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共二篇)
展开初中语文(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一)《大自然的语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事理说明文。这是一篇介绍“物候学”这一综合学科的经典文章,说明语言生动、典雅、准确。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都以“恐龙”为话题切入,讨论的角度却各不相同,但均逻辑严谨,说理充分。学生是语文学习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主要采用板块活动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做学习的主人。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感觉到:说明文很单调、枯燥不生动。而本节课学生与我配合得非常好,原因是我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几幅画面,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所讲的内容中,并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为物候现象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更多地去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我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在分清举例说明的方法时,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在细读课文的时候,让学生学习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方法,还重点品味第一段的生动语言,在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时,有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导入,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两点情况。作者善于联系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因而文章信息众多。本课教学设计注重锻炼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引导学生体会事理说明文科学严谨的文章特色,让学生感受事理说明文独特的语言魅力,从思维的层面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讨,最后落在实处,布置作业让学生学以致用,为后面的课文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除此之外,还结合课内外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学生的阅读技能。 不足之处: 1、驾驭课堂的能力急待加强。 2、时间分配的还不够好,没有做到从容,镇定。应该少量的设计一点反馈性的练习题,以备课堂需要。同时,这样既重视了能力训练,又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考察,这不正好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了吗? 总之,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理解和需求具有他相应的灵活性,我们的课堂应该努力实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尊重学生的个体化体验。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欣赏他人对文本的见解,也能自由开放发表自己的见解的素质,把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初中语文(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二)《大自然的语言》,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介绍学生不太熟悉、也不太感兴趣的物候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先学后导、自主合作、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通过“摘、理、品”的教学操作过程,从不同的角度解决了课文字词学习、主要信息的筛选、说明顺序的梳理、生动语言的品味,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1、把朗读时间还给学生。课上,我毫不吝啬的在课堂上给了学生15分钟的自由朗读时间,并按照我的预设教学程序和学生进行了心灵的对话与交流,虽然这篇文章用了60分钟,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和学生都很轻松的在进行对话交流。学生的知识生成都来源于在读懂课文,读好课文的基础上。读书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2、用激情感动学生。无论是诗歌、小说、散文、还是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都是作者情感创作的灵魂,一篇课文,要让学生感动,教师必先感动,教师要先吃透教材,达到对课文的整合与拆分的境界,寻找课文的美点、焦点与学生交流对话,课堂上,用自己的激情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感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人物独特的个性和美好情操及作者深邃的思想。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思路还是很清晰的。不足之处:1、对语言的品析不应该和后面的内容分开,这样影响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2、品析句子时,问:你觉得哪些句子好,好在哪里?这样的提问使学生的回答离我的预想有很大的距离,不能达到快而准确品析语言生动性的目的。这里可视为“无效提问”。3、对文本研读不够深入,在教学中不能只是让学生明白文章的说明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也不只是让学生了解有关物候的科学知识,而应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内容中品读语言,从语言中学习表达。总之,今后要深入研读教材,尽可能让说明文教学也有语文味。 4、课堂调控欠灵活 。课堂是多变的,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表现,教师要灵活地进行课堂调控。面对沉闷的语文课堂,面对学生的疑惑,我没有及时有效地进行引导,也没有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化解。真正懂得教学艺术的教师,课堂调控更应灵活机智,彰显自己的教学智慧。如果我再上一次的话,我会重新设计一个主问题,使教学重点更突出、使课堂的生成丰富些,而不是单一的重复文本的知识。与学生交流的时候,抓住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从文本中准确找到答案。 在全面推进课改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语文,要走在语文的道路上,让学生在朗读、品词赏句的基础上感受语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