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中考复习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2022年中考复习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1页
    2022年中考复习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2页
    2022年中考复习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中考复习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展开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姓名                 班级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秦岭--淮河线的意义:110℃等温线大致通过的地方2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3)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4)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5)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6)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7)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地理环境的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0℃(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0℃(热带、亚热带)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较小,汛期较短,有结冰期水量较大,汛期较长,无结冰期年降水量的大小800毫米(雨季短,半湿润地区为主)800毫米(雨季长,湿润区为主)主要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耕地的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面食为主)水稻(米饭为主)作物熟制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一年两熟或三熟主要经济林木苹果、梨、杏、柿、枣、桃等柑橘、油桐、茶叶主要运输方式公路、铁路(传统运输:马车)公路、铁路、水运(传统运输:船)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景秀丽传统体育项目滑冰、滑雪等冰雪项目游泳、赛龙舟等水上项目传统民居特点屋顶坡度小(东北屋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多双层玻璃屋顶坡度大,墙体高,门窗大3、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秦岭----淮河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3)青藏高原边缘线(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位置大兴安岭和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南海面积与人口面积约占全国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湿热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区第二阶梯:黄土高原;第三阶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第二阶梯: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第三阶梯: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河流水量较小、汛期较短、有结冰期。主要河流有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海河、辽河水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主要河流有长江、珠江植被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常绿阔叶林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环境差异: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农业农业类型种植业---旱地种植业--水田主要农业区和作物熟制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成都平原(一年两熟或三熟)主要农作物长城以北:春小麦、甜菜;长城以南:冬小麦、花生、棉花;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枣、葡萄等水稻、油菜、甘蔗、生猪、茶叶和橡胶、咖啡、油棕等热带作物。热带水果:椰子、香蕉、菠萝等;亚热带水果:柑橘等。类型农耕区畜牧业农耕区畜牧业主要牲畜以畜禽饲养为主以畜禽饲养为主矿产资源与工业区煤、铁、石油资源丰富----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有色金属丰富----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居民与生活汉族为主,东北多满族、朝鲜族等。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室内多有取暖设施(黄土高原的窑洞,北京四合院)。饮食:以面食为主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傣族(云南省)、壮族(广西)、高山族(台湾)等。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门窗大(傣族竹楼、福建土楼)。饮食:以米饭为主世界遗产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山西平遥古城、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等云南丽江古城、湖南凤凰古城、安徽黄山、四川九寨沟、峨眉山等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位置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一线以北,深居内陆,与多个国家接壤位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西段和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面积与人口面积占全国的30%,人口只占全国的4%面积占全国的25%,人口仅占全国1%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点干旱高寒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地形区第二阶梯: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第一阶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河流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主要有塔里木河主要有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雅鲁藏布江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高寒荒漠、高寒草地、高寒草甸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环境差异:区域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农业农业类型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绿洲农业畜牧业为主,河谷农业主要农业区和作物熟制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山麓、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长绒棉、甜菜、小麦等;瓜果:哈密瓜、葡萄(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青稞、油菜(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单产高)类型牧区畜牧业(内蒙古牧区--温带草原牧场,新疆牧区--山地牧场)牧区畜牧业(西藏牧区和青海牧区--高寒牧场)主要牲畜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细毛羊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藏羚羊、雪豹、野驴等珍稀野生动物)矿产资源与工业区石油、天然气、稀土矿等矿产资源柴达木盆地因矿产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称。