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专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专题检测含解析
展开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水能导电,所以氯气是电解质
B.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它是非电解质
C.固体磷酸是电解质,所以磷酸在熔融状态下和溶于水时都能导电
D.胆矾虽不能导电,但它属于电解质
解析:选D 氯水导电是因为Cl2溶于水生成的盐酸和次氯酸电离产生了离子,A错误;碳酸钙是盐,是电解质,B错误;磷酸是酸,只在水中导电,熔融状态时不电离、不导电,C错误;胆矾属于盐,是电解质,D正确。
2.用水稀释0.1 mol·L-1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
A.
B.
C.c(H+)和c(OH-)的乘积
D.n(OH-)
解析:选B Kb=,=,稀释时Kb不变,c(NH)减小,则增大,减小。c(H+)和c(OH-)的乘积实为水的离子积Kw,温度不变,Kw不变。稀释过程,促进电离,n(OH-)增大。
3.pH=2的A、B两种酸溶液各1 mL,分别加水稀释到1 000 mL,其溶液的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B.稀释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强
C.当a=5时,A是强酸,B是弱酸
D.若A、B都是弱酸,则5≥a>2
解析:选C 由图可知A、B两种酸在稀释时pH变化不同,两种酸的强弱不同。稀释相同倍数后,A酸的pH大于B酸的pH,说明A酸的电离程度比B酸的大,原酸pH相同,则两种溶液的浓度不相同,A错误;稀释后A酸的pH大,酸性弱,B错误;若A为强酸,当稀释为原体积的103倍时,pH变为5,B酸pH小于5,则B酸为弱酸,C正确;若A为弱酸,当稀释为原体积的103倍时,pH变化小于3,a<5,D错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强酸的水溶液中不存在OH-
B.pH=0的溶液是酸性最强的溶液
C.在温度不变时,水溶液中c(H+)和c(OH-)不能同时增大
D.某温度下,纯水中c(H+)=2×10-7 mol·L-1,其呈酸性
解析:选C 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H+和OH-,A错误;pH=0的溶液中c(H+)=1.0 mol·L-1,不是酸性最强的溶液,B错误;温度一定时,Kw=c(H+)·c(OH-),Kw是定值,c(H+)和c(OH-)不能同时增大,C正确;纯水中c(H+)=c(OH-),呈中性,D错误。
5.常温下,将pH=1的硫酸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适量水,另一份加入与该硫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OH溶液,两者pH都升高了1。则加入水和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比约为( )
A.11∶1 B.10∶1
C.6∶1 D.5∶1
解析:选C 设硫酸的体积为V1,使硫酸pH升高1,所加水的体积为9V1;与NaOH溶液混合后pH=2,说明溶液呈酸性,设NaOH溶液体积为V2,则有c(H+)= mol·L-1=0.01 mol·L-1,得V2=V1,即V水∶V(NaOH)=6∶1,C正确。
6.在由水电离的c(H+)=10-14 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Fe2+、S2-、MnO
B.Al3+、Cl-、NH、SO
C.Na+、NO、Cl-、SO
D.Na+、AlO、Br-、Cl-
解析:选C 水电离产生的c(H+)=1×10-14 mol·L-1<1×10-7 mol·L-1,水的电离被抑制,可能是酸的溶液(有大量H+),也可能是碱的溶液(有大量OH-)。在酸性条件下MnO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Fe2+或S2-,在碱性条件下Fe2+不能存在,A不合题意;在碱性溶液中,Al3+、NH和OH-反应分别生成Al(OH)3和NH3·H2O,B不合题意;在酸性溶液中,AlO与H+不能共存,D不合题意。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
B.测定某无色溶液的pH值时,用干燥的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C.滴定管洗净后经蒸馏水润洗,即可注入标准液进行滴定
D.向某待测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并加热,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若变红,说明原溶液有NH
解析:选B 滴定时眼睛应注意锥形瓶中颜色的变化,以确定滴定终点,A错误;滴定管使用时应用所盛装的液体进行润洗,防止滴定管壁残留的水对所盛装的溶液进行稀释,对实验造成影响,C错误;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D错误。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关于常温下pH=2的H2S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水电离出的H+数目为10-12NA
B.c(H+)=c(HS-)+c(S2-)+c(OH-)
C.加水稀释过程中增大
D.加入CuSO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
