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
展开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物体运动的信息(时间、位移).
2.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瞬时速度.
3.明确速度一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描点法画图象的方法,并画出该实验中的速度一时间图象,能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看打点计时器的说明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通过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信息,用数学方法表述出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处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
3.通过画速度一时间图象培养学生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的能力,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发展中的作用.
4.体验实验中理性思维的重要,既要动手,更要动脑.
5.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体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打点计时器的巧妙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指导作用,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2.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实验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并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3.体验用图象的方法描述物理现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养成在合作中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由实验得数据,并会处理数据,从中认识规律
这个实验是学生上高中后的第一个物理实验,从中不但要落实如何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如何科学严谨地对待实验,从数据的采集,到数据的分析、处理,再到由实验要得到的结论、规律,要培养学生这些基本的实验技能,为今后的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2.用图象描绘物理规律
图象和公式是描述物理规律的两大数学工具,从这里开始,学生就要掌握图象是如何反映物理规律的,也是不仅要将本节涉及到的v-t 图象反映的物体运动规律讲清,还要让学生清楚图象是如何得到的,怎么就能反映运动规律了,这样今后再学习其他图象就相对要轻松。
教学难点:
1. 通过纸带求瞬时速度
这里有近似的思想,有为便于计算和测量选取计数点的问题,有数据结果有效数字位数的问题,问题虽然都不大,但很集中,处理不好,结果就会相差很多。
2.由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有无初速度,速度大小、方向的变化,由
v-t图象求位移
用图象描述规律,虽然有初中的一些渗透,但对学生来说,仍是困惑很多,很难理解,这里要涉及由斜率、面积反映速度变化、位移情况,学生接受不了,由图象怎么和实际运动情况相联系,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学生总容易将图象与轨迹混为一谈。
教学资源:电源(220V电源或学生电源),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最好是塑料透明的),导线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策略建议(包括教学资源)
教学方法:实验、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策略:
1、新课导入,通过两个探究活动画点和漏沙简易模拟打点计时器, 让学生体验打点计时器通过打点达到计时目的的原理.
2、介绍一、电磁打点计时器 二、电火花计时器工作原理,
3.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指导学生动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并引导学生思考:纸带上的点与小车的位移和时间是如何对应的,怎样将纸带上的点变成相关的数据?
4、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思想方法,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粗略代表这段时间内的某点的瞬时速度.所取的时间间隔越接近试点,这种描述方法越准确.
学生根据粗略表示某点瞬时速度的方法,选择合适的计数点,测量包含这个点的一段时间内的位移△x,同时记录对应的时间△t,填人教材第23页中设计好的表1中.
根据v=△x/△t算出刚填完的表1中各点附近的平均速度,把它当作计时器打下这些点时的瞬时速度,
5、用图象表示速度
在方格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用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用横坐标表示时间,根据表中各时刻的速度.将(v,t)作为一组坐标在图象中描点,将点连线后得出的图象称为速度一时间图象(v—t图象),简称速度图象.
学生具体操作描点.可以从这些点的走向大致看出纸带速度的变化规律.
为了找到每一时刻的速度,怎么办?在老师的提示和帮助下连线
从速度的实际变化应该是连续的,所以,用一条平滑的曲线来“拟合”这些点,曲线反映的规律应该与实际情况更接近.指导学生换用红色笔用平滑的线将刚才描过的点再重新描画一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测定物体的速度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当物体的运动速度在不停变化时,测定某时刻的速度更是比较困难的,如上下飞舞的蝴蝶,要确定它某一时刻的速度是很困难的.我们现在只研究直线运动的速度的测量问题.
当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在不断变化,要研究物体的运动,我们首先要准确记录物体运动的信息.直接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在技术上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在测量时可以尝试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再经过计算或作图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秒表和尺子,直接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但当物体运动速度太快时,采用这种方法的测量误差较大.打点计时器就是一种记录物体运动位移和时间信息的仪器,我们可以通过测量位移和时间来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以及速度的变化快慢.
[课堂活动]
作为同桌的两位同学合作,简易模拟打点计时器.
1.同桌两位同学之间,一位同学手拿一枝彩色画笔,另一位同学牵动一条宽约1cm的长纸带,使纸带在你的笔下沿着直线缓慢向前移动.你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点击纸带(比如每秒1次,或每秒2次),比比看,看谁牵动纸带的速度变化最小.想一想,相邻两点的距离跟牵动纸带的速度有什么关系?牵动纸带的快慢不均匀,对相邻两点所表示的时间有没有影响?