最丰富的是钾盐、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居民与生活以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为主。传统民居:蒙古包和以土木结构的平顶房为主,墙壁后、门窗小,房顶平。宗教信仰:以清真教为主。传统美食:面食和牛羊肉。以藏族为主,信仰喇嘛教(藏传佛教);传统民居:牛毛毡帐篷和平顶碉房;传统服饰:藏袍。传统舞蹈:锅庄舞;传统美食:糌粑、青稞酒、酥油茶、牦牛肉等。世界遗产新疆天山、甘肃敦煌莫高窟西藏自治区拉萨布达拉宫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1、东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位置经度位置大致位于120°E----135°E。我国领土的最东端位于本区纬度位置大致位于40°N----53°N,我国领土最北端位于本区,东北地区自北向南跨南寒带、中温带、暖温带,主要位于中温带海陆位置位于中国东北部,东、北邻俄罗斯,东南邻朝鲜,南临渤海、黄海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2、地形:地表大势“山环水绕”,黑土广布,沃野千里地形特征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是广阔的平原主要地形区平原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丘陵辽东丘陵3、河流名称特点黑龙江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我国纬度最高,结冰期最长的河流)乌苏里江黑龙江的支流,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我国位置最东的河流图们江中国与朝鲜的界河鸭绿江中国与朝鲜的界河松花江是黑龙江在中国境内最大的支流,东北地区重要的水上运输线辽河主要位于辽河平原,是该地区工农业发展的主要水源4、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原因:纬度高、紧邻冬季风源地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1、人口分布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平原地区、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山区人口少人口稠密区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稠密民族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区之一,满族是该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2、城市分布城市职能哈尔滨黑龙江省行政中心,工业发达,京哈线、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长春吉林省行政中心,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中心(中国一汽)沈阳辽宁省行政中心,东北最大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京哈线、哈大线大连东北地区重要门户,临渤海与黄海,造船、机车制造、石油、化学、服装等,水产基地   第三节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1、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条件有利:土地资源丰富,黑土广布,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不利: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甜菜(农作物生长期长,单产高)农作物分布玉米: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甜菜: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平原广阔,土壤肥沃,雨热同期,农业科技水平高,地广人稀,商品率高) 2、重工业基地1)工业结构特点: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辽中南工业基地是中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2)工业发展条件:①优越的地理位置②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③便利的交通(海运、铁路)④较好的工业基础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尤其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升。  第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一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 第二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 香港澳门位置北回归线以南,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北与广东省深圳市相连北回归线以南,南海之滨,珠江口西侧,与广东省珠海市相连组成主要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组成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多低山丘陵,少平原半岛上以平地为主,岛屿上以丘陵为主经济特点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以金融业、房地产业、加工制造业和旅游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经济结构主要经济支柱有博彩、旅游、工业、房地产业以及服务业等旅游资源亚洲最大的海洋公园、“宋城”、香港迪士尼乐园大三巴牌坊、澳门“唐城”美称购物天堂(国际贸易发达:国际贸易中心、著名的自由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海上花园”人口与城市建设人多地少-----“上天下海”(建造高层建筑和填海造陆)人稠地狭,集中在澳门半岛上---围海造陆发展历史199771日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19991220日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优越的地理位置位置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北回归线穿过其北部,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是中国的“南大门”范围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自然环境地形周围是丘陵、山地,中部大部分是平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农业特点水田为主,是中国著名的外向型农业生产基地发展条件土地肥沃,河网纵横,水热丰足外向型经济的壮大条件优越政策优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区域实施“对外开放,优先发展”的策略区位优势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自然优势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河网稠密,土壤肥沃人文优势华侨众多,是著名的侨乡,便于引进外资、人才、先进 的科技和管理经验,劳动力丰富,海陆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主要城市及发展广州别称“羊城”,广东省省会,珠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城市,著名的侨乡,广州港既是河港又是海港,是岭南文化的中心,粤剧、粤菜、岭南画派等。