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人教部编版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共2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学情,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
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一、教学解析 本课利用教材材料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说一说旅游时要注意什么,去医院看病会遇到哪些情况,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共同学习事例中的哪些环节与法律有关,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发言,说一说生活中与法律相关的其他事例, 向学生提问:你有哪些财产,家里的哪些东西是你可以支配的?如果爸爸妈妈不让你上学,你觉得对吗,为什么?别人可以伤害你的身体吗,可以侮辱你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现象背后有权利; 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要遵守交通法规?为什么不能伤害野生动物?欠债有没有偿还的义务?开办工厂有没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引导学生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现象背后有义务。 通过两个情境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法律,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享有多种权利; 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义务,自己有哪些义务。不管权利还是义务,都是由法律规定的。二、教学目标1.本课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法律维护我们的正常生活,认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并知道法律的作用是什么。2.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经验与经历的回顾,体会法律的指引、评价、保障作用。3.懂得珍惜权利,同时又要恪守自己应尽的义务,从而增强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公民意识。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与义务;理解道德与法律对于社会的不同作用体会法律的指引、评价、保障作用。【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培养公民意识,从而明白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要履行义务 。四、说学情小学六年级对于学生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是一个很微妙的时期,也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六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怎么样的呢?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呢?对与学习的态度又是怎样呢?这些问题都不容教师和家长的忽视。于是我们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了一次调查,以此来了解小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探究现在六年级学生是否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愉快的学习过程、合适的学习方法,并对调查结果作分析,提出应对的方法和建议,为小学六年级学生更好的学习提供依据。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语: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一直伴随着我们。今天上课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假如我们的社会交往中没有了法律,你能想象会是什么样子的吗?【例】:老师先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毛毛,他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孩子,不喜欢太多的约束。有一天,好朋友明明把他带到一个做任何事情都不受约束的地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毛毛刚刚来到这个地方,心爱的小书包就被抢走了。在追跑中,毛毛被闯红灯的司机撞伤,司机不负责任的扬长而去。毛毛很生气,很委屈,他想报警,但是周围的人告诉他,这里根本没有警察,没有人来管这些事。正当他很无助,伤心痛哭时,突然醒来,原来是场梦。醒来的毛毛觉得这个地方一点都不好,因为没有保护,没有安全感,还是有法律的社会最安全。毛毛很庆幸这只是一场梦,庆幸他生活在一个法治的国家里。那个所谓自由的地方他再也不想去了。看来,只有在法律的保护下,我们才能安全生活。【设计意图:趣味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没有法律的危害。】2.法律在保障我们生活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请大家跟随李老师开始今天的学习。(二)、学习法律的作用1.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1)从下面这几个场景中,你知道了什么?《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中要求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人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环境保护法》告诉我们要保护身边的环境;而《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规定,我们必须要遵守公共秩序;保护文物古迹则是《文物保护法》对我们每个公民的要求。【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身边常见的情景,体会法律指导行为的作用。】(2)法律不仅为我们指明了行为的方向,还保障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保护我们所享有的权利。星星在儿童刊物上发表了一篇小说。你知道她依法享有什么权利吗?是著作权。星星的著作权受到了《著作权法》的保护。军军在法律的保障下,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学和专业进行学习;《专利法》鼓励民众进行发明创造,促进我国的科学技术进步。爱好写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喜欢发明创造,法律保障人们拥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设计意图:体会法律保障人民选择自己生活的作用。】