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下)《家人的爱》教学反思共二篇
展开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下)《家人的爱》教学反思(一) 《家人的爱》包含“家人的爱藏在哪里"、"相亲相爱一家人"和"让家人感受到我的爱"这三个主题,课文紧密结合"家人的爱"展开这一话题,皆在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的家人,让孩子体会到家人们对自己深厚的爱。“家人的爱藏在哪里”旨在让学生在细节中发现、感受、理解家人的爱,感受家的温暖;"相亲相爱一家人"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一家人的相互关爱;"让家人感受到我的爱"旨在引导学生能够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一)设计合理,形式多样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本主题,我以“歌唱导入,理解关爱,感受温暖,回报感恩”为主线,设计了四个环节。先由音乐视频导入新课,从感知家人的爱入手,到“家庭的温暖”再到“回报感恩”,层层递进,不断将教育深化,情感升华。在课堂上,学生唱儿歌、朗诵,表演,动口、动手、动脑,兴趣盎然;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讨论,从中体会家人相亲相爱的重要性;辨析行为对错时,与生活中的现象互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对照,唤起了他们的体验和反思。(二)回报感恩,付诸行动在课堂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感恩环节,采用播放视频,图片结合学生的表演,让孩子们心怀感恩,用爱心用行动去对待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让爱住进每个孩子的心里。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主要表现在: (一)能力和认识预设不足 时间分配不合理第二环节和第三环节,学生对于家人的很多教育方式的不理解,对不在身边和离异家庭的父母的关爱方式的不理解,会引起一些争议。教学中,我会用一些真实的案例来讨论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对长辈的有些过激的方式试着去理解,并从自身找一下原因,做一个替大人分忧的好孩子。 注意开导留守儿童,给予关爱,让他们懂得父母的爱有很多种方式。这个环节会有难度,可能会出现时间消耗过多,或者学生情感失控的情况,一定注意把握好尺度。(二)知行统一,仍需努力 在教学中,学生虽然知道如何用力所能及的行为去回报家人,但是生活中却很难做到,这就是品德教育最忌讳的“知行脱节”现象的出现。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使课堂唤起的情感不付诸东流,还应该将教学延伸至课堂之外。这将是我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下)《家人的爱》教学反思(二)《家人的爱》是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的教学内容,本课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家庭中的点滴事例,感受到家 人深厚的爱。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孩子在具体、真实的事例中感受到家人的严格要求同样也是爱。陶行知先生在谈到品德教育与生活教育时曾说过: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个显著特征,基于这一点,在教学中,我依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以体验式活动为主线,设计了四个主题活动。 活动一:听一听,说一说,揭示课题。 通过设计欣赏几首和家人有关的歌曲,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人,从家人这个角度,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二:回忆快乐时光 ,感受“爱”。 组织学生通过讲一讲自己带来的与家人有关的照片、绘画、礼物,交流这些小物件背后的故事,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让学生在爱的回忆中,扩大丰富已有的生活情感,感受家庭的温暖和被家人所爱的滋味,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辛勤养育。 活动三:这也是爱。 出示几组生活中的场景,以及通过一名家长的现场讲述,辨析、讨论另一种形式的爱——严厉,是不是爱,让学生明白“家人疼我们是一种爱,对我们要求严格那更是一种爱”。 活动四:感激、回报家人的爱。 学生对家长的爱有了充分的感受和体会,在爱心小纸条上写生几句对家人最想说的话,激发学生的感激之情。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贴心宝贝行动计划”,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为家人做几件力所能及的事,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人的爱。 最后在《我爱我的家》的歌声中结束本课,让学生更深地去思考家人的爱。总之,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管理方法、指导方法,做到灵活运用教材,驾轻就熟地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