2.两位同学竞走比赛,为了比较他们的运动情况,现在让每位同学都提着底部穿孔、漏沙。比较均匀的两个沙袋一起竞走,然后通过他们的漏沙情况来判断他们的匀速运动情况和加速情况。
以上两个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打点计时器通过打点达到计时目的的原理.
生:相邻两点间的距离随着牵动纸带的速度的增大而加大.纸带运动的快慢不均匀,点子的间隔也不均匀,但对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没有影响.
生:参加竞走的两人若运动快慢比较稳定,则漏沙比较均匀,若加速运动,会发现快的时候漏沙少,慢的时候漏沙多.
[新课教学]
师:在以上的活动中,同学们认识到了打点和漏沙可以体现物体运动的快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并用图象把这些速度形象地表示出来.
一、电磁打点计时器
教师布置学生对照仪器看说明书,引导学生注意其重点: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其使用说明书,明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如图1—4—1所示.工作电压为4 V~6 V.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时,它每隔0.02 s打一次点.通电以前,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当接通电源时,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使振动片(由弹簧钢制成)磁化,振动片的一端位于永久磁铁的磁场中.由于振动片的磁极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面不断变化,在永久磁铁的磁场作用下,振动片将上下振动,其振动周期与线圈中的电流变化局期一致,即为0.02s.位于振片一端的振针就跟着上下振动起来,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交流与讨论]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交流电源工作,大家想一想能不能使用直流电源,为什么?
生:工作原理中是靠电流方向的改变来改变磁铁的磁场方向,从而促使振动片上下振动,并且振动片的振动周期与电源的电流变化周期一致。若使用50 Hz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这个值正好是电源频率的倒数。
二、电火花计时器
教师布置学生对照仪器看说明书,引导学生注意其重点: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说明书,明确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使用时电源插头直接插在交流220V插座内,将裁成圆片(直径约38mm)的墨粉纸盘的中心孔套在纸盘轴上,将剪切整齐的两条普通有光白纸带(20mmX700mm)从弹性卡和纸盘轴之间的限位槽中穿过,并且要让墨粉纸盘夹在两条纸带之间.这样当两条纸带运动时,也能带动墨粉纸盘运动,当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放电火花不至于始终在墨粉纸盘的同一位置而影响到点迹的清晰度.也可以用上述尺寸的白纸带和墨粉纸带(位于下面)做实验,还可以用两条白纸带夹着一条墨粉纸带做实验;墨粉纸可以使用比较长的时间,一条白纸带也可以重复使用,应注意降低实验成本。
[交流与讨论]
从原理上考虑,电火花计时器跟电磁打点计时器相比,哪个更好些,误差可能会更小?
生:电火花计时器可能会更好些,因为电磁打点计时器中振针和纸带间的摩擦会更大些.
教师评论并系统总结.
师: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中运动阻力极小,这种极小阻力来自于纸带运动的本身,而不是打点产生的,因而系统误差小,计时精度与交流电源频率的稳定程度一致(脉冲周期不大于50µs,这一方面也远优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同时它的操作简易,使用安全可靠(脉冲放电电流平均值不大于5 µA).
师:打点计时器能记录哪些信息?
生:时间和位移.
下面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训练)
出示例题: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取决于( )
A.交流电压的高低 B.交流电的频率
C.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 D.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
答案:B
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即振针击打复写纸和纸带的周期,从它利用电磁感应打点的原理可知,振针是由振片带动振动的,而振片上下振动的周期就是线圈中磁场变化的周期,与所用交流电源的电流方向变化周期相对应.也就是交流电的周期,等于交流电的频率的倒数,即若使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交流电的周期为1/50s=0.02s.我国使用的交流电的频倒数,即若使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交流电的周期为频率统一为50 Hz。
三.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提示.
指导学生动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并引导学生思考:纸带上的点与小车的位移和时间是如何对应的,怎样将纸带上的点变成相关的数据?
[交流与讨论]
针对问题,学生讨论实践后回答.
问题1.电磁打点计时器中怎样安放复写纸和纸带的位置?
生:将复写纸套在复写纸定位销上,推动调节片,可调节复写纸位置.将纸带从复写纸圆片下穿过。
问题2.振针打的点不清晰或打不出点可能是哪些原因?怎样调整?
生1:可检查压纸框的位置是否升高,而阻碍了振动片,振针打不到纸带上,可将压纸框向下压恢复其原来位置.
生2:可能是复写纸该换新的了.
生3:可能是振动片的振幅太小,可调整振动片的位置.
生4:可能是振针的位置太高,调整振针的位置,直到打出点为止.
生5:我选的电压在4 V和6 V的情况下,打点的清晰度有点差别,电压高的时候稍清晰,所以可调高一点电压.