解析:选D pH=2的H2S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12 mol·L-1,但题中没有提供溶液体积,故由水电离出的H+数目无法计算,A项错误;根据电荷守恒,pH=2的H2S溶液中,c(H+)=c(HS-)+2c(S2-)+c(OH-),B项错误;根据H2S的Ka1、Ka2可知,=Ka1·Ka2,加水稀释过程中,温度不变,Ka1、Ka2不变,则不变,C项错误;加入CuSO4固体,发生反应:H2S+CuSO4===CuS↓+H2SO4,溶液酸性增强,D项正确。
9.已知在25 ℃时,FeS、CuS的溶度积常数(Ksp)分别为6.3×10-18、1.3×10-36。常温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向H2S的饱和溶液中通入少量SO2气体,溶液的酸性增强
B.将足量的CuSO4溶解在0.1 mol·L-1的H2S溶液中,溶液中Cu2+的最大浓度为1.3×10-35 mol·L-1
C.因为H2SO4是强酸,所以反应:CuSO4+H2S===CuS↓+H2SO4不能发生
D.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可以选用FeS作沉淀剂
解析:选D 2H2S+SO2===3S↓+2H2O,溶液酸性减弱,A项错误;足量CuSO4可使S2-生成CuS沉淀,CuS的Ksp=1.3×10-36,H2S是弱电解质,S2-浓度最大为0.1 mol·L-1,Cu2+的浓度最小为1.3×10-35 mol·L-1,B项错误;CuS不溶于水且不溶于硫酸,反应CuSO4+H2S===CuS↓+H2SO4可以发生,C项错误;由FeS、CuS的溶度积常数知,FeS的溶解度大于CuS的溶解度,溶解度大的较易转化为溶解度小的,且过量FeS也可与CuS一起过滤除去,D项正确。
10.取0.10 mol·L-1的盐酸25.00 mL,用0.1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曲线c为NaOH滴定盐酸
B.由图可知曲线a为NaOH滴定盐酸
C.滴定实验可用紫色石蕊试液作指示剂
D.由图可知曲线b为NaOH滴定盐酸
解析:选D 二者浓度相同,恰好完全反应时酸碱体积相等,都为25.00 mL;曲线a消耗NaOH溶液体积15 mL 达到终点,曲线b消耗NaOH溶液体积25 mL达到终点,曲线c消耗NaOH溶液体积40 mL达到终点,A、B错误,D正确;石蕊的颜色变化不灵敏,pH的变色范围较大,这些都会增大实验误差,通常不用石蕊作指示剂,C错误。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3SO2+2MnO+4H+===3SO+2Mn2++2H2O
B.泡沫灭火器工作原理:Al3++3HCO===Al(OH)3↓+3CO2↑
C.工业上用FeS除去废水中的Hg2+:FeS+Hg2+⇌HgS+Fe2+
D.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lO-+CO2+H2O===HClO+HCO[已知电离常数:K(HClO)=3×10-8;K(H2CO3)=4.31×10-7,K(HCO)=5.61×10-11]
解析:选A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SO2与MnO的系数应分别为5、2,再根据电荷守恒、元素守恒配平方程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5SO2+2MnO+2H2O===5SO+2Mn2++4H+,A错误;泡沫灭火器中的试剂为硫酸铝与碳酸氢钠溶液,二者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达到灭火的效果,离子方程式正确,B正确;HgS比 FeS更难溶,则FeS与Hg2+反应可生成HgS、Fe2+,离子方程式正确,C正确;由于酸性:H2CO3>HClO>HCO,故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生成次氯酸和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正确,D正确。
12.已知Ksp[Cu(OH)2]=2.2×10-20,Ksp[Fe(OH)3]=4.0×10-38,Cu2+和Fe3+完全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分别为6.7和3.2。现在向pH=0、浓度均为0.04 mol·L-1的Cu2+、Fe3+溶液中加入某一固体,以中和H+调节pH(设溶液体积不变),该过程中Cu2+、Fe3+的浓度与pH的关系正确的是( )
解析:选B 由Ksp[Cu(OH)2]=2.2×10-20、Ksp[Fe(OH)3]=4.0×10-38,0.04 mol·L-1的Cu2+、Fe3+溶液,Cu2+开始沉淀时,c(OH-)=≈7.4×10-10 mol·L-1,pH约为4.8;Fe3+开始沉淀时,c(OH-)==10-12 mol·L-1,pH=2;所以pH=2时Fe3+开始沉淀,当全部沉淀,即c(Fe3+)<1×10-5 mol·L-1时,pH为3.2,pH从2增加到3.2的过程中,铜离子浓度不变,B项正确。
13.常温下,向50 mL 0.01 mol·L-1的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1 mol·L-1的MOH溶液,混合溶液pH的变化与所加M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密度引起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无法判断HA是强酸还是弱酸
B.混合溶液的pH=7时,HA与MOH恰好完全反应
C.K点对应的溶液中,c(M+)>c(OH-)>c(A-)>c(H+)
D.当加入MOH溶液的体积为50 mL时,溶液中:c(H+)=c(MOH)+c(OH-)
