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反思3篇
展开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反思(篇一)本课通过教学引人、交流展示、体验探究和阅读思考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本课教学目标基本达成。第一,课前探究单引路,保障知识储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怎样才能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呢﹖对此,课前设计了探究单,指向课堂学习的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收集资料,为课堂互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选取典型材料。精选了“吉林剪纸艺术”“玉米叶编制工艺”以及两位剪窗花传承人的资料为主要内容来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和欣赏民间艺术,并感悟吉林民间艺人的坚守和创新精神。第三,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跃课堂。全班分成数个小组进行实物探究,由此充分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将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机融合起来,激发了课堂活力。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10条“了解本地区的民风、民俗和文化活动,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能够识别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参与迷信活动”。我国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当地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通过了解和认识当地民间艺术及其与当地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可以深化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随着社会的变迁,许多传统民间艺术面临衰落的困境。如何保护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我们当前需要关注的重要教育主题,民间艺术尤其是学生身边的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且这一载体易被小学生所感知。因此,在引导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同时,应该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民间艺术交流会”,引导学生结合地图从宏观上初步了解我国著名的民间艺术及其空间分布,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多姿多彩。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当地民间艺术,探究民间艺术产生的原因,感受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辛勤付出。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保护民间艺术”,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的现状和未来,力所能及地为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贡献力量。在时代变革浪潮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娱乐休闲活动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传统民间艺术面临着传承的时代难题。如何保护民间艺术是我们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从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意识与责任感很有必要。受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所限,大多数四年级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认知是相当薄弱的。本课的教学,首先应重点围绕“如何提升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认知水平”进行。只有对民间艺术有较为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学生才有可能对民间艺术产生认同感和关切意识。学生在探究民间艺术衰落的原因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责任意识,并能为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力所能及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最好能和本校或者当地民间艺术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排练、汇报演出、团体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需要长期坚持和多方努力,如学校的提倡、家庭的支持和社区的组织等。教学时应该充分借助学生的力量,把全班学生分成数个小组(可以将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分为数个片区,学生相应分成数个小组,也可以尝试其他分组形式),分别收集相关民间艺术的资料。在上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民间艺术,并在《中国行政区划》地图上:找出各民间艺术的所在地区,并做上记号。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标注过的地图,并加以总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等特点。在教学中,如果学生分享民间艺术的地域有限,教师可以借助教材或者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补充。学生通过采访或者其他途径收集资料。如果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有限,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学习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和探究。学习单可以涉及当地民间艺术的产生、民间艺术传承人的故事,以及这些民间艺术在当地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课前,可让学生收集当地民间艺术衰落的报道、当地已经失传或者处于衰落困境中的民间艺术的资料。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并交流各自的感受。对于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这部分内容,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校或者当地相关民间艺术活动开展教学。总之,落实“见物更要见人”的学科特性。主要内容是民间艺术,属于“物”的范畴,但在德育课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物”背后的人。因此,教学不应只限于讲解了民间艺术,而应把最后的落脚点放在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上;在讲完民间艺术衰落的现状和原因后,要把最后的落脚点放在学生如何力所能及地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上。教材中有较多的内容涉及学生的社会探究,需要课前帮助学生明确采访、调查、资料收集等活动的具体要求,并给予相应的方法指导,要使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反思(篇二)《多彩的民间艺术》这节课主要讲我国不同地区的曲艺,我们结合陕西的特色曲艺秦腔展开讲解展示,重点讲解了皮影和周至道情。在讲解周至道情过程中,我们通过展示周至水街春节艺术展演之周至道情的图片、视频,让大家回忆相关场面,加深孩子们对词的了解。同时,通过组织学生们课堂模仿表演,进一步拉近学生们对家乡民间曲艺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欣赏民间戏剧,曲艺”“家乡民间戏曲会演”“学画秦腔脸谱”等三个活动,让同学们通过欣赏曲艺节目,积累学习经验;了解曲艺形式,拓宽知识视野;亲自表演参与,培养艺术情操,提升学习效果。这节课,学生们通过欣赏和体验,使得书本知识得到了扩展、延伸。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主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并且知道了获得知识的渠道有多种,而不仅仅是来自于课堂,使他们更走近了社会。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反思(篇三)1、单向灌输变互动探讨在教学《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这一课时,我将单向的知识灌输变为了师生间的互动探讨。学生了解和感知民间艺术,不再是被动式的“填鸭教学”,而是主动收集,互相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印象,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热情。2、沉闷课堂变欢乐海洋为了让学生近距离感知家乡的民间艺术,我打破了一贯沉闷的课堂气氛,将一堂普通的品社课变成了《土家摆手舞》的舞台,让本就活泼好动的孩子们真切感受到家乡民间艺术的魅力。同时,也加深“民间艺术的来源”这一知识点的印象。3、懵懂学生变艺术保护者本课的教学难点就是激发学生共鸣,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更注重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身份的转变引起他们与渐渐失传的传统艺术的共鸣。“民间艺术保护工作组”成员这一角色扮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从而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我国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创造出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一课中我们感受了民间艺术的历史悠久和精彩绝伦,了解到了他们背后的精神和内涵,这些宝贵的技艺我们不能失传,要把这些财富保留和传扬下去,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树立为继承和发扬家乡的民间艺术做贡献的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