(3)除此之外,法律还督促我们要积极承担起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赡养父母、依法纳税、维护祖国统一,都是法律监督我们作为公民要尽到的责任,要履行的义务。【设计意图:体会法律督促民众承担责任的作用。】有了法律这个指南针,我们的行为才能找准方向,才能更好的行使法律权力,履行法律义务。2.小讨论:请大家看下面三个情境,你能想到什么?图片1:《残疾人保障法》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图片2:爸爸喝酒后,一定不能开车,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法律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全。图片3: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要承担全部责任。国家行政、司法机关依据法律,做出公正的处理,肇事司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法律在维持着公正公平的社会秩序。【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书中列举的几个图片案例,明白法律是保障我们生活安全、公平的盾牌,社会生活不能没有法律。】3.从古至今,法律始终如同尺子,提供判断人们行为对与错的标准。阅读链接:相信同学们都听说过管仲吧,他是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管子》是管仲及其学派的著作总集。《管子》中有一句话:“夫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大意是:法是用来预防和惩罚犯罪的,律是用来解决争端、化解纠纷的。法律政令,就是治理社会的规矩绳墨。【设计意图:了解法律从古至今的重要作用,明白法律的重要地位。】4.讨论:那么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我们该怎么做呢?让我们一起来观看视频。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我们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设计意图:视频激发学习兴趣,了解依法维权。】5.事例分析:作为小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依法履行的义务。小学生丽丽的同桌有过这样的经历:我的同桌叫小丁,他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父母做生意特别忙,没时间管他,还常常需要他帮忙干活。上学期开学他没来上课,有几次在路上我还碰见过他,他告诉我说不上学了,我很惋惜少了一个同伴。可是过了不长时间,他又回学校继续上课了。原来,校长和老师去他家里找到他的爸爸妈妈劝李华返学,告诉他的父母:小丁要与其他同学一样,必须回学校上课,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小丁的父母听了校长和老师的劝解后,知道了他们忽视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是违法的。现在,小丁重新回到学校和他的同学一起读书学习了。法律就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接受教育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自己应该履行的义务。】6.分析案例:下面这几位同学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他们处理问题的观点你认同吗?说一说你的理由。观点1:如果有人偷摘我家果园的葡萄,我就去摘他们家的。观点2:如果有人欺负我弟弟,我就找人去教训他。观点3:如果我被别人家的狗咬伤了,那我也没有办法,只能认倒霉。懂法的孩子当然不会认同他们的观点。(1)偷摘他人的果实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其中规定: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2)出于报复而去故意伤害他人,是触犯法律的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3)而《民法通则》告诉我们,被狗咬伤,狗的主人是要承担民事责任的,要给予被伤害的人一定的赔偿。所以,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不能凭意气用事和一时冲动来解决问题。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这也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设计意图:列举生活中常发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武器的作用,让他们知道,遇到不合法的事情,要学会依法维权。】7.拓展分析:如果在生活中,爸爸就职的公司拖欠爸爸的工资,你觉得爸爸应该怎样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呢?播放视频《拖欠工资怎么办》。小结:我国《劳动法》中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法律保障了爸爸作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设计意图:拓展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了解法律援助。阅读角。播放视频:法律援助。小调查:请你调查一下自己生活的地区,法律援助机关有哪些?(三)、开展活动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法律知识,对法律由陌生到逐渐熟悉。让我们一起来开展一次“法律故事会”,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或经历过的与法律有关的故事,说说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拉近法律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明白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四)、课堂小结在法律的指引和保护下,我们依法享有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个人和家庭快乐、幸福,社会与国家公正、和谐。愿每位同学都能知法、懂法,能够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能够在法律的监督下履行自己的义务,维护国家和他人的利益,在法律的保护下茁壮成长。五、板书设计 如同指南针 法律作用 如同尺子 保护我们的权利 如同武器六、教学反思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教师要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 2020-2021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