解析:选D 从图像上可以看出,不加MOH时,溶液pH=2,说明酸完全电离,说明HA是强酸,A错误;酸、碱溶液浓度相同,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说明二者溶液的体积相同,此时溶液中溶质为MA,MA是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pH<7,B错误;K点为MA和MOH的混合溶液,溶液呈碱性,MOH的电离程度大于MA的水解程度,故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小于A离子的浓度,C错误;当加入50 mL MOH时,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MA,可以得出溶液的质子守恒式:c(H+)=c(MOH)+c(OH-),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1分)
14.(15分)某兴趣小组对NaOH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下表是实验室里盐酸、NaOH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说明:
| 化学式 | 相对分子质量 |
|
盐酸 | HCl | 36.5 | 密度:1.20 g·mL-1,质量分数:36.5%,无色易挥发 |
氢氧 化钠 | NaOH | 40 | 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易潮解的固体 |
实验探究:
(1)配制溶液:甲同学配制100 mL 1.5 mol·L-1 NaOH溶液,乙同学取20 mL 36.5%的盐酸稀释到200 mL。甲为了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X溶液滴入的量一般为________,使用酸式滴定管前检查活塞是否漏水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设计完成了另一个实验,以证明NaOH溶液与盐酸能够发生反应。他在盛有20 mL稀盐酸的锥形瓶里,用碱式滴定管滴入NaOH溶液,不断振荡溶液,同时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直到NaOH溶液过量。则在滴定过程中,滴定终点附近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中,________(填“甲”“乙”或“甲和乙”)的实验能充分证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4)丙同学为了测定上述36.5%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在锥形瓶中加入已稀释的盐酸,用碱式滴定管滴入甲配制的NaOH溶液,测定的结果如下表:
测定 次数 | 盐酸的 体积/ mL | 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 |
滴定前刻度/mL | 滴定后刻度/mL | ||
1 | 25.00 | 1.02 | 21.03 |
2 | 25.00 | 2.00 | 21.99 |
3 | 25.00 | 0.20 | 20.20 |
据此通过计算可知实验测定的盐酸浓度与标签说明的浓度相比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相等”)。
解析:(1)X溶液应是酚酞,指示剂的用量一般为2~3滴。
(2)在滴定终点附近时,溶液的pH会发生突变,此时测试和记录pH的间隔要小,每加1滴测一次,并记录。
(3)甲实验中没有证明盐酸不能使酚酞溶液褪色,乙实验更能说明问题。
(4)根据标签数据计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12 mol·L-1,实验测定的盐酸浓度为×=12 mol·L-1,二者相等。
答案:(1)2~3滴 将活塞关闭,在滴定管内注入一定量的水,记下读数,静置约2 min,观察液面是否下降,活塞周围及尖嘴处是否漏液;然后将活塞转动180°,再检查一次 (2)测试和记录pH的间隔要小,每加1滴测1次,并记录1次 (3)乙 (4)相等
15.(15分)(1)用重铬酸钾法(一种氧化还原滴定法)可测定产物Fe3O4中Fe2+的含量,请写出酸性条件下K2Cr2O7与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K2Cr2O7被还原为Cr3+)。
(2)若需配制浓度为0.010 00 mol·L-1的K2Cr2O7标准溶液250 mL,应准确称取K2Cr2O7________g[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已知M(K2Cr2O7)=294.0 g·mol-1]。配制该标准溶液时,下列仪器一定不会用到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电子天平 ②烧杯 ③量筒 ④玻璃棒 ⑤250 mL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 ⑦托盘天平
(3)若配制K2Cr2O7标准溶液时,俯视刻度线,则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滴定操作中,若滴定前装有K2Cr2O7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而滴定结束后气泡消失,则滴定结果将________。
(4)用0.010 00 mol·L-1的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20.00 mL 未知浓度的含Fe2+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10.00 mL K2Cr2O7标准溶液,则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解析:(1)反应中Cr2O被还原为Cr3+,Fe2+被氧化为Fe3+,同时生成水,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可得离子方程式。
