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15193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15193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叙州区二中高2020级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2.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存。第I卷 选择题(48分)本部分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资料显示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海贝,很多来自渤海至南海海域,甚至还有产于印度洋的,一些刻写甲骨文的龟甲也被证实产于南海。这反映出
A.价值认可与跨地域交往相互促进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初步奠定
C.我国辽阔疆域版图已经基本奠定 D.中心政治权力有效控制较为广泛2.殷代很多时候诸王常以鬼神、排序等意思的字取名,如辛、乙、丁等;而周代诸王多用文、武、成、康等字为名号,并在青铜器铭文中也涉及“懿德”、“天德”、“敬德”等内容。这一变化反映了 A.文化的传承受到严重挑战 B.王权打破了当时的宗教权威C.贵族的人伦观念明显淡化 D.政治生活中更注重德治观念3.“种麦得时,无不善”;“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桑甚赤,可种大豆”;“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这表明中国古代 A.区域农业比较发达 B.传统农业的生产经验丰富C.政府提倡精耕细作 D.农作物种类有了明显增多4.下表数据取自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景帝二年南郡江陵县郑里康簿(土地、赋税等情况记录簿)。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户数口数成丁男女数耕地总数每户最多与最少田亩数25户105口69口617亩54亩、8亩A.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B.地主田庄经济繁荣C.自耕小农经济盛行 D.土地租佃现象普遍5.唐朝科举中有这样一道程序,即在确定录取名单前,主考官通 常会邀请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共同决定最终录取名单,这个过程简称“通榜”。 这一做法 A. 体现唐代科举制走向完善 B. 使科举的公平性遭质疑C. 导致科举制无法选拔精英 D. 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6.下表出示了不同人对宋朝王安石的评价,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人物评价司马光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侫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梁启超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列宁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实行土地国有未成。A.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B.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加准确
C.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 D.外国人因文化背景不同评价更为客观7.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主要是酒器、乐器、礼器、兵器。对此历史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与祖先及神沟通的媒介 B.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C.当时兵器只有青铜兵器 D.商周时不存在青铜农具8.下表内容是春秋时期关于君主的几段记述。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春秋时期 记 述出 处(春秋初年)苟主社稷,国内之民其谁不为臣《左传.庄公十四年》(春秋初期)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左传.鲁隐公五年》(春秋中期)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左传.襄公十四年》A.君民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 B.君民一体的国家观念增强C.以民为本的意识日益浓厚 D.忠君爱国的观念不断发展9.明嘉靖时胡世宁曾上疏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阁首辅的地位开始突出,倍受大臣们的尊崇,称其为首相,内阁中的其他成员也多为首辅举荐,他们事事附和首辅,不敢有什么意见。材料中的现象A.反映了中枢体制出现创新 B.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
C.说明内阁首辅取得决策权 D.表明权力制衡已被打破10.伯利克里改革将国家所有公职向全体公民开放,但一贫如洗的平民,即便幸运的被选上了,也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公务。这说明A.雅典民主政治徒有其表 B.公民群体政治素养有限
C.民主运行机制脱离实际 D.贵族阶层操纵民主政治11.“民主”源于希腊文,原意为“人民的权力”;“共和国”一词中的“公共”源自拉丁文“人民”,在古罗马,共和国被视为是“人民的共同事务”;进入帝国时代,“皇帝所决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材料反映了A.社会契约论根植于久远的传统文化 B.君权神授理念取代了人民主权思想
C.古希腊的民主政体在不断发展创新 D.罗马帝国的立法重视体现君主意志12.有学者指出,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首次出现了"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的现象。这一观点体现出该学者A. 运用全球史观分析历史现象 B. 注重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原因C. 对新航路开辟给予全面肯定 D. 对西欧殖民活动的辩证分析
