单位,探索适宜中国人群的国家癌症筛查指南并加大全国范围内推行力度,提高癌症筛查技术全国均质化水平,同时健康诊疗机构的行业要加强大数据监管与筛查效果评估,切实提升癌症筛查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加快中国癌症筛查数据采集标准制定,建立地方癌症筛查信息平台与国家癌症筛查平台的互联互通对接机制;成立国家筛查大数据平台专家委员会,成员单位为国家区域性癌症诊疗中心,建立规范可行的数据共享机制。“我国医药开放创新生态系统初步形成,中国正处于从医药制造大国向医药创新强国迈进的重要历史节点。”季加孚表示,我国医药产业已逐渐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本土医药企业国际化水平及产品国际认可度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医药研发原创性不足,本土原创产品价值尚未被充分挖掘等问题,医药开放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亟需进一步深入推进。摘编自《季加孚:加强癌症早筛早治推进医药开放创新生态构建》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乳腺癌新发病例数快速增长,而在中国肺癌的新发病例最多。B. 社会和经济正转型的国家存在推迟生育、生育次数减少的现象,这导致了乳腺癌风险因素的不断变化。C. 与传统活检方式相比,在癌症早筛时进行液体活检具有更加精准、可及、无创和标准化等优势。D. 国家区域性癌症诊疗中心作为癌症筛查指导单位,应立足人群特点,加大推行力度,领跑癌症筛查技术。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健康饮食、肥胖流行等已知癌症风险因素,目前在高收入工业化国家中盛行,这种风险因素也在其他国家有显现。B. 我国大力发展能预防癌症的癌症早筛技术,其中液体活检只需一管血即可对癌症进行检测,已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C. 从季加孚的建议来看,缺少适宜中国人群的国家癌症筛查指南,会一定程度上限制癌症早诊早治的高质量开展。D. 明确医药创新战略性定位,深度挖掘本土原创产品价值,支持创新药品出海,有利于形成医药开放创新生态系统。6. 我国需要哪些方面共同努力来有效应对癌症?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分析。(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装碗杨秀云(1)那时候,我家的年夜饭从入冬就开始筹备了。(2)先是不知从什么地方弄回两三棵白菜、几个洋葱头,宝贝一样存放在地上,蒙着麻袋片,怕冻又怕干,专等过年做菜。第二件事是用莜面换大米。我家人口多、劳力少,挣不回工分,分到的粮食不够吃,年年青黄不接时到坝下借玉米裹腹,但为在年三十晚上吃一顿水捞大米饭,偏偏要换几斤大米。怕村里人笑话,父亲悄悄跟着换米人走到邻村再换。(3)进腊月,先张罗着买猪肉。一条儿红白鲜明的猪肉拎回家,常常是母亲从杀了猪的村民家赊的,要价虽高,却有一年的还账时间,解了眼下没钱之急。有钱没钱,这年也得过,年夜饭也照样吃,这是父母的执念。(4)腊月二十九,父亲上厨了。他比画着把猪肉分成三块,一块又切成长方形小块,放在锅里煮到八成熟,捞出来,在猪皮上抹了红糖,清锅,烧油,“哧啦”一声,把肉块放进锅里过油……少顷,颤颤地取出,肉块焦黄中带着深红,油渍渍的,泛着亮光。父亲把另一块猪肉去皮剁碎加调料,放土豆粉,团成小丸子,齐齐地摆开,活像腆着肚皮的小胖子。还剩下的一小块肉,用来炒菜。(5)年三十的午后,装碗的时候到了。父亲挽着袖口系着母亲半旧的蓝布围裙站在锅台边,切菜、拌料、搅馅、装盘、上锅。一般会凑六大碗,最丰盛时凑足八大碗,上面摆着肉品,下面堆着“撑碗”,有的出锅后还倒点煮肉汤,说是上色调味。父亲的忙碌郑重而有条不紊,还饶有兴致地讲故事,逗得我们响亮地大笑起来。母亲也跟着乐,两只眼睛眯成了月牙。她烧开水在锅里煮大米,煮到米心稍硬时,用笊篱捞到铺着笼布的笼屉上,上锅蒸。锅盖上不停地冒着热气,屋里飘荡着浓浓的肉香、菜香、米香,飘荡着全家的快乐和满足。(6)终于可以开席了。父亲上炕,我们几个孩子嘻嘻哈哈地团团围坐。母亲小心翼翼地把蒸好的肉菜依次端上来,整整齐齐摆到塑料布上。外焦里嫩的金黄色的肉丸子、薄厚均匀的褐红的梳篦子(爬肉条)、方方正正的酱紫色的痩肉块……拨开上面的肉,就是底下的“撑碗”,黄灿灿的油炸豆腐、滑溜溜的土豆粉片、乌漆漆的木耳、脆津津的白菜。每人面前,有一碗香喷喷暄腾腾的白米饭。母亲最后上炕,一条腿斜跨在炕沿上。她的短发乱了,鼻尖淌着细碎的汗珠。(7)父亲端起一杯酒。喝酒是他一生的嗜好,就如装碗是我家过年的必须。