问题3.开启电源打点完毕后要及时关闭电源,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生:因打点计时器是按间歇工作设计的,故长期工作可能会因线圈发热而损坏.
投影展示:电火花计时器的纸带安装方法(让学生阅读):
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安装纸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一条纸带从墨粉盘下穿过,打点时墨粉盘不随纸带转动,电火花只将墨粉盘上某一位置的墨粉蒸发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颜色较淡,打过一条纸带后要将墨粉盘转一角度再打另一条纸带.学生实验时可采用这一方法.另一种是用两条纸带,将墨粉盘夹在中间,拖动纸带时由于两条纸带的摩擦作用,墨粉盘会随纸带转动,电火花将墨粉盘上不同位置的墨粉蒸发到纸带上,所以打出的点迹颜色较重.墨粉盘上面的一条纸带没有点迹,可重复使用.用一条纸带打点时,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小,用两条纸带打点时摩擦阻力较大.不管用哪种方法,打完纸带后应立即切断电源.
师:处理纸带时,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如果数出n个点,这些点划分出来的时间间隔数是多少?
生:共(n一1)个.
学生亲自手拉纸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自己设计表格,记录测量数据.
[思考与讨论]
师:怎样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
生:测出两个点间的距离,数一下这两个点间共有多少个时间间隔,即有多少个0.02 s,用这个总距离去除以所需用的时间.
[课堂训练]
出示题目:打在纸带上的点,记录了纸带的运动时间.如果把纸带和运动的物体连接在一起,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的点子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从而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图1·4—3所示每条纸带记录的物体的运动情况.
参考答案:(a),(b)的各点分布较为均匀,是匀速运动,但从点子的疏密程度来看,(b)上的点子较稀疏,所反映的物体运动较快,速度较大.(c)表示物体运动得越来越快,速度在增大,(d)表示物体运动得越来越慢,速度在减小.
四、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思想方法,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粗略代表这段时间内的某点的瞬时速度.所取的时间间隔越接近试点,这种描述方法越准确.
示例:如图1—4—4,测量出包括E点在内的D,F两点间的位移△x和时间△t,算出纸带在这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x/△t,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E点时的瞬时速度.
△x/△t可以大致表示正点的瞬时速度,D、F两点离E点越近,算出的平均速度越接近正点的瞬时速度.然而D,F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学生根据粗略表示某点瞬时速度的方法,选择合适的计数点,测量包含这个点的一段时间内的位移△x,同时记录对应的时间△t,填人教材第23页中设计好的表1中.
根据v=△x/△t算出刚填完的表1中各点附近的平均速度,把它当作计时器打下这些点时的瞬时速度,抄人教
五、用图象表示速度
师:刚才我们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粗略看出我们自己手拉纸带运动的速度变化情况,图象是表示变化规律的好方法,我们可以用图象来描述物体的速度变化情况,那么怎样用图象来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呢?请同学们先看课文并回答.
生:在方格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用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用横坐标表示时间,根据表中各时刻的速度.将(v,t)作为一组坐标在图象中描点,将点连线后得出的图象称为速度一时间图象(v—t图象),简称速度图象.
学生具体操作描点.
师:我们从根据实测数据所描的点,可以从这些点的走向大致看出纸带速度的变化规律.
师:为了更清晰,你可以把这些点用折线连起来.
在老师的提示和帮助下连线.
师:速度的实际变化应该是比较平滑的,所以,如果用一条平滑的曲线来“拟合”这些点,曲线反映的规律应该与实际情况更接近.指导学生换用红色笔用平滑的线将刚才描过的点再重新描画一遍.
师:我们现在来观察图象,可以更形象直观地显示自己手拉纸带的运动情况.
[说一说]
百米赛跑时运动员的速度从始至终是不变的吗?如果有变化,你估计是怎样变化的?某位运动员的百米赛跑的成绩是10.57s,按照你的估计画出他在这段时间的v—t图象的草图.
如果是没有受过训练的同学跑百米,他的v—t图象的形状可能有什么不同?
参考提示:运动员的百米赛跑中,速度变化较大.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启动阶段,速度从零迅速增大,中间阶段,这一阶段速度几乎不变:冲刺阶段,速度逐渐增到最大.
如果是没有受过训练的同学跑百米,他的速度可能是先增加到最大,然后又逐渐减小.
