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7.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课件21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7.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课件21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页
    7.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课件21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2页
    7.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课件21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页
    7.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课件21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4页
    7.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课件21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5页
    7.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课件21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6页
    7.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课件21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7页
    7.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课件21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8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7.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授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7.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授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有感情朗读,体会文章的诗意美。2.理解文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把握作者“用现存的事物来追溯曾经的世界”的联想手法。3.了解作者和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生命不息的赞美,感受作者对时空变幻的哀叹,对珍爱生命、珍爱和平的呼唤。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散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作者冯至并为本文取名《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大家是否有这样一个疑问,既然是一个已经消逝了、不存在的山村,为什么还要介绍它呢?作者都写了山村的什么呢?带着疑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冯至是如何介绍这个消逝了的山村的。
    1.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初识山林时,心中是怎么想的?作者初识山林时,认为这座山林和洪荒时代的山林一样,不会有人烟。2.他的想法一直是这样吗,是什么改变了他的想法?是一条窄窄的石路泄露了秘密,改变了作者的想法。3.这条石路带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一条路引“我”走近山居,另一条路是引“我”走到过去。
    4.在作者的叙述中,“走近山居的路”和“走向过去的路”时隔多久?请用文中的话回答或概括。课文的最后一句“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它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连。”
    5.朗读课文第5至第10自然段,讨论:作者提到两条路虽相隔将及一个世纪,但“我”和它们有着关连,作者说的“它们”指谁?和“它们”的“关连”有哪些?(1)小溪小溪中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村里的人们。以小溪为媒介,将消逝的山村的人们和现在的我们连接起来。这是时间上的关连,是与山村的关连。作者为何在描写小溪这一段末尾引用“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句诗?首先,这是作者散文诗意化的体现;其次“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句诗出自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一条长江将两人分隔两地,有空间上的距离,思而不见,但却还能同饮长江水。作者用诗句的内涵证明即使与山村有着时空跨越,彼此的生命依然声息相通。
    (2)鼠曲草的谦虚和村女的质朴让作者从城市带来的纷扰像秋天的黄叶一样凋落,给作者带来的是心灵的洗涤。这里的“关连”是时间上的关连,是与作者自身的关连。①作者在介绍鼠曲草时以描绘村女为主,只有一句话提到了鼠曲草,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何在?运用衬托手法。鼠曲草本是名贵植物,但是它甘愿在这幅美景中,做村女的陪伴。这正体现了鼠曲草的纯洁和谦虚。②作者为什么要着重写鼠曲草和少女的精神品格?首先,这是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借助鼠曲草和少女的品格来映射消逝的山村,质朴无华不只是现在的美好图像,也一定是消逝的山村最初的模样。其次,与作者本身建立关连。鼠曲草和村女的这种谦虚和质朴是作者理想人格形象的投射,在纷扰的现实中,作者追求的正是这种朴实无华、谦虚低调的精神。
    (3)彩菌——滋养着七十年前山村里的人们,同时也滋养着当今的人们。这是时间上的关连,与山村的关连。“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童话,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吧。”此处为什么用“滋养”,换成“喂养”可以吗?“滋养”是指滋补养育,能够不断地提供营养,彩菌不仅能够给山村的人还能给现在的人在身体和精神上的补给,“滋养”一词是时间“关连”上的体现。“滋养”一词更具诗意,表达了彩菌这一美好意象带给人们的馈赠之情。“喂养”是一种照料并抚养长大的过程,为了长大而进行照顾,用在此处缺少情感上的滋润,在语感上会比较生硬。
    (4)文章第8自然段作者提到了有加利树是异乡的树,才移植来不久。如何理解“那个山村恐怕不会梦想到它,正如一个人不会想到他死后的坟旁要栽什么树木”这句话?“我”与有加利树有什么关连?在思考问题之前,阅读赏析诗歌《有加利树》。赏析:诗人吟咏高大的有加利树:“你秋风里萧萧的玉树——是一片音乐在我耳旁,筑起一座严肃的庙堂,让我小心翼翼的走入……我把你看成我的引导:祝你永生,我愿一步步,化身为你根下的泥土。”诗人将有加利树作为精神的启蒙,它犹如圣者一般将城市的喧哗升华到诗的纯美。诗人愿意以谦卑的姿态匍匐在大树之下,以血肉之躯维持树的生长。
    山村在消逝之前,不知道会是有加利树来守护它的遗迹,经过后人的移植,原本不应该在此生存的有加利树不仅自己生长起来,还能够让整座消逝的山林再次生长起来,并生生不息。消逝的山村用它在战争摧毁下的血肉之躯来维持有加利树的生长,使得圣洁的有加利树来守护山林的质朴和宁静,让山村遗留的生命在圣者的庇佑下生生不息。作者对有加利树和山村的“关连”描写正是自身的真实写照。在战争年代,诗人就像消逝的山村一样,愿意匍匐在圣洁的有加利树之下,用血肉之躯维持树的成长。所以“我”与“有加利树”依然存在关连,这种关连与山村的关连是精神上的关连。