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一、教学解析本课主要是通过初步引入,让学生清晰法律门类的区别即可,不必深究其在学术和法律上的概念和划分。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作用。法律除了约束人的行为,也保障人的权利,规范政府的权力。法律事先明示了规则以及违反规则的后果,适用于社会的每个成员,引导人们做正确的事。法律还促进社会进步,通过制定和落实规则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让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行事、依法维权。【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作用,在生活中学会依法行使、依法维权。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法律的指引、评价、保障作用。【教学难点】:认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培养公民意识。四、说教法和学法六年级学生已经确立了较稳定的性格,但是对自己本身个性的认识不是很清楚。 处于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过渡期,既带有少年的天真,有时常表现出青年人的成熟。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体验的深化,六年级学生内心世界比较丰富。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 更应该让学生明白法律、理解法律、纪律和道德的区别;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懂得,这些社会规范也有内在联系。 可以结合家规、班规、校规等不同的规范,帮助学生认识法律执行的强制力和普适性。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历史学的角度和法律的作用、优势出发,引导学生认同法治社会既是现实状况,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制度是因需要而产生,避免学生对法律这样具有明显强制力和普适性特征的社会规范产生排斥。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生活小镜头:假如你是小郑,你可以怎么做?你的依据是什么?2、导入语:法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想生活得更好,就需要法律为我们提供保障。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感受到了法律的作用了吗?法律都有着怎样的作用呢?(二)、讲授新课 --法律的作用1、讨论:(1)你是如何看待这名运动员的做法的?这样做对其他参赛选手来说,公平吗?(2运动员的做法违规吗?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们能怎么办?2、总结:比赛不能缺少规则,只有制定全面合理的规则,才能保证比赛的公平,才能避免同类事情的再次发生。而社会生活更离不开规则,缺乏规则的社会只能导致混乱。3、小见解:没有语言,人和人就无法顺畅地沟通;没有规则,人和人便无法正常地交往。游戏和比赛如果没有规则,就无法正常进行。社会交往如果没有法律,又会怎样呢?4、视频:高铁霸座女最新消息:被罚200元。5、深度思考:(1)如果没有法律,这个霸座的女子可能会有多少种结局?(2)假如生活中没有法律,会出现怎样的情况?6、图片展示:如果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会......7、视频:法治让生活更美好8、法律作用大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法律的作用了吗?你认为法律有什么作用?9、法律作用我发现: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归纳。10、法律作用大:(1)法律如同指南针,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2)法律保障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3)法律督促我们积极承担起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4)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合法的行为受到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制裁。当正义和冲突发生时,国家行政、司法机关依据法律,作出公正的处理。①阅读角:《管子》②具体解决纠纷的案例展示。③总结:法律的如同尺子,帮助我们衡量对错,解决纠纷。(三)、学会依法维权1、各抒己见:(1)你认同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2)如果爸爸就职的公司拖欠爸爸工资,你认为爸爸应该怎么办?2、小讨论: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3、视频:法律力量大 维权得靠4、小提示,勿忘记: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5、试一试:请你说一说,如果遇到以下情况,你该怎么办?(1)华华因为违反校规校纪,学校要开除华华。(2)铭铭在超市购买了一盒巧克力,到家后发现该巧克力已过期。(3)慧慧到书店看书,离开时,店家怀疑她偷拿了图书,要求搜查慧慧的书包。6、相关链接:法律援助。7、展示当地法律援助机关的地点、联系方式等。8、法律故事会:让我们一起来开展一次“法律故事会”,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或经历过的与法律有关的故事,说说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四)、课堂小结法律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则,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人人依法享有权利,人人依法履行义务,在法律的指引和保护下,个人和家庭快乐、幸福,社会与国家公正、和谐六、板书设计 正确认识法律的作用法律作用大学会依法维权七、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避免向学生机械灌输法律的概念、作用、分类等,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现实生活中,不同规范之间难免存在冲突,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每种规范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寻求解决问题之道。对主要社会规范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扩展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处理矛盾和多角度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刑法与犯罪相关,普通的违法行为不受刑法调整和惩罚,只有符合刑法规定的主客观条件的行为,才是犯罪行为。民法与日常生活相关,解决人们遇到的大多数问题,管理私主体之间的关系,由民法调整的当事人,通常地位平等。行政法与政府管理相关,通常体现对于政府权力的约束,隐含了公民面对行政机关享有的权利,要让学生理解生活处处有法律,法律保护人们正常的生活,初步确立守法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法律在学术上的专业定义难以理解,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感知来认识法律,学生能够了解法律是一种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规则即可。 2020-2021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