[实践与拓展]
在学校举行的秋季运动会中,某同学获得了高一级100m赛跑的第一名,他的成绩是12.21s按照你的估计画出他在比赛过程中的v—t图象如图1—4—8所示.(思考提示:这位同学赛跑时的速度从始至终都是不变的吗?如果有变化,你估计是怎样的变化?把这种变化用图线表示出来时,要考虑哪些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解析:100m赛跑时这位同学的速度不是从始至终保持不变的.起跑时从静止开始加速,速度迅速增大,然后以大致相等的速度完成后段路程.该运动员的速度图象要求具有的特征:(1)速度图线从零开始.(2)能反映开始的加速段和后来的匀逮,图线具有前段较陡,后段较平缓.(3)图线所圈的面积约为100 m,可通过数格的方法进行,大于半格的算一个,小于半格的不算.
[小结]
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仪器.v—t图象:表示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某段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值表示该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大小.形状一样的图线,在不同图象中所表示的物理规律不同.
课堂评价建议:
学生实验能力评价
| 好 | 较好 | 一般 |
熟练使用仪器情况 |
|
|
|
认真采集实验数据 |
|
|
|
能否实事求是分析处理数据 |
|
|
|
总体评价 |
|
|
|
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的参与水平评价:学生在老师提出问题后,能否积极思考,大致情况用百分数表示
对老师所有引导都能积极思考 | % |
有时候思考有时候放弃,能思考所有问题半数以上 |
|
有时候思考有时候放弃 | % |
基本不思考 | % |
知识点落实情况评价:可通过章节练习来进行。
教学体会: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续:
1、对“做一做”原理的提示
本节教材的“做一做”栏目介绍了两种运动传感器,一种是利用了对红外线、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另一种则是单纯利用了对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均把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转换成电信号,经过计算机的运算,显示物体运动的速度,甚至自动绘出运动的v-t图象。认真读一下教材图1.4-7和1.4-9,对于了解这两种传感器测速度的原理很有必要,有条件的话请动手测一测。
2、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
气垫导轨(参阅教材图1.4-10)通过从小孔喷出的气体,在滑块与导轨间形成气垫,大大减小了滑块运动的阻力,可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数字计时器通过光源、感光器和滑块上所装遮光条的相互配合(参阅教材图1.4-11),让电子电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通过数码屏显示出来。根据遮光条的宽度和遮光时间,可以算出滑块经过时的速度。严格地讲,这样测得的速度是滑块经过时的平均速度,但由于滑块经过时间很短,可以将这一平均速度代表滑块到达光束处的瞬时速度。
高速摄影与频闪摄影
人们称摄影为瞬间艺术,但只有当高速摄影出现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瞬间摄影。普通闪光灯持续发光时间可达到1/20000 s,这对于拍摄体育运动等素材是够用了。然而子弹飞行时的速度少说也有数百米每秒,要想抓拍子弹运动的瞬间,曝光时间要用百万分之一秒的数量级。后来人们开始使用激光光源以达到在更短时间中发出更强烈的照明,才能清楚地将它的影像凝固在底片上。
高速摄影有广泛的用途。例如,在汽车的快速碰撞试验的研究中,人们先把碰撞的过程拍摄成电影,然后以很慢的速度放映,以便观察在碰撞期间车身如何变形,从而发现薄弱的那位。又如,某些昆虫具有令人惊叹的飞行技巧,如在急速飞行过程中急剧减速、悬空停住、以不超过其身长的半径转弯等。借助高速摄影技术,可以对它们运动过程中的振翅情况进行研究。
高速摄影甚至在绘画艺术中也发挥了作用。以前谁也没有清楚地见过奔马的四只蹄子到底是如何摆动的,以至于画家们一直凭借主观感觉去画奔马。借助高速摄影技术,人们对此才有了正确的认识。
闪光频闪摄影是借助于电子闪光灯的连续闪光,在一张底片上记录运动物体的连续运动过程的摄影技术。频闪摄影的关键器材是电子频闪灯。当电子频闪灯充足电后,就可以像连发手枪一样,一次紧接一次地频繁闪光。闪光频率越高,底片曝光次数越多,在照片上出现的影像也越多。高频电子频闪灯的闪光频率(每秒钟的闪光次数)可达上百次。
用电子频闪灯拍摄频闪照片应选择一个黑色的背景,被摄者距离背景尽可能远些,以避免频闪光照亮背景,或在画面中出现影子,从而影响主体的效果。如果主体距离背景比较近,最好使闪光灯与被摄物体形成侧光和侧逆光的照射角度,被摄物体也最好有明显的轮廓线条,从而防止影像与背景的色调混杂。相机与被摄者的距离要近一些,这是因为设定频闪后,闪光指数会下降很多。
物理必修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安排,三维目标,教学过程,典型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跟踪练习,课堂训练及跟踪练习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剖析,教学思路与方法,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