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章末练习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15309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章末练习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15309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章末练习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15309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成套章末练习含解析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章末练习含解析
展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1.(4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 )A.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的方法B.用科学实验进行探究的方法C.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并用实验进行验证的方法D.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D [伽利略设想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为当时无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伽利略通过数学推导证明如果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那么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由于当时用滴水法计算,无法记录自由落体的较短时间,伽利略设计了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时间长得多,所以容易测量.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实验,并通过抽象思维在实验结果上做了合理外推.所以伽利略用了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故D正确.]2.(4分)有一长为L的列车,正以恒定的加速度过铁路桥,桥长也为L,现已知列车车头过桥头的速度为v1,车头过桥尾时的速度为v2,那么,车尾过桥尾时的速度为( )A.2v1-v2 B.2v2-v1C. D.D [从列车车头过桥头开始,车头过桥尾时,列车位移大小为L,车尾过桥尾时,列车位移为2 L,若列车车尾过桥尾时速度为v3,由v-v=2aL,v-v=4aL知v-v=2(v-v),可得v3=,选项D正确.]3.(4分)两个质点A、B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对A、B运动情况的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B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A、B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B.在t=3t0时刻,A、B相距最远C.在t=5t0时刻,A、B相距最远D.在t=6t0时刻,A、B相遇D [由vt图像,通过斜率可计算加速度大小,加速时A、B的加速度大小之比10∶1,减速时A、B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所以选项A错误;由A、B运动关系可知,当A、B速度相同时距离最远,所以选项B、C错误;由题意可知A、B是从同一位置同时开始运动的,由速度—时间图像可以算出运动位移,可知6t0时刻,A、B位移相同,因此在此时刻A、B相遇,所以选项D正确.]4.(4分)如图所示,A、B两物体相距x=3 m,物体A以vA=4 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此时的速度vB=10 m/s,在摩擦力作用下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那么物体A追上物体B所用的时间为( )A.7 s B.8 sC.2 s D.3+2 sA [B物体减速时间t1==5 s由逆向思维法,在5 s内v=2axB得xB==25 m5 s内A的位移xA=vAt1=20 m设B停止运动后A再经t2追上B物体t2==2 s故A追上B用时t=t1+t2=7 s,选项A正确.]5.(4分)车站上的一名工作人员站在站台上靠近火车第1节车厢的车头旁.当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测得第1节车厢经过该工作人员需要3 s,则该工作人员在9 s内能看到从他身边经过的车厢数(不计车厢间隙)为( )A.3节 B.6节C.9节 D.12节C [以火车为参考系,工作人员相对于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前3 s内,有x1=at ①在前9 s内,有x2=at ②由①②式可得===9由题意可知,9 s内工作人员看到9节车厢从身边驶过.]6.(4分)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A.1∶3∶5 B.1∶4∶9C.1∶2∶3 D.1∶∶A [由于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位移之比x1∶x2∶x3=1∶3∶5,而平均速度v=,三段时间都是1 s,故三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3∶5,故A正确.]7.(4分)纯电动汽车不排放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某辆电动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制动后能在2 m内停下来,如果该汽车以40 m/s的速度行驶,则它的制动距离应该是 ( )A.2 m B.4 mC.8 m D.16 mC [由于0-v=2ax,x=-,位移x∝v,故初速度是原来的两倍,位移应是原来的4倍,即8 m,C正确.]8.(8分)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 s,其中x1=7.05 cm、x2=7.68 cm、x3=8.33 cm、x4=8.95 cm、x5=9.61 cm、x6=10.26 cm,则打A点时小车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________________,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vA==0.86 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Δx=aT 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x4-x1=3a1T 2x5-x2=3a2T 2x6-x3=3a3T 2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a=(a1+a2+a3)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代入数据得a=0.64 m/s2.[答案] 0.86 0.649.(6分)在平直的公路上以72 km/h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因发现前方有危险而进行紧急刹车,已知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求刹车后6.0 s时间内汽车的位移为多少?[解析] 72 km/h=20 m/s,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t0== s=4 s<6 s,则汽车在6 s内的位移等于4 s内的位移,x=t0=×4 m=40 m.[答案] 40 m10.(10分)屋檐上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已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为1 m的窗户的上、下沿,如图所示,问:(1)此屋檐离地面多高?(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g取10 m/s2)[解析] (1)根据比例关系,从上到下相邻水滴间距离之比为1∶3∶5∶7,而2、3两滴间距离为1米,所以总高度H=×1 m=3.2 m.