    (5)默读第9至第10自然段,思考作者叙述的这些意象和前面的意象相同吗?对于这些不同寻常的意象,“我”和它们有关连吗?有关连。在不平静夜晚的动物的嗥叫、狂风怒吼会让“我”感觉一切都失去了功用,这对于消逝的山村来说也是一种威胁。在平静的夜里,如今在猎人引诱下被抓捕的麂子的嘶叫声和前些年出现的鹿形成了关连。这些关连是时间上的关连,是和村庄的关连。
    6.朗读最后一段,感受作者的在这条“路”上由现在走向过去,又从过去走回现在所发出的感慨。【补充】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冯至写于1942年的一篇散文。本文涉及“人与自然”这一人文母题,属于“感悟自然”类的散文,表现了人对大自然的审美感悟和哲思。它是一篇典型的形散神不散的散文,结构明晰,主旨多元。作者介绍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州人,现代著名诗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说的代表作有20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伍子胥》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集。鲁迅称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散文也写得清新明澈,别具一格。
    (1)“风雨如晦的时刻”指的是什么?“风雨如晦的时刻”指的是作者所处的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的生活状态。(2)作者感慨“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作者所说的“这一切”,也包括像野狗、狂风、狡诈的猎夫这一些比较丑恶的东西,这些也能谈得上是滋养、坦白和恩惠吗?首先是为了明确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美好的,危险一定存在。即使是丑恶的东西,也是对大自然生命延续的挑战和考验,对于消逝的山村来说是要必经的挫折,也正是这种挫折和困难才能让山村不断发展,生命不断延续。只不过这种滋养是一种“消极”的滋养。其次,这些不和谐的丑恶的意象还象征着动荡不安的社会,也正是动荡不安的社会才让作者有了巨大的蜕变,这是磨砺生命,促使成长的关键,正是因为这种磨难才能更坦然的面对人生,所以对于作者的生命来说也是一种“滋养”。
    (3)根据上述分析思考“关连”是什么?“关连”有两层含义:①浅层的“关连”为阐明大自然、生命和时间的关系。旨在说明只要有联系的事物,不管时间间隔多远,彼此的生命都有声息相通的地方。现在存在的事物与曾经存在的山村的关连,说明时空变化并没有左右大自然生命的生生不息,即使有不和谐的因素存在,但是山野草木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②深层的“关连”为作者自身生命的真实写照。山村的种种,和谐的或是不和谐的,都是自身人格的一种映射。旨在说明即使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困难挫折,即使时空变幻,也要学会珍爱生命,珍爱自然,珍爱和平。
    1.作者冯至为这篇散文取名《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这个山村消逝的是什么?没有消逝的是什么?虽然是消逝了的山村,消逝的是这个山村的房屋、人家这些实际存在的事物,没有消逝的是大自然中与山村的生命延续有关的事物,以及作者顽强不息的精神品格。这正是作者的“存在主义”哲学观念,即自然的存在、生命的存在。
    2.有人评价冯至的这篇散文是在写消逝的山村的花花草草、溪流鸟兽,没有什么深刻的哲理。通过学习,同学们如何评价这篇散文?经过学习,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作者在写大自然景物的过程中用意象映射自身所生发的感慨和悲痛,整篇散文虽诗意充盈,语言巧妙,修辞个性生动,但文字背后的哲理意义并未因此被掩盖,诗意与理性的交织让这篇散文精妙绝伦。有很多人之所以无法审视文字背后的哲理,是因为其忽视了作者及其社会的相关背景,不能够知人论世,不能够从文字中发现作者的言语个性。所以,经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要了解作者的思想内容,更要学会用独特的眼光去審视文本,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1.在20世纪40年代民族危亡的关口,冯至这些作品是否与时代有些相隔,不合时宜?正因为存在着大变动的时代背景,对“不变”和“永恒本质”的寻求一开始便呈现出强大的张力。也可以说,这不单是一种寻求,而是战乱所带来的一种反向的渴望。(贺桂梅《冯至——个体生存与社会承担》)在战争的大洪流中,个体与群体,自我与时代,生活与哲学,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这是战争使诗人体悟到日常生活的一切,其实都和我的生命发生深切的关联。(汪云霞《战争背景下的日常生活诗学》)战争将作家放逐到远离战争的昆明相间,使他们有机会在与大自然和自然化的人生“单独默会”中体验与思索人生、自然、宇宙,以及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关注自然和人性的永恒、庄严与和谐,……他们是以自己的方式探索生命的深处,摆脱对经验世界的描摹,达到对生命的升华、超越和抽象。(钱理群《漫游与对话——四十年代小说研读》)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历许多事,看到许多事物和现象,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以“秋叶飘零”为题,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150字-300字)示例:落叶,是秋天里一道美丽的风景。在瑟瑟的秋风中,树上那已枯黄的叶子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它缓缓地、缓缓地落到了地上,发出哀怨的“沙沙”声。落叶啊!你是在哀伤自己生命的短促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啊!它是在为来年付出自己的生命。落叶啊!你的灿烂一生并不会随着秋天而结束,因为种子已带着你的希望去奔赴下一个春天。落叶啊!你也不必担心那光秃秃的枝头会被冰霜冻死,因为昔日的嫩枝已变成苍劲的粗干。飘悠悠,飘悠悠,落叶依然在盘旋着、零落着。它似乎不留恋枝头,也不忧虑命运,而只是在寻觅自己的归宿。
    3.冯至名句用急躁等待将来,用后悔回顾过去,都等于独立核算现在。 我们随着风吹,随着水流,化成平原上交错的的溪径,化成溪径上行人的生命。哪条路、哪道水,没有关联;哪阵风、哪片云,没有呼应;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 界限是一个可爱的名词,由此我们才能感受到自由的意义。社会在变,许多人都变得不成人形,但我深信许多事物没变。 ----《忆平乐》它们融容自得,仿佛与死和解了 ----《忘形》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7.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7.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0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7.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7.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备课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了解作者,第五节,冯志散文的语言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7.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7.1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案配套课件ppt,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学习目标,走近作者,了解背景,西南联大,师资队伍,办学环境,教师待遇,学风建设,人才辈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