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3 我不拖拉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3 我不拖拉教案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对儿童的生活提出了四方面的具体要求,即: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我不拖拉》就是依据——“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1条“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不拖拉”而编写的。这一课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教材第10页是两首儿歌配上儿童生活的情境,呈现了儿童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拖拉现象。第11页是对拖拉一下是否有关系的小讨论。这两页主要是认识拖拉的现象以及拖拉的危害,感受时间的意义。
教材第12页是用绘本呈现小明改掉“拖拉”的故事。第13页,是用儿歌提示学生要有时间观念,以及探讨更多的和“拖拉”说再见的方法。这两页编写意图主要是引导孩子找到做事不拖拉的方法,初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材副版中呈现的是绘本故事《拖拉鸟》,揭示了拖拉行为导致的后果。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七岁左右的儿童来说,时间观念淡薄、专注力差、自制力低、做事拖拉磨蹭这些情况在他们身上普遍存在。为了更具体地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课前我通过观察、访谈和家长问卷的形式进行学情了解。
通过观察、访谈,我发现:很多学生谈到,在家里,家长经常会说自己做事磨蹭,如:批评自己早上起床穿衣慢、吃饭慢、做作业慢,可自己并不那样认为。在学校,有时候做作业也会慢,那是因为做作业的时候一边写一边在玩,或者一边做作业一边在想其他的事情,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任课老师反映,在学校里,完成作业不及时,一边做作业一边玩的孩子也不是少数,令人担忧。
通过家长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存在磨磨蹭蹭的情况,经常要家长不断催促,缺乏时间观念,特别是吃饭、做作业、早上起床等。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对此还不以为然,比如:虽然听见了家长在催促赶紧穿衣服,动作却依旧不紧不慢的,让家长颇为烦恼。也有少数家长认为自己孩子做事比较专注,比如:拼搭乐高时不会受旁边环境影响;做作业时专心致志、不东张西望;吃饭时不讲话很快能吃完这些习惯较好的孩子,可以在教学中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和对学情的详细了解,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来进行课堂教学。第一课时内容主要是教材第10—11页,教学目标为:
1.了解什么是做事拖拉,初步认识拖拉的危害;
2.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拖拉现象,发现自己的拖拉行为。
3.体验抓紧时间做事的意义,树立做事不拖拉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认识拖拉的危害,树立做事不拖拉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
在第一课时中,我安排了四个板块的活动。活动一,听故事,感知“拖拉”;活动二,看图片,说说“拖拉”;活动三,想一想,辨析“拖拉”;活动四,续故事,告别“拖拉”。
活动一:听故事,感知“拖拉”
首先,我播放一阵清脆的鸟叫声,继而,出示四种常见的鸟,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接着,出示教材中“拖拉鸟”一图,并设下悬念:为什么叫它“拖拉鸟”?随机播放教材副版中的绘本故事。通过听故事了解什么叫拖拉?并且在黑板上贴上故事中的关键词“不急”、“明天”。明白了“拖拉”的意思后,再请学生说说:你觉得这样拖拉好不好?为什么?(同时板书“拖拉”二字)最后,引入古诗《明日歌》,听一听、读一读,初步感知拖拉的危害。
在本环节的设计时,我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喜欢形象直观的事物,喜欢听富有童趣的故事,于是我抓住了他们这一特点,先欣赏几种熟悉的鸟儿,再引出“拖拉鸟”这个名称,设下伏笔,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交流的兴趣。再通过倾听“拖拉鸟”的故事,初步感知什么是拖拉,拖拉不可取。
活动二:看图片,说说“拖拉”
这个环节首先是从教材中的两幅图、两首儿歌入手。
先请学生来说一说:图中的两个小拖拉,做事总是要“等一下”、“还没完”。这样好不好?为什么?
接着,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会把“等一下”、“还没完”这样的词挂在嘴边?
(同时板书“等一下”、“还没完”)
最后,根据课堂发言,呈现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典型拖拉事件:早上起床拖拉、穿衣服拖拉、刷牙洗脸拖拉、吃早饭拖拉,上学路上拖拉等等一系列日常现象。
本环节的设计中,我主要是以观察教材中“等一下”与“还没完”的两幅图片为中心,辐射出存在孩子身上的拖拉、磨蹭行为。在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小故事中的主人公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拖拉现象,进而发现自身做事拖拉的坏习惯。
活动三:想一想,辨析“拖拉”
这一环节,我是这样导入的:刚才小朋友找出了那么多生活中的拖拉现象。有个叫元元的小朋友听了却说:“一天有24个小时,每小时有60分钟,算一算一天共有1440分钟,一两分钟干不了什么事,所以拖拉一下没关系。你觉得他说得对吗?直到有一天,元元遇到了一件事,让他后悔莫及。你们想知道是什么事吗?