深圳是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金融中心、信息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1)港澳的优势:资金充足、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自由贸易港2)祖国内地的优势: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且低廉、土地资源丰富且租金低、政策支持3)港澳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前店后厂”的合作共赢关系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范围上海市、江苏东南部、浙江东北部杭嘉湖地区,临黄海和东海自然条件地势低平,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河网纵横,农业生产水平高,“鱼米之乡”、“丝绸之乡”交通优势临江濒海,可以江海联运,京沪铁路和沪杭铁路交汇,上海港(最大的河港和海港)经济概况人口和城市密集,工商业发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第一节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1、自然地理环境位置绝对位置大致位于(40°N116°E),属于中纬度、北温带(暖温带)、东八区相对位置华北平原北缘,北是燕山山脉,西是太行山脉,东南与天津是相邻地形地势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东南部为平原,西北部为山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主要有永定河、潮白河,均属于海河水系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清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2、政治文化中心历史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十三陵、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主要职能中国政治、文化和对外交往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所在地--政治中心;众多科研机构--文化中心;外国大使馆和许多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对外交往中心)其他北京的教育、科技和文化发达(北大、清华、北京中关村、鸟巢、水立方)3、城市建设成就城市设施改善传统民居--北京四合院,城区面积不断扩大,重要的古建筑、园林的保护和修缮全国交通中心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大兴国际机场、首都国际机场)经济结构特征全国经济中心之一和国际会展中心。以电子、信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中关村是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第二节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1、位置与范围位置北临东海,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主要位于热带和亚热带范围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2、自然环境与资源地形山地为主,约占2/3,分布在中部和东部,主峰玉山是我国东部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人口、城市、工业、农业都集中在西部平原)气候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多台风和暴雨河湖短小湍急,水能丰富,最长河流浊水溪,最大湖泊是日月潭地质灾害低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震频繁资源森林(樟脑产量世界第一)、矿产、水产等资源丰富3、经济、人口与城市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发达,农业生产专业化、企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属于“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人口以汉族为主,祖籍多为福建省,主要少数民族是高山族城市台北:台湾省省会和最大城市,是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高雄:台湾省第二大城市和最大的港口;台南:台湾省最早兴起的城市,著名古迹:赤嵌楼;新竹:台湾省的“硅谷” 第三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1、位置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东邻甘肃、青海,南邻西藏自治区,发展边境贸易条件优越2、自然地理环境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构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大势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冬冷夏热,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但光照和热量充足(原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在加上高大山脉的阻隔,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河流河流多为内流河,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唯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额尔齐斯河自然景观多风湿雅丹地貌:蘑菇石、魔鬼城;沙漠、戈壁广布3、社会经济面貌(2010年设立喀什经济特区)农业农业的优势产业:棉花、小麦、甜菜、瓜果、畜牧业等。我国最大的长绒棉产区;重要的畜牧业和甜菜生产基地。(优势:光照充足,夏季高温,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劣势:干旱缺水,发展种植业必须有灌溉水源。)工业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交通公路、航空(机场最多、航线最长的省级行政单位)、管道(“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铁路(兰新线、北疆线和南疆线)4、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河流和湖泊干涸,草场退化,荒漠化严重措施退耕还草、休耕、轮牧等防治土地沙漠化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1、自然地理概况位置云贵高原东部地形地势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地表崎岖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纬度低,冬季温暖;海拔高,夏季凉爽),湿润多雨河流主要有乌江、北盘江、赤水河等,水能资源丰富(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暗河众多,给水资源利用带来困难矿产资源矿产丰富,如煤、汞、重晶石、磷、铝土等2、自然灾害、环境问题与环保措施自然灾害滑坡、泥石流、干旱、冰冻、冰雹等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现象突出(自然原因:土层瘠薄,植被根系浅;土层之下是坚硬的石灰岩,成土过程异常缓慢;山高坡陡,气候湿润,降水集中;人为原因:陡坡开垦,过度樵采、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环保措施1)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2)生态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市的建设3、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水资源建设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煤炭资源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著名旅游景点有:黄果树瀑布、织金洞等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1、位置及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至秦岭2、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1)黄土土质疏松(2)植被稀少(3)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人为原因1)过度开垦(2)乱砍乱伐(3)不合理采矿、修路等解决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修建梯田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地表形态沟壑纵横(千沟万壑)地貌类型黄土塬(主要农耕区所在地)、黄土梁、黄土峁3、生产、生活方式主要粮食作物玉米、高粱、小米、马铃薯等传统民居窑洞(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造价低廉)传统文化陕北腰鼓、山西剪纸、信天游、秦腔等。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1基本国情1)中国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2)中国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比较少3)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中国与世界20222月,中国北京成功举办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也是第一座双奥之城3、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从源头上逆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创建美丽中国共同努力,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