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解析 本课旨在要让学生理解生活处处有法律,法律保护人们正常的生活,初步确立守法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法律在学术上的专业定义难以理解,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感知来认识法律,学生能够了解法律是一种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规则即可。更要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作用。法律除了约束人的行为,也保障人的权利,规范政府的权力。法律事先明示了规则以及违反规则的后果,适用于社会的每个成员,引导人们做正确的事。法律还促进社会进步,通过制定和落实规则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让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避免向学生机械灌输法律的概念、作用、分类等,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二、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与义务。2.理解道德与法律对于社会的不同作用。3.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与义务,理解道德与法律对于社会的不同作用。【教学难点】:明白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要履行义务。四、说教法和学法本课教法主要是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权利。权利是一种自由,有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选择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权利包括了人身权、财产权、选举权等,这些权利是由法律规定的。义务与权利相对应,它是一种约束,意味着公民应当做某事(如纳税)或者不得做某事(如不得污染河流)。在教学中,教师教法应当注意避免向学生机械灌输法律的概念、作用、分类等,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要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作用。法律除了约束人的行为,也保障人的权利,规范政府的权力。法律事先明示了规则以及违反规则的后果,适用于社会的每个成员,引导人们做正确的事。法律还促进社会进步,通过制定和落实规则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让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一)、视频导入、设疑激趣1.环节一:谈话导入,引发思考同学们,我们这一生,除了亲人的陪伴,还有什么会陪伴在我们身边,一直保护着我们?2.环节二:观看视频,想一想:这些事情都和我们的生活有关吗?(1).观看视频。(2).学生交流。(3).教师小结:我们生活在蓝天和阳光下,也生活在法律中。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二)、讨论故事,感受权利与义务无处不在1.环节一:感受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1).播放小明春游的视频:想一想:小明的春游行程中,哪些地方有法律的身影?(2).学生交流。(3). 教师总结:小明较好地行使了自己的权利,在履行义务方面,则稍显不足。相信同学们在给小明指出来的同时,一定也会严格要求自己,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履行好自己的义务。2. 环节二:明确权利的含义(1).出现问题:小明的相机被同学借走没有及时归还,怎么办?(2).学生交流。(3). 教师小结:法律保护了我们权利。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法律也规定了我们的义务。遵守交通法规、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借别人东西及时归还等,这些都是我们要履行的义务。相机属于小明的私有财产,小明对相机拥有财产权,他可以直接找那位同学要回来,而那位同学借了东西没有及时还,没有履行好自己的义务。(三)环节三:归纳总结1.提问:我们跟随小明完成了春游,大家有什么想法吗? 2.学生总结3.教师小结:从我们出生直到我们老去、离开这个世界,法律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它既赋予了我们权利,又规定了我们义务,我们无论何时,身处何处,都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去做,只有这样,世界才会越来越美好、和谐。(四)、探究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1.出示图片:哪种行为属于违反了学校纪律?哪种行为属于违反了法律?2.学生交流3.教师追问: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一样吗?4.学生交流5.教师小结: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五)、探究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环节一:探究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过渡: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2).思考:为什么说道德与法律就像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3).学生交流(4).教师补充: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出台后,常回家看看不再仅仅属于道德范畴,啃老也不再是理所当然,子女不孝,父母有权告上法庭,父母有权支配自己的财产,多省还特意给独生子女安排了护理假等等,这些都属于法律范围。(5).教师小结: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六)、小结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它保护了我们的权利,规定了我们的义务,它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备强制力和权威性,任何人都不能违反它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善于反思发现了不足之处:课堂上的应变能力不够灵活;当课件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时,我有点着急,最后的环节,没有深入学生内心,没有在每一个环节后让学生谈感受,读儿歌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合作好处的认识,本来应该学生说的话,我一着急就全部说出来了。 通过教学我也得到了一些启示:本课程本课程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所以教学设计必须能深入学生内心,才能真正从思想上改变学生,才能真正把思想化成行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获奖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时数,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