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七 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七 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7页。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6-88页信息窗2红点1、绿点1及自主练习1-3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借助具体实物和模型,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比较、归纳等活动,进一步培养探索能力及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给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纸盒、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剪刀、直尺、不同颜色的彩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同学们学习积极性极高,这节课想不想更深入地学习?(生自由回答)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电脑显示器和化妆品的包装盒,大家看看它们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情境图) 2.找信息。观察上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⑴显示器包装箱的长50cm,宽2 0cm、高30cm。 ⑵面霜盒的棱长是5cm。……关于这个长方体,你还知道什么?你能求出它的什么?正方体呢? 3.提出问题。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预设:制作这样一个电脑包装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纸板?制作这样一个化妆品包装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纸板?……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用多少纸板,就是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2)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①理解表面积的意义。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指几个面的面积的总和?在学具上指一指。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几个面的面积的总和?在学具上指一指。②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试着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出示自学指导过渡语:要达到本节课的目标,还要靠大家的努力,请看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86-87页的内容,重点看“红点1”中的内容,并动手照“红点1”剪一剪。思考:①这个盒子展开后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它们分别是长方体的哪些面?②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把这些面怎么样?有哪些方法?③怎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15分钟后,比比谁能汇报清楚上述问题,并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看一看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比比谁看书最认真,谁自学效果最好。(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调查: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会的同学请放下手。4.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收获,不会的问题,小组内交流解决。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汇报活动(一):操作比较 ,初步认识表面积含义。师:我们先来研究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演示预设: 生1:将一个长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再展开。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生2:我发现长方体的外表展开后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生3:展开图都有6个面,有三组面大小形状完全一样,长方体相对的面在展开图中位置不相邻。师质疑:(再出示正方体药盒课件)按同样的方法剪开,再展开,你又发现了什么?预设:生1:我发现正方体展开后也变成了平面图形。生2:展开图都有6个面,是由6个正方形组成的。师再次质疑:这个展开图的面积与原长方体、正方体有什么关系?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并演示展开过程。 预设:生1:展开图(1)的面积就是原长方体6个表面的面积。生2: 展开图(2)的面积就是原正方体6个表面的面积。师追问: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预设:生1: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指长方体或正方体物体表面的大小。生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指长方体或正方体物体外表的面积,也就是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的面积和。生3:简单地说就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师适时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汇报活动(二)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展示计算方法并说出自己计算的想法。预设:①50×20=1000(平方厘米) 50×30=1500(平方厘米) 30×20=600 (平方厘米) 1000 ×2+1500×2+600×2= 6200(平方厘米) ②50×20×2+50×30×2+30×20×2=6200(平方厘米) ③(50×20+50×30+30×20)×2=6200(平方厘米)师进一步质疑:三种方法中哪一种最简便?引导学生比较三种算法,体会先求出3种不同面的面积和再乘2这种算法的简洁性。3.汇报活动(三)探究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预设:化妆盒的表面积是: ①(5×5+5×5+5×5)×2=150(平方厘米)② 5×5×6=150(平方厘米)师质疑:为什么用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就可以了?生: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都是相同的。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引导学生交流计算方法: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一)学生梳理1.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预设:方法1:分别计算出6个面的面积,再求和。 底面的面积=长×宽,前面的面积=长×高,左面的面积=宽×高,右面的面积=宽×高,上的面积=长×宽,后面的面积=长×高。 长方体的表面积=底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上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右侧面的面积。方法2:分别求出每一组对面的面积再求和。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方法3:先求出3个不同面的面积和再乘2。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怎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二)教师总结教师用课件回放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的过程以及推导计算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过渡语:下面我们就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吧!(一)随堂检测课件出示题目1.教材第88页自主练习第1题。(1)把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沿着棱展开,想象一下,展开图的样子。(2)利用彩纸剪一剪,围一围。温馨提示:练习时,先让学生确定一个面做下底面,写上“下”,然后想象折叠的过程,确定其他各个面的位置标上相应的文字方法,最后如果能不重复不漏地在6个面上分别标上“上”“下”“左”“右”“前”“后”,那么这个展开图就能折成长方体(正方体),否则不能。2.教材第88页自主练习第2题⑴上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⑵前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⑶右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⑷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温馨提示: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 是怎样进行计算的?教材第88页自主练习第3题。独立完成。 温馨提示: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 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最简便?(二)拓展提高求长方体的表面积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评议是否正确,并让学生说说对错的原因,重点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2.同桌互改,纠正错误。3.课后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及感受,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为解决实际问题作准备。板书设计:长方体 、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使用说明:1.教学反思: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之处主要有以下3点: ⑴创设情境,以“观”引思 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从图中找信息提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主动进入自主学习。 ⑵实践操作,以“动” 激思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中感受表面积的含义。教学中通过摸摸、看看、剪剪,把立体图展开成平面图形。学生在动手拼的过程中,抓住了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在操作中尝试,探索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巧用习题,以“练”促思。在教学过程中,还结合学具,让学生在长方体、正方体学具上标出长、宽、高,然后思考相对的面面积怎么求,从而让学生逐步养成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2.困惑: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时,是否需要引导孩子掌握用字母表示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达标反馈,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冀教版三年级下册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抽象思维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的面积第4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探究体验,达标检测,课堂小结,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