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道法部编版初一下全套说课稿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说课稿 含教学反思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说课稿 含教学反思教案,共18页。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说课稿 第七课 共奏和谐乐章单音与和声节奏与旋律 《单音与和声》说课稿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的第一框题,在学习了第六课后,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集体生活。本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集体规则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冲突,树立集体观念。教材通过“集体规则很重要—发生冲突有原因—解决冲突有办法”这一内容逻辑引导学生辩证看待自己的需求与集体的需求,两者发生矛盾时能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做好自己—提出意见—集体主义—冷静处理”的思路,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二、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极遵守和维护集体规则;树立集体观念,识大体、顾大局。 能力目标:培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能力,掌握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的方法。 知识目标:知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理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辩证关系。二、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教材内容与实际教学情况,我将本框题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教学难点:在实际行动中树立并践行集体观念。 四、说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学生们有激情、有想法、冲动盲目而缺乏理性,在集体生活中有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又欠缺正确的方法和途径。需要帮助学生增强辨别意识,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从而引导学生识大体、顾大局。 五、说教学过程 【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 1.集体中规则的作用有哪些?2.集体规则与个人需要之间产生冲突的原因?3.如何解决集体要求与个人意愿的冲突?【让和声更美】4.阅读文本64—65页,请你归纳梳理:让和声更美,需要我们做到哪些?(如何才能让和声更美?) 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下列情境) 情境一:学校严令穿校服,可是校服的样式、颜色我实在不喜欢。 情境二:我想带手机上学,可学校不允许。情境三:学校田径队吸纳我为新队员,可是田径队员每天都要早起训练,太累了,我不想去。请问:◆你在集体生活中遇到过类似冲突吗?◆在遇到类似的冲突时,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阐述) 教师总结:我们都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知道团结就是力量,上节课我们也学习了我们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可是,正如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一样,有些时候我们的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会有出现冲突的时候,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通过“单音与和声”这节课的学习来找出解决办法。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集体规则:有哪些? 1、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一致【一致】集体中规则的作用(一致时)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员,集体有必须有一些共同的规则。这些规则能够保证集体的和声更动听。当集体规则与我们的个人意愿意志,并且能够保障个人利益时,我们更乐于积极遵守和维护。2、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分歧【分歧】我们有时会感到集体规则与我们的某些个性化需要之间存在矛盾甚至冲突。(原因)这可能基于一方有不正当或不合理的要求,也可能是个人和集体的需要不同。3、如何解决个人意愿与集体要求?面对冲突,我们通常会让个人意愿服从集体的共同要求 。实际上,个人意愿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之间往往不是完全对立的。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我们就可能找到解决冲突的平衡点。 (一)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一致与分歧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及问题)活动一:材料分析周日,七(一)班同学组织游山,同学们都很开心,都按规定的时间早早地集合在学校门口,到了景点,老师说可以自由活动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以后必须准时在规定地点集合,有一小部分同学想再多逛逛,可另一部分同学不同意,最后决定坚持原计划,一个小时后集合。可是小玲、小丽、小文太想多逛逛,小玲说:“我们就多逛一会儿吧,反正同学们不会丢下我们自己走的”,于是三人没有准时归队。一个小时过后其他同学都到了约定的地点,只差小玲、小丽、小文三个人,同学们等不到她们,怕发生什么意外,就焦急的分头去找,40分钟后,终于找到了她们,同学们都怪她们没有集体意识,可她们也很委屈:好不容易来一次,我们不过是想多逛一会儿......问题:(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提示:个人意愿与集体意愿出现了分歧,个人与集体的需要不同 (2)你怎样看待小玲等人的做法?提示:一方面,小玲等人有自己的想法,可以理解;但集体有集体的规则,应遵守集体规则(3)怎样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提示:小玲等人应认识到到这是集体活动,该有集体意识集体:尽量协调同学们的意愿 教师讲述:在这个案例中,小玲等人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出现了分歧,其实我们在学校中经常会出现这种分歧,例如课本63页探究与分享中所举的小例子。 (二)化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冲突活动二:探究与分享 (多媒体出示课本63页“探究与分享”)思考:(1)如果不服从这些要求,可能给集体带来什么影响?提示:无法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造成局面混乱,集体无法正常运转 (2)如果不服从这些要求,可能给个人带来什么影响?提示:个人的学习环境得不到保障,大部分同学的个人意愿无法实现(3)个人意愿一定要服从集体规则吗?提示:换位思考,个人应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集体也应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发现其中的平衡点。