第II卷 非选择题(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尚书·牧誓》云:"牝鸡司晨,惟家之索。"这句话不仅是中国古代齐家的戒律,而且是古代政治生活的信条。在这样的政治文化中,男性把持天下就是天经地义,女性参与政治就是名不正言不顺。但是,就在男性牢牢控制的政治领域,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几位女性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局面。秦宣太后、西汉吕后、北魏冯太后、灵太后、唐代武则天、北宋刘太后、辽国萧太后、清代孝庄太后、慈禧太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社会女政治家,她们的所作所为皆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据范若兰《古代女政治家研究中的道德和政治标准》材料二 18世纪以前,各国的妇女都是几乎没有政治权利的。从19世纪初开始,首先在英国有人呼吁给予妇女选举权,让她们有机会参政。19世纪中叶,美国发起了女性选举权运动,首次会议于1848年在纽约州的塞内卡福斯尔举行。19世纪后半期,妇女选举权运动在英、美、新西兰等国壮大起来。1893年,新西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承认妇女选举权的国家。1897年,"妇女选举社团国际联盟"在英国成立。1902年,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妇女同时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国家。1906年,芬兰批准妇女享有选举权,次年,芬兰议会机构里诞生了首批女议员。1918年,英国规定凡满30周岁的女性拥有选举权。1919年,德国、奥地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批准妇女享有选举权。1920年,美国赋予女性选举权。1944年法国赋予女性选举权。 ——据卢伟芳《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等材料三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1992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保障妇女的权益。国家采取有效措施,为妇女依法行使权利提供必要的条件。 ——据杨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西方各国女性参政的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出台保障妇女权益相关法律的意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古老的希腊哲学话语,完整的含义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人身方面,人必须有人身自由,人不能成为他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奴隶制度下解放出来。第二,精神方面,人必须有精神自由,人不能成为神及其代言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蒙昧、蒙骗中解脱出来。第三,物质方面,人必须有物质自由,人应当追求理性,追求科学,用发展生产力来克服物质世界的限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人文精神的完整含义,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渊源。近代欧洲科学和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源上说无不滥觞于这一思想,它们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人文精神的内涵,共同推进了人类在精神层面的自立、自主、自觉和自信。——摘编自张晖明等《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请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近代欧洲文明发展的相关知识,任选两个角度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茶马互市是指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之间以茶易马的方法进行交易,中原王朝获得战马等牲畜,周边少数民族则交换来茶叶、布帛等生产和生活必需品。互市的产生,主要由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社会分工差异。《明史》记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随着茶叶产量的增多和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交往的频繁,饮茶之风开始盛行,边疆少数民族迫切需要从中原王朝获得大量茶叶。马匹在古代一直是国力和军事的重要支柱,尤其是明朝从蒙古人手中取得天下后,明朝统治者面对以蒙古骑兵为主的北元残余势力的侵扰,同时在统一周边少数民族的过程中,也逐渐明白了战马和骑兵的重要性。茶叶和战马不仅成为中原和边疆重要的经济联系纽带,而且也逐渐成为一种政治和文化的联系纽带,对加强明朝中央与周边民族乃至中原和边疆人民之间的依存关系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摘编自贾兴荣、李国栋《明朝茶马互市探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茶马互市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茶马互市对明朝的影响。 叙州区二中高2020级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5:ADBCB 6-10:ABBBC 11-12:AA13.(1)特点:男性掌握政权;偶有女性掌权。原因:小农经济环境下男性在生产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宗法制和儒家思想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少数民族文化迥异于中原文明,女性有一定地位;专制君主权力向女性的畸形延伸。(2)背景: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及自由平等理念的传播;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战争使得男性公民大量减少。(3)意义:有利于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保障男女平等;有利于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14.示例观点:近代欧洲文明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人文精神。角度一:文艺复兴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体现了精神方面的进一步解放。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上升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上来,体现了人身方面的进一步解放。角度二:欧洲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发展(即科学革命),破除了迷信和盲从,对自然规律的重大发现不仅激起了人们探索社会规律的热情,也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了物质方面的进一步解放。总之,近代欧洲文明在继承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础上,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政治变革、工业革命等将人文精神推向了新的高度。15.(1)原因: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生产结构差异;茶叶产量的增加;各民族间经济交流和商业贸易的发展;茶叶成为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中原王朝的军事需求。(2)影响:增强国家军事实力;有利于巩固统治,维护边疆稳定;加强各民族间的友好交流,促进民族融合,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推动茶叶种植的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部分,非选择题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