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学科命题指南(word版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学科命题指南(word版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发挥引导教学作用,提升试题科学化水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科命题指南(2022 版)物理学科Ⅰ.命题依据严格依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命题。Ⅱ.命题原则一、突出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立意的命题思路。命题要体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评价理念。命题要充分考虑城乡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创设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的试题情境,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要求的程度,并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对初中生进行综合评价和选拔。二、发挥引导教学作用命题要注重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物理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考试对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导向作用。三、提升试题科学化水平命题要力求科学、公平、准确、规范,试卷要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Ⅲ.考试内容与要求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意见》(教基[2019]15 号)等文件的要求,闭卷笔试考试内容应包括物理课程内容和物理学科能力两个方面。一、物理课程内容物理课程内容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结合我省初中物理教学实际,确定以下笔试考试内容。物质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3.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4.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用水的物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5.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6.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7.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8.理解密度,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9.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10.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11.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12.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新材料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作为。运动和相互作用13.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14.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15.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16.会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17.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18.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用示意图描述力。19.了解重力,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0.了解弹力。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21.了解摩擦力。会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22.认识牛顿第一定律。23.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24.知道二力平衡条件。25.知道简单机械。26.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7.理解压强。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28.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9.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0.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1.认识浮力。知道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3.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4.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35.了解乐音的特性。36.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37.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38.了解光的反射定律。39.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40.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4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42.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43.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44.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45.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46.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47.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48.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49.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50.知道电磁波及其应用。51.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能量52.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53.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54.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55.知道动能、势能。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56.知道机械能。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57.知道机械功。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的含义。58.知道机械功率。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率的含义。59.知道机械效率。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60.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61.了解内能。62.了解热量。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6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64.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65.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66.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67.知道电流,会使用电流表。68.知道电压,会使用电压表。69.知道电阻。70.知道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71.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72.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73.理解电功。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74.理解电功率。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75.了解焦耳定律。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76.了解家庭电路。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77.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78.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79.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80.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81.知道核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物理闭卷试题对学科内容的考查比例要求与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在国家课程方案规定课时所体现的比例基本相符,其中对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部分的考查分值约占总分值的15%、45%、40%。内容要覆盖课程标准 14 个二级主题的 85%以上;物理试题对科学探究的考查,包含在科学内容之中,所占比例不低于 30%。对学科内容要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水平命题。二、物理学科能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加强对物理学科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要通过对科学探究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应把某些学科内容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学科要考查的学科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2.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能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有效的控制实验条件,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3.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能从观察、实验获得的信息中分析、归纳出规律,能描述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4.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根据他人的正确观点或通过他人经验教训完善自己的观点。5.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同等水平文字材料中的主要观点,能自觉应用学过的科学研究方法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以上几方面能力的要求不是孤立的,在通过一个具体问题考查某些方面能力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考查与之相关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因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应是相互渗透的。三、实验操作考查内容与要求实验操作考查内容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附录 1 所列出的学生必做实验项目为主。学生必做实验项目: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7.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8.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9.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0.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1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6.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8.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1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0.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操作考查试题主要考查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实验技能,包括实验仪器的选择和组装、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简单的误差分析等。命题应包含试题、评分标准和器材准备等。Ⅳ.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试和实验操作考查两种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总用时不少于 60 分钟,实验操作考查总用时不少于 15 分钟。二、试卷结构(1)闭卷笔试试卷结构: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为 100 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分值所占比例,要从考查内容的覆盖面和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现程度两方面综合考虑。选择题部分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部分包括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等。试题分基础题(难度系数大于 0.7)、中等难度题(难度系数介于 0.7-0.4 之间)和较高难度题(难度系数小于 0.4)三个档次,所占分值之比约为 6:3:1,全卷试题难度系数控制在 0.60-0.70 左右。(2)实验操作考查试卷结构:试题含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各项操作要求和以合理形式呈现的考查内容。Ⅴ.题型示例闭卷笔试1.(单项选择题) 华为 Mate20 系列智能手机所搭载的国产7 纳米制造工艺麒麟 980 芯片,“在指甲盖大小的尺寸上塞进 69亿个晶体管”,实现了性能与能效提升的新突破。计算机芯片、智能手机芯片等体积的微型化得益于一种新型材料的研发。这种新型材料是A.超导材料B.磁性材料C.纳米材料D.半导体材料2.(多项选择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从2018 年 12 月 26 日开始提供全球服务,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如图所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 5 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 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检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段包括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A.各部分间利用超声波进行信息传递B.太阳能帆板是卫星的主要电源之一C.静止轨道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D.导航定位信号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3.(填空题) 2019 年 12 月 31 日 7 时 10分,随着 G1587 次列车(如图)缓缓驶出站台,鲁南高铁真正融入全国高铁网。(1)站台上标有黄色安全线,与列车高速驶过时车体附近气体面流速大,压强____(选填“大”或“小”)有关。(2)乘坐该趟列车的小明进入温暖的车厢时,眼镜片上立即蒙上了一层“水雾”,这是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3)用列车上的插座给充电宝充电时,充电宝属于______(选填“电源”或“用电器”)。4.(作图题)小明在践行青岛市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活动中,进行了一次远行研学。他所用的拉杆旅行箱示意图如图所示。装有物品的旅行箱整体可视为杠杆,O 为支点,B 为重心,A 为拉杆的端点。在 A 点沿图示方向施加拉力 F,旅行箱静止。请画出拉力 F 的力臂 L。5.(实验探究题)小华用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各器材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光屏上恰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1)此时烛焰的像应为图乙中的____,生活中的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2)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把图甲中蜡烛移到零刻度处,则应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且像的大小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厚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现将图甲中虚线圆圈部分当做是人的“眼睛”,当图甲中蜡烛远离“眼睛”时,由于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上不能改变,“眼睛”需调节凸透镜的厚度使其____(选填“变薄”或“变厚”),改变其对光线的偏折能力,从而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该“眼睛”无法调节凸透镜达到应有的厚度,则该“眼睛”为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应该佩戴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进行矫正。6.(计算题)某型号汽车的油量显示电路如图甲所示,其中定值电阻 R0=10Ω,R 为压敏电阻(厚度不计),位于油箱底部,A 表是一量程为 0~0.6A 的电流表,作为油量指示表。压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汽油产生的压强的变化而变化,其对应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加满汽油时油的深度为 0.4m,A 表示数为 0.6A,汽油密度 ρ 油=0.7×103kg/m3,g 取 10N/kg。通过计算回答:(1)加满汽油时汽油在油箱底部产生的压强;(2)电源的电压;(3)汽油耗尽时电流表的示数。实验操作考查试题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1.清点实验器材,将它们摆放在便于操作的位置。2.将平面镜水平放置在实验桌上,再在镜面上安装可折转光屏,使可折转光屏的轴线与镜面垂直,并将光源固定在光屏上适当的位置。3.让入射光沿光屏投射到平面镜上,测出此时入射角的角度是______;再观察反射光的方向,找出反射角。向评分教师举手示意,待教师允许后,继续进行实验。4.改变光源的位置,使入射光靠近法线,观察发现:反射光随之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再使入射光远离法线,观察发现:反射光随之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5.按照下表预设的入射角继续进行实验,观察并测量反射角,记录在下表中的相应位置。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6.整理实验器材,并放回原处或恢复原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广东省初中学业物理水平考试押题训练(word版无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广东省初中学业物理水平考试押题训练(word版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模拟试题(word版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