活动三:辩论赛 正方:死守规则最重要,无视规则是胡闹 反方:修改规则最重要,大家满意才是好 (1)学生举手分正反方 (2)辩论时间5分钟教师讲述:俗话说:众口难调,在很多情况下,因为个人与集体的需要不同,导致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出现了分歧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能够遵守集体规则就显得尤为可贵。但个人意愿并非总是要屈从与集体规则,当集体规则不合理时,理应不断修改、不断完善,找到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最优组合。 目标导学二: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让和声更美】 (三)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如果把个人比作单音,集体比作和声,那么,要让集体的和声更美,我们如何才能让和声更美?阅读文本64—65页,主要内容请归纳梳理:我们如何才能让和声更美?1、尽力做好自己,遵守规则,以保持和声的和谐之美。2、对于集体要求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我们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积极改进建议。3、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什么是集体主义?】坚持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4、在集体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各种关系。 当遇到矛盾和冲突时,我们要慎重考虑,冷静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 无论个人之间有多大的矛盾和冲突,我们都应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不得因个人之间的矛盾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 探究与分析:65页面对集体中个人之间的冲突,主要有以下处理方式。◆试分析各种方式可能产生的结果。◆你赞同哪种方式?说明你的理由。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有一致,有分歧,当其二者一致时,我们要积极遵守与维护集体规则。但二者又经常会发生冲突,这时就需要个人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集体去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发现其中的平衡点,化解冲突。与此同时,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也会存在冲突与分歧,究其根源,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常常是一致的,当出现冲突的时候,应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这不仅对于一个班集体有重要作用,对于建立和谐社会以及中国梦的实现也有重大意义。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多种活动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活动起来,让他们畅所欲言。2.课堂活动较多,以后还应注意时间的把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抽象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理解较为困难。举例时要多贴近学生生活,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课堂活动和举例时,要控制好时间,以免没有时间讲解知识点,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过于肤浅。 《节奏与旋律》说课稿一、说教材《节奏与旋律》是道德与法治七年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长大》下第七课的第二框内容,承接了上一框《单音与和声》,学生了解了如何遵守集体的规则以及处理集体中的矛盾冲突。本节课进一步分析在集体中学生需要面对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不同的集体中会有不同的责任,当不同的集体之间发生矛盾时,应该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二、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大局意识、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 能力目标:提高处理个人与集体及集体中的小群体关系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自己在不同集体与角色,与责任;知道处理个人与集体、集体中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的方法。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处理不同集体中的多重责任。 教学难点:认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四、说学情 初中学生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两三年的时间内,身体外形、身体机能基本走向成熟,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学生的身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出现新的特点。 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将关注中心由自己转为周围的人,他们渴望在校园生活中与他人建立联系,保持往来,获得友情以及他人的认可与接纳。五、说教法学法 1.生活化教学。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学生生活中真实案例改编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理解易于接受。 2.学生参与式学习。在思考问题、交流感受的过程中逐层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加深认识。 3.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矛盾或冲突,解决实际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活动内容)
列出你在不同集体中扮演的角色,数数有多少种。
提示:社会、家庭、学校、班级......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列举,我们发现,每个人在不同的集体中都扮演不同的角色,正如每种节奏在不同的音乐中都有应用,但是在节奏与音乐的旋律协调时,声音才是那么悦耳。同理,我们身处不同的集体中,但我们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节奏,那么怎样让个人的节奏与集体的节奏和成优美悦耳的旋律呢?通过这节课:节奏与旋律,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在多个集体中
活动一:情景探究
(多媒体链接展示材料、配上相应的图片)
情景一:小倩两周前给校长写了封信,在信中,她结合自己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学校工作的建议,她的做法得到了校长的肯定,却遭到了一些同学的讥讽,有人甚至认为她出卖了班集体。
想一想:
(1)小倩这是出卖班集体吗?你怎么看待小倩的做法?