(8)“下放”农村后,无钱买酒,只有节日打几两解馋。在父亲轻轻的啜酒声中,我们的筷子纷纷伸向那一碗碗色香味倶佳的肉菜,大口大口拨拉着劲道清香的米饭。就在我们乐淘淘开怀大吃的时候,父亲忽然发脾气了,不停地斥责,出气越来越粗重……因患心脏病,他脸色黯黑,罩了一层酒晕后转为绛紫,混浊的眼睛也严厉起来。父亲边喝酒边琐琐碎碎地骂,就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呼呼”生气,蔫头耷脑的子女个个不入他的眼。终于,母亲胀红了脸,重重放下筷子,不吃了,她一边下炕,一边怒声叫嚷:“还让不让人过这个年?”父亲立即不吱声了,饮一口酒夹一口菜,不再发脾气,脸色依然暗沉沉的冷冽。(9)父亲为什么在年夜饭上发脾气,那时我还不懂。只听母亲说,他是个书生,靠肚里的文化水儿安身立命,娶妻生子,日子也算安稳。六十年代,带着一家老小来到一个只有三十户人家的小村下放劳动。父亲在村里,带点技巧性的农活儿都不会做,只能受笨苦。春天,一步一陷地顶着漫天风沙跟在犁具后面泼粪,有的村民欺负外来人,把粪斗子装得堆成尖。他拼了死劲撑着,绳子勒进肉里,肩膀上留下一道一道的血印。冬天,他和一个又瞎又拐的老人给队里的牲畜铡草,冻得双颊青紫,鼻涕流淌。父亲病了,全身浮肿,喘着气呻吟,他说得了“鼓症”,怕是和祖父一样了,那时父亲恰好和祖父病逝的年龄相仿,全家人恓恓惶惶,吓坏了。幸好遇到好中医,父亲吃了几十副中药,捡回一条命。父亲病后,村里照顾他做些铡草放猪的轻活儿。在滩里放猪的父亲头戴草帽,手攥皮鞭,仰着下颌高声吟诵:“天空中雄鸟乱飞……”阵阵微风吹来,鸟儿啾啾喳喳鸣叫,花蝴蝶在草叶上舞动,碧绿的蚂蚱飞起又落下,蜻蜓成双结对地掠过。和父亲一起放猪的我,感觉到他的畅快。(10)大年初一起五更,拢过旺火,天尚漆黑,村里的小孩们便挨家挨户拜年。自从父亲下放后,便再没有亲戚和我们走动。但村里的人不避讳这些,小孩子一拨一拨涌进门,高声叫喊:“大爷、大娘过年好!”“过年好,过年好,都好……”父亲笑眯眯地回应,抓起一把“兰花豆”分送给孩子们,开心地看着他们“咚咚咚”呼啸而去……母亲也笑,似乎忘了年三十父亲发脾气的事。(11)那些年的日子总是交织着冷暖的不同色调。生活的苦涩避无可避,但热气腾腾的烟火也扎根在记忆里。冷峻与温暖,都是真诚的现实主义。(有删改)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把《装碗》作为题目有以小见大考虑,“装碗”作为“过年的必须”,它既是郑重的仪式感,也寄托着父母的生活态度。B. 文章第二段写父亲换大米时要“悄悄跟着换米人走到邻村再换”,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父亲强烈的自尊心,也能感受到生活的苦涩。C. 作者在第九段描写了父亲放猪的滩里环境,有助于烘托父亲病愈后愉悦畅快的心情,同时优美的语句契合作品浪漫诗意的文风。D. 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充满了对人生真谛的深刻理解——无论冷峻还是温暖,都是生活的一部分。8. 文章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生动效果,请结合4〜6段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加以分析。9. 文章结尾说“那些年的日子总是交织着冷暖的不同色调”,请结合作品分析“冷”与“暖”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二月丙戌,唐文宗以兵部尚书李德裕同平章事。德裕入谢上与之论朋党事对曰方今朝士三分之一为朋党上干执政下挠有司为士人求官及科第无不如志上闻而恶之,故与德裕言首及之,德裕因得以排其所不悦者。初,左散骑常侍张仲方尝驳李吉甫[注]谥,及德裕为相,仲方称疾不出。三月,以仲方为宾客分司。初,李宗闵恶郑覃在禁中数言事,奏罢其侍讲。上从容谓宰相曰:“殷侑经术颇似郑覃。”宗闵对曰:“覃、侑经术诚可尚,然论议不足听。”李德裕曰:“覃、侑议论,他人不欲闻,惟陛下欲闻之。”后旬日,宣出,除覃御史大夫。八年,王守澄荐李仲言于上,上欲以仲言为谏言,置之翰林。李德裕曰:“仲言向所为,计陛下必尽知之,岂宜置之近侍!”上曰:“然,岂不容其改过。”对曰:“臣闻惟颜回能不贰过。彼圣贤之过,但思虑不至,或失中道耳。至于仲言之恶,著于心本,安能悛改邪?”上曰:“李逢吉荐之,朕不欲食言。”对曰:“逢吉身为宰相,乃荐奸邪以误国,亦罪人也。”上曰:“然则别除一官。”对曰:“亦不可。”上顾王涯,涯对曰:“可。”德裕挥手止之,上回顾,适见,色殊不怿而罢。始,涯闻上欲用仲言,草谏疏极愤激,既而见上意坚,且畏其党盛,遂中变。臣光曰:是以明主在上,度德而叙位,量能而授官,有功者赏,有罪者刑,奸不能惑,佞不能移。夫如是则朋党何自而生哉。文宗苟患群臣之朋党,何不察其所毁誉者为实为诬,所进退者为贤为不肖,其心为公为私,其人为君子为小人?