接着,播放故事《一分钟》。听完故事后讨论:元元起床时拖拉了一分钟,后果是什么?(错过了公交车,上学迟到了20分钟)再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自己是否也因为拖拉而造成过麻烦呢。接着,让学生展开想象:元元如果养成了做事拖拉的习惯,长大后会怎么样呢?此处给孩子们创设场景:要是那时候元元成了治病救人的医生、种植粮食的农民、救险救灾的消防员做事拖拉的他会造成什么后果?讨论之后得出结论:做事拖拉,麻烦不断,甚至会危害他人。(板书:麻烦危害)至此,孩子们对拖拉行为的危害就有了更深的了解。
然后,我组织学生进入“时间乐园”,和小闹钟来做2个游戏。游戏1:一分钟写字。看看一分钟内,大家能端正地写好多少字;游戏2:一分钟数纸。一分钟内能数出多少张纸。
最后,我用生活中的数据进行对以上活动进行总结:据人们统计,汽车厂一分钟能生产一辆汽车;中央电视台新闻播音员一分钟能播300个字左右;银行点钞机一分钟可以点1500张人民币。你瞧,一分钟多么神奇宝贵啊!我们得改正拖拉的坏习惯,不要随便浪费时间。(板书:浪费时间)
为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做事拖拉的后果严重,在本活动环节中,我借用了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分钟》故事,同时让孩子们对故事中主人公“元元”的未来生活进行设想。孩子们在故事倾听和畅想中,深深感受到做事拖拉,后果严重。同时,两个“一分钟游戏”让孩子们体会到时间宝贵,不能随便浪费,从而树立做事不拖拉的意识。
活动四:续故事,告别“拖拉”
此活动是对“第一板块的活动”的呼应,再次呈现“拖拉鸟”,请学生说说现在有什么话想对它说。
接着,是“拖拉鸟”的自我反省:“小朋友们,听了大家的话,我觉得拖拖拉拉真是个不好的习惯,我要马上改掉这个坏习惯。再见啦!趁着天气好,我要赶紧搭窝去!再见!”
最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给改掉坏习惯后的“拖拉鸟”,重新取个名字。
该环节的设计非常富有童趣。孩子都向往美好的事物,所以本环节的续编故事用意就在于让孩子懂得知错就改,为时不晚。引导他们愿意努力改掉之前的拖拉习惯,树立做事不拖拉的意识。这也是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了铺垫。
以上是本课第一课时的说课,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我不拖拉
不急明天
还没完 等一下 麻烦 危害 浪费时间《我不拖拉》说课稿(2)
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不拖拉》,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的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说教材分析
《我不拖拉》是《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内容包括"‘等一下’与‘还没完’、拖拉一下没关系吗、和‘拖拉’说再见"三块内容,教材的编写意图主要是让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养成认真负责、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
二、说学情分析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时间观念淡薄、专注力差、自制力低、做事拖拉磨蹭……这些情况在他们身上普遍存在。抓住他们活动好动、爱玩的天性,利用形象直观的动画、活动教学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式。
三、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做事拖拉,初步认识拖拉的害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
2.指导学生认识到做事拖拉带来的后果,培养学生基本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克服做事拖拉的坏毛病;
3.懂得要珍惜时间,体验抓紧时间做事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认识拖拉的害处,懂得要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卡纸、活动纸等。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活动记录
备注
意图
看动画识“拖拉”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部动画片,想不想看?
播放《做事不拖拉》动画。
看完动画片,你们知道为什么别人都拔完了萝卜,而“呀呀”没有拔完吗?
说得很好,看来我们同学们都看的很认真。是呀,呀呀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吃东西,做事拖拖拉拉,所以没有拔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拖拉”。
贴上课题:拖拉
通过观看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使学生初步认识“拖拉”,引入课题。
联系实际说“拖拉”
(一)认识“拖拉”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像“呀呀”一样的同学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首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二幅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课本第10页二幅图片)
爸爸妈妈叫明明吃饭,他只顾着玩头也不回地说“等一下”,老师收作业了,元元追着老师说还没做完。
除了他们,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
活动一:找一找身边的小拖拉
四人或六人小组讨论,找一找身边的小拖拉,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
学生反馈。
师总结:看来,我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找到了这么多的小拖拉。这里,老师列举了几个身边常见的小拖拉,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有没有这些小拖拉。
(出示身边常见的拖拉现象图片)
5.这些都是大家平时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拖拉现象,经过讨论我们发现,只要常常把“不急”“明天”“等一下”“还没完”挂在嘴边的人,都有做事拖拉的毛病。
(随机贴上板书:不急、明天、等一下、还没完)
听故事,辨析“拖拉”
同学们,刚才我们找到了那么多生活中的拖拉现象,觉得拖拖拉拉很不好。可是,有个叫元元的小朋友听了却说一天有24个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算一算一天有1440分钟,一二分钟干不了什么事,所以拖拉一下没关系。你觉得他说的对吗?