提示:不是,她这样做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也会带动班级的发展,所以不是出卖班集体。
情景二:小鑫随手乱扔垃圾,被学校值日生“逮”个正着,她“灵机一动”,故意报错自己的班级,没有扣她们班的积分,有同学说:“小鑫真棒!维护了我们班的荣誉!”
(2)小鑫的做法是维护班级荣誉吗?你怎样看待小鑫的做法?
提示:不是,班级荣誉应该通过正当方式赢得,小鑫的将自己的过错推给了别的班,是道德错误,虽然没有扣自己班级的积分,却不利于自身发展和学校发展。
特别强调:集体不止包括班集体,还有学校、社会等集体,我们在不同的集体中都有自己的责任。
活动二:我来帮帮他
(多媒体出示课本68页材料)
想一想:
(1)材料中“我”都在哪些集体中?扮演什么角色?
提示:集体:足球队、班级
角色:足球队员、学生
(2)面对这样的冲突,“我”该怎么做?
提示:尽量兼顾,实在难以兼顾的情况下,有所取舍,衡量紧迫程度与重要性,从大局着眼。
教师讲述:如何认识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之间的冲突?
个人节奏有时会与集体节奏有冲突,这时应树立大局意识,从大局着眼,在解决不同角色的集体冲突中学会怎样过集体生活,处理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的关系。
目标导学二:集体中的小群体
活动三:探究分享
在集体中,尤其是班级体中,常常有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学会形成一个小群体.
(1)你身边有这样的小群体吗?(有)
(2)你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小群体现象?
提示:性格相似、志趣相投、家庭背景相似、在一起玩的开心活动四:情景剧
(1)分组讨论两分钟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演出你身边的小群体平时的生活片段。(两分钟)
教师预想:积极向上的小群体;沾染歪风邪气的小群体
(1)请你任选一组展示的小群体生活片段给出评价。
(2)你怎样看待集体中的小群体现象?
提示:小群体的出现是正常现象,积极向上的小群体能够给人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个人成长,也能融入班集体节奏中,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但有些小群体沾染上江湖义气,将个人利益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形成极端个人主义与小团体主义,对自身成长和班级建设都有很大危害。
活动五:探究分享
(多媒体出示课本70页探究与分享)
(1)如果你在集体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
提示:明辨是非,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坚持正确的做法,反对小团体主义。
活动六:(多媒体出示以下图片)
思考: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提示: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多媒体出示课本71页“相关链接”材料)
教师总结:面对小团体与集体的冲突,我们心中应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不为成见所“扰”,不为人言所“惑”,即使是在小团体中,也应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坚持正确的行为,不止在班集体中如此,在社会中也是如此,国家与社会也是我们的集体。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会有不一致的时候,在面对不同集体的多重责任时,会出现角色冲突现象,我们应有大局观念,懂得如何取舍;同时也认识到集体中存在的小群体现象有其合理性,但也常常会发展成极端利己的小团体主义,对此,我们心中应时刻有自己的是非观念,在小团体中,也应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坚持正确的行为。不止在班集体中如此,在社会中也是如此,国家与社会也是我们的集体。从宏观上来讲,这种个人与集体达成的“和谐”,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大意义,与国家与社会的和谐也有着密切关系。
七、板书设计
节奏与旋律
一、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
(一)角色冲突
(二)大局观念
二、集体中的小群体
(一)合理性与问题
(二)坚持正确的判断与价值观
八、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贴近生活,但由于学生处于青春期,且对于集体的认知不够全面,对于说教形式的教学方式就很难接受,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循循善诱,引导其自己分析出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的关系,并探究怎样处理其中的角色冲突,以及群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冲突。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列举材料、情景剧、案例分析等形式特点,用多种形式的设计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同时多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