(2)根据H=gt 2,代入数据得t==s=0.8 s滴水时间间隔Δt==0.2 s.[答案] (1)3.2 m (2)0.2 s11.(4分)(多选)一辆汽车在运动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需刹车,从某时刻开始,其速度平方v2随位移x的变化关系为v2=(16-4x)(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的初速度为4 m/sB.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2C.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8 m/sD.汽车的刹车时间为2 sAD [关系式v2=16-4x(m/s)2可以整理为v2-42=2×(-2)x,对比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关系式v-v=2ax得汽车的初速度v0=4 m/s,加速度a=-2 m/s2,A正确,B错误;汽车刹车的平均速度==2 m/s,C错误;汽车刹车过程的运动时间t== s=2 s,D正确.]12.(4分)(多选)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BCD [由题图可以知道每两个相邻的点之间的距离差是一样的,由Δx=aT2可知,a==,所以B、C正确;点3的瞬时速度的大小为2、4之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所以v3==,D正确;由于v3=v1+a·2T,故v1=v3-2aT=-2××T=,故A错误.]13.(4分)(多选)小球A从离地面20 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小球B从A下方的地面上以20 m/s的初速度做竖直上抛运动.两球同时开始运动,在空中相遇,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球相遇时速率都是10 m/sB.两球相遇位置离地面10 m高C.开始运动1 s后相遇D.两球在空中相遇两次 AC [小球B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h==20 m,故A、B两球在B上升的过程中相遇,两球相遇时有hA+hB=gt2+v0t-gt2=20 m,解得t=1 s,C正确;相遇时,vB=v0-gt=(20-10×1)m/s=10 m/s,vA=gt=10×1 m/s=10 m/s,hB=v0t-gt2=(20×1-×10×12)m=15 m,A正确,B错误;t=2 s时,小球A落地,小球B运动到最高点,所以两球在空中只能相遇一次,D错误.]14.(4分)(多选)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1时刻,速度达到最大值v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t2时刻以较小速度v2着地.他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1或t1~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结论正确的是( )A.0~t1,= B.t1~t2,=C.t1~t2,> D.t1~t2,<AD [0~t1时间内,空降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正确;t1~t2时间内,空降兵做加速度逐渐变小的减速运动.由=和vt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等于t时间内的位移x可知,<,B、C错误,D正确.]15.(4分)(多选)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6 s时间经过A、B两根电线杆,已知A、B间的距离为60 m,车经过B时的速度为15 m/s,则( )A.车从出发到B杆所用时间为9 sB.车的加速度为15 m/s2C.经过A杆时速度为5 m/sD.从出发点到A杆的距离为7.5 mACD [由于xAB=t,故vA=-vB=5 m/s,物体的加速度a== m/s2,车从出发到B杆所用时间t′==9 s,从出发点到A杆的距离xA==7.5 m,A、C、D正确,B错误.]16.(6分)用滴水法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值.方法:在水龙头下面固定一块挡板A,使水一滴一滴地滴落到挡板上,仔细调节水龙头,使得耳朵刚好听到前一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下一水滴刚好开始下落.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挡板的高度h,再用停表计时,计时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停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4……”,一直数到“n”时,按下停表按钮停止计时,读出停表的示数为t.(1)写出用上述测量方法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2)为了减小误差,改变h的数值,测出多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表中t是水滴从水龙头口到挡板A所用的时间,即水滴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请在图中所示的坐标系上作出适当的图像,并利用图像求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为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次数高度h/cm空中运动时间t/s120.100.20225.200.23332.430.26438.450.28544.000.30650.120.32[解析] (1)每滴水滴下落高度h所用的时间t′=,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h=gt′2可得g=.(2)由于=,故以下落高度h为纵坐标,以时间的平方t2为横坐标画ht2图像,应为直线,其斜率k=,g=2k.描点作图,ht2图像如图所示,求出斜率k,即可求得g,解得g=9.6 m/s2.[答案] (1)g= (2)图像见解析 9.6 m/s217.(12分)气球以5 m/s的速度从地面匀速上升,上升过程中从气球上掉落一个小物体,该物体离开气球后经2 s着地.小物体离开气球后,气球以2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空气对小物块的阻力不计,g取10 m/s2.求:(1)小物体离开气球时,气球的高度;(2)小物体着地时的速度大小;(3)小物体着地时,气球的高度.[解析] (1)设小物体离开气球时,气球离地的高度为h,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h=v0t-gt2,代入得h=gt2-v0t=10 m.(2)小物体着地时的速度大小为vt=|v0-gt|=15 m/s.(3)小物体着地时,气球的高度H=h+=24 m.[答案] (1)10 m (2)15 m/s (3)24 m18.(10分)短跑运动员完成100 m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阶段.一次比赛中,某运动员用11.00 s跑完全程.已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第2 s内通过的距离为7.5 m,求该运动员的加速度及在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解析] 根据题意,在第1 s和第2 s内运动员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运动员在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在第1 s和第2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x1和x2,由运动学规律得x1=atx1+x2=a(2t0)2t0=1 s联立解得a=5 m/s2设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跑完全程的时间为t,全程的距离为x,依题意及运动学规律,得t=t1+t2v=at1x=at+vt2设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为x′,则x′=at求得x′=10 m.[答案] 5 m/s2 10 m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