有一天啊,元元遇上了一件事,这件事让他后悔莫及。想知道是什么事吗?那让我们一起走进元元的故事。
(播放故事录音《一分钟》)
听完故事后说一说元元起床只拖拉了一分钟,后果是什么呢?
那我们同学们想一想,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像元元这样因为拖拉而造成过麻烦呢?
展开想象,如果元元养成了拖拉的坏习惯,长大后又会怎样呢?
(为学生创设情境:出示图片。要是元元是治病救人的医生,种植粮食的农民,救灾救险的消防员,做事拖拉的他又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
学生讨论后举手回答
师小结:看来啊,做事拖拖拉拉,不仅会麻烦不断,甚至会危害他人,瞧,后果多么严重!
(贴上板书:麻烦不断,后果严重)
通过生活实际,找一找自己身边的拖拉,从而认识什么是“拖拉”。让学生倾听《一分钟》的故事,然后对元元的未来进行设想,从而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拖拉所带来的危害。]
活动体验时间的宝贵
活动二:实践大体验
小朋友们,在了解了拖拉的危害之后,老师想带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实践大体验,看看一分钟时间里,我们能做多少事情,请大家跟我一起进入时间乐园,跟小时钟做几个小游戏。
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时间乐园,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跟我一起在轻松的音乐中感受一分钟。
(出示课件小时钟,播放音乐的同时时钟走一分钟。)
感受完了,你觉得一分钟时间长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一分钟小游戏,看看一分钟我们能干多少事情。
请同学们从抽屉中拿出我事先为大家准备好的材料,我们分为三组进行活动,第一组是写字组,第二组是口算组,第三组是读书组。
先别急着动手,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写字组的同学要把字写端正、美观;口算组的同学要计算正确;读书组的同学要把每一个字读准确。
闹钟开始计时后同学们开始各自的项目,等到一分钟结束后各自停下手中的事。
(小时钟开始一分钟计时。)
一分钟结束后询问各组成员一分钟都完成了多少事情。
一分钟看似短暂,其实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据统计银行点钞机一分钟能点1500张人命币,汽车生产线一分钟能生产一辆小汽车,中央电视台播音员一分钟能播180个字,彩电生产线一分钟能生产一台彩电。
瞧,一分钟多么宝贵,如果我们做事拖拖拉拉,就会浪费了这些宝贵的时间,那多可惜!所以让我们大声的来说“我不拖拉”。
(贴上板书:我不)
通过进入时间乐园感受一分钟,并且完成一分钟小游戏,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时间的宝贵,不能随便浪费,从而树立做事不拖拉的意识。
续故事告别“拖拉”
[]
同学们,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呀呀”说的?
呀呀的自我反省:
小朋友们,听了你们的话,我知道了拖拖拉拉真是个不好的习惯,我要马上改掉这个坏习惯。现在我要赶紧去拔萝卜了,小朋友们再见!
3.同学们的自我反省。
呀呀的自我反省呼应了开头,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也是对学生本堂课学习情况的一个检测。
结课部分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总把“不急”、“明天”、“等一下”、“还没完”挂在嘴边,就是拖拉的现象,而且了解到,如果总是拖拖拉拉的话,就会养成坏习惯,就可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麻烦,甚至造成严重的危险,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学会不拖拉。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改掉拖拉的坏习惯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一下,我们下节课接着讲。
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并留下作业,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3 我不拖拉
不急……
明天…… 麻烦不断,后果严重
等一下……
还没完……
用卡纸贴板书,比较新颖,学生更感兴趣,同时内容简单概括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贴近生活,符合儿童特点;注重在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探究知识,认识生活;运用了一年级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实现了道德认识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基本目标。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3 我不拖拉教案设计,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3 我不拖拉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活动情境,激趣导入,,走进拖拉小镇,了解拖拉,联系实际生活,告别拖拉,开展实践活动,体验快乐,课后活动延伸,总结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3 我不拖拉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