苟实也,贤也,公也,君子也,匪徒用其言,又当进之;诬也,不肖也,私也,小人也,匪徒弃其言,又当刑之。如是虽使之为朋党,孰敢哉!【注】李吉甫,李德裕的父亲,唐宪宗时期担任宰辅。(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朋党之祸》)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德裕入谢上/与之论朋党事/对曰/方今朝士三分之一为朋党/上干执政/下挠有司/为士人求官/及科第无不如志/B. 德裕入谢/上与之论朋党事/对曰/方今朝士三分之一为朋党/上干执政/下挠有司/为士人求官/及科第无不如志/C. 德裕入谢上/与之论朋党事/对曰/方今朝士三分之一为朋党/上干执政/下挠有司/为士人求官及科第/无不如志/D. 德裕入谢/上与之论朋党事/对曰/方今朝士三分之一为朋党/上干执政/下挠有司/为士人求官及科第/无不如志/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禁中,又称禁内,指封建帝王所居住的宫苑,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而得名。B. 经术,指儒家经典和解释经典的古书的合称,与《师说》中“经传”语意相同。C. 颜回,又称“颜子”,孔子弟子,春秋末期思想家,以德行著称,被尊为“复圣”。D. 朋党,指为争夺私利、排斥异己而结成的集团,常被帝王严厉打击来巩固皇权。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德裕利用文宗憎恨官员结党,排挤自己不喜欢的人。曾反对朝廷给李吉辅的谥号的张仲方,在德裕任宰相后,称病不上朝。B. 李宗闵认为郑覃、殷侑议论朝政不值得听取,李德裕和皇上却都很想要听他们二人的议论,所以后来任命郑覃为御史大夫了。C. 李德裕认为仲言的罪过难以悔改,文宗不应该授予其任何官职,但王涯因文宗任用仲言态度坚决,自己畏惧仲言一伙势力而妥协。D. 司马光认为,君主依据才德来授予官职,奖罚分明,有主见,不被奸臣的谗言迷惑,只有这样才会让朋比为党的人难以在朝廷立足。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德裕挥手止之,上回顾,适见,色殊不怿而罢。(2)诬也,不肖也,私也,小人也,匪徒弃其言,又当刑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满庭芳•樵赵显宏腰间斧柯,观棋曾朽①,修月曾磨②。不将连理③枝梢锉,无缺钢多。不饶过猿枝鹤窠,惯立尽石涧泥坡。还参破,名缰利锁,云外放怀歌。【注】①据《述异记》记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樵,见二童子弈棋。待到局终,他才发现腰间的斧柯已经朽烂。②《酉阳杂俎》称月亮由七宝合成,为使月面平滑,天帝安排了八万二千户的工户进行修磨。③连理:花木异株而枝干通连,常作为爱情和吉祥的象征。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开篇借用王质这一典故所表达的情感与“到乡翻似烂柯人”一致。B. 曲子四、五两句暗含樵夫形象,同时也为下文对其直接描写作了过渡。C. 曲子六、七两句对仗工整,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樵夫的日常活动场所。D. 这首小令虽多用叙述语言,但语平意曲,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颇具特色。15. 诗歌中的樵夫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两句。(2)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以蜀王杜宇典故表现内心的凄怨;而“______”,以南海鲛人传说抒发内心的悲哀。(3)古人登楼、登峰每多感慨,登高必忧,多为常态。但也有诗歌与众不同,如“______,______”表达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人生哲理。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们从_________的塑像上仰视诸葛孔明的容颜,从斑痕累累的碑碣上聆听三国时代的回音,从彩绘的梁柱上感受历史的冷暖。在这里,有生者与死者的真诚对话,有对智慧之星的敬仰和崇拜。在这里,诸葛孔明的名字没有在人们的祈福中被呼唤为神灵,没有在咒语里被念叨为驱邪的利器。___________ 的焚香叩拜,为的是表达对一脉精魂的亲近,接受一次智慧的洗礼;朝野名流___________,为的是与先贤进行真挚的交流。