(2)m(K2Cr2O7)=0.010 00 mol·L-1×0.250 L×294.0 g·mol-1=0.735 0 g;根据溶液浓度的精度,应选择电子天平用于称量固体质量,烧杯用于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恢复室温,用玻璃棒引流,移入250 mL容量瓶中,继续加水至离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定容,用不到的仪器为量筒和托盘天平。
(3)c(待测)=。配制K2Cr2O7标准溶液时,俯视刻度线,溶液的实际体积偏小,标准溶液的浓度偏大,造成消耗的V(标准)偏小,测定结果偏小;滴定操作中,气泡的体积被记录为标准液的体积,V(标准)偏大,测定结果偏大。
(4)设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6Fe2++ Cr2O+14H+===2Cr3++6Fe3++7H2O
6 1
c×20.00 0.010 00×10.00
c=0.030 0 mol·L-1。
答案:(1)Cr2O+6Fe2++14H+===2Cr3++6Fe3++7H2O (2)0.735 0 ③⑦ (3)偏小 偏大
(4)0.030 0 mol·L-1
16.(15分)已知亚磷酸(H3PO3)的结构如图,亚磷酸是具有强还原性的二元弱酸,可以被银离子氧化为磷酸。
(1)已知亚磷酸可由PCl3水解而成,请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亚磷酸与银离子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某温度下,0.10 mol·L-1的H3PO3溶液的pH为1.6,即c(H+)=2.5×10-2 mol·L-1,该温度下H3PO3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Ka1=________。(H3PO3第二步电离忽略不计,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向H3PO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所得溶液中:c(Na+)________(填“>”“<”或“=”)c(H2PO)+2c(HPO)。
解析:(1)由题意可知PCl3水解生成H3PO3和HCl,离子方程式为PCl3+3H2O===H3PO3+3H++3Cl-。(2)亚磷酸与银离子反应时,银离子被还原为Ag,亚磷酸被氧化为磷酸,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亚磷酸与银离子反应时,氧化剂(Ag+)与还原剂(H3P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3)由题意可知,c(H+)≈c(H2PO)=2.5×10-2 mol·L-1,则Ka1=≈8.3×10-3。(4)根据电荷守恒,c(Na+)+c(H+)=c(H2PO)+2c(HPO)+c(OH-),由于溶液呈中性,c(H+)=c(OH-),则c(Na+)=c(H2PO)+2c(HPO)。
答案:(1)PCl3+3H2O===H3PO3+3H++3Cl-
(2)2∶1
(3)8.3×10-3
(4)=
17.(16分)已知常温下各物质的溶度积或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Ksp(CuS)=1.3×10-36,Ksp(FeS)=6.5×10-18
H2S:Ka1=1.2×10-7,Ka2=7×10-15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大于105,通常认为反应进行得较完全;如果一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10-5,则认为该反应很难进行。请回答:
(1)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S溶液,请写出首先出现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加入Na2S溶液至出现两种沉淀,则溶液中c(Fe2+)∶c(Cu2+)=________。
(2)通过计算说明反应CuS(s)+2H+===Cu2++H2S进行的程度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NaHS溶液呈碱性,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向此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pH________(填“>”“<”或“=”)7。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c(Cu2+)和c(Fe2+)浓度相同且Ksp(FeS)>Ksp(CuS),当加入Na2S溶液时先生成CuS沉淀,当同时产生CuS和FeS沉淀时,CuS和FeS均达到溶解平衡,所以===5.0×1018。(2)K===Ksp(CuS)×==≈1.55×10-15<10-5,故反应很难进行。(3)HS-的水解能力大于其电离能力,溶液中c(Na+)>c(HS-)>c(OH-)>c(H+)>c(S2-)。CuSO4 溶液与NaHS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S-===CuS↓+H+,故溶液的pH<7。
答案:(1)Cu2++S2-===CuS↓ 5.0×1018
(2)反应很难进行
(3)c(Na+)>c(HS-)>c(OH-)>c(H+)>c(S2-) < HS-+Cu2+===C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