祠内有很多楹联佳对,妙语珠联,如“淡泊明志修身养德称高士,( )”。祠堂外部也有很多名家题联在其上,抒发对诸葛亮的仰慕与钦佩——最多的是对他生平功业的概述。“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赞颂其自夏、商、周、两汉之后为第一才能之人;“三分相业追伊吕,二表臣心接孔颜”颂扬其辅佐刘备建立政权,功业可与伊尹和吕望相比,品行与孔子、颜渊相承。这些妙对或借古喻今,蕴意深厚,或直抒胸臆,情真意切。功业未就,诸葛亮何以传世千秋?这不仅是由于其忠诚所决定的,更在于其知不可为而为的勇毅。大量的诗篇告诉我们,来来往往的拜谒者,瞻仰的是他身上亘古不灭的精神。虽然岁月的风霜湮没了历史的印痕,但湮没不掉诸葛亮倾注在汉室江山上的心血。如果说诸葛亮当年寓居隆中,是为了隐以求志,静观时变。那么他择刘备而仕,则是为了兴复汉室,施展抱负。在世人的心目中,诸葛亮是奇谋巧计的策略家,是雄才大略的外交家,是高瞻远瞩的政治家,是运筹帷幄的军事家。他“忠以效国、勇以迎难、慎以处事、严以律己、俭以养德、勤以职守”的高尚品格和修身治国的道德风范,给后人留下了一份__________的精神财富!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栩栩如生 布衣雄世 调墨弄笔 永垂不朽B. 绘声绘色 芸芸众生 调墨弄笔 永不磨灭C. 栩栩如生 芸芸众生 挥毫泼墨 永不磨灭D. 绘声绘色 布衣雄世 挥毫泼墨 永垂不朽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清净自守满世经纶最风流 B. 宁静致远经天纬地真名士C. 清净自守满世经纶建霸业 D. 宁静致远经天纬地真奇才19.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他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乐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B.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C. “班长他牺——”小马话还没有说完,就双手抱着头放声大哭起来。D. 坚强,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20. 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分别指出并修改。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2年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如期而至,彭士禄、杨振宁、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等获得“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荣誉。他们之中既有名动天下的大人物,也有生活中平凡的普通人;既有为党为国贡献一生的世纪老人,也有风华正茂的年轻代表。这正如新时代的青年偶像观呈现出价值多样和内涵提升的双重趋势:价值方面当前青年的崇拜对象已不集中在少数类型几个人物身上,甚至崇拜自己这颗“夜空中最亮的星”;内涵提升是随着精神文明的不断丰富,年轻一代的英雄观正走向成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价值观。如今,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青年人的偶像观应该是什么样的?学校“每月文化讲坛”邀请你给全校同学做一次演讲,谈一谈“年轻人的偶像观”。请综合以上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阐述你对“偶像”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3年哈三中高三学年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pdf、2023年哈三中高三学年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3年哈三中高三学年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pdf、2023年哈三中高三学年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哈三中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